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打響之後,原本佔據極大優勢的國民政府因為徹底失去民心,在不斷戰鬥的過程中接連慘敗。
到了1949年的時候,國民政府已經幾乎潰敗,最後蔣介石迫於無奈敗退臺灣。
臨走之前,他下了死命令,要求身邊的人必須帶走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是誰,為何會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呢?
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三個人。
第一個人名叫孔德成,他是孔子的後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衍聖公。
儒家思想在中國境內傳承了幾千年,在民間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孔德成身為孔子的後人,被蔣介石看中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第二個被蔣介石強行帶走的人,名叫張恩博。
他是天師道的第六十三代傳人,從小就學習四書五經,學識相當淵博。早在1924的時候,他就掌管天師印。
還一直在民間進行各種宗教活動,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一直是老百姓信奉的對象。
對蔣介石來說,張恩博這樣一個可以代表道教的人物也算是相當特殊,所以蔣介石強行將其帶走。
第三個人名叫第七是章嘉家活佛,他是一個佛教的代表人,其名字是個稱號,以他為代表的佛教在清朝的歷史上被各個皇帝重視。
在清朝統治中國的兩百多年裡,他們一直被皇帝冊封,以國師的身份進行各種各樣的公開活動。
所以第七世章嘉活佛對蔣介石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
蔣介石之所以帶走這些人,主要是看中了他們的身份,使得他們能為自己的反攻奠定良好基礎。
然而從事實的結果來看,這些人並沒有給蔣介石提供多大的幫助。
他們抵達臺灣地區之後,只是做了一些相對普通的工作。
歸根結底,蔣介石想要反攻,只是一廂情願。
他在解放戰爭之前其實就已經讓老百姓特別憤恨。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他強行發動戰爭,更是令大家無比厭惡。
所以最後落得一個悽慘逃走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