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疫情危機的惡化,東京終於宣布推遲2020年的夏季奧運會,日本不少高官政客指出這不僅是日本丶還有世界都受到了奧運會40年一次的歷史詛咒。據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官網3月30日發布的正式消息稱: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到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
2020年3月中旬,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一次記者會上哀嘆:「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日本將不得不推遲奧運會。」麻生太郎接著說:「這是一個每40年都會發生一次的問題,這是每隔40年就被詛咒的奧運會,這是歷史事實」。麻生太郎說的是指1940年在日本取消的奧運會和1980年由美國領導的對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運動。
那麼,難道奧運會真有40年就被詛咒這回事嗎?
千真萬確,自1940年以來,現代奧運會就因世界大戰停擺過兩次,另有幾次因為國家的立場分歧等多種原因而遭受若干回抵制和退出,綜觀整個奧運會歷史,還有很多自然、經濟等原因而被迫停擺。以下,本文就為大家展現一個動蕩曲折的奧運會歷史解析:
1908年義大利因火山爆發取消奧運會
1904年,義大利羅馬戰勝了柏林、都靈和米蘭的競爭,贏得了1908年的奧運會舉辦權。但是在為奧運會做準備的兩年之後,災難發生了:維蘇威火山爆發,這導致了火山周邊的城市均受到嚴重破壞,使那不勒斯城徹底癱瘓。遭受巨大天災的同時,義大利當時的經濟狀況也很不好,又要救災又要復興工農業,捉襟見肘的義大利不得不放棄奧運會的舉辦權。
但即使是火山爆發也不能取消奧運會啊,焦頭爛額的國際奧委會官員轉而在倫敦舉辦了奧運會。僅僅做了10個月的倉促準備,英國奧林匹克協會就成功地建造了一個嶄新的體育場,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特別是為奧運會而建的國家級體育場。
珍貴歷史照片:1908年倫敦奧運會
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柏林取消奧運會
1914年7月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德國柏林已經為舉辦1916年的奧運會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還建造了一個新的大型體育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還為此舉行了盛大的慶祝遊行活動。
但是,當時由於歐洲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戰爭狀態,奧委會的官員們考慮將1916年奧運會遷往更中立的地區,如美國,那時美國尚未參戰。但更嚴重的問題來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了歐洲大部分男性參軍參戰,這一屆奧運會竟然沒有足夠的男人來參加比賽。1914年12月《紐約時報》代表官方向世界報告:奧運會「很有可能會因為戰爭而被放棄」。最終,1916年的奧運會在美國被取消。結果,這一屆奧運會被延遲到了1920年,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順利舉行。
1936年抵制納粹運動下的德國奧運會遺臭萬年
希特勒上臺後積極履行極端種族政策,在即將舉行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大肆清洗開除猶太籍運動員,禁止非雅利安人參賽,並拘捕了成百上千的猶太民眾,這導致了美國、英國、法國、瑞典、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和荷蘭聯合起來抵制柏林奧運會,但這場抵制運動最終在納粹政府強大凌厲的宣傳和政治攻勢下瓦解,49支國家代表隊構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奧運會。但是,柏林奧運會召開不到三年,由納粹德國主導的慘絕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奧運會也永遠被世人們鄙視唾罵。
歷史照片: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式
1940年日本因發動侵華戰爭被取消奧運會舉辦資格
1940年,日本將在東京和札幌舉辦夏丶冬季奧運會。但在此之前,因日本1937年爆發侵華戰爭,以美英等國領導的國際聯盟正式宣布抵制日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也宣稱沒收日本的主辦權。禍不單行,當時日本正面臨東京、橫濱和神戶的洪水災害,再加上高昂的侵華戰爭的經濟成本,日本政府被迫宣布取消奧運會。
隨後,國際奧委會再次商議將賽事移至芬蘭或德國,結果被確定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辦1940年奧運會。為此,芬蘭上下舉國歡騰,還為籌辦奧運花費了數千萬美元。不幸的是:1940年蘇聯入侵芬蘭,芬蘭也被迫取消了這「永遠丟失的奧運會」。
1944年倫敦奧運會因二次大戰被迫取消
1939年6月,國際奧委會宣布英國倫敦將舉辦1944年的夏季奧運會。但倫敦的勝利是短暫的,在國際奧委會做出決定三個月後,希特勒入侵波蘭,1939年9月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隨後,席捲世界的二次大戰改變了參戰國的一切政府計劃和活動,包括奧運會。
隨著戰爭很快席捲全球,國際奧委會取消了倫敦奧運會。但是,國奧會仍於1944年夏天,在中立的瑞士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提醒全世界奧林匹克的精神仍然在閃耀,但交戰的世界幾乎沒有注意到這一點。1944年的奧運會,也在戰火連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永遠丟失了」。
4年後,倫敦恢復舉辦1948年的夏季奧運會,但由於德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侵略而被取消參賽資格,而蘇聯則沒有宣布參加。
因各種政治或其他原因被禁賽及被抵制的奧運會
1964年,因實行極端的種族隔離政策,南非被禁止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18屆奧運會。
1976年,60%比40%:美國科羅拉多州選民投票後,反對舉辦冬奧會勝出,因為民眾不想為龐大的舉辦費掏錢買單,丹佛放棄主辦冬季奧運會。
然而,史上最著名的奧運會抵制運動發生在1980年,當時以美國為主導、共65個國家宣布抵制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以此抗議1979年末蘇聯入侵阿富汗。結果,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只有80個國家派出運動員參加比賽。
歷史照片: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開幕式
但是,歷史往往是因果有報的:四年後,蘇聯扭轉局勢,領導14個國家抵制在洛杉磯舉行的1984年奧運會,以此報復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的西方抵制。
中國分別在1956年因臺灣被允許參加奧運會,以及1964年奧委會拒絕雅加達參賽,也宣布了抵制兩屆奧運會,直到1980年才重返奧運會賽場。
從1956年到1996年,奧運會還因各種政治和安全原因,紛紛上演了部分國家和地區被禁賽丶抵制和臨時中斷的故事,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40年的奧運會魔咒再次降臨了嗎?
綜上所述,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所謂的「奧運會40年就會有一次磨難波折」的魔咒,指的是1940年被取消的奧運會和1980年由美國領導的抵制運動。如今,距離上一次1980年的「魔咒」正好過了40年,日本政客面對如今冠狀病毒肆虐全球的危機,不但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強烈表態推遲或拒賽2020東京奧運會,連日本本國的民眾也在民意測驗中顯示:兇猛嚴峻的疫情威脅之下,超過70%的日本國民沒有設想過2020東京奧運會會正常舉行。天之使然丶民意所驅,已經花費投資了126億美元的東京奧運會,雖然被推遲一年再舉行,但奧林匹克精神是全人類的大同追求,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永遠不會遏止人類対和平、團結丶運動丶公平的體育精神的無限追求……
(本文史實根據國際奧委會、美國國家地理、科學新聞、路透社等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