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現在不止職場和愛情,年輕人連交朋友都開始飆戲了:
比如文青式交友,拼的是知識儲備,一邊聊,一邊在內心加分扣分,合格的信號往往是一句提問,「哎你有資源嗎?」
比如自嘲式交友,拼的是有趣,表面波瀾不驚,但拋出的每一句都是梗,對方一旦沒接住,內心瞬間四大皆空。
什麼三觀不合不必強融,好多人還沒聊到三觀,就知道當不成朋友:
「佛只渡有緣人,施主如果這麼快就把天聊死,留貧僧我一人也挺好。」
發現了嗎,這屆自閉的年輕人,憋得都開始飈內心戲了。
當年輕人內心的小宇宙越來越蕩漾時,飆戲成了一種需求。
01
年輕人憋得慌
第一次意識到,年輕人憋得慌,是春節期間的一個現象:
當時被疫情困在家的年輕人,把有點意思的線上社交軟體,玩崩了個遍。
記得有個劇本殺APP創始人,嚇得大年初一還發了條微博:
「今天訪問人數突然爆炸,太突然了,是在家憋的麼。」
對於劇本殺,很多人聽著不覺得陌生,可能是因為綜藝《明星大偵探》,或者是團建時玩過狼人殺。
這款遊戲源於歐美派對遊戲Murder Mystery,玩起來有點像名偵探柯南真人版。
每個玩家一開始,都會拿到對應的角色劇本,但每個劇本都是不完整的。
也就是說,想要推導出全部劇情,需要共同合作拼湊線索,才能一步步解開謎團。
可問題又來了:這裡誰是兇手呢?
於是遊戲裡,每個人都試圖撇清自己的嫌疑,同時懷疑別人。
為了保護自己,不少玩家都會隱瞞信息,在隨後飆戲的小劇場環節裡,努力讓別人露出馬腳。
由於劇本設定不同,每場遊戲的人數、遊戲時長都不太一樣;
常規來說,一般是5-8人,像是線下劇本殺的話,最快也得3小時才結束,遊戲時間基本在4-6個小時左右。
由於時間較長,對玩家的專注度要求高,加上遊戲本身講究環境氛圍、主持人引導,以及玩伴投入度等等。
所以不少人為了更好的體驗,都會選擇線下面殺。
據資深玩家大黃說,玩劇本殺最怕遇到兩種人:
一種是啥也不說;畢竟劇本線索得拼湊,可有些人剛讀完劇本,記憶愣是像被黑衣人清空了一樣,問啥都不說,愁死個人。
另一種是啥都說;總歸是個推理遊戲,哪怕小白玩家拿到兇手劇本,也得職業素養和強心臟是不是,嘴硬那就對了。
基於遊戲基本都是5人起,很難每次都能湊齊熟人一塊玩。
於是劇本殺也成為不少年輕人,戲精式交友的新渠道。
02
戲精式交友
什麼叫戲精式交友?
首先要知道,交朋友是得算帳的。
劇本殺的特質,讓它很適合殺時間——粗算一筆帳,每場遊戲人均一百塊左右,能投入地玩三到五個小時,感覺比KTV、看電影的性價比高點。
這點也戳中了深諳摳門精緻之道的年輕人。
就像618衝動剁手,買來的化妝品色號不合適,趕緊放鹹魚上賣掉;就算在鹹魚買二手,能包郵就包郵,能砍價一定砍價,省下來的,才是自己的。
這屆年輕人,花錢享受,可以;但多花錢,絕對不行。
其次,對年輕人來說,陌生人社交是有負擔的,因為得維持得體。
而劇本殺卸下了這層顧慮,只要遊戲一開始,熟不熟先放一遍,盤邏輯才是王道。
於是現場熱鬧得,就像TVB刑偵劇現場——每個人都按照劇情,嘗試推理時間線、殺人動機線、殺人手法線;
在遊戲裡,對陌生人尖銳提問是被允許的。
不但可以吐槽陌生人甲邏輯混亂,還能順手揪住路人乙的小話柄,用證據咄咄逼人、「言行拷打」,光明正大飆戲,毫無負擔。
一場遊戲下來,就算沒發現有趣的靈魂,起碼自己玩痛快了。
現實社會裡憋的氣,劇本殺中飆戲發洩。
害,至於交不交朋友,先玩好了再說。
發現了嗎,這屆年輕人,連交朋友都是遊戲裡順帶撿的。
03
交得到朋友,就是好遊戲
不過,這能怪年輕人不愛社交嗎:
畢竟我們一個人過得就很好,為什麼還要和陌生人社交呢?
從小習慣跟自己玩的這代年輕人,等長大了之後,早就享受獨處生活了。
在這種前提下,花時間精力去認識一個新朋友,怎麼聽都像一件充滿不確定性,還很麻煩的事。
講真,現在除了親戚、同學這些強關係,哪段關係聽著不脆弱啊:
之前搬家認識的鄰居,玩得再好,也因為再次搬家,相忘於江湖;
而靠工作認識的同事,聊得再投緣,也由於換工作,甚至是換城市,變成朋友圈裡的點讚之交。
既然真實的友誼這麼脆弱,那不如灑脫點,乾脆不要。
如果實在無聊想找人聊天,那就下個社交軟體唄,反正周圍的人,都沒有網友有趣,我為啥非得真實社交呢?
但根據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的研究——孤獨會對個人的感覺、行為和生理造成影響,甚至導致早逝。
他做過一個實驗,對比了Facebook、約會網站等虛擬社交和真實社交後,他發現:「一個人線下社交比例越高,就越不容易感到孤獨;相反,如果他線下社交比例越低,孤獨感則越強。」
在他看來,不管是什麼社交軟體,只要能讓你增加線下真實朋友的,就是好軟體。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用什麼工具在交友,而是它是否擴大了你的線下社交圈。
如果說,每個享受獨處的年輕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
那麼線下交友方式,就像一艘遊艇,穿梭於不同孤島間,帶去新的聲音。
對那些害怕付出後得不到回報,乾脆不社交的年輕人,筆者倒認為,不妨學下北野武老頭子那股灑脫勁兒:
「我不會緊抓著已經結束的東西不放。我喜歡的是加速,然後揚長而去。」
當你活成一座孤島時,不妨多回現實世界看看,萬一撿了個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