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上霍金的腳步,一起探索黑洞的成長之旅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黑洞太大了,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它們如何在宇宙中隱藏,黑洞可以成長得越來越大,非常的大。它們能成長到多大呢?它們甚至有可能成長到太陽質量的數萬億倍。而這比我們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黑洞大出十倍不止。

但是這樣的龐然大物真的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之中嗎?一個由研究者所組成的隊伍已經提出計劃去探尋它們。如果他們真的存在,這有助於我們解決這個宇宙中第一個星星如何消失的謎團。

這就像是宇宙中關於黑洞的人口普查

如果將這種人口普查比作網購,而你想要在宇宙中購買黑洞的話,那太不幸了,因為你只有兩個基本尺寸可以選擇,一個小如塵埃一個壯若波瀾。而這就好像你在網上商店看到了一個欣喜的襯衫但卻不是你的尺寸而你會因此沮喪一樣不是嗎?歡迎來到黑洞探索者的平常生活。

雖然無論是小型黑洞還是恆星質量黑洞在體型上都比我們的太陽要大很多,但它們卻也沒有大到不可估量。這是因為黑洞誕生於超新星爆發的最後階段的已經死亡的超大恆星中,而超大恆星不得不變得非常巨大才能進入超新星形態,所以最小的黑洞卻也是我們的太陽質量的五倍左右。

不僅如此,通過與其他黑洞合併以及通過吸收距離它們如饕餮般的嘴太近的周圍游離的氣體,這些黑洞可以變得越來越大。而且我們已經有證據表明,這些黑洞可以長到接近我們的太陽質量的100倍左右。

而恆星質量黑洞卻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廣泛數量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中——也許現在它們就以百萬的數量圍繞在我們的銀河星系周圍。但它們像貓一樣無害,除非你靠得太近。而在整個宇宙中,同樣的事實也隨機的發生在其他星系:越來越多的黑洞脫胎於那些大而美麗的恆星之中。

但在星系的中心,有著更為可怕的東西:特大質量黑洞。而在我們的銀河系的中心同樣有著一個特大質量黑洞,我們將它叫做人馬座A*。它已經有相當於大約400萬的太陽質量。就像我所說的,特大質量。這些野獸們非常容易就可以達到比他們的表兄——恆星質量黑洞的質量的一千多倍。

不知為何,似乎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迄今為止,所發現最大的黑洞的質量接近於太陽的一千億倍。

天文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都在尋找異常值:小於5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或介於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黑洞。但是,8月18日發表在預印本資料庫arXiv(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上的一篇新論文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如果我們把最大的黑洞變成11個會怎麼樣?

如何做些驚人的大的東西

這類全新的巨大黑洞,會使所謂的超大質量的黑洞自愧不如。這些「大得驚人的黑洞」的質量從1萬億太陽質量起步(這已經比目前已知的最大黑洞大了10倍),甚至可能會更大。

可以被我們理解的是,這些怪物(超大黑洞)中的巨大怪物(全新的黑洞)會很少見。這是因為我們的宇宙很難創造出巨大的東西,因為製造一個巨大的事物需要把許多材料粘在一起,並且要讓它們穩定下來並且保持向內添加東西,然而物質並不擅長這樣做。

不過從理論上來說,這些巨大的野獸(新型黑洞)還是有可能存在的。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它們,將有助於解釋黑洞有多少種形成方式。

第一個黑洞出現在宇宙年輕得不到10億歲的時候。在漫長的歲月中,黑洞們相互融合,相互哺育,最終發展成為擁有巨大質量的黑洞,甚至可能成為驚人巨大的黑洞。但它們的增長速度是有限的。為了通過合併來達到增長效果,黑洞們需要與其他黑洞相遇,並且大到得以吞噬它們。所以,如果一個黑洞周圍沒有足夠多的黑洞,合併就不會頻繁發生。這將阻止黑洞變得巨大。

當然,黑洞也可以靠物質來成長。但是當物質落向黑洞的視界(目前被認為是不返回點)時,它會被壓縮並且加熱,然後釋放出輻射,這些輻射從靠近黑洞的中心區域噴出,阻止新的氣體落入黑洞。這種墜入黑洞的複雜物理原理為黑洞的成長速度設置了上限。

arXiv(X依希臘文的χ發音,讀音如英語的archive)是一個收集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與數理經濟學的論文預印本的網站,始於1991年8月14日。截至2008年10月,arXiv.org已收集超過50萬篇預印本[2][3];至2014年底,藏量達到1百萬篇[4][5]。截至2016年10月,提交率已達每月超過10,000篇[5][6]。

超大質量黑洞是黑洞的一種,其質量是{\displaystyle 10^{5}}10^5至{\displaystyle 10^{9}}10^{9}倍的太陽質量。現時一般相信,在所有的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的中心在內)都會有超大質量黑洞。

隱蔽的黑洞,等待發現的光芒。

最大的已知黑洞是對當前天體物理學知識的挑戰,很難想像把一個小黑洞培育成潛伏在星系核心的怪物,因為這需要大量的合併和充足的氣體。為了找到一個巨大的黑洞這需要我們了解黑洞產生的途徑。我們猜想也許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黑洞並非來自大質量的恆星死亡,也許它們是由氣體雲崩塌形成的,又或者是早期宇宙中奇異的過程,或者更神奇的變化。<誰知道呢,或許未來你就知道了>

言歸正傳,這未知的渴望或許就是為什麼發現一個巨大的黑洞會如此令人興奮。理論家欣喜若狂的搓手頓足準備為黑洞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未知的世界裡尋找龐然大物,你如何找到一個超級大黑洞呢?這篇新的研究論文對如何去尋找黑洞提出了一些見解。首先由於它們巨大的體積,巨大的黑洞(板塊結構)實際上可以影響其所在星系的引力演化。即便是超大質量的黑洞,通常也不到其所在星系質量的1%。

但是由於板塊結構更大,它們可以產生引力作用。例如,當地核受到如此大的重力擠壓時,星系都形狀就可能發生扭曲,或者重力會改變星系合併的方式。所以黑洞可以解釋星系圖片中任何看上去恐怖的東西。如果板塊起源於極早期宇宙的奇異物理學,當它們在宇宙中繁衍生息,並繼續成長到驚人的規模,它們將會在周圍留下痕跡。比如說,它們能吸引如此多的物質,從而影響到宇宙微波背景波(CMB)

即宇宙在38萬年前留下來的光。黑洞可能積聚了如此多的物質,並且非常善於吞食附近的任何東西,甚至神秘的暗物質也可能聚集在它們周圍形成一種光暈。如果暗物質(無論是什麼)與自身相互作用,它可能會發出一種非常特殊的輻射。因此,這些超大黑洞可能被暗物質產生的高能光環包圍。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黑洞是否存在,上面所有的方法都只對黑洞可能有多大施加了限制。根據你選黑洞形成的模型,我們目前最好的猜測是,最大的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19,或者說是太陽質量的100億倍。任何比這更大的東西都會違反我們在宇宙中已經測量到的東西。但這仍然在我們的宇宙中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鴻溝

作者:Paul Sutter - Astrophysicist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霍金:「我不懼怕黑洞,我才是它的主人」
    02泥石流不可怕,活在過去最可怕由於各個時期不同的技術條件限制,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與發現相對於宇宙的誕生與發展猶如冰山一角。我們可能活在浩瀚宇宙相對過去時,我們慢的可能也不僅半拍,但是人類卻從沒有停步不前或放慢向外不斷探索的腳步。
  • 人物素描:霍金的黑洞理論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它們會穿越時空嗎,霍金的黑洞人生!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面世,科學家們根據其中的引力場方程,計算並預言出了一種可怕的天體:黑洞。在經過了100多年的艱苦探索後,終於在2019年4月10號,人類第一次成功間接地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
  • 霍金又出新書了!霍金講述黑洞的所有秘密,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黑洞...
    內容簡介:只能用機器人與我們交流的霍金現在仍保持著異常的活力,他懂得宇宙學中很罕見的數學語言,而且他力求贏得更多大眾的理解。《黑洞不是黑的》是霍金2016年在英國BBC廣播公司裡斯講演中向大眾傳遞的對黑洞的洞見,其中談及的"黑洞無毛定理"使得黑洞研究變得極度純粹,並直擊自然的核心奧妙。他以遊刃有餘的通俗講解,將我們帶向宇宙最奇異的角落。
  • 霍金的五大理論:黑洞信息悖論與時序保護猜想
    那麼如果小姐姐把黃博士的信扔到黑洞中會怎麼樣呢?我們知道,物質一旦被黑洞吞噬,就永遠也無法逃脫,霍金認為,掉入黑洞中的信件也一樣,其信息會永遠丟失。你也許會認為,如果像回收燃燒後的信件灰燼、煙霧和光那樣,把黑洞發出的霍金輻射收集起來的話,或許可以重建信息。但霍金卻認為,霍金輻射中不含有任何信息,信件的信息無法得到復原。
  • 黑洞不黑:霍金最新論文稱信息可從黑洞內部逃出
    這名74歲高齡的物理學家還在繼續進行著這方面的理論探索並在近日發表了對該理論進行擴展的詳細論文  就在去年,這名物理學家就曾表示,黑洞可能並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永恆的牢獄」,並指出數據是有可能從黑洞的深淵之中逃逸出來的。
  • 獨家連線霍金身邊人:即便他腦子想得快,但說話速度無法跟上
    在Pau眼中,霍金是一個非常有幽默感,對宇宙奧妙的探索十分執著的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他依然從沒放棄過科學上的探尋。」Pau對紅星新聞說,直到霍金去世前,他仍然在積極探索著「黑洞信息悖論」的可能性。Pau回憶,一般他與霍金的學術討論,每次持續15分鐘到半小時,但由於身體原因,每一次學術討論對於霍金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他只有左眼球能稍微動一下,他可以用左眼的轉動來說出『是』或者『不是』。所以我們與他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我們向他陳述事情,然後他以『是』或者『否』來作為回應,當然,有時候他也會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但是這會花費他比較久的時間。」
  • 霍金《黑洞是什麼》 |宇宙無垠,我們由奇蹟構成
    據說事實有時候比小說更奇怪,而且找不到比黑洞的情況更能真實地體現這一點的了。黑洞比科幻作家夢想的任何東西都更奇怪,但它們是堅實的科學事實。
  •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發布了:關於黑洞信息悖論
    這篇論文目前可以從預印版論文平臺 arXiv 上免費獲得,其中還包含對霍金深深的敬意:「失去這位可愛的朋友與夥伴,我們深感悲痛,他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一直激勵著我們,直到生命的盡頭。」這篇論文是對霍金職業生涯的一種收尾,收集了他關於黑洞量子結構最後的一些研究成果——霍金在過去 40 年裡一直在研究這個主題。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可能存在一種黑洞,違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符合霍金的黑洞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一種簡單的天體:被無限壓縮的奇點,四周是光滑的事件視界,光線、能量或物質都無法穿過事件視界而逃出黑洞的「魔爪」。在此之前,我們收集的所有有關黑洞的數據,都支持廣義相對論黑洞模型。但在20世紀70年代,霍金髮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事件視界沒有那麼光滑。相反,與量子力學相關的一系列作用,使得事件視界是不光滑的,使得「霍金輻射」得以從黑洞逃逸。此後數年,科學家提出了諸多其他的黑洞模型也應運而生,在這些黑洞模型中,光滑、完美的事件視界被不光滑的事件視界所取代。
  • 《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節選
    霍金:了解宇宙之時間旅行、外星人1、遵循自然、社會規律(看不見的手),打破常規的規章制度。2、地球的規則,全宇宙通用。穿越時間,利用蟲洞、黑洞。1、只能到未來,不能回到過去。2、穿越時間與質量有關。4、質量(重量)越重,時間越慢:金字塔、黑洞。5、近乎光速,然後一直繞著地球跑5年,相當於地球時間十年。然後停下來,你就贏了五年。
  • 英國發行首枚「科學家」系列紀念幣霍金黑洞紀念幣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在前段時間露出真容,瞬間吸引了重大的關注,一時之間網絡之間瞬間刷屏。 說到黑洞我們第一時間就能想到的除了浩瀚的宇宙,還有就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為了紀念霍金逝世一周年,英國皇家造幣廠推出了「科學家系列」紀念幣,將會特別打造一枚黑洞紀念幣。
  • 霍金飛走了,但他把這些音樂和影視劇留給了我們
    有誰在懷念霍金霍金對太空探索、宇宙學、理論物理學等領域的研究貢獻甚偉,留下了無數驚奇與難解的預言。「AlphaGo之父」,DeepMind創始人兼CEO哈薩比斯在社交媒體上緬懷霍金:「世界失去了一個美麗的頭腦、一個非凡的人。很榮幸曾有機會與霍金探討人工智慧。」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一起回顧他的勵志人生!
    斯人已逝,但他留下的巨大成就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世界。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的主要貢獻有兩個:奇點定律(1970)與霍金輻射(1974)。奇點定理:Roger Penrose(彭羅斯,似乎更牛) 一起開創性地運用拓撲學的方法,證明廣義相對論方程導致奇點解,間接地證明了大爆炸奇點的存在。霍金輻射:受Bekenstein熵的啟發下,運用彎曲時空背景下的量子場論方法,證明黑洞像熱力學黑體一樣對外輻射。
  • 黑洞信息悖論之謎,霍金最後的問題被解決了嗎?
    絕望的拉普拉斯妖霍金計算出的黑洞輻射與普通火堆散發的輻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那就是黑洞輻射無法攜帶信息。如果我們將一本書丟入火堆,物理學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這個觀察能力和計算能力都無比強大的妖怪,可以僅憑火焰的細微變化,就推算出那本書上的文字。
  • 霍金去世了,這些影視作品,讓我們看到一個生動豐富有趣的霍金
    他因黑洞和宇宙起源的突破性研究獲得了極高的學術地位,並因對理論物理學的不懈科普擁有了大批圈外人粉絲。影視界對他也充滿了好奇。有關霍金的學術,懂的人萬中無一。但沒關係,我們可以從那些影視作品中,接觸到一個生動、豐富、有趣的霍金。
  • 霍金去世 | 仰望星空的人,今天成為了我們的星空
    霍金卻堅信,黑洞並不「黑」,一定有輻射外洩出來,也就是說,黑洞是有熵的,這種尚待證實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 除了創造出黑洞不黑的理論,霍金對穿越時空和外星人是否存在等問題也有獨到見解。 霍金曾在英國的《每日郵報》發表文章,稱時空旅行在理論上可行,人類能夠打開通往過去和未來的大門。
  • 人性的黑洞: 霍金,科學偶像的另一面
    2012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聖何塞舉行的一次公開演講中,當工作人員推著霍金出現在講臺上時,坐在臺下的數千名聽眾不約而同地站起來,狂熱的鼓掌聲幾乎壓過了他那經典的開場白:「你好,我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一位激動不已的聽眾將霍金譽為「與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一起並肩列入偉大科學家行列」的偉人。對自己能親眼見證這些偉人中活生生的一個代表而興奮不已。這也是全球億萬霍金粉絲共同的心聲。
  • 奧斯卡影帝摩根.弗裡曼帶你一起穿越蟲洞,探索宇宙奧秘
    《與摩根.弗裡曼一起穿越蟲洞》,是由好萊塢影帝摩根.弗裡曼的天啟娛樂公司製作的系列科教片。中國觀眾對摩根.弗裡曼的印象,多數應該來自他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飾演的瑞德。k摩根.弗裡曼擁有一副磁性、低沉的獨特嗓音,他在電影中似乎也經常擔任旁白解說。
  • 霍金去世,這組中國網友的留言看哭了…
    ,其中一句是:「沒必要這樣冷漠,我們需要去做的一切就是確定彼此保持交流。」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弄個明白。」  在一篇《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論文中,霍金指出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再次震驚物理學界。  霍金1976年提出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即黑洞在形成中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