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茶歇處,裡面到處都是某人和某人的照片。
怎麼樣,看到這裡,應該十有八九猜到這位「神秘人物」是誰了吧?——蔣介石!慈湖是老蔣的暫厝地,什麼意思?就是臨時安放屍骨的地方。敗逃臺灣的蔣介石,曾在有生之年一直伺機回到大陸。其遺願是等「國家統一」後,百年於南京紫金山,與他追隨的國父孫中山相伴。所以國民黨稱「蔣公靈柩暫厝慈湖」,就是暫時把蔣介石的靈柩停放在慈湖,等待正式安葬。誰曾想,這一等就是數十年。
在慈湖裡面遇到一位神奇的女士,她正牽著她的「天蓬元帥」優哉遊哉逛公園……
前面出現了一隊臺灣陸軍儀兵,他們是老蔣陵寢的儀仗兵,是來換崗的。
蔣陵門口的「陸軍」儀隊,在進行整點交接換崗儀式。
慈湖依山傍水寧靜秀美,頗有江南山水韻致,很像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蔣介石為懷念慈母而把這裡更名為慈湖。蔣介石當時看中這裡,並不是為了身後「安寢」,而是想把這裡變成「總統府」的戰時疏散辦公地。
老蔣認為,一旦戰爭再次打響,位於臺北市中心的「總統府」目標太大,很容易遭到攻擊。恰好,臺灣望族林本源家族有意向當局捐獻一塊地皮,這塊地皮就在桃園縣大溪鎮。這塊原本叫「埤尾」的地皮,就是後來更名的「慈湖」,它乃是臺灣林家的發源地。
蔣介石靈柩暫厝地正園。1959年6月,國民黨當局在這裡建了一座四合院,名為「洞口賓館」,建築面積為1628平方米。隔年,蔣介石為「洞口賓館」題寫了慈湖二字,以表達對母親王採玉的懷念,感謝母親的慈愛。
慈湖附近有一座海拔300多米的死火山,叫草嶺山,是桃園縣唯一的火山遺址。這裡有山有水,退守自如便於隱藏逃逸,這也是被蔣介石看中這塊地的原因之一。
由於蔣介石陵寢當時是在「戰時」緊急狀態下建造的,所以整個陵寢區域佔地面積不大,空間十分有限。據說陵寢後方也有幾處密道,更添神秘感,我也只是匆匆而過,未嘗可知。
停放老蔣靈柩的靈堂布置得極度簡潔肅穆,銅棺、遺像、黨幟、鮮花、燭臺、十字架。室內嚴禁拍照、錄影、喧譁。
除了慈湖的自然風光和老蔣的陵寢之外,慈湖還是個規模不小的雕塑紀念公園。看介紹是由臺灣桃園縣大溪鎮公所於1997年設立的,雕塑園內安放著160多尊蔣介石銅像和少量孫中山雕像。
雕塑公園不可不去,堪稱奇觀。成片成群花花綠綠的拄拐老人蔣公向遊客「微笑」著,時而長袍馬褂、時而中山、時而軍服,看上去還挺氣派的。事實上,這座「老蔣雕像公園」的建立還與陳水扁有關。當年阿扁時期,「去蔣介石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各地矗立的蔣介石銅像紛紛被拆除搗毀,繼而蔣氏銅像都面臨著回爐的命運,慈湖所在的桃園縣便將全臺各地拆除下來的銅像一股腦都收了過來,才建成了這座雕像公園。當時,慈湖還被譏笑為「銅像收容所」。
慈湖雕塑公園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尊被號稱全臺灣最大的蔣介石坐像,它原來立於高雄文化中心,1996年被拆解成117塊,2008年重新組合,還刻意不完整重建,並命名為「傷痕與再生」。看來「修復」是無望了,「再生」也基本沒有可能!遊玩時看到有臺灣學校的老師組織學生們來這裡參觀,功過是非留待後人評述,不知他們如何界定那段過往?
蔣介石無論如何都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風雲人物,那就讓歷史來評價他吧。
慈湖雕塑公園裡的甬路兩側密密麻麻都是蔣的銅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