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經典都有著它想要傳遞的價值,每一部文學作品也都凝聚著創作者的無數心血。
他們想展示的,絕非僅僅是書本中刻板的內容,而是其背後所蘊含的哲思。在中國,《白鹿原》可以說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白鹿原》被稱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其作者陳忠實耗費六年時間才有這一部經典之作.
他講述了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發生的跨越近半個世紀的愛恨情仇。由於其橫跨時間長,陳老可謂是費盡心血,無數次的刪改才造就今天的地位。
正是由於《白鹿原》所講述的時間範圍過於長,內容過於豐富,一直以來都鮮少有影視化作品呈現,加上原著的影響力之大,一旦反響不好,會是致命的後果。
2012年,由著名導演王金安導演的《白鹿原》電影版一經上映就差評不斷、口碑票房雙雙失敗,斥資巨大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反饋。
可能是因為一部電影的時長有限,作品的跨越時間又長,只能一味的壓縮場景,最終結果也就展示不出小說的效果。
所以,在2017年,電視劇版《白鹿原》上線了。整部戲耗資兩億多,剛播出一集就備受好評,班底的強大加上實景的逼真,豆瓣評分更是一躍至9.2分。
然而正當所有人都為此高興時,《白鹿原》的突然下架,無疑是給所有人潑了盆涼水。
下架原因眾說紛紜,但多方回應都是為了能有更好的呈現效果,不得已為之。一個月後,《白鹿原》復播了,原本85集的連續劇被壓縮到了77集,但卻沒有影響它的口碑。
復播之後的收視率,雖然不敵當時正火的《歡樂頌》,卻也沒有跌落9分,儘管收視不是很好,但口碑依然經得起考驗。對於這種題材的作品來說,絕對不能否認它是一部好劇。
由於其具有一定的歷史題材在,審查自然會更加嚴格,因此,《白鹿原》前前後後經歷了3次的審核才回歸大眾視野。
早在2003年,《白鹿原》的影視籌備工作便已經開始,但七年後才開始通過首輪備案,且集數隻暫定為40集。
2011年,製片方調整了集數,並請了編劇申捷創作劇本。申捷兩次拜訪了原著作者陳忠實老人,為求忠於原著,兩年半才磨出個好劇本。2013年末,修改了無數次的劇本通過了二輪審查,終於得到拍攝許可。
影片歷時三年,從建組、搭景、選演員、拍攝到殺青,2016年末電視劇版通過了年末送審,多方審查之下才得以播出。從構思到播出,這部劇耗費了劇組所有人的無數心血。
《白鹿原》之所以能有這麼好的口碑,演員的選擇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飾演白嘉軒的張嘉譯,演技自然不用說,無數經典的電視劇作品都有他的身影。
飾演鹿子霖的演員何冰雖然是大器晚成,但其演技也頗受好評,自然而動人。更有秦海璐、雷佳音、戈治均、翟天臨等一眾演員助陣,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受得住考驗。
劇版《白鹿原》相較於影版而言,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形象都塑造的十分飽滿,更是在原著的基礎之上,做了些許改動和完善,看著更有戲劇張力。
一眾的老戲骨,放到戲裡,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絲毫不出戲,演繹得近乎完美。
演員優秀,遇到合適的角色更是如虎添翼、錦上添花。劇版何冰飾演的鹿子霖埋汰白嘉軒的俏皮話、假正經的表情,以及背後損人使絆子的小手段,都讓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不像影版人物形象乾癟,演員再優秀也沒有發揮的空間。
在一眾的青年演員中,翟天臨無疑是最出彩的一個。
他所飾演的白孝文,人物不論是性格還是遭遇,都最為複雜的一個,公子哥淪落為乞丐、乞丐又逆襲為縣長,言行舉止唯唯諾諾,將人物演繹得十分出彩。說實在的,拋開學歷造假這件事,翟天臨的演技,真的是好到讓人沒話說,他飾演的角色無不好評如潮。
對於劇中的女性角色,最讓人憐惜和同情的莫過于田小娥了。她既是一個欲望符號,又是一個敢於追求自身幸福卻抵不過命運被侮辱的苦命女性。
青年演員李沁在採訪中更是表示,這個角色是自己演戲生涯的一個轉折點。為求真實,在拍攝吃野菜雜草的一幕戲中,她不用替身,也不借位,生吃野菜,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敢於挑戰的不一樣的李沁。
新時代女性白靈作為劇中的革命者,她活潑開朗、愛憎分明、視死如歸,她潔白得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卻最終沒有死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被自己人活活填了井。
這正反映出那個革命時代人性的善與惡。儘管劇中對於白靈的死有篡改,淡化了凝重感,卻也樹立了一個女英雄形象。
《白鹿原》為我們展現出半個世紀之中,一幕幕風雲變幻的時代大戲,個人、家族、鄉村與近代中國式融為一體。
生與死、愛與恨、希望與黑暗、自由與桎梏……這些對立而衝突的特點彼此糾纏,傳達著難以言說的歷史況味。
唯一的遺憾,就是原著作者陳忠實老人,在電視劇開拍三個月後便離世了,還沒有來得及欣賞這部耗費巨大心血心力的影視作品。不過我想,要是陳老還在世,也一定會感到欣慰,這部劇絕對可以說對得上陳老的作品。
劇版的《白鹿原》儘可能地保持了原著的悲憫感,沒有使用浮誇的特效,沒有為了提高熱度而採用高人氣的流量明星。
所有人物都儘可能地飽滿,即使沒看過原著的人,也不會有看不下去的無力感,堪稱國產電視劇的扛鼎之作。
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歷史意味的文藝作品,只有細細品味,感受其厚重感,才能汲取到其中的人生真諦。
我們在閱讀這樣的作品時,應該要多一顆敬畏的心,不能淺嘗輒止,而要深層次地,去探究作品背後的東西。
你覺得最近幾年,還有哪一部劇可以和《白鹿原》並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