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尺寸最大的恆星能有多大?與超大質量黑洞相差多少?

2021-01-18 火星科普

按照目前的理論來估算,恆星的最大半徑應該不超過17.4億公裡,即相當於太陽半徑的2500倍。現實中,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達到這個極限的恆星,最大的盾牌座UY也只有1700倍太陽半徑。

恆星在形成之初,半徑不會很大,因為巨大的引力會擠壓自身。到了末期,恆星內部逐漸坍縮,導致外部劇烈膨脹,恆星的尺寸將會變得很大。但恆星不會無限膨脹,一旦體積太大,恆星的引力就沒有辦法束縛住外層物質。這是因為恆星的引力是有限的,恆星最初的質量不會無限增加。恆星在形成過程中,隨著吸積的物質越來越多,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會越來越迅猛,從而產生的輻射壓也會越來越大,過大的輻射壓會阻止物質進一步落入恆星中,恆星的質量上限估計約為太陽的數百倍。

至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為什麼會那麼大,這與恆星是兩碼事。舉個例子,位於57億光年外的鳳凰座星系團的中心星系中存在一個超大質黑洞,其質量估計為太陽的200億倍。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計算可知,該超大質量黑洞的事件視界半徑約為590億公裡,這相當於太陽半徑的8.5萬倍,或者日地距離的395倍,或者恆星半徑理論極限的34倍。如果把這個黑洞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包括八大行星和冥王星及其所在的柯伊伯帶,都在這個黑洞的內部。此外,天文學家還發現了比這更大的超大質量黑洞,例如,TON 618的質量是該黑洞的3.3倍。

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它們的前身有可能是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發之後所留下的恆星級黑洞。位於星系中心的小型黑洞通過不斷吞噬周圍的氣體和塵埃雲逐漸增長,最終演變為質量巨大的黑洞。鳳凰座星系團的中心星系中的那個超大質黑洞目前還在增長,它每年吞噬了相當於60倍太陽質量的物質。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看完會讓你懷疑人生
    浩瀚的宇宙天體無數,其中最普遍的天體就是恆星和行星,而恆星在宇宙中的地位非常高大。雖然恆星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在它的上面還有中子星,黑洞等強大的天體,可是不管是中子星還是黑洞都是由恆星演變而來。只不過,隨著人類對於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發現,太陽在整個宇宙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不點,比太陽大很多倍的恆星數不勝數。那麼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看完後會讓你懷疑人生。當一顆天體的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內部的高溫和高壓就會點燃中心的核聚變,從而讓一顆普通的天體升級為恆星。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人類的大腦已經不夠用了
    在太陽的影響範圍之外,可觀測到的宇宙的半徑大約是465.08億光年。你能想像它到底有多大嗎?要知道這根本不是宇宙的實際大小,你無法想像我們的宇宙有多大,但很容易理解它充滿了巨大的天體。 你想知道這些天體大小的排序嗎?
  • 「乞丐中的霸主」——最大的恆星級黑洞
    不過很多朋友可能要問了,以前聽說的大黑洞都是多少萬倍甚至多少億倍的太陽質量啊?例如今年夏天曾引發討論的一個距離我們7億光年的霍爾姆15A星系團中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400億倍。那麼,最近報導的這個LB-1黑洞只有太陽質量的70倍,怎麼就說「最大」了呢?其實我們要留意這個描述中的定語——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也就是說,LB-1黑洞是「恆星級」黑洞當中最大的。
  • 宇宙中最極端的恆星
    和DC宇宙一樣,有時候天文學家在描述某些真正非凡的東西時,採用的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在名字前面加上「超級」(super)一詞。像是超巨星——適合宇宙中已知最大恆星的一個類別。這顆最大的恆星叫盾牌座UY。某一天,太陽也會變成紅巨星。如果起初太陽的質量是現在的十幾倍的話,它說不定最終也可以變成紅特超巨星。(盾牌座UY也已經損失了很多質量。)
  • 宇宙最大的恆星你知道有多大嗎?答案超出你的想像,不可思議
    可是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到來,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走出了地球,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過去的認知是多少的無知。站在太空中,你才發現地球原來是如此的渺小,相比於太陽地球太渺了,太陽是宇宙的一顆恆星,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如果從太陽系的角度看,太陽是無比巨大的。可如果放眼銀河系,放眼整個宇宙,太陽在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個子,比它大的恆星數不勝數。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太陽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地球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是太陽,直徑約為139.2萬公裡。但是還浩瀚的宇宙中,太陽也是只能算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比太陽大的恆星數不勝數,例如大犬座VY,雖然大犬座VY的大小很有爭議,但是現在普遍認為它的體積為太陽的30億倍,太陽在它真的太渺小,就像把一滴水扔到大海裡差不多!但是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比大犬座VY還要大的恆星,那就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色特超巨星-盾牌座UY,它已經超越大犬座VY,成為了目前最大的恆星。
  • 最巨大的5個超大質量黑洞!你知道嗎?
    宇宙中也存在著質量為太陽數百萬倍的黑洞。這種黑洞被稱為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沒有上限。科學家認為超大質量黑洞幾乎存在於全部的螺旋星系以及橢圓星系的中心,而科學家們也尚未明白超大質量黑洞的誕生機制。或許在銀河的巨大中心領域中,許多物質重力塌陷才誕生超大質量黑洞的。超大質量黑洞也有可能是由數個恆星黑洞合體所誕生的。順道一提巨大的超大質量黑洞之中也有銀河,雖然它的重量是太陽的四百萬倍,即使是這樣巨大的黑洞,跟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黑洞們相比,可說是不值一提了。
  • 142倍太陽質量!科學家發現迄今質量最大的黑洞
    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質量介於100個太陽到1000個太陽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也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利用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科學家推測,這個黑洞由兩個較小的黑洞合併而成,而兩個參與合併的黑洞中質量較大的一個,其質量並不在此前理論允許的質量範圍內。這些發現將挑戰我們關於大質量恆星生命周期最後階段的理解,並加深我們對黑洞形成和演化的認識。
  • 宇宙中有比太陽更大的恆星,它有多大?科學家:能容納45億個太陽
    宇宙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非常神秘的,因為宇宙實在太大了,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水平,還無法去探測宇宙是否存在邊界,所以科學家們目前推測宇宙是無限大的,我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的天體,其中我們生活我的地球屬於行星,而地球圍繞公轉的太陽則屬於恆星,大家都知道太陽在我們心中是非常巨大的,太陽的直徑比地球要大上百倍
  • 最大的恆星究竟有多大?
    當我告訴你太陽與宇宙中其他恆星比較,太陽就是個弟弟時,你可能會感到失望。事實上,太陽是紅矮星的一種,它既不是最小的恆星,更不是最大的恆星。       主序列恆星中最小的有0.08倍太陽質量,最大可以達到100倍太陽質量。
  • 為什麼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東西?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獲獎原因是他的數學工作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引力論的不可避免結果。安德裡亞·格茲和萊茵哈德·亨澤爾共享了另一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黑洞尤其可怕的理由有三。如果你掉入一個恆星死亡時形成的黑洞,你將會被撕碎;同樣地,所有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仿佛永遠都是飢腸轆轆;以及,物理定律在黑洞內不再適用。
  • 讓我們跟上霍金的腳步,一起探索黑洞的成長之旅
    黑洞太大了,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它們如何在宇宙中隱藏,黑洞可以成長得越來越大,非常的大。它們能成長到多大呢?它們甚至有可能成長到太陽質量的數萬億倍。而這比我們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黑洞大出十倍不止。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穿越太空25億年之後,這比太陽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兩個大黑洞碰撞的漣漪被美國和義大利的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這些波紋揭示了至少兩個黑洞合併的特徵——一個質量是太陽85倍,另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當它們相撞時,它們形成了一個質量是太陽142倍的黑洞。丟失的9個太陽的物質在碰撞中轉化為能量,使宇宙劇烈震動,LIGO和Virgo都能探測到。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
    巨大的原子火球主宰著天空,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然而,儘管它比它附近的任何東西都大,但太陽對一顆恆星來說並沒有那麼大;事實上,它相當平均。愛斯基摩星雲(NGC 2392),一個恆星遺蹟,從地球上看,它像一張被毛皮大衣包圍的臉,因此得名。那麼,有更大的恆星嗎?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可比我們的太陽大多了
    太陽就已經很大了,個頭是地球的130萬倍,但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可比我們的太陽大多了,有的相當於太陽的幾十億倍,質量也比太陽大很多 目前人類所發現的質量最大的恆星當然要數R136a1,這是1985年發現,其位於R136超星團中。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2008年,但是為了和我們對宇宙的逐漸深入的了解同步,它已經更新了幾次。我六歲的女兒總是有特別多的問題。幾天前我們從學校開車回家的途中,她就在追問我宇宙的本質。她有一句有趣的話是這樣:「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呢?」對此我有一個簡單的回答,我說:「宇宙是一個很大的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答案。
  • 黑洞進食秀:張開 「血盆大口 」 吞噬恆星
    新的觀測技術讓天文學家可以目睹黑洞徹底撕碎恆星的完整過程,有機會揭開星系中心黑洞的神秘面紗。在銀河系與幾乎所有大星系的中心都藏了宇宙最深奧的秘密──超大質量黑洞。天文學家曾於1963年首次發現這種天體,它們位於活躍星系中心,發出的光比數十億顆太陽還亮,即使在可見宇宙邊緣也能觀測到。一般認為,當大質量氣體雲和塵埃在黑洞的血盆大口前繞行數十萬或數百萬年,遭受推擠、加熱並發光,最終衝向超大質量黑洞時,即形成類星體。
  • 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虎嗅網
    直到1963年,29歲的紐西蘭數學物理學家克爾進一步從廣義相對論中推導出軸對稱的旋轉黑洞解。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基於不同的模型,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在宇宙時空中由遠及近推測出眾多大大小小的黑洞候選體,為它們分門別類,並探究它們可能的物理起源和形成途徑。在恆星演化模型中,黑洞可以由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引力塌縮而形成。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但是黑洞有大有小,那些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雖然我們了解恆星質量黑洞背後的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從恆星的引力坍縮中形成的過程。但是星系中心驚人的龐然大物呢?那些超大質量黑洞(SMBH)可以增長到比太陽大數十億倍的質量呢?他們是怎麼變得這麼大的呢?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按照這種假設,如果我們能夠把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中的原子都提取出來,並且將它們之間的空間全部壓縮,一點空隙都不留,呈現出來的物體到底有多大呢?當然,我們窮盡所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實驗,宇宙中也不可能給我們創造這樣的條件去實現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