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回向是一種使功德圓滿、福德圓滿的方法

2022-01-02 圓滿福慧苑松來師父

        回向就是要放下、去掉對善根、福德的貪著。功德、善根不能留給自己,要回向給所有的眾生。

  有些人覺得:「我積累的功德、福德給眾生了,那我怎麼辦呢?我是不是就不能解脫、不能成佛了?」這是凡夫的想法。你把功德、福德回向了,放下了對功德、福德的貪著,你的功德、福德才能圓滿。

  我們的功德為什麼不圓滿,福德為什麼不圓滿?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就是因為有執著、有貪著、有欲望。這是一種障礙,是功德圓滿,福德圓滿的障礙。去掉對善根的執著,去掉對功德、福德的執著,功德才能圓滿,福德才能圓滿。把功德、福德回向給眾生,願這些能夠成為眾生成佛之因,這是一種使功德圓滿、福德圓滿的方法。

  前面的發心和後面的回向,這兩個沒有太大的區別,一個是在做功德之前的發心,一個是在做功德之後的發心,兩個都是菩提心。

  回向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以悲心,將功德、善根回向給三界一切眾生,若是回向給一兩個眾生或一部分眾生,不是菩提心,不圓滿;第二個條件是願這些功德、善根成為眾生成佛的因。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這兩層含義,才是圓滿的回向,才是和菩提心等同的回向。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回向也有世俗的回向和勝義諦的回向。剛才說的具有兩個條件、兩層含義的回向,是世俗諦的回向。勝義諦的回向是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有空性智慧的攝持。回向的時候,回向者自己,回向的對境(一切眾生),回向的功德和福德,三輪都是如夢如幻的,都要觀為空性,有這樣的境界、見解的攝持,才是三輪體空的回向,這種回向是勝義諦的回向。

  作為凡夫,沒有明心見性,沒有登地,很難做到真實的三輪體空的回向,但是我們可以做相似的三輪體空的回向,這種回向很容易,誰都可以做到。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諸佛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這些就是相似的三輪體空的回向。

相關焦點

  • 第九輪《金剛經》共修圓滿大回向告示
    回向可以真正地得到福報,讓福報真正成熟在我們身上。修行了很久,不好好地將功德回向,這樣修跟沒修都沒有太大差別,因為你很快就會把功德都燒掉了。回向後大家才幫自己發願,願力也很重要。我們希望得到快樂,希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家庭美滿,希望自己可以脫離輪迴、往生淨土等等,都可以在回向後發願。
  • 重要:第十輪《金剛經》共修圓滿大回向須知
    回向可以真正地得到福報,讓福報真正成熟在我們身上。修行了很久,不好好地將功德回向,這樣修跟沒修都沒有太大差別,因為你很快就會把功德都燒掉了。回向後大家才幫自己發願,願力也很重要。我們希望得到快樂,希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家庭美滿,希望自己可以脫離輪迴、往生淨土等等,都可以在回向後發願。
  • 夢參老和尚:修學佛法的功德這樣回向,功德就大了
    夢參老和尚講:在佛門中修福比較容易了,按照佛說的方法堅持去做,無論你讀誦大乘經典、念念佛菩薩聖號,持誦咒語等等,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福德。如果你能將這些利益如法的會向,就等於將這些這些功德福德擴大了,功德無量。
  • 回向是什麼意思?念經是否一定要回向?
    回向是什麼意思?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念經是否一定要回向?
  • 國學 | 不著相行善 福德圓滿
    漢鍾離傳授呂洞賓一種丹法,可以點鐵成金,救濟窮苦,看來也是一件善事。【呂問曰:終變否?】呂祖問:「點鐵所成的金最後會變嗎?」漢鍾離讚嘆說:「修仙本要積累三千功行的資糧,憑你這句話,三千功行已圓滿了。」一句話三千功行就滿了,因為這一句當中有一顆圓滿的善心。
  • 發願文、回向文、懺悔文、補闕真言、圓滿真言!因果經
    願以此誦某經之功德,回向與三惡道眾生,願三惡道眾生承某經功德,,往生淨土,永不墮三惡道之苦.附:願放生功德回向一切持如來教法的大德高僧長久住世,轉正法輪!願放功德回向給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及普天下所有的父母親,願他們生者安康快樂,亡者遠離惡道得佛加被離苦得樂! 願放生的功德回向給普天下所有的孩子,願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幸福平安,福慧增長!願放生功德回向給所有身受病苦、貧困以及所有身受苦難的人們,願他們早日離苦得樂!
  • 聖像貼金即將功德圓滿,收穫圓滿功德不容錯過,祈請貼金功德圓滿如意大齋
    昨天地藏王菩薩的貼金進度,已經告一段落,剩下最後的點睛之筆。明天,地藏殿聖像貼金將功德圓滿,聖像徹底換上華麗莊嚴的金裝,屆時,祝聖寺將舉行地藏菩薩貼金功德圓滿回向如意大齋,供養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慶祝聖像貼金的完成。大眾可以發心祈請聖像貼金功德圓滿如意大齋,做貼金圓滿如意大齋的功德主,收穫貼金圓滿功德。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這不僅收穫貼金功德圓滿功德,還能收穫供僧的功德,這樣的功德不可思議。
  • 為什麼要回向?如何回向?非常重要學佛必知
    1 佛法裡面對於回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回向?回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2 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回向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9 把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功德,都送給一切眾生,這叫回向。 10 不回向,你所修的福報、功德是有範圍的、有限的。 11 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變成無限的。 12 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則功德無量。 13 一切善根悉皆回向,供養功德才能圓滿。 14 我們修行,不是為自己修,而是為眾生修;只要有這個心,就是回向。
  • 供香的功德
    首先自己應思維發心此生人身能有此殊勝供佛機會亦實屬難得,表面上是我供妙香於佛陀,實際上是佛陀成就我自己早日圓滿成佛之福德資糧。依此正信心供養之後還要將此功德回向給一切如母有情。  二、所供之物清淨。
  • 很短,卻異常殊勝珍貴,無福德善根因緣者,根本不見不聞!
    其實當我們深入經藏,會發現佛陀說了很多殊勝的增益福德和財富的法門,有些人動不動就嗤之以鼻,何況這些法要經典都是佛陀所說,難道這些人比佛陀還有智慧?我們稱呼佛陀為兩足尊,就是福德和智慧圓滿,至誠修持佛法福德和智慧增長,其中福德增長最直接的就是體現在財富和運勢的增長上!
  • 如何回向令所做善法的功德最大?
    《大乘義章》云:「回向不同,一門說三:一菩提回向,二眾生回向,三實際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緣佛果而回向,眾生回向是緣眾生離苦得樂而回向,實際回向是緣真如而回向。這三種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隨一而行,則善根不但不會窮盡,反而會越來越增上。《華嚴經》云:「所行功德雖微小,悉能回向廣無量。」意謂:即使所行持的功德表面上看來非常微小,但若能以三種回向攝持而作回向的話,那它的功德就無量無邊。
  • 回向文開示{附錄供千僧齋回向文}
    若向佛菩薩許願,例如求自己父母身體健康,疾病早日痊癒等願時,也無需再用上面的回向偈,只要酌情向佛菩薩陳述,表達清楚用意即可。例如:「願將此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我的母親,願她能早日康復,不再受疾病之苦……」,並沒有固定的行文,只要誠心,無論你怎麼說,怎麼回向,佛菩薩都會感應的。
  • 念經如何回向
    無論做什麼功德都應該有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如果沒有後行回向殊勝,無論種什麼善根,無論做什麼功德,無論積什麼福德,都不會有圓滿的功德。         做完功德後如果不回向,第一,不能增長善根,功德福德的果報享受一次就會消盡;第二,所做的功德不能圓滿;第三,所做的功德不穩定,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毀滅。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功德更加殊勝圓滿!
    經典,是佛陀開示的法要,經典所在之處如同佛在,一心專注誦經,身語意都是在造與佛法相應的業,這些善淨的種子燻入內心,就是在增長功德。誦經也並非世人想像中的照本宣科即可,若能按步驟如法地誦經,能獲得殊勝圓滿的功德。為什麼要先祈請,也就是發願?這跟你接下來要念誦的佛經有關。
  • 開願法師:修行功德千萬不要只回向給冤親債主
    想要離苦得樂,尋得解脫之道,就要把握好每個當下,精進修行,培養福德資糧,踐行佛法。  問:師父,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如果我給別人回向的話,會招很多的眾生過來,到時候我自己修行不進去了,因為我自己的冤親債主沒有解決。這樣是不是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對生活、修行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 如是我聞,萬法皆成!!!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 大禮拜(拜佛)的功德
    七支供養之第一支為「禮拜」;禮拜可分為身、語、意三種;身之禮拜即以身行跪拜頂禮佛陀,語之禮拜即以言語稱頌佛陀之功德,意之禮拜即對佛陀有堅定之信仰。無論以七支供養之方法修持,或以大禮拜之方法修持,均需依循傳承祖師所傳授之方法,如法行之,方能達到積資淨罪之目的。
  • 今日152年一遇月全食奇觀‖卓羅寺僧眾扎龍寒洞閉關大圓滿日
    ===  願三界有情吉祥喜樂究竟解脫  ===今日(1月31日),152年一遇月全食奇觀將在東方天穹上演譽為「超級滿月.藍月亮.月全食紅月亮(18:51:15 -00:08:27, 食甚21:29)」功德億倍增長
  • 13號功德回向文
    (以上善信失誤之處和遺漏者請來信息指教以便修改更正並懺悔)與此同時,也回向給各位前傳後教恩師和諸位傳承導引師尊:謝學安  肖敬平  吳明賢  楊雲安  許斌儒李培忠  陳圓滿  王明善  陳漢祥  唐國華釋永鶴  釋永樂  釋湛祥  釋悟空  李悟正陳維輝  釋聖欽  陳明性  曹信義
  • 智慧圓滿,證法身;福德圓滿,證報、化二身
    圓滿的佛陀三身果位,可用法身和報化兩種色身來說。 法身的證得,以智慧資糧的圓滿為因;報化二色身的證得,則以福德資糧的圓滿為因。 亦即:沒有了福德資糧的累積圓滿,佛陀果位的色身就不能證得;沒有了智慧資糧的累積圓滿,佛陀果位的法身就不能證得。 一般而言,六度的前五度,是累積福德資糧之菩薩行;第六般若度,則是累積智慧資糧之菩薩行。 但是,單單一個布施,也可以全然具足六度,全然圓滿福智資糧,終證佛陀果位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