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跟我說好,今年過年回我家的!」
閨蜜小雅氣呼呼地打來電話,跟我一陣吐槽。
這是小雅結婚的第四年。
頭一年,強子說:
「結婚頭年,得帶媳婦回家過年,不然會被笑話的。」
小雅一想也是,就和強子回了家。
第二年,強子說:
「孩子出生半年,我爸媽都還沒見過呢,趁著過年,帶回去給他們看看。」
小雅想想,這也是人之常情,於是點頭同意了。
第三年,強子說:
「我姐姐和妹妹今年都出嫁了。老兩口自己在家過年,太冷清了。今年就在我家過,等明年春節,一定陪你回娘家!」
小雅雖然內心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第四年,小雅本以為,回自己家過年,是板上釘釘的事。
哪知強子又出爾反爾了:
「往年都是回我家過,要是今年沒回去,會被說閒話的。」
這一次,小雅說什麼也不肯退讓了,怒吼道:
「不行,你已經答應過我了。今年就得回我家過!」
有人說,如今,「夫妻倆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是一個堪比「婆婆和媳婦同時落水先救誰」的世紀難題。
年終將至,所有人都在期盼團圓。
女人想回娘家,男人想找爹媽。
兩人站在了對立面,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打算。
雙方都不肯讓步,於是就有了喋喋不休的爭吵。
在電視劇《新結婚時代》裡,由郭曉東和劉若英飾演的男女主角,原先感情很好,後來卻因為回誰家過年的事,而鬧得不可開交。
劉若英憤憤不平地說:「哪條法律規定,過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
郭曉東只覺得理所當然:「這不需要法律規定,這是人之常情。」
在男方看來,在婆家過年,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話。
一個是嫁出去,一個是娶進來。既然嫁了人,他的家就是你的家,過年也理應去他家過。
雖然如今是新社會,但在大多數地方,還是保留了這樣的傳統。
若是媳婦不肯去婆家過年,外人要麼覺得她在婆家被虧待了,要麼覺得男方沒本事,連自己老婆的主都做不了。
總之,會讓男方面子上掛不住。
可一年就這麼一個節日,女方又何嘗不想和自己的爸媽待在一起。
同事晴晴結婚五年,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妞妞。
婚後頭幾年,她都是在婆婆家過年的。
除夕夜裡,一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年夜飯,桌上那些非麻即辣的飯菜,她吃不慣。
看著不斷往她碗裡夾菜,不斷招呼她「多吃點」的婆家親戚,她也只能強裝喜歡的樣子,把那些不合胃口的菜一一下肚。
婆家的親戚們交流都用方言,她聽不懂,也只能尷尬地陪笑著,努力應和著。
這場景看似熱鬧,可晴晴的心裡別提有多落寞了。
每當這時候,她就特別想家,特別想自己的爸媽。
而另一頭的爸媽,也想她。
有一年,她回家,她母親悄悄把她拉到旁邊,支支吾吾試探地問:
「你們今年能不能回來過年?我們老兩口在家,冷冷清清,過年沒滋沒味。如果方便的話,能回來一年嗎?帶上妞妞,有個孩子,多熱鬧!我們都盼著。」
婆家再好,終究沒有自己家自在。
大過年的,別人家都是萬家燈火,闔家歡樂,女方也不忍心讓自己爸媽孤孤單單的過年。
畢竟,一家人整整齊齊,那才叫過年。
過年回誰家這個問題,並不是非此即彼,網友們早就給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除了常規的要麼回娘家,要麼回婆家,還可以選擇:
1、傳統型:婆家過年、娘家拜年
對於婆家和娘家離得比較近的夫妻,往來婆家和娘家之間,比較方便。可以考慮在婆家過年,隨後再去娘家拜年。
2、公平型:今年婆家明年娘家,輪流坐莊
兩邊輪流著來,一邊一年,非常公平。既不冷落了誰,也不偏頗了誰。
3、單飛型: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兩人都能和各自的父母團圓,公平合理,也避免了夫妻爭吵。
4、團圓型:婆家娘家一起過年
把雙方老人聚在一起,一同過年。彼此都能夠共同陪伴兩家的父母,實現真正的團圓。
5、新潮型:帶著雙方老人旅行過年
帶著雙方老人旅行過年,在遊山玩水之間放鬆心情,過個熱鬧而又開心的年。
6、灑脫型:小兩口出門旅遊過年
平時錯峰迴家看望父母,春節誰家都不去,小兩口出門旅遊過年。
以上的方法,雖然未必對每個人都適用,但卻實實在在突出了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
Papi醬就曾在節目裡表示,她和老胡結婚五年,每年過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並不是因為她是明星,所以才這樣特立獨行。
這些新潮的觀點,都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產物。
如今的80後、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如果春節不回家,爸媽老兩口可能就真的是孤孤零零、冷冷清清地過年了。
再加上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和婆家、娘家隔了十萬八千裡,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大家更傾向於回自己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新時代,就會有新觀念;新處境,就會有新方法。
想要過好年,就需要夫妻倆拋棄傳統觀念。
男方放棄「在家從夫」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女方放棄「去誰家就是誰佔據主導權」的主觀偏見。
阿娟和濤子,過年的時候,就是兩家輪著來。
年底的時候,濤子媽打來電話,問濤子:
「你爸前段時間做了個膽結石手術,身體虛弱的很。他雖然嘴上不說,但我看的出來,他很想你。你今年過年,能不能回來看看他呀?」
一想到今年輪到去阿娟家過年,郭子支支吾吾,在電話這頭猶猶豫豫地說:「我…不確定。」
「是不是阿娟不同意?」濤子媽有些著急了,語氣中帶著一些不滿。
「沒有,不是的。」濤子澄清道。
「你這孩子,娶了媳婦就忘了家裡。」濤子媽說完,就怒氣衝衝地掛了電話。
阿娟在旁邊,聽到了全部。
前幾天,還因為能回娘家而激動得睡不著覺的她,今天主動開口說到:「老公,咱們今年啊,去你家過。」
愛,是雖然彼此有約定,但有了特殊情況,依然願意為對方破例。
無論做什麼決定,兩口子都應該有商有量,互相體諒。
畢竟,愛,是化解一切難題的靈丹妙藥。
楊瀾曾在《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書中說:
「我們本是獨立自由的個體,如果不是因為相愛,就不會也不必在一起。」
既然決定攜手走下去,就要用心維繫這段關係。
出現分歧的時候,夫妻雙方的反應,就是婚姻最好的試金石。
就像「過年回誰家」這個問題,是所有夫妻在婚姻中的必答題。
答得好,夫妻感情會更上一層樓;
答不好,只會爭執不斷,甚至還可能葬送整個婚姻。
其實,回家過年的辦法有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回誰家過年,誰就佔據了主導權。
只要夫妻雙方能夠做到包容和理解,這個看似無解的問題,也能夠迎刃而解。
若是凡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只處在自己的立場去斟酌,再深的感情,也會一點點地走向破裂。
別只讓對方來遷就,而是自己主動去體諒;
別只讓對方來順從,而是自己主動去成全。
或許這世上很難找到兩全的答案,但只要以愛為出發點,學會包容,學會體諒,結局就不會太差。
新年就要到了,願你和愛人不再為「過年回誰家」而煩惱。
找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答案,兩個人都得償所願,快樂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