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敗退臺灣,恨透了哪三人?親筆日記曝光,兩個都是外國人

2021-01-11 騰訊網

上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內憂外患,戰亂頻繁,中國人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1945年8月15日,在中華兒女的頑強不屈鬥爭之下,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這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然而,趕走了外強之後,中國又開始了內戰。熟悉中國近代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當時的國民黨背後有著美帝的大力支持,不管是在武器裝備上,還是在物力財力方面,國民黨都要佔據上風。

蔣介石作為當時國民黨的最高執政者,在解放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一直堅信自己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亙古不變的歷史鐵律,從古至今,得民心者得天下!當時的國民黨雖然整體實力佔據上風,但是長年累月的腐敗和懶政,早已讓中國人民對其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在解放戰爭剛剛爆發的前期,共產黨所率領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打出了很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漸漸感覺到了自身的危機,著手打算了撤退臺灣的一系列事宜。

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所發起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大捷,國民黨主力被殲滅殆盡。蔣介石面對著既定的敗局,最終只能承認自己的失敗,撤退於臺灣苟延殘喘。

蔣介石一直有著堅持記日記的習慣,他喜歡把每天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在案。也正是因為蔣介石的這個習慣,使得後世最終得以知曉那一段塵封已久的珍貴歷史。從蔣介石的親筆日記中,不難得知他對於國民黨戰敗的原因,了解得非常深刻。

日軍中,蔣介石披露了敗退臺灣後,恨透了三個人。這三人,兩人都是外國人。

第一位是美國人馬歇爾。

馬歇爾作為一名美軍大將,在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參與國民黨內部的軍事部署。可是在蔣介石的眼中,這位美國將軍並不了解中國的國情和共產黨的真實實力;不僅如此,馬歇爾還總喜歡居高臨下地指點江山,以至於在很多次戰役中,蔣介石的戰略戰術都無法得到完全的實施。蔣介石還認為國民黨在前期的交戰過程中,未能佔領先機,主要責任就是在於馬歇爾的從中攪局。

第二位是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

在蔣介石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他對於史達林的成見也非常之深。因為蔣介石認為,自己所統治的國民黨無論是在綜合實力上,還是在國際影響力上,都要優勝於當時的共產黨。史達林作為蘇聯方面的領袖,未能在「關鍵時候」幫助自己,是導致最終國民黨戰敗的最大誘因。蔣介石認為,如果共產黨沒有蘇聯方面的暗中支持,根本無法取得那麼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的勝利,自己也不可能失敗逃跑。

蔣介石所恨的第三人雖然是中國人,卻並不是他所要「剿滅」的共產黨的領導人,反而是的他的結義「兄弟」之一的李宗仁。

在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政權瀕臨瓦解,蔣介石被迫宣布下野。時任國民政府副總統的李宗仁,接替了蔣介石的位置。李宗仁在任期間,一度幻想通過和談來阻止共產黨橫渡長江。很明顯這樣的困獸之鬥,斷然無法被中國人民所接受。眼看著和談無望的李宗仁,最後藉口逃至美國,徹底地遠離了蔣介石的控制。

正是因此,蔣介石才會一直對李宗仁懷恨於心,認為李宗仁的能力不足,破壞了他的心中大計!

其實,在蔣介石的心中他早已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他所領導的國民黨軍隊和政權,早已在多年前就充滿著貪汙腐化,積重難返;不難想像,一個政黨上下都把貪腐當作了常態,怎麼能指望著其帶領人民走向繁榮富強呢?蔣介石之所以會在日記中反覆強調自己的失敗,源自於馬歇爾、史達林、李宗仁,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竭力撇清自身的責任,不想讓後世在觀看到這段歷史時,心中充滿對他的鄙夷和詬病。

相關焦點

  • 揭秘蔣介石日記,內容讓人驚訝:好色、愛罵人,痛罵美帝國主義
    孫中山之子孫科,蔣介石在日記裡罵他不肖,是扶不起的阿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蔣介石罵他狡猾、驕傲跋扈,決不可用。孔祥熙是蔣介石的親戚,蔣介石罵他可恥之至。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蔣介石罵他們兩個無恥之徒。當時的空軍將領周至柔,被他罵「槍斃十次都不夠」。連曾經援助過蔣介石的美、蘇盟友,蔣介石在日記裡也要罵。
  •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在經過三大戰役之後,特別是淮海戰役之後,蔣介石的精銳基本被全殲,因此導致他人生第三次下臺,由李宗仁擔任總統,蔣介石擔任總裁,而此時的蔣介石知道憑一條長江是擋不住中共的,不管怎麼樣他還是想式一式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還剩多少軍事力量?這一數據你可能不敢相信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抗戰期間,不僅要抵抗日本的侵略,國內兩股勢力也在不斷的競爭。這場戰爭維持的時間很長,也讓老百姓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後來國民黨失敗,蔣介石敗退臺灣,當時他還剩下多少軍事力量?這一數據看完,你可能都不敢相信。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命人去大陸接一個漂亮女人,她是誰?
    戴笠死後,悲痛欲絕的蔣介石下令給戴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在蔣介石心中,有兩個人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第一個是他的夫人宋美齡,第二個則是戴笠。從北伐戰爭初期,戴笠就開始幫助蔣介石打天下,定天下,管天下,蔣介石能夠統一,戴笠功不可沒,戴笠領導的軍統局,負責監管全國官員,大小軍閥,負責刺殺蔣介石政敵,及抹除一些對蔣介石施政有意見的反對者。
  • 蔣介石戰敗逃命時,寧願不要寶物,也要帶著三人,他們是誰
    這件文物,現在是國寶級的文物,但是當時蔣介石,戰敗逃命的時候,原本想把這件寶貝,帶去臺灣的,但是沒想到解放軍渡江太快,直接打到南京了,當時這件國寶已經搬到南京機場了,由於撤退的太匆忙
  • 蔣介石日記揭開一個驚人秘密:岡村寧次為何被國民政府宣判無罪
    他長期採訪報導華人圈政治文化外交事件,自從2008年在蔣介石日記中發現眾多關於白團的記述後,疑慮就在腦海裡盤旋。出於一名記者的本能,他想在白團報恩說法背後挖掘出更多的「真心」。歷時7年完成的新作《最後的大隊》,是野島剛繼《兩個故宮的離合》和《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後,第三本關於中國的著作。
  • 從日記看蔣介石晚年的內心世界
    短短的日記,包含四個內容:每年元旦、春節、中秋等節日及蔣介石、宋美齡生日,蔣經國、蔣緯國通常會率全家去向蔣介石拜年與慶賀,這是「家規」。孫輩長大成婚後,也單獨來向蔣介石拜年。蔣介石晚年對孫輩頗為寵愛,頗得「含飴弄孫」之樂,蔣在日記中常有與孫輩遊玩嬉戲之記載,蔣經國的兩個兒子孝武、孝勇更是常伴祖父度過寂寞晚年。他的日記中有「上午武孫來侍膳。……晚緯兒、剛孫來侍膳。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首先通過陳誠,在農村實行「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和「土地改革」,實現了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為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創造了前提和條件,緊接著的問題必然是在城市實行「平均地權」,解決因資本主義發展,地價飛漲而造成的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 蔣介石敗退臺灣前,派哪位心腹主政臺灣?他是黃埔系二號人物
    如今長江防線危在旦夕,蔣介石比誰都清楚,他的前途渺茫,應該早做脫身準備。於是他以退為進,準備暫時隱退,將爛攤子交給代總統李宗仁。還有一點,他準備經營臺灣,以備不時之需。至於主政臺灣的最佳人選,蔣介石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心腹親信陳誠。於是陳誠打頭陣,以休養為名,行主政臺灣之實。但後來發生一件事,讓蔣介石對陳誠頗有猜疑。
  • 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贊日月潭平生理想風景
    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贊日月潭平生理想風景 《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文中介紹了蔣介石1945年8月和1946年10月的一些日記內容,日記中提到了蔣介石當年看到的早期臺灣的狀況。
  • 1949年蔣介石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現在還沒用完
    臺灣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還有日本人建立的工業基礎,交通也很發達,有利於國民黨東山再起。蔣介石於1946年去過一次臺灣。同行者還有宋美齡。那時候,臺灣已經走出戰爭的陰影,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給蔣介石夫婦留下很深的印象。蔣介石很高興,一高興就寫日記,稱臺灣是「一片政治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模範省。」憶往昔,看今朝,張其昀一番話打動了蔣介石。
  • 蔣介石運往臺灣的黃金用完了?知情人:剩108萬兩
    民進黨執政當局為清算中國國民黨黨產,連日來步步緊逼,讓藍營及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反批:如果真要清算國民黨財產,那麼蔣介石時代從大陸運到臺灣的黃金是不是也要歸還給國民黨?從大陸帶來的臺北故宮國寶這是不是也要歸還?歸還給誰?怎麼還?一時間,外界對於國民黨敗退大陸前夕,蔣介石運抵。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還剩下多少軍事力量?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蔣介石在當時能夠成為民國時期的統帥,很大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妻子宋美齡。我們仔細想一想蔣介石的經歷,蔣介石一開始就是中國革命黨裡面的一個非常普通的成員,當時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革命黨來阻止袁世凱的時候,蔣介石幫著了孫中山先生建立起了民國政府,但是這個時候的蔣介石也還是一個普通的成員。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都是誰?
    陳誠 陳誠,浙江人,作為蔣介石的愛將,在北伐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中都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擔任國民黨的參謀總長,是蔣介石真正的智囊,為之出謀劃策,深受蔣介石的喜歡
  •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靠什麼來維持經濟?這批「撤臺黃金」至今成謎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曾將大量黃金秘密運了過去。雖然,這些財富和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美國給的天量援助比不算多。但是,如果沒有這真金白銀髮下去,國民黨根本熬不到美援重新到來的1952年,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也得被拆了燒火...... 所以,這批「撤臺黃金」就是國民黨和臺灣的「吊命湯」。
  • 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選擇了臺灣?
    當時各界都認為蔣介石將以四川崇山峻岭的天險保留一息「命脈」,即使要退守,頂多也只是退到海南島。其實,蔣介石的確有三個備選地點,準備孤注一擲,頑強退守。這三個備選地點分別是西康、海南和臺灣。但蔣介石發現四川一代的軍閥已經潰爛到毫無希望的地步,靠著這些酒囊飯袋替自己嚴防死守,自己早晚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所以很快就將西康從備選名單劃掉了。
  • 蔣介石失去江山,怎麼都想不明白,全拜身邊一人,這人是誰?
    蔣介石失去江山,怎麼都想不明白,全拜身邊一人,這人是誰?蔣介石,我們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從小聽長輩講解,上課書本學習。他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頗有傳奇色彩,蔣介石在民國時期擔任最高長官,手握重權、把持要塞,可也飽受爭議。
  • 蔣介石日記中寫了什麼?宋美齡看後痛哭不已,遠走他鄉
    蔣介石和宋美齡作為近代歷史上特殊的一對,夫妻生活頗受人關注,一開始,許多人以為他們是因為利益聯結而結為夫妻,甚至有人戲稱「中美結合」,但從1927年12月1日結婚到1975去世,他們攜手走過了48年的春秋,兩人真的沒有任何感情嗎?
  • 白崇禧與蔣介石|三策智庫
    於公於私,白先勇都要寫一本書,這就是最近出版的《臺灣歲月》。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從海南島敗退到臺灣,1966年12月2日因冠狀動脈梗塞病逝臺北家中。他56歲抵臺,73歲過世,在臺灣度過了艱難的十七載。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9年2月上旬的一天,曾任上海市市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時已去職在香港逗留的蔣介石的親信俞鴻鈞,突然接到蔣介石從溪口拍來的電報,要他想方設法將國庫中的黃金提出來秘密送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