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完美德國女人,壯觀而可怕的一生

2021-03-02 英語共讀

「My perfect German lady」

希特勒曾深情地叫她:「我的完美德國女人」。這個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人,是20世紀德國最著名也最有爭議的人物,《時代》周刊評選20世紀100位最重要藝術家中唯一一位女性。


「The Mother of Documentary」

她既是舞蹈家、電影明星,又是著名導演、攝影大師,被稱為現代「紀錄片之母」。


她是那個時代最美麗、最才華橫溢的女人。


她生命之樹常青,72歲學潛水,94歲在海底拍鯊魚,100歲完成最後一部紀錄片。


萊妮·裡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1902年8月22日,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富商家庭。



她從小迷戀藝術,喜歡詩歌、繪畫、電影、戲劇。


她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做了一名舞蹈演員。


Her first dancing show astonished the entire Berlin and made her famous after that night.

1923年10月27日,她的首場舞蹈晚會,使她一夜成名,驚豔柏林。


然而,第二年在布拉格演出時,她不慎摔傷了膝蓋。


"Only I can be the actress of your movie."

康復期她被電影《命運之山》吸引,給導演阿諾德寫了一封信:「只有我才是你電影中的女主角。」


導演被裡芬斯塔爾那咄咄逼人的美麗折服,而她冒著落下終生殘疾的危險,對膝蓋進行手術,出演電影《聖山》。影片公映後,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她的才華不僅僅是一個演員,1932年,作為德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導演,她自導自演了第一部劇情片《藍光》,榮獲1932年威尼斯電影節銀獎。

據稱,1932年,希特勒在看過裡芬斯塔爾的電影後,說:「以後要拍黨的片子,必須是她」。


1933年,德國納粹黨掌權,希特勒邀請她為納粹黨拍攝紀錄片。

她接受了邀請,拍攝了1934年德國納粹黨在紐倫堡召開的全國黨代會。作品充份突顯出煽動性的納粹形像,是政治宣傳片的經典佳作。

這位傳奇女導演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這部《意志的勝利》。

此影片在隨後多次獲獎,在二戰之後被禁播,直至2004年解禁。它對於電影界及各紀錄片影響深遠。

她的才華得到了希特勒的無限支持。

不限制作經費,並提供一百多人的龐大攝製組。

16名攝影師和16名助手同時工作,36架攝像機一起運轉,26臺汽車和眾多安保人員隨她調遣。希特勒本人也任由她指揮。


該片成為震驚世界的一部電影,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獎,及巴黎博覽會金獎。


無論裡芬斯塔爾是否願意,從1934年開始,她已經被公認為是納粹黨最有力量的宣傳機器了。


從此被冠上「納粹攝影師」之名。



1936年,她拍攝了描寫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奧林匹亞》,出色並前衛的鏡頭運用技術,更成為日後行業標準,並且被《時代周刊》列為百部影片之一。


作品亦獲多個獎項,卻也被批評是鼓吹納粹優等人種的理念。


1938年4月20日該片首映,恰好是希特勒的49歲生日。她的這份輝煌的禮物後來在電影史上得過四個大獎,但同時也永遠地成了她的汙點。


1939年9月,裡芬斯塔爾被邀請去波蘭拍攝閃電戰的勝利,戰爭的猙獰和德國士兵對待波蘭俘虜的殘酷令她認清了納粹的面目。她說:「我寧願在1939年9月1日之前死去。」之後,她發誓再也不為政治效力。


二戰結束後,萊妮·裡芬斯塔爾先後五次被投入盟軍監獄,數度因為精神疾病入院治療,直到1949年,判決為「納粹同情者」,而非「納粹分子」,將她無罪釋放,但鋪天蓋地的指責一直沒有停息。


裡芬斯塔爾在電影界就變成了一種忌諱,許多電影計劃流產。不敢沉淪的她拿起了照相機,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1956年,20年沒有工作的她在海明威小說的指引下走向非洲,深入蘇丹中部的努巴部落。


她說:「和努巴人在一起時,我的歡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我和自己握手言和了。」

1972年,裡芬斯塔爾的非洲攝影集《努巴》出版,悲嘆原始自然消失的唯美風格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她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生活,卻把生活過得更加精彩。


1971年,71歲的裡芬斯塔爾謊稱自己是51歲,參加了海底潛水訓練,去拍攝水底世界,並出版了兩本插圖著作:《珊瑚花園》和《水下的奇觀》。

萊妮直到95歲還學習最新的SONY專業設備的操作,蘋果機電腦軟體加工圖像也都是自己完成。97歲帶著攝製組到戰亂中的蘇丹,緊急撤出時直升飛機墜毀,幸虧大難不死。


2002年,她100歲,完成了她的最後一部紀錄片《水下印象》,記錄了她於1974-2000年在印度洋海底潛水時拍攝的海底景象,影片於柏林公映。

2003年9月8日,萊妮·裡芬斯塔爾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終年101歲。她曾經說:「不要因為我為希特勒工作了7個月,而否定我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納粹魔頭希特勒眼裡最完美的德國女人,因拍攝紀錄片備受世界爭議
    而今時今日,我們要說一說一個在德國納粹時期,曾經讓希特勒和他的政黨走向「神壇」的女人,如果沒有她,那麼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多多少少的會失去一些輝煌的光環,這個著名的女人就是希特勒最鍾愛的攝影師-萊妮·裡芬斯塔爾。
  • 德國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影片一開始就是希特勒從沉睡中醒來,然而眼前的柏林卻已經不再是他熟悉的柏林。沒有他曾經的總理府並且發現德國現在被一個女人統治著希特勒慢慢摸索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註冊郵箱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敢用自己的名字與此同時,希特勒被電視節目製作人相中。他們認為他太「像」希特勒,所以開始邀他上節目。希特勒在節目中瞬間爆了。
  • 德國百科 希特勒當年沒死?
    然而,希特勒的屍體是故意被燒得面目全非,以至於無法辨認,好像有人要掩飾真相。美、英軍隊此後又花了半年時間去搜索希特勒的蹤跡。為何要搜索呢?希特勒不是早已自殺身亡了嗎?其他傳言版本:·乘坐飛機逃往南極洲:希特勒和他的精銳部隊通過一條地下隧道,在某機場登上一架沒有任何標記的飛機,一直飛到南極洲;·逃到瑞士阿爾卑斯山腳下,希特勒做了一位牧羊人,終老一生;·逃到義大利北部加達湖畔的一個洞穴裡。
  • 希特勒當了12年的德國元首,為何自殺前還是下士?原因太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法西斯黨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都是依靠軍事政變而走上軍事擴張道路,德國的納粹頭子希特勒,卻是經過民選走上了臺前。從如今看,希特勒的演說極其荒誕,講述的無非是那套日耳曼血統第一的口號,為何數千萬德國人會將選票投給他呢?或許我們從一個細節就能夠看出來,那就是1933年開始,希特勒雖然當了十二年的德國元首,但是在自殺前,他卻依然是一名下士。
  • 希特勒最器重的德國天才設計師,阿爾伯特·施佩爾的傳奇一生
    並為此付出了20年自由的代價,最後作為德國戰後唯二受到所有昔日同事唾棄下壽終正寢。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納粹的天才建築設計師——阿爾伯特·施佩爾。 1、為建築而生的天才 1905年3月,阿爾伯特·施佩爾出生在德國巴登州的曼海姆市。
  • 死亡賦格:希特勒時期的德國音樂
    他到那時為止創作的歌劇,幾乎每一部都有猶太人作家的貢獻:赫德維希·拉赫曼翻譯了《莎樂美》腳本的原文,雨果·馮·霍夫曼斯塔爾不僅寫了《埃列克特拉》的劇本,還為《玫瑰騎士》《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沒有影子的女人》《埃及的海倫》《阿拉貝拉》寫了腳本。史蒂芬·茨威格正在為施特勞斯接下去要創作的歌劇《沉默的女人》寫作腳本。
  •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一生從不碰3樣東西,現代人戒掉一樣都難
    希特勒生於1889年,奧地利裔德國人。1933年正式上臺成為元首。對於希特勒的評價,外界始終沒有統一的定論。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的話,希特勒堪稱世界惡魔。1939年,二戰正式爆發,這場世界級戰爭持續7年之後,捲入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
  • 戈培爾效應的可怕 創造希特勒權力巔峰的人
    說起戈培爾,他無疑和希特勒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有句話說的好:是希特勒引導戈培爾走上了納粹的道路,是戈培爾幫助希特勒登上德國權力的巔峰。戈培爾婚禮的照片,希特勒在後面做伴郎,能讓納粹最高統治者出席並作伴郎,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的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
  • 在希特勒眼中,女人的根本任務就是生孩子
    女性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作為一名母親,為民族共同體養育血統純正的健康孩子。希特勒說的很明確,「一個很有成就的女律師和一個擁有五六個健康孩子的母親相比,從民族的利益來講,這位母親所做的貢獻更大」。你以為自己是獨立自主的女強人,其實在元首眼裡一文不值。 因此,希特勒心中完美的雅利安女性形象,都身材豐滿、金髮碧眼、面龐清秀、乳房高聳、臀部肥大。希特
  • 瘋狂迷戀德國法西斯頭子阿道夫·希特勒的女性們後來怎樣了?
    在希特勒第三帝國甚囂塵上的那個特殊歷史時期,幾乎每天都有數百名熱情浪漫的德國和奧地利女性,用風情萬種的甜言蜜語向她們「親愛的元首」修書示愛,有些情書更「直奔主題」。比如「心上人兒,我為您配了一把我臥室的鑰匙寄給您,每天晚上我會以裸睡的方式等待您。」另一封寄自哈夫曼斯多夫的情書則更是開宗明義:「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先生:一個薩克遜女人,希望給您生個孩子。」
  • ——希特勒一生的愛犬
    ▼蒲隆地 (Blondi, 1934 — 1945 年 4 月 29 日) 希特勒一生的愛犬,20世紀最著名的犬之一1941 年馬丁·鮑爾曼(希特勒的私人秘書)送給希特勒的禮物▼早在 1921 年,當希特勒還處於窮困境地的時候,有人曾送給他一頭德國牧羊犬,因為某些原因希特勒不得不把它寄存在另一個地方,但這頭德國牧羊犬後來設法逃脫並回到了希特勒的身邊
  • 希特勒回來了!
    《希特勒回來了》由作家蒂穆爾·韋爾姆所寫的同名社會諷刺小說改編,講述的是希特勒穿越時空來到現代多文化的德國,驚訝的發現德國領導人竟然是一個女人,並且通過電視和網絡發現波蘭竟然還是一個獨立國家的故事。最終希特勒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個靠諷刺批評社會,大眾媒體與名人來養家餬口的電視明星。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希特勒的庭審是由一位支持納粹的法官主持的,在德國國家媒體十分希望報導希特勒事件之時,這位法官為希特勒提供了一個影響廣泛的公共平臺,用於傳播納粹思想。▲政變使得希特勒被捕、受審、入獄服刑,但這將希特勒的主張在德國國內被廣泛傳播希特勒不僅承認了自己在啤酒館暴動中所犯的罪行,而且他實際上還很享受此過程。
  • 希特勒青年團:控制年輕人的一生
    其中推薦的一本書是《青春無羈》,一部青年運動史,在第18章細緻闡述了希特勒青年團這個納粹德國的青年組織。這是一個希特勒希望將年輕人的一生都死死控制的系統,也是情緒化的青少年宗教狂熱一般的社會運動。在那場對猶太人的刻骨仇恨中,希特勒、黨衛軍是最突出的角色,那麼永遠是生力軍的年輕人呢?節選如下。
  • 史話|德國喜劇片,惡搞「元首」希特勒
    》的影片在德國首映。這是第一部由德國本土製作的關於希特勒的諷刺喜劇片,以一種鬧劇的虛擬方式展現了希特勒在生命最後階段的日子,據稱影片的內容以前不少屬於內禁。執導該片的瑞士籍猶太裔導演丹尼·雷維(Dani Levy)希望這部電影遵循卓別林經典喜劇《大獨裁者》的傳統來嘲弄希特勒,為審視希特勒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
  • 德國一男子自稱希特勒後人:我之後恥辱就會終結
    原標題:德國一男子自稱希特勒後人:我之後恥辱就會終結 羅馬諾·盧卡斯·希特勒(RomanoLukasHitler)【環球網綜合報導】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納粹頭目希特勒已然成為歷史長河中的驚鴻一瞥,也許沒有人會想到他還有後人活在世間
  • 陪伴希特勒走向生命終點的女人 本可以遠走高飛 卻為何一心赴死?
    縱觀元首一生,能被其完全信任並且一同步入生命終點的唯有愛娃·布勞恩一人而已。 愛娃·布勞恩(Eva Braun),1912年2月6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市,父親弗裡茨·布勞恩(Fritz Braun),是一名教師,還有一個姐姐愛爾莎·布勞恩,以及妹妹格利特
  • 希特勒在德國擁有莫大權勢,那他唯一的妹妹生活如何?
    希特勒在世界近代歷史當中,絕對是家喻戶曉的名人,當然他的「名氣」都是靠戰爭積累出來的!二戰這場波及世界多數國家的戰爭,便是由希特勒等人挑起的。不過在法西斯聯盟當中,希特勒都是絕對核心的人物,他所帶領的德國,更是成為英美蘇等國家的心腹大患!
  • 老照片:罕見的二戰後期德國影集,希特勒給納粹青年團成員授勳
    1945年4月25日,柏林,大臣伯克爆料,希特勒正在給納粹青年團成員授勳。4天之後,希特勒自殺。 1945年5月1日,德國領導人的繼任者卡爾鄧尼茨宣布希特勒的死訊。這一消息導致紐約市尖峰時段地鐵暫停,美國人熱烈歡呼。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的歷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