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右二)向當地村民傳授種植技術。
「草莓苗子一定要注意不要感染病蟲害,精心培育是豐收的第一步。」6月3日,在仁壽縣鍾祥鎮青石社區7組的一個家庭農場裡,農場主諶建偉正在向村民盧小英講解草莓育苗的要點。
在青石社區,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諶建偉。這個皮膚黝黑的年輕人不僅在當地開辦了家庭農場,而且將技術無私地傳授給鄉鄰,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農村廣闊天地,致富帶頭人大有可為。新時代需要更多的致富能手站出來,興產業、興生活、興村莊。諶建偉只是仁壽縣的致富能手之一。
技術到位
致富能手甘當「火車頭」
「以前種莊稼,辛辛苦苦一年,只夠溫飽。」盧小英說,前些年開始,她就在諶建偉的農場裡務工,給大棚草莓除草施肥,豐收的時候為採摘忙碌。
看到草莓種植效益好,盧小英便向諶建偉請教如何種植。熱心的諶建偉立馬著手幫助盧小英發展草莓種植,搭棚、育苗、施肥、除草……每個環節都悉心指導。如今,盧小英家2畝地的草莓,在行情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5萬元左右。
「除了草莓育苗以外,目前農場裡的葡萄也處於管理的關鍵時期。」在葡萄大棚裡,諶建偉一邊疏果一邊告訴記者,「今年的天氣有利於葡萄生長,再等半個月左右葡萄就會轉色了。」
今年36歲的諶建偉以前一直在外務工,2012年在工地受傷後選擇回鄉創業。最初的幾年,他不斷摸索,不斷研究,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經驗,終於掌握了關鍵技術,種植面積日益擴大。
從最初的2畝草莓,到現在的20畝草莓和10畝葡萄,諶建偉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水果種植40餘畝,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榜樣的力量是默默的鼓舞,帶頭的作用是無聲的號召。」鍾祥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助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該鎮一直致力於培育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不斷發揮致富能手「火車頭」作用,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以期達到「培育一批能人、振興一方產業、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多贏局面。
激勵到位
鄉村振興再添「催化劑」
鄉村振興,政策是指導,人才是關鍵。只有充分調動農村致富能手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勾畫光明的發展前景,才能「以點帶面」,帶動農村區域經濟整體高質量發展。
「回家創業的這幾年,我種植的黃桃雖然還沒有進入盛果期,經濟效益還不是很可觀,但我真實地感受到了家鄉對我們的支持與幫扶,讓我有信心,也有決心把產業發展好。」在仁壽縣始建鎮柳樹村的油桃基地內,業主蔡軍深有感觸地說。
2014年年底,在外打拼多年的蔡軍回鄉投資30萬元,種下100畝油桃。2016年,本該進入豐產期的桃樹卻不怎麼掛果,100畝果園只收了幾千公斤桃子,這讓蔡軍焦慮萬分。
始建鎮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聯繫仁壽縣農業部門果樹站專家來果園現場會診下藥,後期還安排蔡軍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經過進一步學習,2017年,蔡軍收穫了近10萬公斤油桃。如今,他的油桃和黃桃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畝。
目前正值桃子豐收的時節,每天,基地內都有40多名當地群眾忙碌地進行採摘、打包等工作,其中不乏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們現在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生活,平時還能來幫忙幹活,掙點零花錢。」該鎮馬湖村1組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笑呵呵地說。
「請人務工是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的一個最便捷的方法。」蔡軍說,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要有意願種植桃樹的群眾上門請教,他都願意傾囊相授。蔡軍負責的專業合作社還能向群眾提供苗木、農資和技術。
「蔡軍現在已經是預備黨員了,並擔任了村上振興書記一職,積極帶動群眾發展產業,致富增收。」始建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既要大力培訓培養留得住、用得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能管理的致富能手,也要鼓勵他們紮根農村、回饋社會,這就要求政府要在各個方面優先支持他們做大做強致富產業。
近年來,仁壽縣多措並舉,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廣開引才渠道,拓寬育才途徑、創優留才環境,搭建用才平臺,積極培育鄉村致富能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