一檔播客節目的小眾運動硬核科普之路

2021-02-10 懶熊體育

5小時18分40秒,這是一期播客節目百期特輯的時長。有人覺得「太長不看」,卻也有人大呼過癮。做出這期馬拉松節目的是《魔球理論班》,一檔專注於棒球、橄欖球、冰球的中文播客。這檔節目如今已經走過整整100期,正嘗試著走出一條硬核科普之路。

 

播客:老司機們的新嘗試

 

2019年1月《魔球理論班》開播,內容聚焦在NFL的超級碗前瞻、MLB名人堂新成員巡禮以及NHL中埃德蒙頓油人隊的現狀分析。在被問及為何選擇從這些深度內容而非簡單的入門科普開始節目的時候,主創「兩好兩壞」給出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幾個成員的水平確實是在這裡的。」

「兩好兩壞」很早就是賽車領域的KOL,在騰訊獲得MLB版權之後經常為騰訊供稿,其他幾位成員也都是騰訊的長期撰稿人:「Fishbone」身處多倫多,現在是NHL中國選出的「球迷觀察員」之一,「tomwolf2008」是百度棒球吧的吧主,「呆呆妹」則是NHL波士頓棕熊隊的主頁君,同樣是觀察員之一……《魔球理論班》的團隊共有9人,都是在圈子內有很高知名度的寫手,不過播客對於他們來說仍然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兩好兩壞」現場採訪MLB比賽。

一群寫手聚在一起,為什麼會選擇播客?「Fishbone」在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首先播客這種形式的節目現在是很受歡迎的,數量一直在增長;其次我們也有過調查,和棒橄冰相關的播客也有人做過,但是基本一兩期就停了,這個市場還是存在很大空白。」

 

2020年,快手、即刻先後推出播客應用「皮艇」和「小宇宙」,荔枝播客也在2021年1月正式上線。根據「荔枝播客」在知乎的回答,截至2020年12月,中文播客的數量超過1.5萬個,國外的英文播客則超過83萬檔。

 

在圖文、視頻遭遇增長瓶頸時,播客作為音頻內容的載體成為了新的增量。荔枝CEO賴奕龍曾在2015年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表示,「聲音是溼的,圖文是幹的,聲音可以讓用戶安靜。」開車、通勤、睡覺、做家務……播客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在快節奏生活中尤其如此。

 

但是在整體市場欣欣向榮的情況下,國內的體育播客卻是不溫不火,棒橄冰這些小眾的細分領域中真正做到一定期數的不超過3檔,而關注度比較多的節目有足球解說員姬宇陽的《一言姬出》、籃球評論員徐靜雨的《雨說體育》、以及楊毅、詹俊的個人節目等,大多都是名嘴們個人IP的延伸。草根播客,還沒有做大的先例。就在這種情況下,《魔球理論班》的老司機們上路了。 

而之所以選擇了如今的這個名字,緣起於團隊中有一位成員的id是「魔球理論人」。「兩好兩壞」就提議起名為「魔球理論班」,他告訴懶熊體育,「這個名字本身很好聽,和我們的內容類型也有一定關聯,於是我們就在他睡覺的時候決定使用了這個名字。」一個意外沿用至今,反而成為球迷們津津樂道的播客品牌。


▲「魔球理論人」採訪MLB比賽。

 

創作:硬核與難題

 

在這個9人團隊中,真正以體育為主業的僅有「會飛的小豬」一人,其餘幾位有做金融的、法律的,還有公務員和留學生,都是利用周末時間錄節目,還有四位成員身處紐約、洛杉磯、多倫多三地,每期節目的時間協調都不容易。

 

但是,《魔球理論班》基本能夠保持周更,每期節目最少也有3-4名成員,很多時候會邀請飛行嘉賓:代表NHL中國現場報導過比賽的淘德、MLB中國的媒體經理趙佑、上海的橘子女子棒球隊等都曾經參與過節目錄製。

 

「兩好兩壞」表示,團隊內大多數成員都是「兼項選手」,精通三種項目,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可以頂班。棒橄冰運動的一大特點就是比賽時間很長,平均都在3小時以上。但是不管是直播還是錄播,每次錄製節目的成員一定是要看完很多比賽的,不然沒有辦法講出乾貨。點開這檔播客的列表,會發現主要的內容類型有比賽的前瞻與復盤、球員盤點、數據及薪資分析。

 

比如,在第20期節目中,他們通過MLB費城人隊球員Harper的表現詳細講述了打者熱圖和投手熱圖的區別,也通過釀酒人隊球員Yelich轉會後的表現提升分析了大聯盟中球場差異對投手、打者的影響;橄欖球部分講解了NFL聯盟的工資制度;冰球部分則是對2019年世錦賽的全面總結以及熱門球員Kakko、Hughes技術特點的分析。

 


▲第20期節目內容。

整體而言,節目的硬核成色十足。對於這種定位,「兩好兩壞」做了解釋:「我們嘗試過做入門的內容,但是效果不好,因為節目的聽眾裡還是老球迷居多。確實有萌新一進來就放棄的,但是也有球迷需要進階,想了解一點門道。硬核其實不代表不科普。」

 

球員名字也是內容把控中比較突出的一點。在錄製過程中,幾位主創一直使用英文原名而非中文譯名。「聽不懂」、「對不上號」是很多萌新聽眾的反饋,但是成員們也有自己的堅持。「兩好兩壞」解釋到,這三大聯盟重名的球員不少,加之國內很多球迷對他們的熟悉度都不夠,只用中文名的話很容易搞混。」「Fishbone」則指出了更關鍵的問題——國內的一些媒體至今都沒有一套標準的譯名,頻繁更換,實在稱不上「官方」。

 

截至目前,《魔球理論班》已經登陸了網易雲、喜馬拉雅、荔枝等平臺,由於很多球迷身處國外,在Spotify和Apple Podcast上也可以聽到這檔節目。網易雲的收聽量是最高的,每期在500-1000不等,儘管相對較少,但是卻擁有不錯的口碑。翻開評論頁,「專業」、「深度」、「支持」非常常見。

 

對於小眾運動來說,流量數據或許不是衡量內容好壞的最好標準,畢竟市場有限,需要長期培養。不過作為一檔媒體節目,商業化變現的難題卻是這個團隊不得不面對的。「兩好兩壞」告訴懶熊體育,目前的收入是很少的,主要依靠聽眾打賞和平臺分成,後者的金額往往還不如前者。

 

團隊在商業方面也有過其他的嘗試。2019年10月,《魔球理論班》與上海的G+棒球社團進行了一項資源置換,以節目中的內容宣傳置換獎品供微博抽獎使用。幾位成員透露,目前的收入大多來源於和騰訊、三大聯盟(中國)的內容合作,還是以寫文章為主。


▲與G+棒球社團的合作。

背後:複雜的球迷與KOL

 

2019年末,《魔球理論班》建立了微信群。主創們的本意是想做一個可以提供節目反饋的渠道,但是隨著圈子內越來越多「大佬」的加入,逐漸變成了聊球群。現在群成員有200多位,幾乎每天都是從早聊到晚。

 

三種運動的球迷群體是相對複雜的,「兩好兩壞」對此做出了細緻的剖析。首先,冰球入門很困難,球迷經常反映「看不到球」,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在看冰球這件事上是迅速放棄的。所以經過一定時間、留下來的球迷都很硬核,「兩好兩壞」將這種現象稱為「選擇淘汰」。而且由於NHL進入中國的時間也最晚,球迷數量確實很少,在各種群裡碰熟人是家常便飯。

 

NFL的觀眾是最多的。一場騰訊直播的觀賽人數有時可以達到4、500萬,已經擁有相對龐大的粉絲群體。而棒球球迷的組成很複雜,主要源於接觸渠道多,包括民間的棒球團體,大學的社團活動還有日漫等。所以在國內打棒球的人不一定會看比賽,看比賽的人也不一定會看MLB,日本的職業聯賽也是較多人的選擇。

 

但是「兩好兩壞」也指出了幾點共性。首先,相對於足籃球,圈子裡的球迷都是很硬核的,忠誠度也很高。此外,球迷們的好奇心也非常強。他解釋說:「這幾個項目進入中國的時間都比較晚,很多人的觀賽需求已經被足籃球佔滿了,所以能選擇來看棒橄冰的,大多是很容易對新項目感興趣的人,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球迷群體是產生KOL的基礎。由於較高的忠誠度,很多人會像「呆呆妹」一樣自發做主隊的微博主頁來分享資訊,圈內稱之為「野生主頁君」。由於較強的好奇心,三種運動中的兼項選手也很多。


▲「呆呆妹」在NHL中國賽現場。

但是,熱情和好奇心不能掩蓋內容創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懂球號、頭條號這些平臺上動輒幾十家足籃球的內容創作者不同,棒橄冰的KOL們是很少的,內容質量也良莠不齊。

「兩好兩壞」無奈地感嘆道,這是很矛盾的一點。他也認為現在市場中一些內容創作者所做的內容「太划水了」。「而且很多時候根本都是錯誤的。但是也不好批評什麼,因為你能看出來他們還是很有熱情,考慮到運動的推廣,其實應該鼓勵他們,所以真的是非常矛盾。」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與這些聯盟中國區的溝通中,雙方的團隊都一致認為行業內懂球的人不多,懂的人也不太會只來做內容。

 

因為一個球員、一項數據指標,《魔球理論班》經常與球迷、其他創作者發生激烈的爭論,對此「兩好兩壞」表示,「我們理論班的責任就是要提高棒橄冰球迷的知識水平,所以出現了誤導球迷的東西,我們責無旁貸地去糾正過來。」

 

不過,成員們對這些創作者的態度仍然是支持的。「會飛的小豬」說:「現在國內接受這些運動的球迷就這麼多,無論內容做得好與不好,都不太會影響結果和數據。所以我們都應該本著的一個原則就是推廣運動,把基本盤做大,而不是先要在內部分個高低,我相信最終的市場會決定好壞。」

 

其實不只是棒橄冰,滑板、街舞、說唱這類的小眾運動和窄眾文化近年來都在國內強勢興起。破圈之後,新人湧入,參與者們的不同水平和知識差異導致了各種「良莠不齊」的局面出現。這是一種文化由「小」到「大」必須經歷的階段,顯然,中國個各類小眾運動已經在路上了。

 

疑問:好內容!好產品?

 

在被問及未來的發展期待時,成員們也坦承,團隊缺乏營銷思維,沒辦法把一個優秀的內容產品推出去。在滿足自我興趣與服務球迷之間,用愛發電的《魔球理論班》還處在前者的階段。畢竟從傳播的角度看,一期5小時18分的播客節目確實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目前,聽眾反饋比較多的問題也主要是時間太長(平均兩小時左右)和熱點內容的時效性不強。「兩好兩壞」苦笑著說:「我們屢教不改,也不準備改。」不過,他們也確實做出了一些調整,嘗試了新的形式——短視頻。儘管才剛剛開始,也只做了幾條,但是他表示將會在裡面放入更多結論性的內容,一來省時,二來也可以保證時效性,對討論過程感興趣的球迷也可以去聽節目,從而實現引流和聯動。

 

《魔球理論班》的內容無疑是優質的,但是能否發展成為一個好的產品,又能否帶動更多優質內容的出現,這條「硬核科普」之路能否走得通?這些還需要時間檢驗。

註:文中的「兩好兩壞」、「Fishbone"、「魔球理論人」、「呆呆妹」、「tomwolf2008"、「會飛的小豬」均為各成員id或筆名。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了解懶熊體育更多產品及服務。

相關焦點

  • 播客創作指南,如何從零開始製作一檔播客電臺節目?【小白攻略,巨簡單】
    播客創作指南,如何從零開始製作一檔播客電臺節目?
  • 如何從零開始製作一檔播客電臺節目?【小白攻略,巨簡單】
    做播客也是一樣,當你聽了這麼多期好玩有意思的播客節目,肯定內心無數次的升起我也想做一檔播客,讓大家聽聽的念頭吧。但經常是想想,可能第二天就不了了之了,播客節目僅僅是一個念頭,一直沒有開始。所以如果你想要做一檔播客節目的話,從開始開始。就像寫一篇文章最好第一步就是先打開word文檔一樣。
  • 播客推薦|喜歡脫口秀?這幾個國內喜劇人做的播客千萬別錯過
    是由笑果文化製作的一檔現場訪談秀,嘉賓基本都是參加過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的演員,例如李誕、龐博、楊笠等等,也是目前名氣比較大的脫口秀播客。節目是從2019年《脫口秀大會2》首播前開始上線的,如果想了解脫口秀的臺前幕後,就一定要去一定要去聽一聽第二個 ,《一言不合》。
  • 中文播客的進化之路 |YiMagazine
    很長一段時間裡,播客都是一種發展緩慢的小眾媒體形式。在蘋果2012年於iOS 6中推出獨立的播客App Podcasts之前,它只是集成在iTunes裡的眾多功能中的一種。2014年,一檔名叫《Serial》的播客節目誕生,它用聲音的方式記錄了主播Sarah Koenig調查一起15年前的謀殺案真相的過程,人們驚訝地發現播客也可以像美劇一樣精彩。
  • 陳根:播客興起與黯淡,網際網路時代的播客之路
    2014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美國生活》節目推出Serial第一季播客節目,火爆網絡平臺,多次成為iTunes平臺收聽排行冠軍。Serial的成功,引發「系列劇效應」:GimletMedia、Wondery等多個播客平臺開始紛紛投資推出敘事類播客節目,電視臺以播客為腳本拍攝電視劇,出版商也紛紛轉戰播客領域。
  • 播客推薦 | 這幾個中文播客不要錯過
    田螺姑娘hhhaze和周磊老師合辦的一檔關於美食的播客。「食」是美食的食,「見」是看見的見,也可以理解為見解的見。這是一個以日本美食為起點的播客,但我們不止討論日本,也不止討論美食。我每期必聽的一檔科技相關的播客。
  • 你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聽眾:如何從零開始一檔播客
    作為一檔獨立播客《小人物》的主播,兼職一名業餘播客製作者,入門時看了很多中文、英文系列教程,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經過十個月的操練和實踐,也總結分享一下自己做播客的體驗,聊聊新手如何從零開始一檔播客。溫馨提示:全文包含4個篇章:播客主題;錄製技巧;剪輯分發;推廣盈利;總計6500字,可根據目錄選擇感興趣的篇章閱讀。終極拷問:為什麼要開一檔播客?
  • 製作播客的關鍵環節—播客託管平臺
    播客?喜馬拉雅所提供的音頻託管服務到底有什麼?喜馬拉雅是集有聲書、知識付費、播客為一體的綜合型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的音頻專輯可以一鍵分發到蘋果播客,並且自動同步,目前,喜馬拉雅提供的託管服務包括:節目上傳;一鍵申請同步iTunes;生成 RSS feed,提交iTunes;數據追蹤(僅統計喜馬拉雅及蘋果播客數據,不區分數據來源)。
  • 寵物播客節目「解救」孤獨動物
    【新華社微特稿】如果你擔心愛犬獨自在家會感到孤獨,不妨試試瑞典媒體公司「斯波蒂菲」專為寵物推出的播客節目「我家狗最愛的播客」。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我家狗最愛的播客」與動物行為專家合作,由英國兩名知名演員參與錄製,為獨自在家的狗播放帶有肯定、安撫信息的音頻,以緩解狗見不到主人時的心理壓力。狗會聽到許多安慰的話語,比如「如果可以,我願意一整天在這裡撫摸你」「每天早晨就看到你開心的臉,我十分高興」「你是那麼忠誠、機警,我很喜歡」。節目還會配上風吹拂樹葉的「沙沙」聲等來自大自然的聲音。
  • 播客周報 | 聲動活潑推出創投節目,天貓品牌播客引爭論
    8月25日,知名音頻傳媒公司聲動活潑推出聚焦國內創投圈的播客「泡騰VC」,由兩位一線風險投資人擔任主播,分享行業觀察、VC趣聞以及關於時代的深度思考。節目每周一更新,目前已上線三期,首期節目探討了直播電商爆發的原因,直播電商帶來的創業公司機會以及直播電商的未來。
  • 我的 2020 年精選播客節目(中文)
    一年過去了,我又盤點了下 2020 年最喜歡的十個(不足)播客節目。有電音推薦,有排汙建設,有鄭淵潔,有張洪量,有女性角色建構未來敘事,還有民調破產的美國大選。今年沒有量子力學,但依舊「沒用,有意思」。
  • 8.0版網易雲音樂上線 播客入口升級 | 播客現場 Vol.50
    此外,還上線了「播單」功能,對標音樂板塊的人氣功能歌單,引導用戶對播客節目按主題進行重組。據官方消息,被收錄入播單的節目將獲得更多的曝光與分發的機會。針對主播一方,節目的網頁上傳後臺也做了全新升級,上傳邏輯由之前的「從電臺到節目」變為「先聲音後播客」,鼓勵創作者發布獨立的音頻內容,方便他人重組播單。
  • 一檔節目每日吸引近200萬聽眾:怎樣用新聞播客增加用戶黏性?
    通過手機即可隨時隨地收聽的播客對於年輕一代聽眾充滿了吸引力。在英國,近一半的播客聽眾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每周收聽廣播的多是年齡超過50歲的「銀髮族」。與收聽廣播電臺節目相比,收聽播客往往是一種更私人化的體驗。 由於90%的播客收聽行為是通過耳機或手機進行的,這也為聽眾與主播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一種更為親密的情感聯結。
  • |關於喝酒的6個播客
    這是一檔專注酒類生活方式的中文播客節目,也是2020蘋果年度播客評選中編輯推薦的12個播客之一。在這裡聊喝酒和喝酒的故事,你能想到酒的種類這裡都聊過,威士忌、精釀、雞尾酒、清酒、葡萄酒、白酒等等。第三個,今天要喝酒是一個來自我國臺灣的播客節目,主播貝莉的綽號就是【酒精姐姐】,每期邀請一個開酒館的朋友,聊聊他們各自酒吧的與眾不同之處,店裡的招牌酒,以及他們個人對酒的喜愛。不同人對酒精的看法不盡相同,愛喝酒的人會知道,它能帶給你的力量。
  • 播客的春天
    我們很容易從一篇媒體公眾號推文、一條朋友圈或是一個正在關注的博主那裡得知播客的存在,甚至你所在的公司可能就正經營著一檔播客節目。播客在中國有逐漸流行的趨勢,尤其是在近兩年。節目與聽眾數量肉眼可見的增長,開始有播客創業公司獲得融資,一些企業和機構下場製作播客節目,音頻及流媒體平臺對播客日漸重視,新興播客垂直平臺出現……種種跡象似乎都表明,播客的春天已經到來。
  • 中文播客元年:2021,告別「近親繁殖」
    作者 | 語境編輯 | 石燦2020年12月23日,新周刊將「年度新媒體」頒給了一檔三位女性主持的播客節目《隨機波動》。其中一句頒獎詞寫道,「把聲音當做泥和磚,在視覺媒介的世界之外,構築了新文化和新思想的烏託邦」。在領獎時,三位主播透露她們的「播客事業」暫時還入不敷出,需要靠家裡支持。
  • 觀點┃能讓你戒掉短視頻的,或許是播客
    近日,在甲骨文譯想論壇上,新周刊·硬核讀書會採訪了《忽左忽右》的主播,同時也是Justpod音頻製作公司的CEO程衍樑。 聊了聊,他如何從一名記者轉變成一位播客主播?如何把一個看似「小眾」的內容播客做成一個有40萬訂閱的「業內頂流」?中國和美國的播客有何不同?以及最重要的,閱讀如何塑造了這一檔讓人「過耳不忘」的播客。
  • 【發現】國外很火的播客什麼鬼?推薦一個免番牆的播客APP
    在《極品老媽》S06E08裡,女主Christy偶然發現,她自己的女兒竟然做了一檔叫《問題之母》的播客節目,而這個節目每期的內容,僅僅是吐槽她媽是個多麼糟糕的人……有什麼好的播客APP或節目?據最新統計,每4個美國人裡,就有一個人收聽播客。不過在前幾年,播客行業在西方其實還是很慘澹的,直到2014年,一檔叫《Serial》的罪案調查類播客節目大火,才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繁榮。
  • 深度 | 播客的春天
    一方面播客早期的發展離不開平臺幫助,但另一方面,當播客聽眾積累到一定程度,平臺似乎又很難給到播客更多,因為對廣告植入的嚴格限制,播客幾乎無法從平臺賺到錢。這樣的背景使得許多有營利需求的播客們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
  • 體育播客的商業化大調查
    如今,他自己主持的播客Strike Gold專門聚焦舊金山49人隊。他承認,這一檔播客在他們公司佔比80%的虧損播客中處於領跑者的位置。記者轉型做播客蔚然成風,但是在凱文-瓊斯看來,這種模式正在變得沒那麼吃香了。「我知道,我們所創造的談話等內容可以對體育迷產生直接影響。但現在,這種影響正在被削弱。在年長的記者和有影響力的體育界人士之間,正發生著一場權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