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8-08-30 09:36 來源:澎湃新聞
8月25日9:00至8月28日9:00,上海216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6個區的文化館、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中,一場以「改革開放我知道我為社區來打Call」為主題的改革開放40年知識大賽「72小時特別活動」全面鋪開。
為增強趣味性,活動以線上打擂臺形式進行社區答題大比拼。主辦方為每一個社區都設置了一個專屬二維碼,讓每個社區居民在答題的同時更有「歸屬感」。不少社區線上線下互動,營造出濃鬱的答題氛圍。
周末兩天的答題竟賽中,靜安區彭浦新村社區名列第一,彭浦新村發展辦副主任張晨贇表示,引入趣味競爭的答題機制,激發了社區居民的參與積極性。除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轄區內33個居委會,30多個文體團隊都積極參與進來,有的居民還將答題分享到自己的同學群、朋友群裡去,邀請自己的同學、朋友一起來答題。
這些題目中不乏大事要事,記錄了我國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國第一艘飛向太空的載人飛船是?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又是誰? 「一帶一路」指的是?不少題目裡,藏著滿滿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是從哪年除夕開始的?央視版《西遊記》是哪一年開始播出的?有些題目,必須是當年的時尚圈人士才了解的:進入中國的第一個外國服裝名牌是義大利的什麼品牌?有些題目中,還有相當大比例的「上海訂製版」:橫跨黃浦江的第一座大橋是?1995年12月20日開業的上海第一家合資百貨是?
「大家覺得比賽很有趣,題目也不遙遠,一起答題喚起了我們的集體回憶。」市民王先生認為。
閔行區顓橋社區的江女士特地把改革開放40周年的題庫找出來在朋友圈分享,「我們一家四口人都已經答完題為社區打過call了,不能再答了,現在把題目拿出來刷刷挺有意思的,漲了不少知識。」
除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各區文化事業單和社會單位也紛紛加入進來。8月25日至8月27日,徐匯區轄區內新華書店、大眾書局、博庫書城等12家特色書店各書店齊齊展示印製有宣傳海報和印有答題二維碼的臺卡,並邀請顧客掃碼答題。8月25日,改革開放知識點版面巡展進入綠地繽紛城,並在鍾書閣舉辦的《〈馬克思的20個瞬間〉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新書分享會現場面向青年白領舉辦答題推廣活動,200餘人參與分享會。8月27日,匯悅讀書香聯盟成員單位荊棘鳥書會帶領書會成員與武康居委社區居民到「悅讀亭」參觀,並現場答題,了解改革開放相關知識。
市民紛紛通過易拉寶上的二維碼掃碼參與答題現場,50多歲的徐先生說,活動很有意思,在趣味裡讓更多人重溫改革開放中的重要歷史事件,使年紀大容易懷舊的人保持清醒,對沒有經歷過這些歷史事件的年輕人尤其重要,看了這些,大家都會明白,改革開放是順應民心、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潮流的選擇,是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選擇。
暑期社會實踐的高中生在指導曹楊社區圖書館的中老年人掃碼答題本次活動的優秀選手將被社區推薦參與市民文化節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大賽。據了解,市民文化節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學習和參與,目前「我們這五年」、「回望四十年」、「潮湧上海灘」三個板塊已陸續推出。
知識大賽還舉行了系列延伸活動,如「奏響改革開放40周年主旋律——上音音樂講座走進社區」,「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進松江」等,本次活動是知識大賽的重要延伸活動,進一步將市民對改革開放40周年曆程的了解向縱深推進。
市民文化節還於4月底啟動了改革開放40周年市民寫作大賽、新詩創作大賽、市民藝術大展、上海市民生活變化大展系列賽事,7月啟動了「閱讀中的真善美·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百本優秀書籍閱讀心得」徵文活動,邀請市民通過答、寫、講、演、畫、拍等各種方式參與進來,從市民視角,全方位、多緯度分享、見證祖國40年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上海40年風起雲湧的城市記憶。
「改革開放四十年」華陽社區百名小朋友繪祖國截至「72小時特別活動」48小時,本次活動瀏覽量達224萬,參與人數36.7萬,10.3萬人直接答題,52226人成功打call入社區、區域(即答對率超過60%的人),137個社區獲得「攻擂」資格(100人答對至少五分之三的題目才能獲得此資格),靜安、普陀、黃浦和閔行四區所有社區全部點亮。
據主辦方公布,截至8月28日9:00,全市近70萬人次參與了此次活動,有效答題人數近20萬人,157個社區獲得「攻擂」資格。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徐匯區文化局和半月談雜誌社共同主辦,文化上海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協會、徐匯區圖書館承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