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一大早起來就看到一則消息:中韓將合作推出中國版《我們結婚了》。繼中國版《爸爸去哪兒》、中國版《超人回來了》(中國名《爸爸回來了》)、中國版《running man》陸續出爐後,又一檔韓國節目即將被引進中國。《我結》是一檔什麼節目?為何能收視長虹七年?中國引進韓版《我結》能火不?跟著知著君一起來分析一下吧!2008年開始播出,一直到2015年的今天都還擁有著長盛不衰的人氣,同時還捧紅了眾多對明星情侶如紅薯夫婦、維尼夫婦、亞當夫婦,《我們結婚了》(以下簡稱為《我結》)的成功秘訣顯然值得借鑑。
《我結》以明星夫婦假想結婚為主題,屬於明星互動真人秀,在韓國本土甚至世界開創了明星假想結婚節目的先河,創意十分新穎。節目在每一季中邀請幾對當紅的明星結成假想夫婦,而節目通過拍攝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真實發生的趣事。
圖片:精靈夫婦(演員宋再臨&金素恩)
《我結》讓明星夫婦們在節目中像真實的夫婦那樣生活,然後把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實地記錄下來,他們由最初的互不相識漸漸熟悉,像現實中的夫婦那樣生活。雖然是個綜藝節目,也不能否認其中存在編劇的元素,但節目中「接地氣」的點滴總能在不經意中打動觀眾。
《我結》是韓國三大臺之一MBC傾情打造的一檔綜藝節目。節目啟用一級製作團隊,斥重金打造,在各個方面都是一流的水平。不論是節目編排,還是嘉賓造型設計,都力圖做到專業水平。比如每對夫婦在每一期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家,而且節目組會根據每對夫婦的不同情況安排不同的婚房。節目組還經常安排夫婦去外國旅遊度假等,使得節目更加高大上。
圖片:悠閒夫婦巴裡島旅行(模特演員洪宗玄&Girls Day成員Yura)
《我結》按季播出,每一季邀請五到十對夫婦參加。在他們參加之前,都會有專業的宣傳團隊進行宣傳。節目組有時也會讓觀眾票選自己心目中的人選,不僅了解了觀眾們的意願,還在節目未播出之時就打響了名聲,而關於參演嘉賓的各種傳聞與猜想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而在每一季、每一季播出前,節目組都會製作花絮,開記者發布會,播放預告片來吸引觀眾。
圖片:《我結》記者見面會
在每一季邀請的夫婦中,節目組都會精心安排,打造不同風格。他們有的活潑好動,有的安靜靦腆,有的擅長搞怪,有的則親密浪漫。他們各不相同,但每一對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成功俘獲不同種類的粉絲。首先,節目邀請的嘉賓都已經是比較有名的明星了,所以他們會有一批固定的粉絲來為偶像捧場。另外,當他們參加節目以後,還會收穫一大批新的couple粉,形成猛烈的粉絲效應。
圖片:亞當夫婦&紅薯夫婦&維尼夫婦
節目中打造的恩愛浪漫氛圍總能讓觀眾對愛情甚至是結婚生活有無數美好遐想。夫婦們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中,他們秀恩愛,產生各種搞笑趣事,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收穫真摯的感情。處處都是浪漫夢幻的氣息,每一對夫婦身上都充滿巨大的正能量。觀眾在看節目的同時,不僅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的表演,更能從中收穫滿滿的正能量和感動。
節目組並不滿足於現階段的成績,早在之前就曾為紀念中韓建交而邀請了來自中國的藝人婁藝瀟和付辛博分別與韓國明星組成夫婦,贏得了很高的收視。首次嘗試成功後,2013年《我結》正式推出「世界版」邀請了來自韓國的玉澤演和來自臺灣的鬼鬼以及來自日本的美菜和韓國藝人李弘基組成跨國夫婦以後,收視率火爆,不僅讓節目更加具有知名度,而且收穫了各個國家的眾多粉絲。
圖片:《我結》世界版
總而言之,新穎的立意+豐富的內容+一流的製作團隊+專業的宣傳+各具特色的嘉賓=收視率,而這也恰恰正是許多韓國綜藝節目的成功秘訣。《我結》是一檔比電視劇更真實,比現實更夢幻的明星真人秀節目,滿足了普通觀眾對美好生活的各種想像與憧憬。如今,《我們結婚了》又要引進中國了,它是會如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一樣大獲成功,還是會像四川衛視的《兩天一夜》反響平平呢?
對於儒家文化一致認同的中韓兩國,在欣賞影視作品的文化背景上,有著其他任何國家的觀眾都無法比擬的價值認同感,所以買進韓國節目版權、原版引進韓國熱播節目逐漸成為中國電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一味的「拿來主義」顯然是不可取的。知著君看來,引進外國節目有兩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所謂引進,大的來說是整個節目形態,節目結構的設計安排和節目的主題及整體定位;小的來說包括精美的製作方式,剪輯節奏與手段,景別的運用,字幕的添加等等;無論是大的方向,還是小的製作手段,感覺由於節目的複雜性,只有援引原班製作人馬一同協作才能更好地把原有節目的精髓原汁原味的表現出來。
這一點在近期的節目引進過程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以中國版《running man》為例。與此前的買版權有所不同,韓方團隊參與中國版的製作播放,力求為中國觀眾展現原汁原味的跑男。此次中國版《我結》,節目製作方也反覆強調是「中韓合拍」。
消息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引進外來節目時反覆強調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本土化。在引進韓國或者外國節目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中國本地特殊性,不能一味地「拿來」。在本土化改造的過程中,由於中韓兩國相似的意識形態及文化傳統,所以遇見的阻力一定比歐美節目要少,但是畢竟中韓兩國觀眾對於娛樂的開放程度和接收程度不同,所以也要酌情考慮中國主流觀眾的接受口味,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研究,再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改造。總體來說,《我結》實質上是一個很依賴明星本身表演的節目,在「假想」結婚中明星究竟能有怎樣的表演,能把情感的演繹放開到什麼程度,對於中國明星來說依然是一個未知數,尤其是中韓兩國的藝人體制不同,導演、編導包括藝人的地位不一致,所以中國「假想明星們」到底能發揮多大的特色,怎樣去感動熒幕前的觀眾,也是中國版《我結》最大的懸念之一。撰稿、編輯:葉妍妍、眭黎曦
(本文為知著網整理編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