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大戰役尤其是「渡江戰役」的結束,中國共產黨基本上已經鎖定了勝局,蔣介石已經無路可逃,國民黨一定是會失敗的,毛主席當時已經不怎麼關心前線的戰事,很放心的把戰事交給了前線將士,而他自己則忙著選擇哪一個城市作為首都,還有籌建新中國的事宜。
蔣介石這時候真是手忙腳亂,他必須要選擇一個地方出逃,如果選擇不好地方,那麼國民黨可能就被共產黨全殲了,當時各界普遍認為蔣介石會選擇四川的崇山峻岭來保存自己最後的「命脈」,如果蔣介石要退守,那再不濟也是海南,怎麼也沒有想到蔣介石失敗以後竟然迅速的反應乘飛機去了臺灣。
而實質上,當時蔣介石確實也在那三個備選地點中猶豫了,這三個備選地點是西康、海南和臺灣。可是當時駐守在四川的軍隊已經是毫無希望的一觸即潰,靠著這些沒有用的軍人守住幾乎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蔣介石首先把西康從備選名單裡面劃掉了,只剩下海南和臺灣,這兩個省份都有海峽相間隔,都可以作為嚴防死守的地帶。
但是最終蔣介石還是選擇了臺灣,因為臺灣的海峽寬度是要比瓊州海峽寬的,而且這座島嶼孤懸在海外,當時解放軍的陸軍是歷史可以的,但是空軍和海軍的實力明顯不夠,想要去攻打臺灣,絕對給解放軍增加了難度,在當時來說,解放軍是做不到的。可是海南則不同,海南和中國之間實在是太近了,中國軍隊很容易就能攻到海南。
再說,臺灣當時被日本佔領了五十年,經濟基礎還有工業基礎都遠遠好於海南,日本在臺灣大力發展重工業,為國民黨退守臺灣提供了經濟基礎還有物質保障,而同時期的海南,真的是一個沒有經過開發的不毛之地。
海南當時有一部分共產黨的勢力,但是臺灣在日本的統治下多年,共產黨還沒有接觸到這個島嶼,臺灣省省長陳誠是蔣介石嫡系,可是他和海南省省長素來不和。臺灣臨近日本、菲律賓、美國,利於臺灣向這些國家求助,可是海南周邊的國家是英國和法國,協助臺灣的難度非常大。
臺灣的戰略位置也非常的好,北通東海,南接南海,是我國沿海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國和太平洋地區各國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國家航道,更何況,東海與南海之間,船隻的往返只能由這裡經過,可以看出來這裡的地理條件非常的優厚。
更何況現在我們都把臺灣稱作為「寶島」,這裡真是一個富貴之地,人傑地靈,環境優美,這裡盛產水果,自然資源豐富,完全的自給自足,不需要中國的幫助,最後,臺灣距離南京非常的近,為國民黨撤退節省了很多的時間,所以蔣介石最終選擇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