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第一場電影《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2020-09-03 深圳業務上班族

疫情過後,作為一名每天朝九晚六努力生存的上班族,《八佰》的上映消息,還是從同事口中無意間提起才知道的,從8月2日宣布重新定檔,到8月21日正式上映,沒給觀眾太多的「放應」時間。不過從8月18日開始連續三天高達2億的點映票房,也反映了《八佰》的果然是不負眾望。


影片介紹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站,「八百戰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的侵略達到四天四夜,奉命執行上級命令的歷史回顧電影。

影片一開始以「逃兵」的情節展開,顛覆了以往抗日戰爭片的理念,但是看到後面你會發現,這裡有兩批「逃兵」,一是國軍從上海撤退的數十萬國軍。而故事圍繞的重點是第二種「逃兵」,他們是從全國各地的保安隊及新兵。當中大多數都是種地的農民,從來沒有受過軍隊的訓練,甚至連開槍都不會,當面對日本人槍火炮彈,只能嚇到到處亂竄,奮力逃生。


電影一開始,看到穿著軍裝的老少兵挑著擔子扛著槍經過玉米地進入上海,那畏畏縮縮的樣子 你會覺得這種人也是兵?特別是他們千方百計的想要離開四行倉庫,逃到英法租界去苟且偷生真的行為,真的是氣憤,但是對片中這些人物,我們並沒有感到討厭,那是因為他代表的是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因為就算換成自己,可能也會有他那樣的舉動。


隨著電影劇情往下走,謝團長所帶的八十八師的戰士們的屢次退敵,戰士們奮勇殺敵不畏生死,這些「逃兵們」的最終拿出了自己的軍人氣概,勇於捍衛自己的國家。看完電影,你會發現,軍隊在撤離四行倉庫時,留下來護衛軍隊撤離的敢死隊大部分也是我們一開頭所說的「逃兵」。


從影片播放到結束,小編哭了好幾次,特別是看到為了擊破日軍的鐵甲防禦,防止西牆被攻破,戰士們身綁炸彈,做成一個個人肉炸彈擊破日軍,現在打字都還是忍不住哽咽。

《八佰》其實從一上映就備受爭議,網上批評的也很多。但是小編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歷史戰爭片,我們可以從影片中可以看到,英雄是不問出處,他們也是平平凡凡的百姓,沒有誰生來就是為了保護我們。


電影《八佰》,非常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八佰》:「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是電影《八佰》中第一個讓我落淚的情節和臺詞。電影《八佰》不同於別的戰爭片視角,片中固然有著英雄般的史詩豐功偉績,但如果一來就按照這樣的傳統模板拍攝,反而會給觀眾一種審美疲勞的感覺。《八佰》的優勢在於,影片開頭是以逃兵視角為主題展開切入的。
  • 電影《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8月24日晚,我到電影院觀看了《八佰》,讓人情不自禁,我作為一個男人,都不止一次地落淚,無奈,悲壯,慘烈,壓抑,難受!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的英雄戰士陳樹生,湖北利川人,犧牲時年僅21歲!臨行遺言「捨身取義,兒所願也!」緊接著跳牆的「湖北通城李滿倉,湖南瀏陽王金鬥」,還有那一句響徹全場的「娘,兒不孝了」,觀者無不動容,為之震撼!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差點被遺忘的戰爭如果沒有《八佰》這部電影,除了歷史學家、軍事學家、學者等很多人不會知道淞滬會戰中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至少從這一點來說這部電影的意義就很重大了。準備在去年上映的《八佰》因為技術原因推遲到今年上映,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2020年電影行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這部電影在票房上的表現可以視作影院復甦的風向標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的專場終於來了,雖然遲到了,但是終會來的,讓大家久等了。小編準備這篇文章準備了許久,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大家看完能產生共鳴。如果還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你,碰巧看到這篇文章,希望你能去看,因為它值得。
  • 《八佰》真的燃炸了!全程淚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今天聊一聊,中國電影!8月14日,電影《八佰》在五個城市連線舉辦雲首映禮,馮小剛、吳京、黃渤、陳思誠、田羽生、尹鴻教授等眾多嘉賓到場支持。觀影過程中更是一種硬漢都潸然淚下!馮小剛稱讚《八佰》是影院復工後的開路先鋒!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公映版) / 160分鐘(上影節)又名: 八百啟示錄 / 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 / The Eight Hundred    故事描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八百壯士「活著就是勝利」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從四行倉庫拉伸鏡頭,到現代的都市上海,電影內外,這都是最好的結局。    正視歷史的前提就是尊重每一個創造歷史的人,《八佰》做到了。
  • 《八佰》:國人皆如此 倭寇何敢
    至9月2日,《八佰》的票房已經突破21億,在貓眼專業版上,《八佰》已經拿到了四項影片成就,成為2020年首部連續十多天票房破億的電影,奪得8月票房冠軍。電影呼聲高漲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質疑的聲音。從總體來看,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還是值得一看的。所以在這裡,我想撇開網絡上的一些負面評論不談,單純講幾個比較觸動我的點。
  • 影片《八佰》觀後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作者:青青子衿)疫情後第一次觀影,陪任先生這位曾經的軍人觀看這部純爺們的《八佰》,帶著敬畏與恐懼,為八佰將士的孤軍浴血而無限感慨剛開始是蘇州河兩岸的鮮明對比,一邊是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天堂,一邊是血雨腥風、你死我活的地獄,用謝晉元副團長的話說是「國人生病了
  • 「八佰」觀後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悲壯,催淚;值得國人一看的,雖然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國恥不能忘,那群拼死守護國土的英雄值得敬仰。我不是專業的影評者,不對這部電影本身做出評價,不對各演員演技進行評價。只談觀後感。不懂歷史的人,怕是要先去了解一下抗日戰爭史之後再來看了。「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70萬大軍潰敗後,國軍留守在離當時上海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人與日軍對抗四日的場景。如影片中所訴一樣,為了壯大聲勢對外宣稱八百壯士,實際加上各路潰敗軍隊的彙編才四百多人。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看電影之前,在空間裡看到一個前輩對這部電影發出吐槽,後來也看到不少對電影的質疑。我也確實抱著它會不盡如人意的態度去看的。然而看完《八佰》這部電影之後,心情不平靜了很久,為先烈的悲壯感動,為戰爭的殘酷難受,也為現如今的家國感到驕傲。
  •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佰中的這句話為什麼這麼燃?
    ,一時間掀起熱追狂潮,該片取材於1037年的淞滬會戰時期,講述了「八佰壯士」於上海蘇州河旁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部電影的布景真實程度讓人嘆為觀止,在我看過的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電影伊始,大上海的滿目瘡痍交代了當時的背景,日軍部隊源源不斷的被送往戰場,當時的淞滬會戰可以說是已經結束。國人無一不失落萬分,然而,在四行倉庫內,依然有一支部隊與日軍浴血奮戰。這就是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營長是陸軍上校楊瑞符,為加強領導,特派團副謝晉元為最高長官。
  • 抗戰片《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在疫情的影響下,戰爭題材的影片《八佰》還能有如此高的票房不是奇蹟,而是這部影片打動了眾多國人的內心。一、 天堂與地獄的分界線——蘇州河《八佰》作為亞洲第1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在呈現真實畫面的情況下
  • "八佰"觀後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悲壯,催淚;值得國人一看的,雖然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國恥不能忘,那群拼死守護國土的英雄值得敬仰。我是趁著中午午休的時間,把昨晚來不及刷完的部分看完了。我不是專業的影評者,不對這部電影本身做出評價,不對各演員演技進行評價。只談觀後感。
  •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解讀電影《八佰》何香凝精彩臺詞
    眼下,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超越電影《八佰》所帶來的人氣和熱度(或者新詞語「熱搜」)。電影《八佰》劇照縱觀這幾天的主流媒體,普遍正面評價電影,無論是愛國主義教育層面,還是影業復工復產領域。今天就來解讀電影《八佰》的一句臺詞,意思沒有別的,只想說明劇本確實下過功夫,不經意的一兩句話,普通觀眾或許不會留下什麼印象,但對於長期研究民國政治軍事史的學者而言,心生共鳴,這些臺詞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歷史,完全經得起時間考驗。
  • 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管虎這部《八佰》真是太好哭了!
    #八佰該片上映後,口碑也是非常不錯,豆瓣評分來到了8.1,可以說是一部精品之作。和《集結號》聚焦於一個核心人物的虛擬故事不同,《八佰》是部以歷史真實事件為背景的群像戲。和七十年代對岸拍攝的同題材電影不同,《八佰》裡的群像是一群卑微的小人物,誠惶誠恐上戰場的少年兵,不會開槍的文書,玩世不恭的老兵油子,一心回去種地討媳婦的農民,這些是虛構的,也更接近我們每個普通人,從他們的視角看待這場殘酷的戰鬥,更能觸動觀眾的共鳴。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敵人的憤怒,那就是你我上了戰場的模樣。
  •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
    也是1937年,「八佰」孤軍浴血奮戰的地方。《八佰》有一個紀錄片組,負責街頭隨機採訪。17個城市,19到39歲,400多人,大部分只知「戰爭絞肉機」淞滬會戰,而相對冷門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和謝晉元將軍,卻遺憾成為「那些年被忘卻的歷史」。導演管虎認為電影具備「傳遞和提醒」的功能,於是心心念念十餘年,衝破各種艱難險阻,想把這段塵封的歷史搬上大銀幕。
  • 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管虎《八佰》拍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
    和七十年代對岸拍攝的同題材電影不同,《八佰》裡的群像是一群卑微的小人物,誠惶誠恐上戰場的少年兵,不會開槍的文書,玩世不恭的老兵油子,一心回去種地討媳婦的農民,這些是虛構的,也更接近我們每個普通人,從他們的視角看待這場殘酷的戰鬥,更能觸動觀眾的共鳴。
  • 「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看管虎《八佰》值不值?
    昨晚看了《八佰》電影,睡不著起來寫寫。《八佰》電影是管虎的最新大作,是以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中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在上海四行銀行倉庫和日軍鏖戰4天4夜為背景的一部歷史電影。看完《八佰》電影我認為可以用影片一句臺詞來形容:「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 《八佰》這部歷史戰爭片中何香凝曾感嘆道: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1何為《八佰》?所謂「八佰壯士」,指的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400餘名官兵。從10月27日到10月30日這四天四夜裡,八佰壯士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堅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擊退了敵人十餘次進攻,其英勇事跡和愛國氣節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 覺得《八佰》爛尾了?那是你沒讀懂這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欺
    看《八佰》的時候,許多人都被電影中出現的各種人物給吸引了,認為姜武、歐豪他們飾演的角色就是主角。 可是如果我們細品,其實會發現,管虎這部電影裡人物絕對不是他想表達的重點,真正的主角,不是人,而是那匹從始至終都若隱若現的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