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探訪蔣介石的陵寢地慈湖

2021-02-23 讀城志

讀城志微信號:duchengzhi2016

圖文:力力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6fada30101mput.html

臺灣之行對於我來說是神秘的,因為喜歡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所以對於國民黨的認識還停留在影視劇中的描寫,而對於國民黨到臺灣之後的情況以及臺灣的現狀不是很了解,相信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懷有這種神秘感。在臺灣的八日遊中,走馬觀花看了臺灣的幾處標誌性自然風景及人文景觀,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蔣家父子的靈柩存放地,並不是因為這裡的風景優美,而是因為他們靈前的冷清、寂寥,想想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今落得如此的境遇,想必是其未曾預料之到的。

蔣介石的陵寢位於慈湖,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佔地面積約30公頃,早期曾經被列為禁區管制,如今隨著臺灣旅遊業的開放,已經成為去臺灣必不可少的參觀地之一。

慈湖原名埤尾,是一個牛角形的人工水庫,水碧山青,蔣介石當初看重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裡的景色與他的老家有些相像,想把它作為總統府戰時疏散辦公地,並命名為慈湖。當時,蔣介石口口聲聲要反攻大陸,其實心裡非常明白大陸已無法反攻,也就是說意味著他無法再回到奉化溪口老家,因此常來慈湖小住,略慰思鄉之情。據說,蔣介石每次來到慈湖都會觸景生情,想起溪口說起溪口。沒想到,慈湖建好沒幾年,他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1975年4月,蔣介石突然發病去世。去世後將靈柩安放在慈湖,等待時機歸葬故鄉。

慈湖園區的大門。

陵寢門口戒備森嚴,不僅有衛士24小時不斷崗,白天還疑似有便衣在巡視。

英武的衛士紋絲不動的守候在門口,好像是蠟像一般,每到正點會有換崗儀式,與中正紀念館的換崗儀式如出一轍,像機械人的表演,因此沒有再拍。

這就是蔣介石的靈柩。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在他的老家有個習俗,人死在異鄉未能歸葬在老家的話,就要將靈柩離地三寸。四角墊高,為的是子孫後代不用掘地挖墳即可遷葬先人。

牆上是蔣介石的遺像,壁爐上供奉著鮮花與燭臺,兩側有中華民國國旗,中間是放置在黑色花崗巖上的銅棺,棺前是一個有黃色雛菊紮成的十字架,標明了蔣介石的基督徒身份。這間屋原來的蔣介石的會客廳,地方不大,靈柩放在屋子正中顯得很狹窄。

話說前些日子,八十歲的老父親去臺灣,在蔣介石靈柩前站定,因為門口有牌子寫著請自行行禮,同行的妹妹說要老爸鞠個躬,老爸沒有行禮,出門後嚴肅的對妹妹說:我是共產黨員,怎麼能向蔣介石行禮呢?!哈哈~我老爸回答的很有道理吧?

正對著陵室安置在門口的屏風上一個大大的「壽」字,可能是以前就有的物件,但是現在人都不在了,還擺在這裡有些諷刺的意味。

門口兩側懸掛著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天紅,是孫中山先生提議確立的,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代表三民主義精神。

據說原來還掛有國民黨黨旗,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

慈湖裡圍繞著茵茵綠草坪有蔣介石雕塑紀念公園,命名為「軌跡」,上百座蔣介石銅像都是陳水扁上臺後大搞「去蔣化」,從臺灣各地拆解而來。

這尊銅像是雕塑公園中最大的,是由高雄市所捐贈,曾矗立在高雄文化中心,後被拆解成117塊重新組合而成,故意以不完整的形式呈現,並命名為《傷痕與再生》,希望大家能記住歷史的傷痕與教訓。

銅像形態各異,有全身、半身、頭像,或騎馬或站立或坐姿,看著好像擺放的沒什麼規律,隨意散落在草坪上、甬道邊。

看著這些銅像蔣介石大都是和藹可親的形象,全然沒有了曾經叱吒風雲半個世紀的感覺,也許是人到老年的真實寫照。

想當初,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雕刻的銅像,如今卻成為了負累,既沒有美感,還要花費精力去維護,否則就會廢棄,真是得不償失。

慈湖是一處人工蓄水池,分前後兩個水塘,風景秀麗,綠意盎然,雖然景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漫步在湖邊心曠神怡,舒暢養眼,恍若江南,也難怪蔣介石相中這裡。

湖水碧綠微瀾,映射出湖畔的綠樹、綠草,閃耀著綠瑩瑩的光澤。

湖中的白天鵝、黑天鵝悠閒自在,有的在打著盹,有的在覓食,絲毫不被岸邊的人們所驚擾,似乎早已熟視無睹。

整個園區清靜優雅,只有我們一行團隊。

園區中人工搭建的小橋流水景觀。

園區中還有許多酒罈裝飾,不知道為何用意?

蔣經國的陵寢距離慈湖不遠的大溪陵寢,是一座簡單的四合院,比蔣介石陵寢的規格要小很多,周圍種有龍柏,環境幽靜,不像慈湖的遊人那麼多。陵寢的對面是蔣經國紀念館,記載了蔣經國一生平易近人、致力於臺灣的建設,使臺灣躍居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歷史。

蔣家父子時代已經成為曾經的歷史,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無論怎樣都應該也必須值得後人紀念,因此,臺灣之行還是應該到蔣家父子陵寢地去感受一下,至少也有紀念的意義。

閱讀原文,查看慈湖地理位置,欣賞「士林官邸因蔣介石、宋美齡名聞天下」主題地圖!

相關焦點

  • 【美國村第一天】兩蔣文化園區和慈湖陵寢
    熱情的「老鄉」導遊正在講解臺灣的慈湖陵寢路線。臺灣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很像蔣介石在浙江的老家,故他將生前的行宮和生後的陵園都選在此處。慈湖陵寢——從這八個字中就可以看出來,沒有經歷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臺灣,把中華文化都保存的完好無缺。現在臺灣的小學生也是用繁體字呢!
  • 再遊風景如畫的臺灣慈湖,原來這裡安葬著一位神秘大人物
    ——蔣介石!慈湖是老蔣的暫厝地,什麼意思?就是臨時安放屍骨的地方。敗逃臺灣的蔣介石,曾在有生之年一直伺機回到大陸。其遺願是等「國家統一」後,百年於南京紫金山,與他追隨的國父孫中山相伴。所以國民黨稱「蔣公靈柩暫厝慈湖」,就是暫時把蔣介石的靈柩停放在慈湖,等待正式安葬。誰曾想,這一等就是數十年。
  • 宋楚瑜拜謁蔣介石陵寢,盼臺灣政治人物放下對戰爭的著迷
    明天是蔣介石誕辰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9日赴慈湖陵寢拜謁。他透過臉書發文表示,以前擔任臺灣省長時,每年的10月25日,在南投中興新村都會舉辦光復酒會,搭配高空煙火施放,酒會現場冠蓋雲集,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行政院長」、政府要員都會一同前來參與盛會,紀念臺灣光復。
  • 蔣介石靈柩被潑紅漆,「獨派」叫囂:除掉支那!
    但是,蔣介石就很不幸,不僅他的銅像是不是要被「割頭」,他的靈柩也在今天首次遭到褻瀆。今天是228事件滿71周年,桃園慈湖陵寢今天上午疑有「獨派」民眾帶著紅漆闖入,並朝蔣介石靈柩撥撒紅漆,造成靈柩及紅地毯上留有大量且明顯的紅漆痕跡。警方將撥漆事證帶回處理,放在蔣介石靈柩前的潔白十字架鮮花,被紅漆給染紅,讓人看得觸目驚心。
  • 蔣介石去世43年,何時回葬大陸?其孫預言了時間
    許多人紛紛回到家鄉祭祖,以示不忘故土先輩,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葉落歸根,死後葬在自己的家鄉故土,比如蔣介石,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他去世43周年的忌日。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根據他生氣的遺願,蔣介石的棺槨並沒有下葬,而是選擇停放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附近,取名為慈湖蔣陵。
  • 蔣介石靈柩遭潑漆 吳敦義:蔣在「228」事件中功遠大於過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針對桃園蔣介石陵園內靈柩遭」獨派「潑灑紅漆事件,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28日表示,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不是百分之百沒有責任,但「功遠大於過」,其對與錯應分別來論。他強調,破壞蔣銅像、對蔣陵寢潑漆是很不好的事情,傷害社會和諧。
  • 辣麻麻逛臺灣 那般美好
    ~~~ 那次的臺灣行,留下了極美的好感,不管男女老少說話都是溫溫柔柔,稍微駐足街頭便有好心人尋問是否需要幫助,當家的路上三急直接去了當地的派出所解決,等等等等。 轉眼2013年,一群朋友邀約走起臺灣,於是,毫不猶豫的跟上。
  • 臺灣團結聯盟提案刪除兩蔣陵寢預算 要求兵力撤哨
    「臺獨」黨派「臺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賴振昌17日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示,位於桃園市慈湖、頭寮的兩蔣陵寢每年花費國庫超過6000萬元新臺幣(以下皆為新臺幣,不再一一註明),派駐兵力91人警衛勤務,浪費民脂民膏,因此要求兵力撤哨,同時也會提案刪除駐守兩蔣陵寢預算。
  • 臺灣曾到處擺放蔣介石銅像
    蔣介石靈寢在慈湖,據說這個地方老蔣生前很喜歡來,因為景色像他的老家奉化縣溪口,又因蔣中正思念其母王太夫人,1962年由蔣中正手書「慈湖」並將行館更名為「慈湖賓館」。慈湖名稱的「慈」字意為「慈母」。而他1975年過世後,其行館也改為靈寢。
  • 臺灣大溪慈湖,蔣中正長眠於此,帶你去看兩蔣陵寢
    慈湖位於臺灣桃園大溪,是蔣中正和蔣經國的陵寢。這裡原名「埤尾」,因臨近百吉隧道出口故又稱為洞口。早年間蔣中正覺得此地的山山水水似故鄉浙江奉化 ,於是1959年興建了洞口賓館,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更名為慈湖。
  • 臺灣"獨派"青年在中正紀念堂潑紅漆 僅被罰不足500元
    圖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被潑漆。(來源:聯合新聞網)海外網7月21日電臺灣「獨派」青年一再向蔣介石銅像潑漆,行為愈發囂張。他們先是今年2月28日到慈湖陵寢向蔣介石靈柩潑漆,隨後又在該案開庭當天,於7月20日到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再次潑漆。而臺灣警方僅對潑漆的兩人罰款20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42元),臺當局對此竟解讀為「因社會各界對轉型正義有急迫感」。
  • 蔣介石父子想安葬在大陸,李登輝跳出來反對:早點葬在臺灣算了
    要說蔣經國倘若知道現在的臺灣,恐怕他就會後悔當初把李登輝提拔上來吧!其實這也難怪,當時李登輝隱藏的太好了,蔣經國也不會想到,他居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精日」和「臺獨」分子。蔣介石父子雖然在臺灣割據一方,但是他們一直都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當初蔣介石去世前,就特意跟自己的家人說,他死後不要安葬在臺灣,暫時把他的棺槨停放在慈湖就好了,因為那裡看起來特別像自己在浙江的老家。
  • 蔣介石後代回大陸掃墓,曾提出將兩蔣歸葬大陸
    蔣介石逝世前,曾交代後人,棺材不落地,暫厝慈湖寢陵,有朝一日,回大陸入土安葬。蔣經國逝世後,遵從父親遺志,棺材亦暫厝慈湖。等回大陸。現在臺灣慈湖兩蔣寢陵,仍然可見兩具棺材離地而厝,靜等歲月流逝。蔣家第三代之後,從政當權者越來越少,逝世後的孝字輩,不再從祖父遺志,安魂故裡。
  • 那一年父親生日的臺灣行——溫情的九份山城
    一路走上去,凡是和飲食相關的店主,都會非常主動地向你推銷他們的產品,同時讓你免費品嘗,他們的熱情足以讓你慷慨解囊,當然,小吃的味道也是各具特色,買了你也不會在離開後大喊吃虧上當。其實在臺灣的數天,所到之處,你都可以感覺到臺灣人的自身修養非常好。他們彬彬有禮,語言柔和,讓你不感疏遠,但也親近適度。這讓剛才經歷了颱風洗禮的我們深感溫暖,也讓這個原本沒落的小鎮有了的溫情,潮溼的雨天也有了它特有溫度。
  • 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紅軍以迅猛之勢跨越長江,蔣介石無力扳回大局,唯有暫時離開。
  • 潑漆老蔣、「獨立公投」,臺灣獨派躁動……
    這兩天,臺灣島內不是很消停。「2·28」紀念日當天,桃源慈湖蔣介石陵寢,被幾名「獨」派青年潑了紅漆;同一天,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等「獨派」大佬則宣布,將謀求於2019年推動公投,號稱要成立「臺灣共和國」。
  • 蔣介石給自己選了三處墓地,為何至今仍然沒有下葬?
    據蔣緯國的回憶說,宋美齡生前曾跟孫輩們談到入土一事,她表示說,如果蔣介石能葬於南京中山陵附近,她就希望葬在上海的宋氏墓園;如果蔣介石葬在浙江奉化,她則願意與蔣介石一同下葬。蔣介石生前也曾表示日後「光復大陸」,中正生於斯長於斯,要將遺體移返南京,葬於中山先生之側。蔣介石死後,宋美齡和蔣經國決定把蔣介石的靈柩暫安於慈湖,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
  • 【臺灣】美食文化之旅 | 10月20~26日
    【慈湖兩蔣文化園】慈湖是蔣介石認為的最接近自己老家慈谿的地方,因此生前鍾愛。他過世之後,遺囑要求安葬於此。文化園中矗立著152座蔣中正塑像(臺灣各地過去建造的很多,現在都被搬到這了),是世界少有的一個人的雕像群紀念園區。
  • 這份最新出爐的臺灣攻略請查收!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臺灣,一定需要這份超全的臺灣指南;如果不是第一次來臺灣,你也一定需要這份與眾不同的攻略;臺灣作為吃貨的天堂,怎麼吃,吃什麼?被封為小清新之王的臺灣,又藏著多少你沒去過的美景? 臺灣人愛吃,懂吃。小吃和餐廳多到數不過來。就連酒店裡播放的電視節目,也都是在討論吃。作為標準的吃貨,不來臺灣打卡,可真的太遺憾了!
  • 蔣介石後代男丁多早逝:臺媒稱或因兩蔣未入土
    甚至到臺灣慈湖去參觀的人也會聽到導遊們說,蔣介石的遺體一直不能入土為安,可能是蔣家後代幾乎死光的一個風水原因。蔣友青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婁,對臺灣基本沒有什麼概念了。……總之,蔣家到第三代,就似乎遭受天刑地斬。蔣家第四代則要麼是「學習當個平凡人」,要麼已經是平凡狀態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蔣家百年,由燦爛歸入平淡,也算是造化本色。按照傳統中國說法兒,死者入土為安。如果不能安葬,那麼死者的靈魂難以蔭庇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