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媽(ID:cc-bama)
團圓
對每個中國人都意義重大,
縱使千裡迢迢,
也得趕回去。
今天臘月二十七了,在外面打拼了一年的爸爸媽媽們,準備踏上回家的徵程了嗎?
你也許已經歸心似箭,但是對小寶寶來說,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可不是件太舒服的事。
沒有了熟悉的房間,熟悉的作息,寶寶可能會感到不安和焦慮。
為人父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別著急,小編知道你的所有顧慮,一起來學習熊孩子的新年如何過!
回家過年是件喜慶的事情,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帶著孩子就意味著更多的阻力,我們怕孩子生病、怕陌生的環境、怕旅途的顛簸,怕打擾到別人...
但,只要調整好我們的心理預期,一切都是紙老虎!
帶孩子回家過年最重要的心理預期就是:我們的初衷不是去見世面,不是去走親訪友,只是,換個地方過過日子。
於是,一切都沒什麼可怕了——
旅途的顛簸?誰說它不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呢?
換個地方過日子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這大概是呼聲最高的一種。
有些新家老家分處南北方,溫度差異極大;有的老家室內溫度不夠暖和,媽媽們會擔心,寶寶的身體不適應生病了怎麼辦?
其實,小寶貝們沒有想像中那麼脆弱,抵抗力也是慢慢鍛鍊出來的。
小編每年冬天,都同時過三個季節,我家的溫度基本如春,穿秋衣保暖;奶奶家是北方的純冬天,穿棉服羽絨服;姥姥家溫泉供暖,夏天的溫度穿短袖褲衩,可是孩子很少因為環境的改變而生病。
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根據當地的溫度給寶寶帶合適的衣服。
尤其不能覺得冷使勁兒捂,要知道,捂出汗比受冷更容易導致感冒。
如果溫度太低,可以臨時開空調或加個電暖氣過渡一下,最好同時使用加溼器。
對於半歲-2歲之間的腸胃比較脆弱的寶寶,如果老家距離較遠、水質差異較大的話,建議給寶寶帶些水,實在不方便帶一大杯也行,到了老家之後,先把兩種水摻在一起餵寶寶,然後在過渡成老家的水。
再帶上一些常備藥品,退熱藥、補液鹽等等。
即便真的生病了,身邊多出來一些幫你照顧孩子的人手,也比自己在家單打獨鬥省力氣不是。
孩子不能養成溫室裡的花朵,養皮實一點不是壞事。
陌生的環境、熱鬧的人群,寶寶的作息規律可能被打破。
到了睡覺的時間依然亢奮,入睡更加困難了,睡著後不久就大哭等等。
你需要知道這都是新環境造成的,不用太過焦慮,即便是成人到了新環境,也需要慢慢適應,寶寶的恐懼、興奮、甚至焦慮也就不難理解。
房間布置成熟悉的樣子
如果可以,儘量把老家的房間跟家裡布置成一樣,比如帶一套常用的床單被罩,在床頭擺上寶寶喜歡的毛絨玩具,寶寶睡覺的位置在媽媽的哪一側,是否靠窗等,如果方便攜帶也可以帶上寶寶的枕頭或是小被子。
給寶寶介紹新環境
媽媽們可以引導寶寶發現新環境有趣的地方,這能大大減少寶寶的陌生感,緩解他的焦慮和不安。
但還是應該保證每天的部分作息保持不變,不要增加額外的安撫,不要硬接覺,睡不了長覺改短覺,睡不了2覺改1覺,儘量讓孩子在玩樂之於多休息一會兒,避免過度勞累影響寶寶的心情。
實在不行,人家就是High了起來,怎麼都不睡。那就接受現實想開一點,反正就這幾天,「瘋」一下,天也不會塌下來。除夕晚上,初五早上,被媽媽們形象的比喻為:「敵軍的炮火開始猛烈向我軍發起攻擊。」
出生後幾個月,受驚跳反射影響,寶寶對突兀的聲音很敏感,即便是驚跳反射已經消失後,在睡夢中嚇醒,也是一種很糟糕的體驗,有的寶寶甚至接下來幾天都睡不安穩。
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有了白天的練習,寶寶知道鞭炮不是一種陌生的新聲音,可以幫助他們減少恐懼感。
最有破壞力的,是突兀的聲音,如果全部都在放鞭炮,對寶寶來說反而等於白噪音了,所謂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也是這個道理呀!這確實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旅途中持續哭鬧確實比較麻煩,即便身為親媽,「他是小孩子,他懂什麼?小孩子就是不受控制,你沒孩子你不懂!」這種掩耳盜鈴的屁話,我們自己說著也會心虛。
公眾場合最人討厭的,大概就是咱們這種帶個狂躁孩子擾亂別人的媽媽桑們吧。
先別談什麼起跑線,先養個不讓人討厭的孩子再說。
所以我的建議是:
旅途中的時間儘量與孩子休息時間一致,比如中午的飛機或者過夜的火車;
帶足孩子最愛的零食、能消磨時間的玩具、書本:零食和玩具不要一次性都拿出來,一件一件玩可以拖延時間,心機媽們都是提前偷偷買下小而新的玩具,新玩具帶來的新鮮感,總能支撐一段旅途的哈。
提前下載好動畫片:雖然平時不提倡看動畫片,但是旅途上hold不住的時候,來點調味品對父母和孩子都是一種寬慰和享受;
糖糖糖(媽媽們不要砸我),這個東西真的非常有用,非常時期非常對待,糖果對小朋友的殺傷力簡直沒有上限。
公眾場合實在hold不住的情況下必須妥協,教子是關上門的功課,不要在旅途中來硬的,對孩子是傷害,對他人是妨礙。有在公共場合教訓孩子的功夫,還不如平日裡多些管教,如果你家熊孩子一到公共場合就掉鏈子,那就更不能怕他不受控制而天天圈在家裡。
世面見得多了,自然不會露怯,大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馬上就快要過年啦!
今天是回家過年系列的第一篇,主要包括了熊孩子們的衣食住行問題,明天會有第二篇,主要扒一扒帶娃回家需要應對的人情世故問題,明天見嘍。
作者: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有什麼想說的?
可以通過右下角寫留言說出你的觀點
小編微信丨weihaimama2015
活動諮詢電話:0631-5922458
威海媽媽網商業合作熱線:
0631-5960448 156063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