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四月十九號的時候,相信在那天的時候,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吧。因為在那天舉行了一場全球直播的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是由Lady Gaga策劃並發起的一場演唱會,並且由,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公民公益組織聯合舉辦的「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一個線上的公益慈善演唱會。
這場全球直播的演唱會,也是在四月十九號的凌晨開始的。
這演出持續了整整八個小時,匯集了全球各地的大牌歌手。
雖然這場演唱會,沒有音響,甚至連觀眾都沒有。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一點都不影響這些歌手們用自己的歌聲向英勇抗擊新冠的一線工作人員致敬。
但是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直播的演唱會當中,一共有三位中國藝人亮相了。他們分別是—張學友、陳奕迅以及鋼琴家郎朗。
而更加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三位都是在華語樂壇裡面響噹噹的人物,而這次的雲見面,也是讓網友感到非常驚喜。
但是看完演唱會之後,小編不禁思考起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這個歌手眾多的時代,但是能夠代表中國的,卻依舊還是老一代的這些歌手,那些屬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代歌手都上哪去了?
01.舊時代的歌手們
一提到張學友,也許你想到的並不是他的歌唱實力,而是那張風靡網絡的表情包。那你知道嗎?張學友可是「香港四大天王」當中的一員。
那時候剛剛出道的張學友,從出道之後就被當時的唱片公司寶麗金」籤下了。
在那之後不久,張學友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smile》,一舉成為香港最炙手可熱的歌手。
而在之後的,張學友發行的第五張國語專輯《吻別》,更是打破了海內外多個唱片銷量榜單的記錄,但現在,也沒有能夠打破這個記錄。
而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美國雜誌《時代》,《公告牌》等才開始慢慢的關注起了香港樂壇,甚至是整個的華語樂壇。
而陳奕迅呢,也是香港流行音樂的一個代表人物,甚至被稱為是第二個張學友。
更是有人不誇張地說:陳奕迅是香港樂壇當中的最後一位歌王。
在二零零三年的時候,陳奕迅就獲得了當時的臺灣金曲獎。本來金曲獎應該是以臺灣這個地區的歌手為主導的,但是張學友,陳奕迅都是香港歌手。
也可以說,在張學友之後,只有陳奕迅,能夠對香港樂壇甚至是華語樂壇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了。
而後來的許多歌手,也對華語樂壇香港樂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是細細地去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歌手,好像都是老一代的歌手。
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在那個年代裡面,也有很多人的青春回憶。但是在看現在的華語樂壇,我們會覺得,好像沒有幾個能夠讓人能夠記得住的歌手了。
02,靠的是實力,不是流量
在今天的這個時代,是流量當道的一個時代,誰有流量,誰的人氣就高,誰的人氣高,就代表誰火。
那是不是老一代的實力歌手已經被流量打敗了呢?當然不是,在二零一六年到二零一九年的四年時間裡,張學友開了超過兩百場的演唱會,一直是華人歌手世界第一位置的場次紀錄保持者。
由此你就可以看出,老一代歌手不僅僅是實力派,而且他們的人氣,也絲毫不減當年的魅力。
而在二零一九年的時候,有人在網上調侃周杰倫的影響力不如現在的年輕歌手,這話一出,為周杰倫打CALL的帖子立馬登上了熱搜榜中,可見周杰倫的影響力。
一舉超過了當時蔡徐坤創下的超話記錄,周杰倫也成為了微博明星影響力第一。
相信從這件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周杰倫的地位以及在華語樂壇中的影響力有多高了吧。
假設自己有實力,又怎麼會需要那些所謂的數據來證明自己呢?對於他們自己來說,自己就是數據。
不僅僅是在那時候,就是放到現在,他們也是響噹噹的大佬級人物。有實力的人 ,就是這麼的厲害。
就像周杰倫自己所說的那樣,十六年前自己寫的歌,流行到了現在,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少去聽別人寫的歌。
03,被流量控制著的當代歌手,什麼妖魔鬼怪都有
在不久之間,歌手楊坤在直播間裡面評論了《驚雷》這首歌曲,一時之間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向口。
身為前輩的楊坤,評價《驚雷》這首歌是說道:「這是什麼歌,沒有一點旋律,這麼難聽,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隨後《驚雷》的原唱作出回應,這首歌非常的火。
我們並沒有否認說這首歌不火,可是火的東西,一定就是好的嗎?一定就是有實力的嗎?這首歌究竟有什麼影響力?
現在的時代,不管是什麼歌,都好像能夠在網絡上爆火。
即使是沒有什麼發表過什麼作品的歌手,也公然宣稱自己是一線歌手,總喜歡說自己是什麼原創歌手,但是你看這些人的作品,有幾樣的拿得出手的?
但是,這也絕對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在這個時代,其實也不乏一些優秀的歌手,可能是因為沒有足夠多的流量,還沒能夠被大眾所熟知。
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拼命的在追求這所謂的流量,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流量不過只是一個數字而已,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不管是多麼巨大的流量,最後都會消失的。
而只有實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也只有實力,才會讓人記住。衷心的希望,在之後的時間,能夠看到更多有實力的歌手脫穎而出。
——END——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