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出爐:裝幀設計提升實體書「悅讀」指數

2021-01-13 天山網

  談起書籍裝幀藝術,它的定義早已不止於做個好看的封面,或是給文本添入插圖。昨天,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的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揭曉,來自全國22家出版社的25種圖書獲得這一稱號,並將代表中國角逐2018年度「世界最美的書」,它們再度刷新了讀者對於書籍之美的認知。出版界、設計界人士認為,當我們親密接觸一本本設計感十足的紙質書時,只有它們的質感、肌理與圖書主題、架構默契融合,才能予人有溫度的「悅讀」享受。

  電子屏時代,怎樣的設計才能讓讀者願意捧起並翻開實體書籍?知名書籍設計師、評委之一呂敬人認為,書是活的,有其呼吸和生命———文字的疏密度,圖文布局的虛實度,紙質的柔挺度,纖維的透隔度,都傳遞出圖書獨有的信息與靈魂。一旦充分調動讀者的閱讀感受和樂趣,紙質圖書具有獨特的魅力。

  創新契合的書籍設計語言,吸引讀者「全感官參與」

  一本書,「白紙黑字」就夠了嗎?其實,讀書不光是看文字,有時還要喚起視覺之外的觸覺、聽覺等全感官參與。這就要求書籍設計師以「整體設計」的理念,全方位表達圖書。

  比如,《介入》一書在今年25種「中國最美的書」中格外搶眼。這本解讀建築藝術與理念的圖書,本身就如同一棟造型別致的「建築」,藉助書籍的兩個穿孔洞眼,以跨橋方式連結雙孔進行區隔。書脊中穿線裝訂,利用爬坡形成書口斜面,使得孔眼內側形成了奇妙的建築感。中英日韓四種文本設計則採用流動的編排,形成隔空交談的格局。穿插與切割等藝術元素的靈活運用,巧妙吻合了書名的「介入」主題,創意新穎。

  有學者談到,「中國最美的書」評選,對於業界最大的啟發,在於建立起書之「美」的標準:從視覺美,到觸覺美,再到韻律美,「美」是一個整體,包括用材設計與內容的匹配統一。設計師靠一味抓取「流行元素」是行不通的,而是要琢磨相應的封面、環襯、扉頁、正文體例、風格、節奏層次等。

  《箋譜日曆2018》成為今年「中國最美的書」裡唯一的日曆書。書中所夾小信封上印有雅致圖案,與書頁上的信箋圖案遙相呼應,護封裡藏有一張木版水印的真信箋,趣味性十足,突出了箋譜的特點。

  營造生活美學的磁場,滿足閱讀細分需求

  在「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副主任祝君波看來,隨著閱讀市場需求的細分和多元,「最美的書」承載起越來越重的期待。好的創意有助於讓設計成為讀者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窗口,也能營造出生活美學的磁場。

  以《姑蘇繁華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特展作品集》為例,該書的封面設計以鍥形鏤空象徵著一把木刻刀,與雕版印刷的年畫內容十分契合。書中的彩圖鄰頁都留白處理,使主體更為突出;筒子頁以M形折制,夾在中間的中英文字幫助讀者更好地欣賞畫作;紙質薄軟細膩,方便攤開,增加了閱讀舒適度。

  不難發現,當下圖書設計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書籍設計者需深度理解、分析、解構文本,與作者、編輯、製作人員共同探討,尋找最佳的敘述方法和語言,傳遞書的內涵,提升閱讀的附加值。比如,《意思意思》一反傳統的書籍裝幀,做成可手撕、類似日曆的形式,每篇內容都是即興、隨機的,看似簡單隨意,卻可以反覆把玩。不少人耳熟能詳的作家汪曾祺作品,還能呈現出怎樣耳目一新的設計? 《夢故鄉》採用多種紙張組合,以不同顏色區別散文、小說、書信、圖片等,便於讀者閱讀檢索;皺紋布面暗合時光流逝的意味,上下天地切口毛邊,隱現懷舊情調。

  「設計,是一種語境,包含裝幀、版式、編輯、信息的設計。設計師要了解文本,才能將書中的信息閱讀化、可視化,有對比才能留住記憶。」呂敬人說,有些閱讀能通過電子載體完成,但讓人感受到紙張本真的紙質書,卻是難以替代的。(許暘)

相關焦點

  • 出版 「寒冬」 | 臺灣書籍裝幀設計如何殺出血路?
    數位閱讀、網路社群媒體興起的現今,資訊、觀點的快速流通,使閱讀風氣隨之提升,只是——紙本換成了螢幕,走入書店變成打開App;趨勢之下,人類的閱讀習慣已然改變,於是我們不禁想,當「書」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具,它的最大價值會是什麼?「一本成功的書,必須令人想要收藏」,這句出版界的老話,也許正道出了答案。
  • 2017年「中國最美的書」長什麼樣?這些書你手上有嗎?
    精美的藝術設計為好書平添一分魅力。如果書也有容顏,那麼它們有的會是端莊的閨秀,有的是明朗的少女,各有各的氣質。2017年「中國最美的書」頒獎儀式昨天在上海書展亮相,25種圖書獲獎。從2003年至今,「中國最美的書」已經走過15個年頭,共有321種圖書獲獎。
  • 推理小說為什麼一定要讀實體書?因為有這些玩心大發的裝幀設計
    也就是包含未裁開內容的小說,現在有些漫畫也用這種設計1—袋とじ小説是什麼?袋とじ/袋綴じ是一種裝幀形式,暫且將它譯為連頁吧。它指的就是故意不裁頁的裝幀,頁與頁之間的部分需要讀者購買之後自己剪裁閱讀。可是現在真的難以說清第一本將袋とじ的裝幀用於推理小說的作品是什麼。我能查到的已知最早的一本竟然是島田大神最出名的一冊:《佔星術殺人魔法》。《佔星術殺人魔法》的大名無需多言,尤其是對中國讀者來說。就算沒看過書的人,只要你小時候看過《少年包青天》就一定知道它的殺人詭計和手法了。
  • 編輯學·編輯工作|「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外形創新設計與工藝特色探析
    「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外形創新設計與工藝特色探析[J].出版科學,2020,28(3):47-51.統計分析 17 年 371 本「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外形的「最美」亮點,探索「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外形創新設計與工藝的特色。
  • 2017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揭曉《蟲子書》和《冷冰川墨刻》分別榮獲銀獎和榮譽獎
    由「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選送的25種參評作品中,《蟲子書》和《冷冰川墨刻》分別榮獲銀獎和榮譽獎。至此,「中國最美的書」選送的作品已經在歷年「世界最美的書」角逐中獲得了17個獎項。據悉,「世界最美的書」組委會——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今年共收到來自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評作品近600件。國際評委團經過三天的精挑細選,最終推選出14件作品榮膺2017「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 《蟲子書》《冷冰川墨刻》獲評2017年「世界最美的書」,顏值爆表!
    「中國最美的書」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於2003年創設的書籍設計評選項目,至今已舉辦了14屆;每年的獲獎圖書都送到德國萊比錫參加次年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先後有14批296種「中國最美的書」亮相德國萊比錫,其中17種圖書獲獎。
  • 「書」的好看的皮囊——淺談日本近代書籍裝幀設計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才會有意識的從內容入手去搜集書籍,但是,一個令人心動的裝幀設計無疑是給書籍內容加了不少分。有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古代的書籍裝幀,在封面設計上卻並沒有太大的花樣。我真正深入接觸到中國書籍裝幀的歷史源流也是在這幾年,一方面2018年寺山老師和新島老師在武藏美的美術館策劃了個大型的和樣刊本的展覽,這之中提到了很多有關中國的內容;另一方面身邊有一些好朋友和前輩在研究不同時間段的中日的書籍、排版、字體等話題。對比他們來說,我的著重點更多是書中的圖像印刷,吸引我更多的是內頁圖像而不是書籍的外表。
  • 講座|呂敬人:「唯封面論」的書籍裝幀已經過時了
    最近,由中國圖書館學會主辦的「古籍與文創」主題線上培訓邀請中國版協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呂敬人開展了題為「美書·留住閱讀:從裝幀到書籍設計」的講座。據呂敬人統計,中國出版業每年出版圖書近50萬種,而總印數近90億冊,精確到每秒大概250冊圖書,與之相比,蜂鳥為了在飛行中保持身體的平衡每秒扇動翅膀的次數也僅僅是80次左右。
  • 這本2020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竟然集合24位頂級藝術家作品大展?
    在近期評選出的2020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中,一本集合了達利、安迪·沃霍爾、亨利·馬蒂斯、馬克·夏加爾、趙無極、朱德群、常玉等24位大藝術家「手作書」的極致之書——《書之極》脫穎而出,成為矚目焦點。這也是中國第一本全面、系統介紹藝術家手作書的「教科書級別」出版物,它的出版填補了此類圖書的空白。記者近日來到《書之極》作者王驥家中,親眼看到了這本最美的「藝術家手作書珍藏寶典」,還參觀到了王驥收藏的各種手作書藏品,令人大開眼界。
  • 這本2020年中國「最美的書」,集合了達利趙無極等大師「手作書」
    在近期評選出的2020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中,一本集合了達利、安迪·沃霍爾、亨利·馬蒂斯、馬克·夏加爾、趙無極、朱德群、常玉等24位大藝術家「手作書」的極致之書——《書之極》脫穎而出,成為矚目焦點。王驥還特邀兩次摘得「世界最美的書」、十一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獎項的著名設計師潘焰榮,不惜工本從中國臺灣、日本、德國定製了6種不同類型的紙張,由中國印刷質量最高的機構雅昌負責印製。而潘焰榮之所以參與《書之極》項目,也正是因為他被這些藝術家手作書深深吸引,驚嘆於「書原來還可以這樣設計」,很多創意都是他沒有見過甚至沒有想過的。
  • 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國產電影摘「魔咒」
    《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國產主旋律電影摘「魔咒」  近日,《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出爐。據報告總結顯示,2017全年,中國電影市場單片總票房高達559.11億。國產片、進口片累計起來,共有92部影片達過億票房。
  • 「新時代杯」2020中國書店年度致敬名單盛大出爐
    在第四屆「新時代杯」2020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中,活動終評委員會最終評選出9個致敬項目入選名單,記錄2020中國書店的榮耀時刻。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百道網承辦,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新時代杯」2020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評選結果於2021年2月3日盛大出爐。
  • 臺灣設計師 賴佳韋+許晉維+廖韡 專訪,談談書籍設計那些事
    相較於網海資訊的無形,「裝幀設計」為書定義出獨一無二的樣貌、成為可被收藏的「物件」;數位衝擊之下,「設計」能否成為帶動出版業的推手?我們特別專訪了三位新生代裝幀設計師,賴佳韋(小寶)、許晉維,與廖韡,身在數位時代的他們,以不同的觀點看待資訊大爆炸下的裝幀設計,並帶我們洞見「書」在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 (圖書推薦)2017「世界最美的書」《蟲子書》
    2017「世界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德國萊比錫揭曉,其中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選送的兩部作品《蟲子書》和《冷冰川墨刻
  • {獨家首發}世界最美的書,獲獎者,來臺灣了.
    (hello,there)2016「世界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德國萊比錫揭曉,其中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國最美的書」
  • 2017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入圍|陳世川 Gelresai:《椏幹Yaangad》設計概念
    (圖/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在2017年金曲獎公布之前,OKAPI閱讀生活志邀請今年入圍「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的設計師們談談專輯設計理念,看他們如何以設計語言將音樂化作視覺和觸感OKAPI:可以舉出5個這張專輯裝幀需要細細品味的設計細節嗎?陳世川 Gelresai:1、香草紙的觸感與味道。2、一首歌一個故事的分享過程中轉化出的具象圖,但圖像的背後故事是很有想像空間的。3、CD圓標跟歌詞本page03.的木頭橫切面圖,兩張是一樣的圖,但在不同材質上的印刷有不一樣的氛圍。
  • 2017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獲獎及入圍作品:這樣的視覺,誰不買單?
    那除了最佳專輯包裝獲獎作品外,入圍的作品也非常精彩,設計in臺灣曾在金曲獎之前報導過聶永真設計的《心情電影院》(2017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入圍|聶永真、楊文瑄──《心情電影院》設計概念)及陳世川設計的《椏幹Yaangad》(2017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入圍|陳世川 Gelresai:《椏幹Yaangad》設計概念)詳細概念介紹可參考🔗連結內內容。
  • 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開拓者之一
    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 沈從文在《論聞一多的〈死水〉》中評價道: 「它在文字和組織上所達到的純粹處,那擺脫《草莽集》為詞所支配的氣息,而另外為中國建立一種新詩完整風格的成就處,實較之國內任何詩人皆多。」
  • 這裡是中國,最美國民地理書!
    《 這裡是中國 》這本書歷時三年,集合了星球研究所中國主題文章的精華,稱得上是一部書架上的《最美中國》紀錄片。典藏級國民地理書打開有溫度的中國 中國的美,不光有山川河嶽,更有城市煙火。為此,還有不少攝影師專程重新拍攝圖片,才得以將最美的中國呈現給讀者。
  • 書籍裝幀設計之封面封底設計
    書背:是指粘連書心與封面書脊的地方。不同的開本的確有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因此開本的設計要考慮以下三個因素:1、書籍的性質和內容,開本的高、寬比例,決定了書的性格。2、讀者對象範圍和書的價格。3、書稿原有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