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琳、郭薇、黃晗右、黃佳琪、毛昌瀧、鄢志鵬
「當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江西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發展。但我們也要牢記,疫情一天不消除,防控一刻不放鬆。」在談及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卓有成效的抗擊疫情工作時,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許飛面容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容。2020年,是他接觸呼吸領域醫療工作的第二十七個年頭。
疫情暴發:敢為人先的逆行者
春節前夕,在距離武漢市區三百公裡開外的江西省南昌市,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著。正在籌備科室建設的許飛突然接到上級電話,要求他立即暫緩手頭工作,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新冠疫情救治中來。
1月23日,江西省衛健委發布最新通報,江西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例,屬重症病例。當晚,象湖院區收治了十多名新冠病人,當時在場的六七名醫生誰也沒有想到,疫情發展態勢會如此之快。人手緊缺,許飛頂住壓力,幾乎整夜未睡,接診了一名又一名患者。
1月24日下午,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疫情防控調度大會,宣布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確定為江西省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省級定點收治醫院,負責全省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集中救治工作。
「我告訴領導,我也可以去武漢支援。但是領導說,這邊也需要有人守駐。」依照安排留駐本土、守護江西人民的許飛及其同事,與前往武漢的援鄂戰友分工協作,共同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1月29日晚凌晨一點,剛下晚班的護士長鄒美紅接到許飛的電話,讓她趕緊來醫院一趟。
「許主任語氣很焦急,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有一名來自撫州的病人情況突然惡化,要上呼吸機。」鄒美紅回憶道。其他年輕的醫生護士此前從未接觸過此類病情,在突如其來的變化面前手足無措,鄒美紅立刻趕到醫院,在隔離病房見到了全副武裝守候在病人身旁的許飛。
這是與死神賽跑的一夜,許飛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了四個小時,為患者保駕護航,實施呼吸機支持操作,同時還注意仔細安撫病人的情緒。最終的救治非常成功,病情好轉的患者於2月11日成功出院。
許飛(右2)與江西首例新冠肺炎康復者合照
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每每遇到困難和危險,許飛總是這樣帶頭衝在前面,迎難而上。「我既是呼吸科醫生,又是共產黨員,還在科室裡擔任一定的職務,所以說我義不容辭。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你得做出表率,用實際行動讓別人覺得,有你在,他們下意識就會感到安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你就是要發揮這種先鋒和榜樣的作用。」
高峰階段:防控一線的堅守者
二月中旬,抗疫戰線逐漸拉長,確診患者人數不斷攀升,這給許飛及其團隊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每次進入隔離病房,一呆就是許久。護目鏡上水汽蒸騰模糊,穿著者鼻子無法順暢呼吸,耳根也被壓得生疼……這些都是疫情時期,許飛再普通不過的工作日常。一附院的醫護人員們找出以前的生化防護服備用,想辦法發動附近的廠家參與生產物資,還將醫院裡自生產的一些口罩等送去質監局做合格檢驗,眾志成城,終於共渡物資緊缺難關。
除此之外,為了有效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狀況和當前治療效果,許飛和同事們在手機上添加了大部分患者的微信好友,隨時可以以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與隔離病房內的患者進行交流。這樣既解決了部分的防護物資壓力,又可以及時得知患者的狀態,安撫患者的情緒,給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許飛(中間)在隔離病房中工作
治療過程中,許飛總是給病人們帶去親人般的關懷。對於自己的家人,許飛卻始終心懷愧疚——本打算陪伴家人過節的他,因為突發疫情取消了原定的行程,接到任務後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之中。
丈夫奔赴一線的這段時間,妻子塗虹幾乎沒睡過一個踏實覺。在她看來,一切的不確定性都指向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場病毒比當年的非典來得更加兇險。那段充斥著恐懼與擔憂的日子裡,塗虹還要安撫常年高血壓的婆婆,穩定好老人情緒的同時,在後方默默牽掛丈夫。
「注意安全,保重身體。」這是每次通話,母親必對許飛說的一句話。出於對丈夫的關懷,更為響應醫院號召,塗虹也決定前往象湖院區擔任志願者,為一線抗疫人員做好後勤服務保障工作。「他是一個積極拼搏、事業心強的人,努力謙虛而又有擔當,工作和病人在他的心中永遠是第一位的。」
母親的牽掛、關切,妻子的體貼、支持,都化作深沉溫暖的小家大愛,交織構建起許飛最堅實的後盾,在繁忙的工作中,亦給予了他無盡的動力。
身處緊鄰湖北、直面疫情壓力的江西抗疫一線,未知的危險隨時會降臨,肩上擔負著道義與責任,要說沒有恐懼心理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就和戰士一樣,你沒有任何選擇,你只有往上衝。」時隔數月,每每回想起疫情高峰期間遇到的種種困難,許飛還是會忍不住發出慨嘆。
「但是你得堅持,只要堅持下來,所有的醫生都是英雄。」
疫情後期:繼往開來的傳承者
十七年前,在北京攻讀博士學位的許飛參與抗擊非典。當時還是學生的他,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負責在過渡病房接治發熱病人的工作。
十七年後,江西南昌,成為許飛第二次面對未知病毒的前線。此時的他早已邁過而立之年,不同的身份也賦予了他更多的責任。
在學生林楊眼中,許飛對待病人總是和藹可親,會用精湛的醫術救治患者,也會耐心地傾聽病人的煩憂;面對學生時,許飛又多了一份嚴格與勉勵。呼吸科醫生必須及時跟進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許飛總會及時向大家提問相關知識、督促學習進度。
「但也正是這種壓力,讓我們這些學生或者下級醫生獲得了更好的進步的動力。」林楊坦言。
在被問到如何評價許飛時,林楊使用了「高、富、帥」三個字。「高,是指許老師技術高超,是江西省呼吸介入領域的第一高手;富,是許老師的知識儲備極其豐富,對疫情的最新進展等都了如指掌;帥,取決於許老師的個人魅力,從談笑中能感受到他的儒雅氣質,學識淵博,為人謙遜。」林楊笑道。
與此同時,榜樣的力量也在潛移默化地傳承著。2003年,許飛在前輩的帶領下進入SARS隔離病房,榮獲北京協和醫院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十七年後,他的學生林楊亦獲得一附院的抗疫先進個人榮譽。提及此次經歷,林楊很是欣慰:「我沒有給老師丟臉。」
許飛(右1)與學生林楊合照
此次疫情的救治經歷,亦讓許飛從中收穫良多。「有許多專業上的總結與反思,以及對救治經驗的整理,包括要建立分類收治、按病情管理的制度,探索多學科合作、中西醫結合的新渠道,按傳染病規律做好防控,加強院感控制等。此後在科研工作中,也會更關注病毒和呼吸傳染病的研究。」除此之外,他還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新冠防控經驗課等途徑,將這些寶貴的心得體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廣大學子和醫護同行。
如今,江西本土的疫情態勢已趨於好轉,忙碌數月的許飛終於可以稍作歇息,將重心逐漸轉移回日常醫療及教學工作。「在依靠國家嚴格管控的基礎上,冬季出現疫情反彈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我們依然沒有掉以輕心,還保留著部分床位用以應對突發情況。」
許飛接受媒體採訪
連軸轉、兩頭顧,工作強度、壓力巨大,但在社會各界潮水般湧來的關切之聲面前,許飛本人倒顯得平靜淡然許多:「什麼是辛苦?其實大家都很辛苦,可能別人的付出我們看的更多一些,自己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只能說,在這個抗疫過程中,作為一名醫生、黨員和師者,我做到了我應該做的事,完成了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