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靳毅
巨擘崛起-《解構螞蟻金服》系列報告之一
引言
近期,螞蟻金服宣布將在科創板和港股上市,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從誕生到成為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金服只用了15年的時間。在這15年的時間裡,螞蟻金服經歷了哪些關鍵性的歷史時刻,布局了哪些相關業務,又實現了哪些技術沉澱?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梳理了從2004年支付寶誕生至今,螞蟻金服的發展軌跡,從業務布局背景、機遇以及遇到的挑戰,解構螞蟻金服的業務版圖,從中探尋這個金融科技巨擘的發展脈絡。
以上梳理,形成了《解構螞蟻金服》系列報告,本篇為這一系列的第一篇《巨擘崛起》,回顧了從2004年到2013年,支付寶的誕生、發力行動支付端,以及通過涉足基金代銷、保險和小貸領域初探金融生態。
2004-2013:誕生於淘寶,致力於顛覆支付模式
1、誕生:中國第三方支付領域的開局者
2003年淘寶網上線,提供C2C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由於當時國內對線上支付的安全性信任度不足,PayPal等國際上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難以匹配國內電子商務平臺,最初買賣雙方需要通過線下同城或遠程匯款的形式完成交易。因為地理距離和信任的障礙,早期淘寶網的交易屈指可數。
為了解決線上支付的信任問題,淘寶推出擔保交易機制。2013年10月,當時在日本橫濱留學的崔衛平將一臺九成新的數位相機以750元的價格掛在淘寶網上,而這一款相機當時在國內的價格約2000元。
西安工業學院的焦振中在這臺相機掛出後不久將其拍下,在淘寶新推出的擔保機制下,崔衛平將支付連結發給焦振中,但由於對線上支付的信任度不足,焦振中在付款後不久便想退款,最終還是在淘寶客服的勸說下才放棄了退款,淘寶網的第一筆擔保交易就在這一波三折中誕生了。
基於這種擔保機制,淘寶網上線支付寶工具,作為交易的第三方平臺。買家支付的貨款會先流轉至支付寶,待買家確認收貨後,由支付寶將貨款轉至賣家帳戶,以此解決了買賣雙方對線上支付的不信任問題。
2004年初,淘寶網支持擔保交易的商品佔比達到70%,作為剛上線一年的工具,支付寶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在馬雲的規劃中,支付寶不僅僅要做好淘寶的交易助手,更要成為全行業的支付工具,以及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手段。而要實現馬雲對支付寶的後兩個戰略定位,支付寶必定不能再寄生於淘寶。
2004年12月,支付寶從淘寶網分拆出來,建立了自己的帳戶體系,成為獨立的運營平臺。為了提高在線支付的使用率、提高支付寶的交易額,2005年2月支付寶推出全額賠付機制,向消費者提出「你敢付,我敢賠」的口號,鼓勵消費者進行線上支付。緊隨其後,財付通、拉卡拉等一批第三方支付平臺也相繼出現,eBay也宣布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第三方市場由此開始快速擴張。
支付寶誕生的背後是阿里巴巴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部署,作為國內第一個第三方支付工具,如何做大和如何做強便成為支付寶的兩大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以這兩大戰略為發展方向,支付寶以三大措施來配套執行。
一是優化底層技術,增強支付性能;二是拓寬第三方支付市場,將蛋糕做大;三是提高在第三方存量市場的市佔率。
2、拓荒(2007-2009):「出淘」計劃,外部場景延伸
脫胎於淘寶,支付寶在其發展初期始終帶著淘寶的標籤,大眾的支付寶的認知始於也止於淘寶網的交易支付工具。但其實馬雲將支付寶從淘寶網中分拆出來就是想把支付寶做成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而不僅僅是淘寶的一個附屬品。為擺脫根深蒂固的「淘寶支付工具」標籤,支付寶開啟「出淘」計劃,對淘寶以外的市場進行拓荒。
支付寶「出淘」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拓荒國內淘寶網之外的支付場景。2007年,支付寶與當時國內最大的網路遊戲運營商之一—第九城市達成合作,在B2B和B2C領域開展支付合作。
在B2C領域,支付寶為第九城市旗下的《魔獸世界》、《奇蹟MU》等多款網路遊戲提供在線充值服務,玩家可以使用支付寶直接完成對遊戲帳戶的充值。第九城市的充值方式得到有效補充,玩家的充值操作更加便捷。
在B2B領域,第九城市與經銷商之間的資金結算可以在支付寶內通過轉帳完成。除了網路遊戲領域,支付寶也與旅遊、航空交通、保險等電子化程度較高行業展開深度的支付合作,並進軍公用事業繳費市場,拓寬了支付場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對海外商品的消費需求升級,跨境商品購買逐漸增多。當時海外電子支付市場以Paypal、萬事達和Visa為三大巨頭,我國居民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到2011年僅為0.21張,如何支付成為限制跨境商品購買的瓶頸。
支付寶以背靠中國內地市場的香港為開拓國際市場的起點,2007年率先進軍香港市場,聯合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開展海外業務,與莎莎等零售品牌開展電子商務合作,初探國際化之路。消費者可以在支付寶合作的境外商戶的網站上購買商品,通過支付寶進行支付結算,境外用戶也可以通過支付寶購買境內的商品。
回望支付寶的「出淘」之路,其大局觀略見一斑。淘寶的背後是第三方支付這一巨大藍海市場,淘寶的交易額只是第三方支付的冰山一角。如果不「出淘」,支付寶只能啃下這1000多億的蛋糕,而「出淘」計劃做大了第三方支付市場這塊蛋糕,電子支付市場規模的隨支付寶的出淘不斷被開拓。
國際化之路上,以香港作為試驗田,支付寶在經歷多年用戶習慣培養後推出支付寶香港版。如果支付寶的香港模式可以被複製到全球市場,全球第三方支付和電子錢包支付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3、思變(2010-2013):回歸技術,變革支付場景
3.1、支付效率低下催生快捷支付
2007-2009年,經過3年的跑馬圈地,支付寶在中國電子支付市場已經達到較高的市場佔有率。跑馬圈地後的支付寶看似風光無限,但實際上由於傳統的支付流程基於網上銀行操作,消費者需要在電腦端登錄網銀,經過7次頁面跳轉後才能完成支付,用戶體驗並不友好。
繁瑣的操作過程和銀行核對過程導致了低下的支付成功率,隨著電子支付市場的擴張,如何提高支付成功率、如何優化支付操作已經成為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重點發展方向。
面對消費者的怨聲載道,2010年支付寶召開「駱駝大會」,宣布回歸支付業務本源,增強支付性能。經過與多家銀行的溝通,支付寶推出快捷支付功能。消費者可以在支付寶平臺通過簡訊驗證碼、銀行卡號綁定已開通快捷支付功能的銀行卡,之後只需要在支付寶平臺上輸入密碼便可完成支付,無需跳轉銀行界面。
與支付寶傳統的網銀支付流程相比,快捷支付首先簡化了支付流程,只需輸入密碼便可完成支付操作。其次,支付成功率提升,快捷支付將電子支付的成功率由60%提升到90%以上。
此外,快捷支付適用的平臺更加豐富多元化,傳統的網銀支付只適用於Windows系統且限定於IE瀏覽器,而快捷支付兼容安卓、IOS等作業系統以及谷歌、火狐等瀏覽器,可以實現多設備的便捷操作。
自此以往,快捷支付便成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通用工具,財付通等第三方平臺也上線快捷支付功能。
3.2、「雙十一」倒逼支付寶上雲
2009年下半年,為了提高淘寶的品牌知名度,時任淘寶總裁的張勇計劃開展一場網購促銷活動。張勇提議將「光棍節」11月11日作為淘寶打折大促的節日,聯合27家商戶後,淘寶開始五折大促,這就是淘寶「雙十一」狂歡節產生背景。淘寶首屆雙十一便創造了5000萬的銷售額,是當時日常交易量的十倍左右。
由於2009年雙十一的業績斐然,2010年參與到淘寶雙十一大促活動的商家激增至711家。針對激增的合作商戶和市場關注度,支付寶以2009年交易量的2倍提前部署了系統資源。
但事實遠超預期,2010年支付寶交易額猛增至9.36億,支付峰值攀升約3倍。早期的支付寶架構下,所有交易都需要經過核心虛擬帳戶。面對雙十一龐大的支付請求,支付寶技術人員只能通過關閉非關鍵應用騰挪資源來保證系統正常運轉。
傳統的系統架構下,支付需求的增加需要靠增加伺服器來滿足,但這種滿足方式存在兩個缺點,一是伺服器成本比較高,為雙十一支付峰值而增置的伺服器在平時只能閒置;二是不靈活,如果對支付需求的預判不足,在支付峰值下仍然只能依靠關閉非關鍵應用來滿足。因此在雙十一交易量的倒逼下,支付寶的唯一選擇只能上雲。
2010年支付寶放棄使用當時開源的資料庫,而選擇自主研發雲資料庫,走上了一條荊棘之路。經過3年的時間,支付寶成功上線Ocean Base雲資料庫,在普通硬體上實現了金融資料庫要求的高可用性。在性能上,這個金融雲資料庫創造了4200萬次/秒處理峰值的記錄,聯合阿里雲提供的其他雲服務,雙十一淘寶和天貓系統的平穩運行得到了保障。
2015年,另一家雲服務商亞馬遜也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雲資料庫產品Aurora。但很明顯根據國際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支付寶的金融雲資料庫在性能上跑贏了國際網際網路巨頭。
從雲時代開始,業務激增和技術受制於人倒逼阿里進行自主研發,阿里絕處逢生,在資料庫等關鍵雲技術上走在了前列。也正是因為在技術上的堅持,今天的螞蟻金服才可以平穩催生更多的金融場景,優化用戶體驗,增強用戶使用粘性,可以實現技術輸出。
3.3、破釜沉舟,發力行動支付領域
支付寶是行動支付的先行者,2010年獲批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支付寶先行試水線下支付場景,推出國內首個二維碼支付解決方案,試圖打開線下行動支付這一藍海市場。但當時由於智能終端出貨量不高,3G時代並未開始,行動支付並未引起波瀾,二維碼支付和聲波支付也就暫時被支付寶擱淺了。
2012年6月,手機首次超越桌上型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我國開始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當時移動端的支付寶僅僅是支付和收單的工具,2011年成立的微信以其社交生態牢牢掌握移動端入口,存量用戶和日活用戶遠超支付寶。移動端對PC端的背後,是高頻對低頻的吊打,支付寶乃至整個阿里巴巴都感受到了生死攸關的危機感。
要生存就必須搶佔移動端市場高地,如果不發力移動端,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將被微信支付蠶食。支付寶2012年底就開始思考如何發力移動端,馬雲在2013年初也指出阿里巴巴需要將「all in無線」作為發展戰略,從戰略到人事到產品的布局,都要以無線端為發展目標。
「all in無線」戰略下,支付寶重新組建無線事業部,徹底重寫幾萬行的無線產品代碼,重拾二維碼支付和聲波支付。300多人組成龐大的無線團隊,在經歷3個月的頭腦風暴和加班加點後,正式推出支付寶錢包7.0版本,移動端支付寶獲得了新生。
在安裝推廣上,支付寶成立線下團隊,全員出動並聯合銀泰百貨,以人流量和支付場景密集的商超百貨、便利店為切入點,線下推廣支付寶錢包,以此撬動支付寶的線下行動支付市場。
重構後的支付寶定位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支付平臺,而是移動生活助手和移動金融平臺,從生活場景切入,提高用戶使用頻率,從支付到通信、銀行、繳費、醫療等場景,支付寶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支付寶在移動端上線餘額寶產品,用戶可在支付寶上實現閒錢理財,由此支付寶開啟了金融之路的第一步。
2013-2014:初探金融生態,成立螞蟻金服
1、從餘額寶開始顛覆傳統金融行業
行動支付領域的背水一戰後,支付寶在行動支付領域站穩了腳跟。隨著線上支付規模的攀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上會留存大量的支付備付金,面對用戶對備付金收益的訴求,如何管理沉澱資金成為支付寶新的挑戰。
在當時的背景下,將備付金交由傳統的金融機構做資產管理,但支付寶的資金具有金額小、流動性高的特點,傳統金融機構的高門檻和長周期的資產管理計劃難以匹配。
另外一方面,快捷支付給用戶在支付上帶來便捷的同時,使得支付寶帳戶的充值率顯著降低,這就導致支付寶帳戶的變成了一個帳號,如何提高支付寶帳戶的價值成為當時支付寶高層另一個困擾。在這樣的背景下,支付寶和當時規模較小尋求發展的天弘基金達成合作,二者就開發定製化網際網路理財產品達成協議。
支付寶和天弘基金選擇貨幣基金作為突破口,一方面,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較高,符合支付寶資金流的特徵,單筆可以小額投入,並支持隨時取出。另一方面,將以貨幣基金形式管理備付金有先例可以做支撐,1998年全球另一家支付巨頭公司就曾成立全球第一支網際網路貨幣市場基金,實現電子支付和基金的嫁接,Paypal會員帳戶中的現金餘額可以自動投資於資金。
基於貨幣基金形式,支付寶成立餘額寶,與天弘基金達成合作。通過餘額寶,支付寶覆蓋了理財市場的長尾用戶,餘額寶不僅僅是支付寶備付金的管理工具,更是支付寶用戶的理財工具。餘額寶的出現使支付寶的定位從支付工具到建立支付+理財生態,打通購物、支付和理財環節,實現支付寶對金融生態的初探。
餘額寶在推出後便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恰逢2013年6月兩度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不斷突破新高,餘額寶借錢荒東風,收益率一飛沖天,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飆升到6%左右。在銀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利率與餘額寶貨幣基金收益率的巨大差異下,餘額寶募集速度創造了多個奇蹟,顛覆了傳統基金的募集節奏 。餘額寶成立半年募集規模已超1000億元,成立9個月募集規模超5000億元,天弘基金也一躍成為公募貨幣基金榜單中的新貴。
借錢荒東風,餘額寶的高額收益率增強吸金能力。但除了錢荒東風這個天時以外,餘額寶的成功也離不開對長尾用戶的價值挖掘,長尾用戶具有巨大挖掘潛力,傳統金融行業的服務對象是20%的高淨值客戶,長尾用戶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綜合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始自阿里巴巴的一脈相承,餘額寶對長尾用戶價值的充分挖掘顛覆了基金銷售模式。傳統貨幣基金以銀行為主要銷售渠道,80%長尾用戶的覆蓋成本過高。而網際網路貨幣基金基於技術優勢,可以低成本接觸到長尾用戶,「無限額」的購買方式可以實現用戶全覆蓋,網際網路直銷取代銀行渠道也就成為了基金銷售的必然趨勢。
技術優勢也是餘額寶規模穩定增長的原因,與傳統貨幣基金相比,餘額寶的技術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大數據風控技術支撐餘額寶的提現需求,餘額寶以隨時可用於支付、隨時可提現作為重要特徵,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支付和提現行為進行分析,餘額寶可以實現資金的動態留存,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有效防範集中兌付風險。
另一方面,雙十一期間餘額寶在極短時間內滿足多筆交易需求,在阿里雲的技術支撐下,餘額寶的清算時間大幅縮減,交易速度大幅提高。
在餘額寶規模激增的背景下,眾多「寶寶類」產品相繼出現,2014年初餘額寶的收益開始趨於穩定,餘額寶規模在達到5000億後也進入了增長的瓶頸期。
作為一家始終將居安思危牢記心頭的企業,如何突破舒適圈,如何更多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成為支付寶新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4月支付寶推出招財寶產品,以匹配用戶高收益率的需求。
招財寶被稱為餘額寶2.0版本,從餘額寶到招財寶,支付寶實現了從活期財富管理到定期理財平臺的蛻變。但招財寶的定期理財與銀行的固定期限存款不同,期限靈活,用戶可隨時提現,但已投資期限內的投資利息不會因體現而受到損失。招財寶本質上是一個保本的P2P的信息平臺,投資者可以根據設定理財期限和收益率要求,平臺自動匹配投資項目。
餘額寶和招財寶的組合拳出擊徹底打斷了傳統理財產品的銷售思路,覆蓋80%長尾用戶的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出現攪亂了傳統金融機構一家獨大的局面。馬雲曾說過「如果銀行不改變,那麼我們就去改變銀行」。在餘額寶等產品的推出後,傳統商業銀行也開始推出網際網路理財產品,傳統理財市場被重構。
2、成立眾安保險,「攪局」保險行業
隨著淘寶平臺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性化的機制被融入其中。淘寶平臺支持對不影響二次銷售的貨物進行退貨處理,但如果買賣雙方就退貨所發生的運費承擔方案沒有事先清晰界定,就會很容易產生糾紛。
2010年前後淘寶平臺的退款糾紛中,42%是由於雙方對退貨郵費問題未達成一致產生的。為了解決退貨運費的糾紛問題,淘寶在參考同樣具有高頻次、碎片化的航旅險後,希望推出低成本的退貨保險產品。
2010年4月淘寶向一些保險公司發初邀約,但由於規模小、不確定性高等因素,很多傳統保險公司不願意參與到退貨保險產品中。在為數不多的幾家願意合作的保險公司中,淘寶選擇與當時報價最低的華泰財產保險進行合作,共同開發退貨保險產品,即我們今天熟知的「退貨運費險」。
在保險產品設計上,華泰保險遵從傳統保險產品設計的「大數法則」思維,退貨運費險一律定價為0.5元,也因此被稱為「五毛運費險」。但由於逆向選擇問題,在運費險成本較低的背景下,很多消費者在購物時傾向於購買多件同款不同型號的商品,等收到貨物的時候再將不合適的商品退還回去。如此一來,退貨運費險的賠付率必定居高不下,一度曾維持在93%左右,依靠概率事件賺錢的保險公司自然要面臨大幅虧損。
在退貨險大額虧損的背景下,如何改變現狀成為華泰保險以及淘寶平臺的重點關注問題。2013年10月,阿里聯合騰訊、中國平安等公司設立眾安保險,在華泰財險退貨險業務虧損嚴重的背景下,傳統保險產品設計方式難以匹配退貨運費險,新參與到退貨險產品設計的眾安保險勢必要另闢蹊徑,眾安保險以網際網路保險為突破口重新設計退貨運費險。
在網際網路公司股東的背景加持下,眾安保險從出生就攜帶科技的基因。眾安保險藉助自身在大數據和計算上的技術優勢,用技術優勢解決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問題。在運費險的產品設計上,眾安保險與淘寶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改善。
一是擴大樣本量,從用戶主動購買轉變到鼓勵賣家為每一筆訂單贈送運費險;二是在大數據技術下,分析用戶的退換貨記錄,並且針對商品的價格和性能等屬性,針對不同商品、不同買家設置不同的運費險定價。
在這兩個措施下,消費者、賣家和保險公司實現了三贏的局面。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選擇提供免費或者不同價位運費險的賣家。對於賣家來說,免費提供運費險大幅增加了銷量。而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定製化的定價方案下,運費險定購量增加,成本也可得到控制。
與支付寶、餘額寶的發展歷程一樣,眾安保險的發展也是源於淘寶的交易需求,但又不止於淘寶。退貨運費險之後,眾安保險在消費保險領域繼續發力,開發30多種五花八門的保險品種。
在2016年雙十一期間,除了運費險,針對彩妝和護膚品,眾安保險推出化妝品過敏險;針對服裝鞋帽,眾安保險推出褪色險、脫膠險;針對瓜果蔬菜,眾安保險推出生鮮腐爛險等等。在消費保險領域,螞蟻金服聯合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9家保險公司推出了質量保障類、物流保障類、售後保障類和信用保障類等五大類品種。
這些新奇的保險品種使眾安保險創造多個銷售奇蹟,在2014年和2016年的雙十一活動期間,眾安保險的保單銷量分別達到創紀錄的1億筆和2億筆。而後,眾安保險繼續布局消費金融、汽車、航旅和健康4大生態,逐步完善在保險行業的布局。
網際網路保險是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的保險市場是一個藍海市場。從總保費角度來看,中國是全球保費規模第二大市場,但中國的保險深度和密度遠低於發達國家。究其根本,中國保險的低密度和低深度與傳統保險行業在價值鏈上的諸多痛點密不可分,這些痛點催生了網際網路保險。
網際網路保險的出現從3個層面上解決了傳統保險行業的痛點,重構了傳統保險的各個環節。
一是銷售渠道上,傳統保險行業的銷售依賴於人工,營銷成本高,而通過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銷售傳統保險產品,可以低成本接觸長尾用戶,保險覆蓋率得到提高。
二是傳統保險難以實現針對性,而網際網路保險可利用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上的優勢對產品進行技術升級,讓現有產品更具針對性、定製性和動態化,實現「千人千面」。
三是傳統保險行業以三大險種為主,產品種類較少,網際網路保險以數據分析技術滿足更多的保險需求,覆蓋先前未曾處理過的風險。
眾安保險這類網際網路保險的出現並不是為了與傳統金融機構爭搶存量市場,而是開闢新的藍海領域,做大保險行業市場規模。從保險品種來看,眾安保險的品種與傳統保險覆蓋存在明顯差異。從客戶覆蓋上來看,與傳統保險業務不同,衍生自阿里巴巴的眾安保險希望覆蓋的也是長尾用戶,以「薄利多銷」為主要特徵。
眾安保險以不到30元的人均保費服務4億用戶,創造人均15單左右的記錄,成為國內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龍頭,並且掀起了國內保險行業的金融科技化浪潮,傳統網際網路公司紛紛轉型。
回顧眾安保險的發展歷史,眾安保險以「退貨運費險」這個三大保險以外的細分險種為切入點,在細分市場站穩腳跟後逐步布局五大核心業務生態。以底層技術為核心優勢,眾安保險「攪局」傳統保險行業,引領傳統保險行業走上保險科技之路。
3、私有化之爭落幕,螞蟻金服成立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在一年一度的支付寶「小微分享日」上,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正式更名為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高管彭蕾指出,阿里巴巴之所以用「螞蟻」作為金融板塊的名稱是因為支付寶乃至整個阿里巴巴希望覆蓋的是80%的長尾小微用戶,螞蟻抱團後可煥發無窮力量。
馬雲在2012年的網商大會上指出,未來阿里巴巴要重塑平臺、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重塑一個完善的金融信用體系。在這個規劃,作為當時阿里巴巴一個重要業務平臺和金融業務的發力點,支付寶無疑是整個阿里巴巴戰略布局的重要方向。
2013年莫幹山會議山,彭蕾等支付寶高管敲定了未來支付寶要重點發力的8個項目,初步勾畫了螞蟻金服集團的雛形。在這個規劃雛形下,阿里巴巴集團在2013年3月開始籌備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負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所有面向小微企業一級消費者個人服務的金融創新業務。在支付寶取得的驚人成功下,支付寶的其他項目也按部就班開始陸續推進,小微集團的基本框架和雛形逐漸勾勒出來。
但螞蟻金服的發展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背後是一波三折的去外資化和私有化之路。眾所周知,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離不開軟銀集團的投資資金,而阿里巴巴對支付寶的控股導致支付寶也被貼上了外資的標籤。
但在我國的資本管制和金融監管政策下,要布局金融生態的支付寶如果要拿到國內的支付牌照,去外資化是必然趨勢,完成私有化之路。支付寶的去外資化走了3年,並以巨額賠償作為內資化的代價。支付寶的獨立出走也是螞蟻金服成立的前期準備,為後期螞蟻金服在國內的金融版圖擴張奠定了基礎。
定位於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螞蟻金服在獨立之後的第一站便是上線螞蟻聚寶平臺,螞蟻金服在構思之初便帶有金融+網際網路的屬性,如果將所有的理財功能都置於支付寶之上,那麼支付寶本身便會變得臃腫不堪,通過設立螞蟻聚寶平臺,支付寶的線上理財平臺得到整合。螞蟻聚寶是一個一站式的理財服務平臺,囊括了前期餘額寶、招財寶等理財服務,實現從餘額寶到平臺化的招財寶以及到一站式理財平臺的三級跳。
從淘寶的支付工具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獨立再到從阿里獨立的第三方金融集團,螞蟻金服的成立標誌著金融板塊從業務到品牌的完全獨立。從支付寶錢包到開發餘額寶、招財寶等業務,螞蟻金服獨立之初金融業務版圖一隅已構建完成,隨著從阿里集團獨立,螞蟻金服又將展開金融版圖的快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