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交朋友都是遊戲裡撿的

2021-02-28 WeLens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現在不止職場和愛情,年輕人連交朋友都開始飆戲了:

比如文青式交友,拼的是知識儲備,一邊聊,一邊在內心加分扣分,合格的信號往往是一句提問,「哎你有資源嗎?」

比如自嘲式交友,拼的是有趣,表面波瀾不驚,但拋出的每一句都是梗,對方一旦沒接住,內心瞬間四大皆空。

什麼三觀不合不必強融,好多人還沒聊到三觀,就知道當不成朋友:

「佛只渡有緣人,施主如果這麼快就把天聊死,留貧僧我一人也挺好。」

發現了嗎,這屆自閉的年輕人,憋得都開始飈內心戲了。

當年輕人內心的小宇宙越來越蕩漾時,飆戲成了一種需求。

01

年輕人憋得慌

第一次意識到,年輕人憋得慌,是春節期間的一個現象:

當時被疫情困在家的年輕人,把有點意思的線上社交軟體,玩崩了個遍。

記得有個劇本殺APP創始人,嚇得大年初一還發了條微博:

「今天訪問人數突然爆炸,太突然了,是在家憋的麼。」

對於劇本殺,很多人聽著不覺得陌生,可能是因為綜藝《明星大偵探》,或者是團建時玩過狼人殺。

這款遊戲源於歐美派對遊戲Murder Mystery,玩起來有點像名偵探柯南真人版。

每個玩家一開始,都會拿到對應的角色劇本,但每個劇本都是不完整的。

也就是說,想要推導出全部劇情,需要共同合作拼湊線索,才能一步步解開謎團。

可問題又來了:這裡誰是兇手呢?

於是遊戲裡,每個人都試圖撇清自己的嫌疑,同時懷疑別人。

為了保護自己,不少玩家都會隱瞞信息,在隨後飆戲的小劇場環節裡,努力讓別人露出馬腳。

由於劇本設定不同,每場遊戲的人數、遊戲時長都不太一樣;

常規來說,一般是5-8人,像是線下劇本殺的話,最快也得3小時才結束,遊戲時間基本在4-6個小時左右。

由於時間較長,對玩家的專注度要求高,加上遊戲本身講究環境氛圍、主持人引導,以及玩伴投入度等等。

所以不少人為了更好的體驗,都會選擇線下面殺。

據資深玩家大黃說,玩劇本殺最怕遇到兩種人:

一種是啥也不說;畢竟劇本線索得拼湊,可有些人剛讀完劇本,記憶愣是像被黑衣人清空了一樣,問啥都不說,愁死個人。

另一種是啥都說;總歸是個推理遊戲,哪怕小白玩家拿到兇手劇本,也得職業素養和強心臟是不是,嘴硬那就對了。

基於遊戲基本都是5人起,很難每次都能湊齊熟人一塊玩。

於是劇本殺也成為不少年輕人,戲精式交友的新渠道。

02

戲精式交友

什麼叫戲精式交友?

首先要知道,交朋友是得算帳的。

劇本殺的特質,讓它很適合殺時間——粗算一筆帳,每場遊戲人均一百塊左右,能投入地玩三到五個小時,感覺比KTV、看電影的性價比高點。

這點也戳中了深諳摳門精緻之道的年輕人。

就像618衝動剁手,買來的化妝品色號不合適,趕緊放鹹魚上賣掉;就算在鹹魚買二手,能包郵就包郵,能砍價一定砍價,省下來的,才是自己的。

這屆年輕人,花錢享受,可以;但多花錢,絕對不行。

其次,對年輕人來說,陌生人社交是有負擔的,因為得維持得體。

而劇本殺卸下了這層顧慮,只要遊戲一開始,熟不熟先放一遍,盤邏輯才是王道。

於是現場熱鬧得,就像TVB刑偵劇現場——每個人都按照劇情,嘗試推理時間線、殺人動機線、殺人手法線;

在遊戲裡,對陌生人尖銳提問是被允許的。

不但可以吐槽陌生人甲邏輯混亂,還能順手揪住路人乙的小話柄,用證據咄咄逼人、「言行拷打」,光明正大飆戲,毫無負擔。

一場遊戲下來,就算沒發現有趣的靈魂,起碼自己玩痛快了。

現實社會裡憋的氣,劇本殺中飆戲發洩。

害,至於交不交朋友,先玩好了再說。

發現了嗎,這屆年輕人,連交朋友都是遊戲裡順帶撿的。

03

交得到朋友,就是好遊戲

不過,這能怪年輕人不愛社交嗎:

畢竟我們一個人過得就很好,為什麼還要和陌生人社交呢?

從小習慣跟自己玩的這代年輕人,等長大了之後,早就享受獨處生活了。

在這種前提下,花時間精力去認識一個新朋友,怎麼聽都像一件充滿不確定性,還很麻煩的事。

講真,現在除了親戚、同學這些強關係,哪段關係聽著不脆弱啊:

之前搬家認識的鄰居,玩得再好,也因為再次搬家,相忘於江湖;

而靠工作認識的同事,聊得再投緣,也由於換工作,甚至是換城市,變成朋友圈裡的點讚之交。

既然真實的友誼這麼脆弱,那不如灑脫點,乾脆不要。

如果實在無聊想找人聊天,那就下個社交軟體唄,反正周圍的人,都沒有網友有趣,我為啥非得真實社交呢?

但根據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的研究——孤獨會對個人的感覺、行為和生理造成影響,甚至導致早逝。

他做過一個實驗,對比了Facebook、約會網站等虛擬社交和真實社交後,他發現:

「一個人線下社交比例越高,就越不容易感到孤獨;相反,如果他線下社交比例越低,孤獨感則越強。」

在他看來,不管是什麼社交軟體,只要能讓你增加線下真實朋友的,就是好軟體。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用什麼工具在交友,而是它是否擴大了你的線下社交圈。

如果說,每個享受獨處的年輕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

那麼線下交友方式,就像一艘遊艇,穿梭於不同孤島間,帶去新的聲音。

對那些害怕付出後得不到回報,乾脆不社交的年輕人,筆者倒認為,不妨學下北野武老頭子那股灑脫勁兒:

「我不會緊抓著已經結束的東西不放。我喜歡的是加速,然後揚長而去。」

當你活成一座孤島時,不妨多回現實世界看看,萬一撿了個朋友呢。


相關焦點

  • 這屆年輕人,買個車也要問能不能「和我交朋友」
    這臺VV5元氣橙挑戰了全網最嚴苛的用戶測試,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最具元氣的新生代座駕。在這款新車身上,我們也能看到,WEY品牌正在以更年輕、更趣味、更元氣的形象與年輕人交朋友,充分借鑑小米的網際網路經驗,邁出傳統汽車行業年輕化、智能化的堅實腳步。始於用戶,歸於產品,共創生態
  • 為了讓你多交朋友 這款遊戲操碎了心
    為了讓你多交朋友 這款遊戲操碎了心 為了讓你多交朋友 這款遊戲操碎了心
  • 這屆年輕人,過年都這麼野嗎?
    說黑話,是當代年輕人快速確認眼神的方式之一。千篇一律、不走心、複製粘貼沒新意的拜年文案,這屆年輕人早就看膩了。拜年這件事,對95後來說,真誠好玩比什麼都重要。根據不同的小圈子,用不同的拜年黑話,彼此相互get,使用魔法交流成功的那一刻,從對面傳送過來的祝福才能100%發揮效果。
  • 如何與「對海外無感」的日本人交朋友?談談日本年輕人的內向意識...
    其中日本學者關注的是「對海外不感興趣「這一佔半數以上的原因,也就是所分析的年輕人的「內向意識」。很多「對海外無感」的日本年輕人並沒有將「外國人」與「日本人」分出很鮮明的界限。因為沒有很鮮明的界限,只要我們能夠努力打破那面牆,也許就能不分國界與日本人做真正的朋友。 怎麼與「對海外無感」的日本年輕人交朋友?
  • 這屆年輕人最愛發的一連串「?」都是啥意思?
    這三個問號其實是代表常常反省自己以獲得自我提升的極高境界。再比如周杰倫就曾在《聽媽媽的話》裡用一句「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來形容那些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反骨的孩子。比起上面這些,常常出現在DOTA、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即時對戰遊戲的對話框裡的問號,就顯得不太友好了。
  • 這屆年輕人的傳統文化初體驗,或許是從遊戲開始的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也應該從中找到創作源泉,去做一些只有我們才能做出來的作品。然後憑藉這種民族性元素,讓全世界都喜歡上它。」2.因為遊戲的熱愛當遊戲成為一種傳統文化載體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遊戲,對傳統歷史文化產生了興趣。「老師在課堂講的怎麼說呢,有點樸實無華且枯燥。」
  • 「撲通撲通」,這屆年輕人,都在為什麼而心動?
    有趣的是,這個表彰大會並非只是頒出年度歌手、年度歌曲這類常規表彰,而是一開始就讓QQ音樂的年輕人們選出了一系列腦洞大開的表彰,如「英年早婚魅力男神」、「令人敬畏的神秘力量」、「最A最颯姐」、「最跨次元哥」等等。不難發現,這些表彰的名稱都是年輕人常用的網絡詞彙,而讓用戶直接選擇也是當下年輕人獲得參與感的最好方式。
  • 「吃雞」遊戲裡出現1個被封印的盒子,就連隊友都無法撿取!
    由於《和平精英》這款遊戲的地圖非常大,所以載具幾乎每一局遊戲都會或多或少的出場,哪怕是青銅玩家都知道使用載具「跑毒」可以大大縮減時間,所以玩家們與載具之間發生的故事堪稱是「五花八門」~上圖中我們看起來僅是一個普通的玩家正在駕駛吉普車而已,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遊戲角色變成了「無頭鬼」!
  • 《天涯明月刀》嘉年華:這屆年輕人,為什麼那麼愛國風遊戲?
    從2016年開始,《天涯明月刀》開始強調「國風遊戲」概念,成為首先提出這一概念的武俠MMORPG遊戲。 從武俠遊戲到「國風」遊戲,這與喜愛國風的遊戲用戶基數不斷變大不無關係。 天刀製作人楊峰提到,在2017年、2018年時,在後臺數據發現「國風」這一關鍵詞出現得越來越多。
  • 在交朋友之前,你應該明白這幾點!
    現在很多年輕人熱衷於社交覺得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所以把自己通訊錄有多少個好友作為炫耀的資本。朋友真的越多越好嗎?其實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原因很簡單,接著往下看!1.大多數是朋友是無用的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找幾個年輕人,每個人的通訊錄裡面都有很多的好友。
  • 「吃雞」遊戲裡怎樣打好決賽圈?這把槍最好扔掉,它們儘量多撿!
    注|菜雞說遊戲在吃雞遊戲裡玩家在遊戲前期收集物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最後的吃雞,但是在吃雞過程裡面最關鍵的一個點就是最後的決賽圈,因為遊戲前期儘管你的遊戲技術不怎麼好,但是只有你能苟,到決賽圈還是比較輕鬆的一件事情,所以能不能打好決賽圈,就決定著你能不能吃雞
  • 這屆年輕人都想成為錦鯉嗎?
    總結下來,這屆年輕人都想不勞而獲,躺贏人生嗎?看看被她擠下前十的選手,哪個不比她優秀,所有人都在問憑什麼?跟楊超越同齡的普通年輕人,都在為了生計、為了儘早買到房子、為了結婚、為了在職場裡殺出重圍剛開始幾期,大家關注度都在虞書欣身上,這妹子各種上熱搜,且不說她這種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富三代,就單說她的業務能力以及戲精體質,我是做不到覺得她可愛不做作,只能說對她無路人緣。
  • 奧斯卡欠這屆年輕人一座小金人
    轉載:來源網絡在生活面前這屆年輕人活得越來越「虛偽」每個人都是影帝影后奧斯卡都欠大家一座小金人今天我們就來揭露一下在KTV 眾人面前十分靦腆在浴室裡不熟的人面前 禁慾+冷漠在熟人面前 騷裡騷氣這屆年輕人看著無欲無求過著佛系的人生
  • 《熱搜排行榜》+《在遊戲裡撿了一團頭髮》
    白荼:這和說好的上熱搜的姿勢不一樣啊!不過這個姓秦的身材可真好啊……要是能和他更親密的話,是不是還能上一次熱搜?喂,白少爺,你這忽然臉紅心跳是怎麼回事,腦子裡的水倒一倒好嗎?秦勇:聽說你想再上一次熱搜?沒問題。
  • 《輻射4》、《巫師3》靠邊站,這才是真正的撿垃圾遊戲 | 杉果專欄
    不少人玩遊戲時有一種習慣,不管看到什麼東西,只要撿得起來,就要裝進包裡,這就是俗稱的「撿垃圾」。
  • 花錢買安慰、情趣娃娃當女友,這屆年輕人怎麼了?
    這屆年輕人,是伴隨著性解放和性自由長大的。對於他們而言,性,不再是一個禁忌、不可談論的話題。網絡上充斥著各類情色信息,Tinder、探探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的「約炮」機會,他們或許更早地嘗試性生活,卻沒有因此擁有更加活躍的性生活。
  • 現在的乙女遊戲開始在垃圾堆裡撿攻略對象了
    乙女遊戲《VARIABLE BARRICADE》即將登陸NS了,這款用著輕喜劇頭銜的乙女遊戲,在遊戲PV裡將自己遊戲的各個攻略對象打上了「結婚欺詐師、賭博狂魔、軟飯男、人形欠債機」這樣的人設標籤。大小姐你為什麼要在垃圾堆裡撿男朋友?」「現在的乙女遊戲設定都已經這麼反乙女了嗎?」但即使是如此「人渣」的設定,也依舊有不少玩家衝著遊戲精美的畫風,高質量的配音和輕喜劇的標籤去購買遊戲,並且在遊玩之後陷入了「真香」局面。相比起題材更為多樣的GalGame來說,乙女遊戲是純情題材佔據大頭,雖也有18X或者獵奇題材,但數量少之又少。
  • 《邊境之旅》:行走的流浪漢瘋狂撿垃圾的遊戲
    《邊境之旅》:行走的流浪漢瘋狂撿垃圾的遊戲我這個其實很喜歡走路,因為跑步太累,自己是個非常懶得人,但是走路就不會出現很累的情況,反而它其實是我的一個放鬆身心的活動,因為走路時我腦子裡總會想很多事情。某易感覺出了很多個手遊,有覺得好的,有覺得沒有遊戲體驗的,反正就是各種看法都有,同時呢,但是我每次都會下載看看,因為某易的遊戲畫風還是很得我的口味的。然後我就發現了一個行走的流浪漢瘋狂撿垃圾的遊戲。是的,和我一起去看看這款遊戲吧。
  • 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夜讀|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看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上了熱搜,我一臉蒙,暗暗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年輕人就該愛加班?不是年輕人,就愛加班嗎?「不愛加班」這個鍋,年輕人不背,也背不動。這個話題有一個預設的語境: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實卻是,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不願加班,甚至面試時會直接問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慮。這就不難理解了。
  • 這屆年輕人有多會搞錢?
    這屆年輕人為了賺錢有多努力?西西君最先想到的就是基金,總是熱搜提名,實在太火了。有數據顯示:2020新增基民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一半以上。定投基金的用戶中超四成是90後,六成90後穩定持有單只基金超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