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萬市民參與知識競賽,全城熱「刷」改革開放40年

2021-01-07 澎湃新聞
近70萬市民參與知識競賽,全城熱「刷」改革開放40年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8-08-30 09:36 來源:澎湃新聞

8月25日9:00至8月28日9:00,上海216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6個區的文化館、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中,一場以「改革開放我知道我為社區來打Call」為主題的改革開放40年知識大賽「72小時特別活動」全面鋪開。

為增強趣味性,活動以線上打擂臺形式進行社區答題大比拼。主辦方為每一個社區都設置了一個專屬二維碼,讓每個社區居民在答題的同時更有「歸屬感」。不少社區線上線下互動,營造出濃鬱的答題氛圍。

周末兩天的答題竟賽中,靜安區彭浦新村社區名列第一,彭浦新村發展辦副主任張晨贇表示,引入趣味競爭的答題機制,激發了社區居民的參與積極性。除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轄區內33個居委會,30多個文體團隊都積極參與進來,有的居民還將答題分享到自己的同學群、朋友群裡去,邀請自己的同學、朋友一起來答題。

這些題目中不乏大事要事,記錄了我國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國第一艘飛向太空的載人飛船是?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又是誰? 「一帶一路」指的是?不少題目裡,藏著滿滿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是從哪年除夕開始的?央視版《西遊記》是哪一年開始播出的?有些題目,必須是當年的時尚圈人士才了解的:進入中國的第一個外國服裝名牌是義大利的什麼品牌?有些題目中,還有相當大比例的「上海訂製版」:橫跨黃浦江的第一座大橋是?1995年12月20日開業的上海第一家合資百貨是?

「大家覺得比賽很有趣,題目也不遙遠,一起答題喚起了我們的集體回憶。」市民王先生認為。

閔行區顓橋社區的江女士特地把改革開放40周年的題庫找出來在朋友圈分享,「我們一家四口人都已經答完題為社區打過call了,不能再答了,現在把題目拿出來刷刷挺有意思的,漲了不少知識。」

除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各區文化事業單和社會單位也紛紛加入進來。8月25日至8月27日,徐匯區轄區內新華書店、大眾書局、博庫書城等12家特色書店各書店齊齊展示印製有宣傳海報和印有答題二維碼的臺卡,並邀請顧客掃碼答題。8月25日,改革開放知識點版面巡展進入綠地繽紛城,並在鍾書閣舉辦的《〈馬克思的20個瞬間〉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新書分享會現場面向青年白領舉辦答題推廣活動,200餘人參與分享會。8月27日,匯悅讀書香聯盟成員單位荊棘鳥書會帶領書會成員與武康居委社區居民到「悅讀亭」參觀,並現場答題,了解改革開放相關知識。

市民紛紛通過易拉寶上的二維碼掃碼參與答題

現場,50多歲的徐先生說,活動很有意思,在趣味裡讓更多人重溫改革開放中的重要歷史事件,使年紀大容易懷舊的人保持清醒,對沒有經歷過這些歷史事件的年輕人尤其重要,看了這些,大家都會明白,改革開放是順應民心、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潮流的選擇,是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選擇。

暑期社會實踐的高中生在指導曹楊社區圖書館的中老年人掃碼答題

本次活動的優秀選手將被社區推薦參與市民文化節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大賽。據了解,市民文化節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學習和參與,目前「我們這五年」、「回望四十年」、「潮湧上海灘」三個板塊已陸續推出。

知識大賽還舉行了系列延伸活動,如「奏響改革開放40周年主旋律——上音音樂講座走進社區」,「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進松江」等,本次活動是知識大賽的重要延伸活動,進一步將市民對改革開放40周年曆程的了解向縱深推進。

市民文化節還於4月底啟動了改革開放40周年市民寫作大賽、新詩創作大賽、市民藝術大展、上海市民生活變化大展系列賽事,7月啟動了「閱讀中的真善美·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百本優秀書籍閱讀心得」徵文活動,邀請市民通過答、寫、講、演、畫、拍等各種方式參與進來,從市民視角,全方位、多緯度分享、見證祖國40年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上海40年風起雲湧的城市記憶。

「改革開放四十年」華陽社區百名小朋友繪祖國

截至「72小時特別活動」48小時,本次活動瀏覽量達224萬,參與人數36.7萬,10.3萬人直接答題,52226人成功打call入社區、區域(即答對率超過60%的人),137個社區獲得「攻擂」資格(100人答對至少五分之三的題目才能獲得此資格),靜安、普陀、黃浦和閔行四區所有社區全部點亮。

據主辦方公布,截至8月28日9:00,全市近70萬人次參與了此次活動,有效答題人數近20萬人,157個社區獲得「攻擂」資格。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徐匯區文化局和半月談雜誌社共同主辦,文化上海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協會、徐匯區圖書館承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揭曉「40年40事」
    本報訊 12月18日晚,無錫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40年40事」揭曉發布主題活動在無錫大劇院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黃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一平,市委副書記徐劼,駐錫部隊領導吳賀憲、侯志平、高汛,老領導劉濟民、洪錦炘等與全市各界人士代表一起觀看晚會,共慶改革開放40周年。
  • 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熱播
    2018年,我們共同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十八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12月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每天播出兩集,次日晚間21:18央視財經頻道重播一集。
  • 「永遠的畫面」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觀眾在電影海報前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電影點讚,併合影留念。本報記者 金鑫 攝  《小花》《巴山夜雨》《紅高粱》《霸王別姬》《開國大典》《焦裕祿》……一幅幅極具張力的「電影臉龐」勾勒出改革開放40年來的輝煌成就——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為期兩周的「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地亮相,引起了市民的踴躍參觀。
  • 中國科技改革開放40年的回顧與展望
    這40年來中國科技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是確立戰略思想、堅持自主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展望中國科技未來發展,突破核心技術、開拓知識新疆界、推進競爭前製造業科技創新和培養新一代科技創新人才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任務。
  • 潮湧三江 錦繡港城 改革開放40年的「寧波作為」
    積極爭取中央、省對寧波發展的支持,充分發揮人民創業創新的激情,動員「寧波幫」參與寧波的建設,大力引進人才推動寧波的發展,是寧波改革開放40年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始終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道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是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
  • 「40年·40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年度影片片單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值此機會評選出了「40年·40部」年度影片,藉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同時對中國電影進行回顧與審視。「40年40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年度影片發布該評選從3000多部國產影片中根據影片的社會影響力、電影史地位來進行評選
  • 黃奇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主線是什麼?
    自十八大以後,每年我們黨的報告的指導思想中,都有這麼一段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開放。為什麼這麼一說呢?大家一定要理解一個概念,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到新世紀,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主要的旋律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封面文章」改革開放40年40人(一)
    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誰是最該被致敬與銘記的人?回顧這40年的歷程,我們最想關注的其實是身處各行各業中的人的故事,他們或為平凡一員,或為行業翹楚,他們不止代表他們自己,甚至代表著一類人的群體塑像。所以,在精心草擬「改革開放40年40人」這份名單,並多方徵求專家意見的時候,我們希望它能夠體現《中國名牌》的獨特視角與人文關懷,既是有品牌的,又是有情懷的;既體現了從小家到大家、到國家的一種大愛,又充滿著創新、包容、奮進的中國力量。
  • 40部電影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
    本報訊 ,「偉大曆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影展」昨天在天山電影院正式開幕。本次影展將持續三個月,共覆蓋全市16個區的25家影院,用40部電影帶領觀眾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期間,中國電影不僅自身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書寫了40年的滄桑巨變,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時代變遷的烙印。本次影展將通過電影放映、專家講解等各類電影活動,為影迷講述一個個書寫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本次展映影片主題均緊扣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從虛構與紀實的雙重角度描繪時代變遷。
  • 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藝術創作、市場受眾、票房增長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佳作。     轉眼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那麼這四十年裡,中國電影有什麼變化呢?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推介了9部重點影片, 認真書寫時代英模人物,展現中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新貌。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      這9部影片都是最新拍攝完成的國產電影。
  • 超過50張老照片,帶你見證南海改革開放40年巨變!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
  • 「改革開放40周年 見證」改革開放成就香港 推動祖國和平統一
    說起改革開放,我有三方面的切身體會:一是改革開放40年,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祖國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國更好」是改革開放所成就的「中國故事」的精彩篇章;二是《告臺灣同胞書》緊隨改革開放,清楚顯示和平統一與改革開放有著密切關係:改革開放深刻影響著兩岸關係的發展;三是本人親身經歷分享了改革開放巨大紅利,非常幸運生活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年代
  • 書寫下一個40年最贊的青春答卷——以青春的名義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內,正在播放「一帶一路」建設的微紀錄片,上面兩句話是一位年輕媽媽同孩子的聊天。   改革開放走到新的重大歷史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沿著既定的奮鬥目標,一往無前、奮勇拼搏。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武進區發布"十大風雲人物"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武進區發布「武進十大風雲人物」    常報全媒體訊  11月29日下午,武進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鳳凰谷大劇院舉行,大會現場發布「武進十件大事」和「武進十大風雲人物」。
  • 高埗鎮微電影《橋》開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在改革開放之初,這種創新精神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微電影《橋》主題圍繞高埗鎮高埗大橋為主線,通過歷史與現在的時間線條,緊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背景,融入高埗鎮孝賢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在微電影中將人的情感與橋進行深度融合,反映個人家庭社會情感,關係大小層層遞進,使影片情節真實而動人,從而展現高埗鎮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發展。
  • 改革開放40年圖書發行業致敬盛典:打造閱讀新業態
    中國網11月1日訊 (記者 蘇向東)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圖書發行業致敬盛典」11月1日在濟南舉行。順應讀者需求,探索、打造閱讀新業態,成為與會業內人士致敬改革開放、深化出版發行業改革的熱門話題。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舉辦「中國發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活動」,全面總結中國出版發行業取得的巨大成績,展示中國發行業影響力企業和人物風採,傳播出版改革經驗,激勵發行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開展新一輪改革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 與改革開放同行40年,野風集團勁吹新時代強音
    野風集團40周年慶 2020年1月10日,野風集團40周年慶典在東陽歌山鎮野風集團生產基地舉行。慶典現場,野風集團近千名員工和賓客們歡聚一堂,回顧了野風與改革開放同行的40年不凡歷程,感恩各行業野風員工的辛勤付出和家鄉人民的支持,共同展望以2020年為新起點的美好未來。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我的讀書故事」徵文評選結果揭曉
    12月19日,由市文聯、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盤錦日報社、東北新聞網盤錦頻道主辦,市作家協會、市群眾藝術館、盤錦新華書店承辦的盤錦市慶祝改革開放
  • 澄星集團李興:創新實幹,不斷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改革開放40年40人
    40年,歲月不惑!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了中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主基調,自此一曲慷慨激昂的奮鬥者之歌,就在中華大地上鏗鏘奏起,再未休止。2018年,「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聲音振聾發聵,掀起改革開放升級版的歷史變革。戰鼓鳴而良將起,劍氣衝而壯士立。
  • 「影響」中國電影40年,銀幕上的改革開放
    「影響」中國電影40年,銀幕上的改革開放 《影響》影人面孔海報1905電影網訊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40集系列專題片《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下稱《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