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澳大利亞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影片本身既是傳奇,1971年上映後鮮少放映,到了1996年原始底片已難覓影蹤,被認為早已丟失。直到2002年該片當年的剪輯師託尼·巴克利在匹茲堡舊倉庫裡將其尋回,使其倖免於和一堆廢品同被銷毀的命運。
[內陸驚魂]Wake in Fright
導演:特德·科特切夫
主演:蓋瑞·邦德/唐納德·普萊森斯/契普斯·拉夫提
出品:澳大利亞/美國
年代:1971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Cult片粉
關於本片:[內陸驚魂]以寓言化題旨和風格化鏡語,精準折射上世紀七十年代澳洲的生活情境與社會思緒:一種普遍瀰漫於西方社會的幻滅與躁動。它將存在主義的命題放置在偏遠的內陸小鎮,在一個渴望逃脫現狀的青年教師身上進行探討,並且以簡潔線索、濃烈色彩、對比尖銳的空間設定,延展出對社會問題的審慎思考。
內陸之塵
[內陸驚魂]是加拿大導演特德·科特切夫的第四部劇情長片,改編自澳大利亞作家肯尼斯·庫克(Kenneth Cook)創作於1961年的同名小說,於1971年在第25屆坎城電影節上映並參與競賽單元。儘管出自加拿大導演之手,這部影片的表現手法及其對原著小說中折射澳大利亞社會情境的主旨的精準再現,使其被視為澳大利亞電影新浪潮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靜默搖移的空鏡頭,以大遠景將佔據畫面三分之二的地面括入景框,成片的黃土地荒涼孤曠,遍尋無人,橫貫著一條長長的鐵軌,零落著遠方稀疏的林木。清晰如割的地平線在視線極望處分隔開沉默的黃土和同樣沉默且蒼白著面容的天空,天的藍色寡淡得有如蒙塵,幾點形狀不一的白色碎雲如潑濺在板上的白漆,凝滯著一動不動。影片開場的遠景搖鏡,鋪展開片中位於澳大利亞內陸的偏遠小鎮提本達(tiboonda)與世隔絕的荒涼和死寂。
隨著鏡頭的搖移,整片荒地上唯二的兩所房屋逐一入畫,它們對稱地分立在延伸至天際的鐵軌兩邊,恰可與位於正中的站臺連成一條直線,分別是被派遣此地擔任教師的主人公約翰·格蘭特(John Grant)所工作的教室和生活的旅舍。在後面的鏡頭中,約翰從學校穿過軌道走回旅舍,乾燥的風揚起漫天沙塵,他的身影小成直線上的茫茫一點。對稱構圖和三點一線勾勒出被放逐於此的約翰生活的苦悶,影片貫穿始終的泛黃影調使得嗆人的沙塵像是不僅僅瀰漫在荒涼的曠野,亦漫進悶熱的室內,更如影隨形地漫上鏡頭,籠罩著主人公生存的全部環境。
這部影片及其改編小說進行創作的社會背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即使與歐美各國遠隔重洋,此一時期的澳大利亞社會同樣充斥著一種普遍蔓延於西方國家的幻滅、躁動與反叛情緒。青年一代質疑和挑戰著父輩的傳統價值觀念和政府的決策條令,女性平權、種族平等以及環境保護運動此起彼伏,尤以反對越南戰爭、徵兵制度和核工廠的示威遊行為甚。
影片可謂是對這個幽靈的一種回應、一次具形,它將存在主義的命題放置在一個偏遠的內陸小鎮之中,一個渴望逃脫與改變現狀的青年教師身上進行探討,以簡潔的故事線索結構全篇並將精力放置在情境相和的心理氛圍的營造之上。無邊無際的荒涼曠野與布滿黏膩熱汗的逼仄室內的對比,在攝影師布萊恩·韋斯特(Brian West)的掌鏡下,籠罩在充滿復古與粗糲風格的影調中,附著一層與夕陽、也與塵土相近的暖黃色調,映射著主人公約翰所感受的無邊焦躁與困縛之感:如同光與塵一般作為生命存在的條件無處不在、無可逃離。
關於[內陸驚魂]拍攝的時代背景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即是此一時期的澳大利亞電影仍處於發展階段。基於有限的資源,在特德·科特切夫對澳大利亞內陸面貌頗具力度的冷冽展示之前,澳大利亞電影主要側重於展現本土生活的自然性以及內陸景觀的壯闊瑰麗,如弗萊德·津納曼1960年拍攝的電影[夕陽西下](The Sundowners);或表現作為澳大利亞民族性重要側面的獨特的「喧鬧文化」(充滿幽默自娛的樂觀色彩和反抗陳規禮法的精神),如[紅菱豔]的導演之一麥可·鮑威爾拍攝於1966年的[登陸蠻荒島](They're a Weird Mob)。而[內陸驚魂]從另類的角度出發,呈現出一幅關於澳大利亞截然不同的畫面,殘暴、野性與幻滅的疏離感橫陳在夕陽般的暖黃影調裡,打破了人們對澳洲陽光的刻板印象,並由此引發思考。
約束之地
原本生活於雪梨的主人公約翰·格蘭特被派遣至偏遠的內陸小鎮提本達擔任英語教師,並被一千澳元的保證金所約束著,履行其在與政府教育部門訂立的契約中承諾的職責,不得離開此地。聖誕假期到來,約翰帶著行李離開提本達乘火車來到名為邦達雅巴(在片中被簡稱為雅巴)的小鎮,準備在這裡休整一夜後飛往雪梨與女友共度聖誕。然而在這個以嗜酒為風俗的小鎮單調乏味的生活節奏之下,暗湧著瘋狂而危險的躁動因子。約翰來到當地的一家酒吧,室內滿擠著渾身熱汗的人群,除了吧檯後的一小塊空地外幾無落腳之處,周遭滿是嘈雜、喧鬧和醉後高歌的聲音。吧檯上一長列一長列排布整齊的啤酒杯,宛如在工廠流水線上一般被不停地裝灌著。
約翰費力地擠過人群來到角落裡自飲,遇見了警官喬克,在對方幾乎是強迫性的熱情邀請中開始不斷的飲酒。亦是在喬克的引導下,約翰來到小鎮上盛行的一種「雙面硬幣」賭博遊戲進行的場所,人們擠在一盞刺眼的白熾燈下盯視著硬幣的拋擲者,等待著兩枚硬幣同時為正面(「頭」)或反面(「尾」)的結果,哄搶地上的賭注。原本對這簡單到窮極無聊的賭局不屑一顧的約翰,在娛樂性的參與卻意外贏回雙倍的一次試手後,瘋長起贏得一千澳元以逃離小鎮教書生涯的願望。他愈加狂熱地陷入到賭局之中,最終輸光了身上的全部財產,被迫滯留雅巴,在這個充斥著飲酒、賭博、濫交和暴力的地方目睹了自身不斷的異化和絕望。
影片的鏡頭既有著不置一詞如實呈現的紀錄性特質,同時在場面調度和聲畫剪輯上不乏風格化的主觀處理與隱喻設置。在影片開場介紹環境的遠景搖鏡之後,鏡頭轉入那間小小的教室,焦急等待著老師宣布下課的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坐在講臺後靜靜書寫的約翰。在難耐的靜默之中,秒針走動的滴答聲格外清晰地在教室中迴響著,周遭不見鐘錶所在,只有約翰終於撩起袖口查看了一下腕錶。這使得放大的鐘表滴答成為一種心理聲響,既是孩子們的也是約翰的,它顯而易見地外化著前者在假期前最後一堂課上的躁動心理,又不無委婉地暗示著此刻看似泰然自若不慌不忙的教師約翰同樣的內心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展現約翰工作和居住的生活環境的這組開場鏡頭中,時鐘的意象多次出現並均勻地分布在火車站臺、教室和旅舍房間。站臺上沒有指針的空白錶盤和房間懸掛的畫上正在融化的鬧鐘,亦是對約翰難尋出路的受縛困境的直觀呈現:在這個似被上帝遺忘之地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時間已經連同存在的目的一起失去了本身的意義。而由最後一課開始出現的嗡嗡蒼蠅飛鳴,至此迴繞在全片的每個重要場景之中,成為對苦悶焦慮的內心狀態自然而然的巧妙註解。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
導演:湯姆·摩爾
演員:大衛·羅爾
依舊是[凱爾經的秘密]的畫風。
[小森林 夏秋篇]
導演:森淳一
演員:橋本愛/松岡茉優
閒來發呆看部休閒小品,跟橋本愛學種田。
[焦點]Focus
導演:格倫·費卡拉/約翰·裡誇
配音:瑪格特·羅比/威爾·史密斯
小丑女和死射談戀愛。
[聖羅蘭傳] Saint Laurent
導演:貝特朗·波尼洛
演員:加斯帕德·尤利爾/蕾雅·賽杜
磕了藥的伊夫·聖羅蘭,磕了藥的斑斕影像。
[槍之子]Son of a Gun
導演:朱利葉斯·艾弗裡
演員:伊萬·麥克格雷/格布倫頓·思韋茨/艾麗西亞·維坎德
伊萬·麥克格雷格居然也當上大佬了。
經典鑑賞人|Wes
回復「08」,可以回看《經常在電影中扮演異性戀的同性戀們》回復「10」,可以回看《好萊塢大咖中文暱稱的秘密》回復「14」,可以回看《他們有比拍電影更牛逼的技能》回復「15」,可以回看《如果他們是[魔力麥克X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