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推新App將兒童讀物自動翻譯成手語 幫助聾啞兒童享受美好故事...

2021-01-10 前瞻網
華為推新App將兒童讀物自動翻譯成手語 幫助聾啞兒童享受美好故事時光
 olivia chan • 2018-12-04 10:11:49 來源:前瞻網 E139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中國智慧型手機巨頭華為發布了一款新的安卓應用程式,利用圖像識別和光學字符識別(OCR)等人工智慧工具,將流行的兒童讀物翻譯成手語。

StorySign是由華為、非營利性組織歐洲聾人聯盟(European Union for the Deaf)、企鵝(Penguin)和動畫大師阿德曼(Aardman)合作開發的。

從今天起,這款應用可以從Google Play和華為自己在歐洲10個市場的AppGallery下載。雖然它在大多數安卓6.0及以上版本的手機上都能正常運行,但華為表示,它是針對自己搭載AI功能的手機進行優化的,比如華為的Mate 20 Pro。

它是如何運行的?

鑑於不同國家的手語不同,這款應用會要求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手語變體。推出時,StorySign將支持使用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葡萄牙、愛爾蘭、比利時佛蘭德和瑞士-德國的手語。

當時使用這個應用程式時,你可能會注意到該app目前只支持一本書——《斯波特去哪了?》(Where’s Spot?)--Eric Hill於1980年出版的經典兒童故事。

這也暗示了這款應用的一個核心問題——它推出的時候還不太成熟。除非你有《斯波特去哪了?》實體讀本,否則你將無法使用這個應用程式。

如果你有這本書,你或者你的孩子可以把手機放在書本前,當你翻動書頁時,該應用程式會實時將文字翻譯成手語。

華為表示,該應用使用圖像識別技術,即使手機與書本之間的角度不合適,它也能檢測到文字,而光學字符識別(OCR)則能提高精確度。

華為西歐首席營銷官Andrew Garrihy表示:「在華為,我們相信人工智慧的力量,相信技術能夠給世界帶來積極的影響。我們創造了 StorySign,幫助聾啞兒童家庭享受美好的故事時光。」

巨大的潛力

從表面上看,StorySign應用程式有很大的潛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球大約有4.6億「聽力障礙」人士,其中3400萬是兒童。在這種背景下,像StorySign這樣的應用程式可以讓數百萬的早期學習者在接觸閱讀標準的書面文本之前就有機會享受閱讀的樂趣。但如果它能與任何書籍實時協作,那將更有用。

事實上,如果能將從《咕嚕牛》(Gruffalo,圖畫書)到《The Wonky Donkey》各種書籍翻譯成手語,那將展示人工智慧相當強大的力量。在發行時只支持一本書感覺有點不足,而且它必須在逐本書基礎上逐步推出支持,這一點讓它顯得有些令人失望。

然而,與最近的許多其他舉措一起,StorySign確實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了技術可以幫助彌合聽覺世界和非聽覺世界之間的鴻溝。

今年早些時候,來自紐約大學的學生展示了一款原型應用程式,它融合了增強現實(AR)和機器學習技術,能夠在手語和書面英語之間進行雙向翻譯。去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製出一種手套,可以將手語轉換成文字。

StorySign適應了這種更廣泛的探索——並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非常希望它能對聾人社區產生重大影響,幫助更多的聾啞兒童學習如何與有聽力的兒童在同一水平上閱讀,」歐洲聾人聯盟執行主任Mark Wheatley補充說,「我們也希望StorySign的推出能夠支持一場更廣泛的對話,為全歐洲的聾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確保平等。」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西安18歲高中生研發手語翻譯App 想幫助聾啞人和別人溝通
    經常見到小吃攤的聾啞老闆與顧客溝通困難,小小年紀的他便有了幫聾啞人翻譯的想法,並將自己所學付諸實踐,研發出手語翻譯App。想幫助聾啞人 研發手語翻譯App2001年出生的賀思茗是一名學霸,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
  • 安利志願者用手語為孩子「講」電影
    本報訊(記者黃英男)4月25日,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小觀眾—北京莎利文康復中心的30名聾啞兒童。由北京國際電影季組委會、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手語感動心靈,傾情共獻愛心—聾啞兒童手語電影活動」在王府井新世紀影城舉行。
  • 公益力量 國際聾人節,走進香港聽障和聾啞夥伴的生命世界
    60年代,一群從上海移民過來的聾人創立華僑聾人學校,帶來內地手語,並以手語教學,香港先後有9間聾童教育機構。70年代推行融合教育,就改變了手語教學方法。1968 年,特區政府確立「殘障兒童應儘可能跟一般兒童接受同樣的教育」,成立首個設於健聽學校內的弱聽班。為了讓聾童使用剩餘聽力,1972年政府免費提供助聽器,配合語言治療服務。
  • 志願者手語「講」電影
    本報訊 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昨天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小觀眾——30名在父母陪伴下來看電影的聾啞兒童,他們在手語志願者的幫助下「觀看」了一場勵志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他們身穿T恤衫,衣服上貼著電影人物的名字,每當電影中的人物開口說話或是出現畫外音,相應的志願者便一邊打手語一邊比口型,幫助臺下的小觀眾們欣賞電影。坐在觀眾席上的小觀眾們大多是第一次看電影,更是第一次觀看有手語志願者「翻譯」的電影。「這次幫助孩子們看的是《我的少女時代》,這部電影改編自張海迪的自傳體小說《輪椅上的夢》。」
  • 手語翻譯不過關 大馬聾啞男子殺害4名華裔案再延期
    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聾啞男子殺害華裔祖孫4人案」,近日因手語翻譯問題,將再度推遲到2019年11月11日開庭審判。據了解,因法庭安排給辯方的手語翻譯員,曾協助警方替受害者家屬錄口供,辯方擔心其或對案情出現偏頗之嫌,因此要求法庭另安排一名對此案「零認知」的手語翻譯員。被告的代理律師林進發表示,最重要是審訊要對雙方公平。
  • 聾啞殘疾人的需求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手語翻譯隊構建語言溝通橋梁
    精通手語的她在武漢封城期間,自願幫助當地殘疾人導診、就診,幫助許多殘疾人安全平穩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這段日子也成了她後來記憶中最難忘的時光。趙洪瑋從小是由聾啞的爺爺奶奶帶大,正是基於這段特殊的童年經歷,讓她成為了武漢當地的一名「手語專家」。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方言和普通話之別,其實聾啞人的世界裡也有「方言」。
  • 手語翻譯手套 SignAloud
    或許現在正是種種困境被打破的時候,兩個華盛頓大學的學生Thomas Pryor及Navid Azodi,發明了一款神奇的手語翻譯手套「SignAloud 」,外觀像普通的手套,戴上它就可以將手語直接翻譯成文字或語音,
  • 華為聖誕節暖心廣告:《聆聽天使的聲音》
    出海多年的華為「不走尋常路」,發布了一則暖心的聖誕節廣告《聆聽天使的聲音》。廣告中,一位慈祥的老爺爺遞給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卡片。女孩父親卻拒絕了老爺爺的好意,解釋說女兒失聰,患有閱讀障礙。老爺爺若有所思的看著小女孩。半夜,老爺爺裝扮成聖誕老人,來到小女孩家裡,陪伴小女孩閱讀。廣告結尾畫風一轉,聖誕老人變成了華為手機。
  • 「手語翻譯手套」研發者入中大
    圖:陳嘉龍發明的「可攜式手語翻譯手套」能協助聾啞人士與外國人溝通據報導:不懂看手語?不怕!有了「可攜式手語翻譯手套」,只要用家戴上該手套,便能替你作出翻譯。參與這項研發的創科小子陳嘉龍以最佳5科21分成績加中學校長推薦,獲中文大學經濟系取錄。
  • 性侵暴力3個聾啞兒童的教師安然無恙,孩子卻絕望著 || 熔爐
    他第一次去見學校校長,校長就向姜仁浩要5千萬好處費,還說是看在他的教授面子上,他把好處費說成是學校發展基金。校長與教導主任是雙胞胎,真實情況也是一對狼狽為奸的惡棍。上課時,姜仁浩發現學校的聾啞孩子有著特別詭異的表情,令人特別不舒服但又不得而知。
  • 90後聾啞女孩唱手語歌火了,讓我們走進這群特殊人群的世界
    90後聾啞女孩唱手語歌火了,聾啞人的世界我們永遠不懂,但是今天通過90後聾啞女孩用她的視頻讓我們切身體會到這個特殊群體的心酸和經歷。今天講述的這位聾啞女孩大噢被大家親切的稱為「神仙妹妹」,她出生於94年,河南周口人,小時候因一次發燒打針後失去了聽覺,成為了一名聾啞兒童。
  • 幼兒讀物分享:4本讓家長讚不絕口的兒童英語繪本
    每個孩子的閱讀和認識英語都是從繪本開始的,繪本作為兒童英語啟蒙的重要工具,是家長的不二之選。市面上的繪本種類繁多,一不小心就會踩雷,這次小編為大家精挑細選了4本優秀的兒童讀物(排名不分先後),值得和孩子一起反覆閱讀。
  • Qing聽丨「手語律師」的執業傳奇:他幫聾啞女孩通過司法考試
    聾啞人維權或者聘請專業律師進行辯護時,需要精通手語翻譯的交流對象。來自重慶的唐帥是為數不多專門為聾啞人打交道的專業律師,對於這樣的工作,他已經堅持多年。經過艱辛努力,女孩譚婷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通過司法考試的聾啞人。這要得益於唐帥律師的無私幫助。
  • 性侵兒童案件,罪與罰的爭議
    2011年,根據孔枝泳小說《熔爐》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不到一個月,故事原型的數十名涉案人員被重新調查、起訴。圖為《熔爐》劇照。(資料圖/圖)韓國小說《熔爐》中虛構的小城霧津,常年大霧瀰漫,一所聾啞特殊教育學校,被一種神秘、壓抑的氛圍所籠罩。來自首爾的美術老師姜仁浩入職該校後不久,發現很多聾啞兒童長期遭受校長和老師的虐待與性侵。《熔爐》是韓國作家孔枝泳創作的長篇小說,取材於真實事件。從2000年開始,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學校的部分教職人員對殘障學生長期實施虐待及性侵害。
  • 兒童讀物如何避免變成兒童「毒物」?
    兒童讀物何時變得如此大尺度了?發到媽媽群裡,迅速引起熱議,適齡兒童的媽媽們七嘴八舌討論,兒童讀物要不要分級?兒童讀物到底應該怎麼選?圖片來源:網絡兒童讀物要不要分級?除了上文看到的曹文軒《青銅葵花》,還有沈石溪的作品《狼王夢》,這兩部作品都是暢銷書,初版至今超過10年。
  • 南京小夥為火神山醫院聾啞患者翻譯病情
    在火神山醫院有一位75歲的聾啞老人患者,醫護人員與她溝通十分困難。於是他們通過朋友圈求助,找到一位南京「00後」手語翻譯官陳鑫在線翻譯,幫忙溝通。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患者現在的恢復情況如何?
  • 多種少兒讀物,被質疑兒童不宜
    最近,陸續有不少福州家長反映,包括《裝在口袋裡的爸爸》在內,不少兒童讀物中都有兒童不宜的內容。福州一些學校已在師生群、家長群裡發出通知,提醒家長們做好兒童讀物的把關工作。圖為一位老師列出的「排雷書」「因為是比較知名的作家寫的,兒童作品十分暢銷,所以買了幾本給小孩作為課外讀物。」福州家長林女士說,前兩天隨手一翻,看到《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裡面竟有自殺等情節,再翻閱其他兒童讀物之後,發現竟然還不是個例。
  • 如何為兒童製作漢語分級讀物?
    10月24日, 「2020第一屆中國原創兒童漢語分級讀物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上,兒童閱讀專家、學前教育專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一線幼兒園園長和童書出版人們對最近有許多熱度的「分級讀物」的話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及觀點,同時,會上也發布了原創漢語分級讀物《小羊上山兒童漢語分級讀物》(後簡稱《小羊上山》)。
  • 兒童讀物竟有「哪種自殺方式好」?
    在北京教育出版社版本中,書封面列有「新課標指定小學生必讀書目」的字樣。記者另悉,最近,有不少家長反映不少兒童讀物中都有一些兒童不宜的內容。這其中就包括《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米小圈》、《狼王夢》等,「《淘氣包馬小跳:天真媽媽》書裡有自殺情節,《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裡也有跳樓自殺,這就說明不是個例」,一位王女士告訴記者,「我不敢相信,兒童讀物裡竟然會有這些不健康的故事情節。」
  • 華為兒童模式為孩子用機保駕護航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登錄兒童帳號後,即為開啟華為兒童模式,該設備上的華為服務,可按年齡分級提供內容限制,如:應用安裝、瀏覽器訪問等。若兒童搜索超過其年齡段的內容將會自動屏蔽或者提示需家長批准才可打開,加強兒童隱私保護。華為兒童帳號為孩子們豎起了一道專屬保護牆。不是孩子使用的時候,退出兒童帳號將會恢復正常使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