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千秋: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片

2021-01-09 看電影的小丑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由丁善璽執導,柯俊雄等主演,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

,蔣介石命令張自忠退守保定一線。後日軍突襲南苑,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及師長趙登禹相繼陣亡,部隊全部南撤,張自忠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北平淪陷後,張自忠聽命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人們認為張自忠已經投敵,使他有家歸不得。張自忠忍辱負重,完成使命後化妝逃離北平。到南京後,蔣介石任命他為第三十三集團軍中將司令,防守鄂北襄樊一帶。

1938年10月底,日軍侵佔武漢,與張自忠部隊在襄南血戰。1940年春,日軍動員五個師向張自忠部隊防區進犯,血戰數月,張軍所 部傷亡過半。張自忠決定入虎穴以挽危局,乃選敢死隊五百人,自老河口南瓜店渡過漢水,突襲日軍指揮所。不幸被圍,激戰三日,五百人無一生還。張自忠將軍自殺殉國。

1971年10月26日,臺灣被迫退出聯合國;4個月後,美國總統尼克森赴中國大陸訪問,發表了上海聯合公報;再7個月後,日本宣布與臺灣政府斷交。一連串的重大政治衝擊,使臺灣的民眾產生出強烈的危機感,仇日的民族情緒也大為提高。在這種時空背景下,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有意利用影響力廣大的電影媒介來提振民心士氣。其時調任"中影公司"總經理不久的梅長齡,遂乘勢提出拍攝第一部正面表現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為國為民英勇犧牲的抗戰電影《英烈千秋》。

影片氣勢雄渾、大氣、厚重,構思嚴謹,以濃墨粗筆潑灑戰場風雲,用工筆細描刻劃人物。將叱吒風雲的張自忠將軍與一些作者虛構的小人物,指揮將士與敵軍作戰胸有成竹,浩大的戰爭場面與寧靜的家居生活、英勇率軍作戰,與關心部下,如將妻子縫製的布鞋給士兵等,大小場面及動靜結合,把張自忠的精神、氣質、為人,部下對他的崇敬、敵我雙方對峙軍力消長,戰爭的殘酷性,整個中國戰爭形勢、張自忠的處境、受命和殉難,全國人民上下同仇敵愾保家衛國氣勢,線點面綿密布排、展開,有血有肉淋漓盡呈現塑造了光輝的中國軍人英雄形象,令人深受感動。飾演張自忠的柯俊雄恰如其分、又細膩地刻劃張自忠忍辱負重,對日本侵略者英勇抗擊的風貌。

這才是真正的戰爭片!真正的英雄從來都是「忍到最後一分鐘,撐到最後一秒鐘」的,即使被所有人誤解,仍然能堅持初心。喜歡這樣為求得良心的安慰而力竭而死的英雄,也喜歡這種顧大局,有道德而能讓敵人佩服的將軍。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是張將軍自北平返家,路遇妻子和女兒,卻因世人的誤解而不得不保持沉默,面對女兒的質問,他不能解釋,也無法解釋。暴雨中,張的臉部表情一直處於半陰半晴中,將他內心的掙扎呈現於觀眾面前。他轉身給妻女讓道的背影如此落寞,這不僅是作為一個丈夫、父親的無奈,更是一個時代英雄的無奈,讓我忍不住淚目。

印象最深的另一條情節線是臨清縣的父老鄉親對張及其家人的態度。當張奮勇殺敵取得喜峰口戰役的勝利時,全縣人與有榮焉,紛紛跑去張家祝賀。而當張因接受命令鎮守北平時,同樣的一幫鄉親則追隨輿論,群起而攻之,將其視作十惡不赦的漢奸。最後漢奸這個謠言不攻自破,張得以洗清冤屈,還是那幫鄉親又開始挽留張的妻女。這些情節對中國人人性弱點的刻畫簡直是入木三分,自此之後的影片裡再難有如此大膽,生動的展現了。

影片最先給我觸動的一個片段是——張自忠奉命留在已被日軍佔據的北平任偽市長以做周旋,然後那群張老家的刁民們就大肆對張的妻女惡語相加,一口一個漢奸,極盡羞辱謾罵之能事.當然,在張被正名之後,他們自然又紛紛出來跪舔.我覺得這一段拍神了,表現了部分中國人一向以來的兩個特性.首先,部分中國人缺乏判斷力,永遠不會獨立思考,街市上傳啥就信啥,媒體說什麼那就是什麼唄,然後就活在新聞標題下了.他們不追求也不在乎真相,這並沒有什麼好過分指摘的,可惡的是他們隨耳聽到或是隨手捏來所謂真相,然後肆無忌憚傷害可能無辜的人.第二個特性是在展現正面形象無成本或是成本低的情況下,部分中國人很容易義憤填膺,正義感爆棚,大義凜冽,苦大仇深.可能他們覺得,搞對了自己也算個英雄,搞錯了的話,隨大流的落井下石也沒什麼好顧忌的,畢竟法不責眾嘛。當然,很多人在要為正面形象付出重大代價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走向負面。

相關焦點

  • [典賞]:《英烈千秋》中的張自忠
    在這種大背景下,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意圖通過電影媒介提振民心士氣,「中影公司」的總經理梅長齡順勢而為,提出拍攝一部正面描寫抗日名將張自忠的傳記電影《英烈千秋》。《英烈千秋》劇照《英烈千秋》根據張自忠的事跡改編。張自忠將軍在抗戰前為國民黨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師長兼天津市市長。
  • [中國傳記片]:臺灣大片《英烈千秋》
    在這種大背景下,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意圖通過電影媒介提振民心士氣,「中影公司」的總經理梅長齡順勢而為,提出拍攝一部正面描寫抗日名將張自忠的傳記電影《英烈千秋》。《英烈千秋》海報《英烈千秋》拍攝於1974年,電影由丁善璽編導,柯俊雄、陳莎莉、甄珍主演,影片製作預算雖然只有100萬港幣,但卻內容豐富且戰爭場面壯觀,這主要要感謝蔣經國和臺灣軍方的大力協助。
  • 2部經典好看的抗戰電影:《英烈千秋》《血戰臺兒莊》
    英烈千秋《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由丁善璽執導,柯俊雄等主演,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
  • 英烈千秋——《張上將自忠畫傳》
    眼前這本畫冊,是一本由抗戰殉國烈士張自忠將軍胞弟張自明先生籤贈的《張上將自忠畫傳》,編纂於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內中所附照片,幾乎收齊將軍各個歷史時期的影象,有些照片這些年來媒體多有所見,有些照片似乎只在這畫傳裡專屬,加之有將軍直系親人籤贈手跡,因之,此畫傳於我的抗戰主題收藏品而言,彌足珍貴,對抗戰歷史研究來講,也是非常難得的個人影像史料。
  • 《張上將自忠畫傳》和電影《英烈千秋》
    >       是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纏黑紗,登輪繞棺致哀。)的衝擊是顛覆性的,「哦,原來抗日戰爭國民黨也打了呀……」,這是那個混進西影禮堂偷看內參電影的少年人心裡的強烈驚訝和嘀咕……       混進場子,蹲在座椅後面,擠在好心腸的大人們的大腿外側間,偷看內參片的時代裡,臺灣中影股份公司著名主旋律大片導演丁善璽的《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等抗戰大片,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抗戰歷史史實的真正開蒙。
  • 中國戰爭電影編年史1:十二部抗戰正面戰場題材電影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當然因為這裡所提及的都是電影,同題材電視劇就不包括在介紹範圍內了。
  • 張自忠將軍安厝梅花山
    這是張自忠將軍靈柩運抵北碚。——張自忠將軍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字藎忱,山東省臨清縣人,生於1891年,早年投筆從戎,在馮玉祥將軍麾下,從學兵、排長一直晉升到第三十八師師長,隸屬二十九軍。1937年7月底,宋哲元奉命率二十九軍撤離北平。行前,命令張自忠暫留北平,與日本人周旋,以利大部隊順利轉移去河北保定。
  • 兵棋介紹 英烈千秋 重溫八年抗戰的鐵與火
    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一款由臺灣福爾摩沙戰棋社出版的中文兵棋——《英烈千秋》。封繪英烈千秋是福爾摩沙戰棋社於2012年出版的抗戰題材兵棋,設計者為杜俊聰(此設計者可以說是華文兵棋界的大佬,他最有名的作品為巨獸兵棋《天無二日》)。
  • 【影視題材】十二部展現中國正面戰場的抗戰電影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今天要展示的是,臺灣版《八百壯士》並不是一部孤立的影片,它不像大陸版的《八佰》,就只有這一部,別無可說的。臺灣版《八百壯士》是「臺灣四大抗戰經典」中的第二部,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從上映時間上,自1974年至1977年四年間,臺灣連續拍了四部抗戰題材的影片。而且,這四部都成為了經典。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四部作品。
  • 中國戰爭電影編年史1:抗戰正面戰場篇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當然因為這裡所提及的都是電影,同題材電視劇就不包括在介紹範圍內了。
  • 馬英九再看抗戰影片《英烈千秋》 數度感動落淚
    原標題:馬英九再看抗戰影片《英烈千秋》 數度感動落淚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臺灣電影中心策劃放映以抗戰勝利為核心的電影,今天邀馬英九觀賞「英烈千秋」,馬英九數度感動落淚。
  • 碧血忠魂感天地 英烈千秋浩氣存——花鼓戲《長山壯歌》戲評
    10月19日下午,在濃鬱的宜城民歌風格音樂中,由襄陽市花鼓戲劇團推出的抗戰題材大戲《長山壯歌》在湖北劇院上演,受到現場觀眾熱烈好評。  襄陽花鼓戲《長山壯歌》以張自忠將軍在宜城英勇抗戰、壯烈犧牲的史實為依據,截取張自忠將軍在宜城長山殉國的悲壯片段,表現將軍波瀾壯闊、起伏跌宕的戎馬生涯,以及貫穿其間的愛國愛民、以身殉國、抵抗外侮的民族大義,表達了民族英烈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及時刻勇於犧牲、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
  • 馬英九再看抗戰影片《英烈千秋》 數度感動落淚(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0月3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臺灣電影中心策劃放映以「抗戰勝利」為核心的電影,今(3日)天邀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觀賞《英烈千秋》,馬英九數度感動落淚。
  • 創作演唱潮州歌冊,傳揚抗戰英烈事跡
    昨天,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地在潮汕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潮州歌冊創作採風和演唱活動,傳揚潮汕英烈抗戰事跡,並以此向人們敲響警鐘: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活動中,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傳播辦負責人向潮州歌冊創作班的學員和前來緬懷英烈的學生、市民講述了潮汕抗戰英烈的感人故事,潮州歌冊傳唱指導老師麥微純則現場吟唱了由潮州歌冊創作班學員洪錦波創作的潮州歌冊《抗戰老兵陳來合》。
  • 左權首登臺軍方抗戰英烈月曆 被評是一種進步
    新華社刊發報導稱,臺灣軍方推出2015年抗戰英烈「勇士國魂月曆」,在殉職將官名錄中,1942年犧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位列抗日殉國將領名單「國軍少將」一欄,這是臺灣官方首次將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軍隊將領列入其殉國將領,引發兩岸廣泛關注。
  • 習近平講抗戰故事 提及楊靖宇張自忠等(圖)
    來自「學習中國」APP的網友調查數據也力挺潘先生的觀點,大閱兵中向老兵致敬環節,以41.07%比率被網友推為閱兵中最讓人感動的環節,老兵方隊以35.31%比率被網友推為閱兵中印象最深刻方隊。這也有力地還擊了某些國家歪曲我們大閱兵的所謂「秀肌肉」論和「威脅」論。抗戰英雄令人景仰、抗戰精神永放光芒,抗戰歷史不能遺忘、正義需要力量伸張、和平需要實力維護,才是我們大閱兵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