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李戡、孫楊

2021-02-08 法治周末報

  2017年12月31日,最後一批「90後」度過了他們的18歲生日,開始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非主流」「叛逆」,自出生以來「90後」似乎就被貼上了標籤。事實上,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脫穎而出,有的代表國家站在了世界最高的領獎臺上;有的成為了企業的中堅力量;有的已開始引領新一代的文化潮流。已全部成年的「90後」一代,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

在兒子心中,年輕時候的父親是個強悍的人,雖然話語鋒利而刻薄,卻是句句在理,充滿正義感。當然,他也不願意成為「第二個李敖」,現在的他更願意探討自己的學術研究。

  在鏡頭下,李戡是個木納、老實的少年。

  不過,「李敖之子」「少年出書」「北大畢業」「痛批臺灣教育」這些標籤,又讓他看起來不那麼平凡。

  李戡是李敖與王小屯之子,2010年以優異成績被北大經濟學院錄取,因放棄臺灣大學而選擇北京大學,成為公眾人物。同年7月,出版處女作《李戡戡亂記》,痛批臺灣歷史教科書。

  這名「90後」少年,在父親李敖去世之後,光環仍在。

  身為鬥士之子,李戡從小眼見父親踏足政界,露面螢屏,受著父親的言傳身教。李敖給兒子帶來的不僅是盛名,更是他前行的動力。

  不同於大多數男孩的逆父情節,李戡很聽父親的話,正如他在電視訪談中所言,他很崇拜自己的父親。

  2005年,李敖的神州之行,受到高規格的待遇,相繼在北大、清華、復旦演講,並且場場爆滿。

  李戡一路上看見父親演講完之後,眾多熱情粉絲和讀者圍住父親坐的車子並且熱切拍打著車窗玻璃的景象。父親在人群中受人歡迎、尊重的畫面,在當年年僅12歲的李戡心裡,深受震動。

  之後的幾年,他寫出了《李戡戡亂記》這樣的題目,有網友認為:這個題目,一看就有其父之風。李戡的批判精神、思想見解、用句遣詞,處處可見李敖的影子。

  對於臺灣的缺點,李戡毫不包容,文詞犀利嗆辣。

  李戡也坦言,自己閱讀的課外書,全是父親的作品,間或閱讀一些父親推薦的世界文學名著。

  「他教導我教科書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多讀文學作品,例如,讀他的著作或是一些世界文學名著,不要把眼光放在臺灣這邊。比方說俄國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我在歷史方面也受他影響,他思考批判的模式,我多少都受到一些影響。」李戡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的思想、世界觀、批判性,基本上是受到父親的啟蒙而建立起來的。

  與號稱臺灣「狠角色」的父親李敖相比,李戡的拳腳絲毫不輸父親。

  李戡自稱為「臺灣政治化教育的受害者」,為了一出高中三年所受的窩囊之氣,他數次出入編譯館遍尋資料,將臺灣六十餘年來各個版本的教科書仔細比較、透徹研究,將相同史實因政治力量變化而進行的改寫、內容的增刪等集錄成書,讓世人了解臺灣的教科書變化有多大,有多混亂。

  李戡認為:「我探討的是很嚴肅的事情,是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綜觀各種亂象,如讓考生頭疼的聯考制度,咬緊牙關熬過去就算了,但教科書的內容可完全不同,因為它會影響學生日後的判斷、處事能力,是一輩子的事。因此,教科書內容的扭曲,是禍害最深的。」

  2010年對17歲的李戡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那一年,被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同時錄取的李戡選擇赴內地就讀經濟系,也成為了北大首批因新政策錄取的臺灣學生之一。

  當媒體問到畢業之後的計劃時,他說:「畢業之後應該會就讀研究所,但是最後會留在內地,因為這是我的國家。」

  一個月後,通過三聯書店出版的《李戡戡亂記》更是引發熱烈評議。

  李敖為能讓兒子的書順利出版奔走各地,親自附上長達兩萬字的序。

  「17歲的李戡超越了17歲的我,希望他繼續超越,逐年超越。」當談起李戡時,李敖總難掩語氣中的驕傲。《李戡戡亂記》發布時,李敖曾陪兒子上節目推銷新書。在對話中,他介紹自己稱:現在,我是李戡的父親,李敖。

  在寫作上,李戡繼承了父親李敖的犀利。而對於外界評價自己叛逆,李戡表示抗議:「假設這本書今天不是我寫的,換一位教授寫,那人們就不會說他叛逆,可能只是因為我年紀比較小。」

  他不喜歡別人用「反叛」或者「叛逆」這樣的詞來描述他,給他定位,他認為自己更多是出於一種正義感,是在「維護『正統』『法理』」。

  這份犀利,也體現在他的北大校園生活中。

  在北大期間,李戡創辦北京大學文武學社。這個文化傳播社團,旨在「通過全新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理念則是文化(Culture)、創新(Innovation)和傳播(Spread)。李戡是這個社團的社長。

  同時,李戡也很關注兩岸的熱點事件,觀點仍是犀利、不包容。

  他曾刊文表明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是有利百姓的喜事。除了熱點事件之外,高考、霧霾、亞冠聯賽這些話題也在李戡的微博中頻頻出現。

  對於「李敖之子」這個標籤,李戡並不反感,相反,他認為這是大家對父親的肯定。

  他認為,很多人會批評「拼爹」現象,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其實每個人都在「拼爹」,從小到大都在依靠父母的幫助去成長,只是有人拼不過別人,所以就嘲笑人家「拼爹」。

  「我不覺得從父親那裡得到幫助有什麼可恥,父親的光環對我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嚴格要求自己。」李戡說。

  「我心態特別好,我認為這本來就是避免不掉的。很多人也是等到四五十歲功成名就之後才會真正地擺脫掉標籤,有些人甚至一輩子也擺脫不掉,我不會大驚小怪,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在李戡看來,父親留給自己的最大的財富,就是關於知識和理想的傳承,唯有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才不會辜負父親的期望。

  2018年3月,李敖去世。談到父親離世的遺憾,李戡表示,父親的著作沒有完成,他希望我將來把它完成,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我們倆各自的事情就是彼此的事情。

  體會過焦慮,也對精神世界勇敢追求,面對當下年輕人所承擔的各種生存壓力,李戡自認是幸運的。

  目前,李戡在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攻讀博士學位,常在手邊的書,也多與論文專業相關。在接觸過經濟學、國際關係學之後,李戡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也更接近父親李敖的專攻領域。

  在去年的香港書展上,李戡和父親生前的好友、前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一起做了一場追憶李敖的講座,回憶了父親最後時光裡的點滴軼事。

  父親的言傳身教對李戡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數人了解李敖在政治上的貢獻,寫過的時政文章,詞作不計其數,但李戡最喜歡的還是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是父親寫過為數不多的小說,也是李戡最愛看的一本。

  然而帶給李戡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特有的批判性思維,以及對批評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到現在都覺得爸爸的分析和批評對我是很受用的。」李戡說。

  在兒子心中,年輕時候的父親向來是個強悍的人,雖然話語鋒利而刻薄,卻是句句在理,充滿正義感,父親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他都看在眼裡。

  當然,他也不願意成為「第二個李敖」,現在的他更願意探討自己的學術研究。

  正如豆瓣一位網友所言:李戡適合做學問,當一位學者,這是綽綽有餘的。

孫楊成為世界上首位在男子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中長距離自由式上奪取過全部世錦賽金牌的選手——大滿貫成就達成。

  2019年7月21日,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上,孫楊以3分42秒44 獲得了男子400米自遊泳的金牌。賽後,拿到亞軍的澳大利亞選手霍頓卻拒絕領獎。對於此舉,霍頓聲稱是為了抵制「暴力抗檢」的孫楊。

  有媒體報導,2018年9月,孫楊在家中接受興奮劑賽外檢測時,不配合檢測,與檢測人員發生衝突並砸壞了血樣。

  根據國際泳聯對這一事件進行的調查,孫楊在隊醫趕來現場後,拒絕沒有資質的檢察官帶走血樣。於是,在雙方的爭執下,孫楊最終打開了血樣的保管箱,拿到了自己的血樣。隨後,孫楊表示可以原地等待有資質的檢察官再來檢查。

  按照規定,在3名檢查人員中有兩人沒有證件的情況下是不允許採集尿樣的。但是所有的外國媒體都避開了這一點,反而把重點放在了孫楊是如何暴力對抗興奮劑檢查的,這也造成了世錦賽期間的領獎風波。

  作為中國遊泳項目最成功的運動員之一,孫楊在自由式項目上擁有著當今泳壇無可撼動的地位,職業生涯已經獲得了11枚世錦賽金牌,僅次於「飛魚」菲爾普斯,名列歷史第二位。

  孫楊的榮譽與努力密不可分,他曾在採訪時表示,高強度的訓練能累到痛哭,整個胳膊都遊到抬不起來了。而這樣的訓練,孫楊已經堅持了十幾年。

  1991年12月1日,孫楊出生在一個體育世家。父親孫全洪曾是安徽省體工隊男子排球隊運動員;母親楊明曾是浙江女排主力。

  1997年,孫楊的啟蒙教練朱穎到孫楊所在的幼兒園挑選人才,身高突出的孫楊被挑中,跟隨朱穎教練學習遊泳,後中途放棄。1999年,孫楊父母帶著孫楊再次參加了暑期遊泳培訓班,從此開始了遊泳之路。

  從7歲開始學習遊泳,到15歲正式進入國家隊,每天接受14公裡到20公裡的遊泳訓練。哪怕過春節,孫楊也還在訓練;無論多麼冷的天氣,他都要四點半起床訓練,中途無數次想過要放棄,但這個念頭始終沒有對遊泳的熱愛來得強烈,日復一日,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冠軍孫楊。

  2011年,上海世界遊泳錦標賽,孫楊在男子800米自由式比賽中以7分38秒57的成績獲得個人第一塊世錦賽金牌,這也是孫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在上海錦標賽最後一日進行的男子1500米自由式比賽中,孫楊以14分34秒14的成績奪冠,這個成績也打破了塵封十年且在快速泳衣時代唯一沒有被打破的世界紀錄,成為中國男子遊泳在世錦賽上的第一個雙冠王。

  僅一年後的倫敦奧運會,孫楊在男子400米自由式決賽中以3分40秒14的成績打破該項目奧運會紀錄獲得冠軍,並改寫中國男子遊泳項目無金牌的歷史,成為中國第一個男子遊泳奧運冠軍。

  在男子1500米自由式比賽中,孫楊以14分31秒02的成績摘得金牌,並再次打破世界紀錄,將由自己保持的原世界紀錄提高3秒之多。

  此後,孫楊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段低谷。但歷經劫難的孫楊,於喀山世界遊泳錦標賽中再次重攀高峰。

  2015年,喀山世界遊泳錦標賽,孫楊成功衛冕男子400米自由式及800米自由式,成為第一位世錦賽男子800米自由式三連冠獲得者。

  隨後一年的裡約奧運會,孫楊在男子200米自由式決賽中以1分44秒65的成績成功奪冠,成為亞洲第一位男子200米自由式奧運冠軍。

  2017年,布達佩斯世界遊泳錦標賽,孫楊在男子400米自由式決賽以3分41秒38的賽季最好成績奪得冠軍,實現三連冠,追平了澳洲名將索普的紀錄。隨後,在男子200米自由式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39的成績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亞洲紀錄,獲得冠軍。

  至此,孫楊成為世界上首位在男子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中長距離自由式上奪取過全部世錦賽金牌的選手——大滿貫成就達成。

  2018年8月19日,孫楊在雅加達亞運會摘得男子200米自由式金牌。但在頒獎儀式上,當奏響國歌,五星紅旗即將升到旗杆頂部的時候,懸掛國旗的橫杆突然斷裂,五星紅旗隨即掉下。

  針對這樣的情況,孫楊馬上找到了賽事的組委會成員進行交涉和協調,表示如果旗杆無法被修復,那麼希望可以手動進行升旗,讓中國的國歌再次奏響在場館內。

  官方組委會最終接受了孫楊的建議,五星紅旗重新在賽場內飄揚。

  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育運動員,孫楊也積極投身慈善和公益事業。2013年4月20日,當四川雅安發生7級地震後,孫楊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捐款20萬元人民幣轉給青基會援助雅安,並寄語鼓勵和祝福災區同胞。

  2013年9月26日,孫楊來到位於吉林省德惠市的朝陽山太平洋保險希望小學,參加「責任照亮未來」支教活動。他特意給高年級的孩子們上了遊泳課,並將身上僅有的3000元現金作為助學金捐出。

  2015年12月,孫楊聯繫上了「彩虹計劃」的負責人,認領了120個孩子,捐贈衣物和學習用品。在孫楊的帶動下,「雙十二」這天,在杭州市吳山廣場,杭州市民競相與貧困學子結對,最終2296名貧困學子完成結對,愛心人士們共為貧困學子募集善款302萬元,創下「彩虹計劃」舉辦7年以來的新高。

  一步一個腳印,正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孫楊成熟了。曾有記者問到孫楊對女朋友的要求。「要求很簡單:兩個人要投緣,第一孝順父母,第二做人誠實。從家裡來說,我代表的是個人,從大的層面來講,我代表了中國。披著國家隊的戰衣,我的另一半需要和我一起,有一個好的擔當來面對公眾,面對社會。」孫楊說。

相關焦點

  • 李敖:李戡之子:我上了我國家好的大學
    有這樣一個人,他以優異的成績被臺大和北京大學錄取,他就是李戡,臺灣作家李敖的兒子。這句話「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是李戡在他的北京大學申請書寫的。李戡他對北大的感情,不僅是因為他自己,還有來自家人和北大的淵源。在這封簡介申請書,李戡提到了他的祖父,他的姑姑、二姨媽和姑姑的父親都畢業於北京大學,然而他的父親李敖被困臺灣長達未能如願進入北大。
  • 李敖之子李戡被叔叔痛罵「辱及先祖」
    臺灣已故文壇巨擘李敖爸媽的骨灰罈,原被安置在臺北陽明山第一公墓中,但李敖兒子李戡指控,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今年3月竟任由叔叔李放「竊」走祖父母的骨灰,要市長柯文哲給交代,並狀告市府求償百萬元(新臺幣,下同)。李放則嗆,李戡以先人遺骸斂財,辱及先祖。殯葬處回應,交由司法審判。
  • 李敖去世| 兒子李戡談父親:我早晚要接父親的班
    李戡:他還好了,覺得讓我自己好好去發展,他不會去幹涉。我覺得接班也很好,早晚要接班,我可以擔任這個角色。當然他現在也還沒有退下來,也還很兇悍,很多人到他這個年紀早就已經退休了,到處享福了。你可以說他罵美國人就是老了,但你就是不能否定他這種精神,一輩子的鬥士。
  • 放棄臺大讀北大,李敖之子李戡:希望自己是祖國的一部分
    有這樣一個人,他在十八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臺大和北大錄取,他便是李戡,臺灣作家李敖之子。「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這句話是李戡在他的北大申請書中所寫。李戡對於北大的情懷不僅是因為他自己,還源於他的家庭成員和北大的淵源。
  • 李敖臨終叮囑兒子李戡:我看不到中國統一了,幫我實現它
    18年,李敖先生因病去世,在臨終前他將自己希望看到中國統一的目標託付給了自己的兒子李戡,希望兒子學有所成之後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繼續添磚加瓦,代替他實現這個心中積蓄已久的願望。在李敖先生離世的一個星期後,李敖的兒子李戡接受了節目的邀約,告知世人李敖先生對於祖國統一大業的殷切盼望陪他渡過了人生最後的幾個月的故事,這是李敖所開心的事情,更是李戡應該繼續努力的目標。根據李戡的回憶,在李敖病情嚴重的人生結尾裡,李敖時時刻刻用著強大的意志力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但是,他最遺憾的還是沒能親眼目睹中國的和平統一。
  • 孫楊,突然反轉!
    孫楊,突然反轉!瑞士最高法院撤銷涉及孫楊的裁決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孫楊團隊處獲悉,孫楊瑞士律師團隊通過電子郵件通知孫楊方,他們已收到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結果,其判決結果為撤銷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此前涉及孫楊的裁決。
  • 孫楊團隊透露:瑞士最高法院撤銷涉及孫楊的裁決
    記者從孫楊團隊處獲悉,孫楊瑞士律師團隊通過電子郵件通知孫楊方,他們已收到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結果,其判決結果為撤銷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此前涉及孫楊的裁決。截至發稿時,瑞士最高法院和CAS尚無正式表態。記者將跟蹤報導此事進展。
  • 30歲孫楊解除禁賽後首露面,臉色疲憊似狀態不佳,引網友擔心
    1月10日,有媒體發布了運動員孫楊拍攝的向抗疫醫護人員致敬,並為瀋陽加油的視頻,這是其解除禁賽後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引來眾多網友關注。視頻中,孫楊雖然在說祝福詞時表現的極其堅定,但還是能看出其整體狀態不像被禁賽前那般神採奕奕,臉色略有蒼白,並且還帶著些許疲憊。
  • 疑孫楊前女友暗諷孫家人 頻發問吐槽孫楊被媽「坑」
    最近搜孫楊孫楊暴力抗檢,視頻曝光後一個小時,疑似搜孫楊孫楊郭珺發布了一篇博文,稱「我們家也曾被強權欺辱   過了幾天後,搜孫楊孫楊母親的朋友圈被曝光,郭珺又再次轉發表示:「在杭州的和體育圈的都知道他媽有多坑,沒想到真的被媽坑死了」。
  • 孫楊服用禁藥 被從輕發落>>
    師徒不和:  朱志根是帶孫楊超過十年的教練,兩人之間的情誼原本親如父子,但在2012年奧運會孫楊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兩人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  2013年1月30日,媒體公開孫楊戀情,孫楊予以確認,「是的,我身邊確實有個女孩子」。此後,孫楊與朱志根在隨後的一年矛盾不斷。
  • 孫楊團隊:瑞士最高法院撤銷涉及孫楊禁賽8年裁決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瑞士洛桑獲悉,孫楊瑞士律師團隊已收到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結果,其判決結果為撤銷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此前涉及孫楊的裁決。>孫楊隨後向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事件回顧北京時間2020年2月28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公布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訴孫楊和國際泳聯案聽證會」裁決書,孫楊被禁賽8年。
  • 關注孫楊!中紀委網站:孫楊事件背後,到底是誰沒有遵守規則
    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撤銷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對孫楊的8年禁賽,並發回重審。在這輪角力中,孫楊扳回一城。對於發回重審,中紀委網站罕見發文評論體育事件,標題是《孫楊事件背後,到底是誰沒有遵守規則》。孫楊案件的起因,是2018年9月的一次賽外藥檢。當時,孫楊覺察到到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外包人員不具備資質,雙方當時產生了一些爭執。
  • 被批只給科比不為疫情發聲的孫楊首開腔:無冬不可逾,無春不會來
    近日,處於非常時期時,可遊泳名將孫楊卻又一次成了網絡熱點人物。原來,當NBA偉大球星科比不幸離世的消息傳來,中國遊泳巨星孫楊也於第一時間悼念稱:「他讓我們相信堅持的意義,他讓我們看到堅持的力量。願你走好,致敬24。」
  • 孫楊29歲生日快樂!央記透露孫楊最新動態!
    孫楊 12月1日,孫楊迎來了自己的29歲生日,不少他的泳迷紛紛送上祝福,孫楊社交平臺的生日祝福數量很快超過了700條,這些粉絲送上了祝福和鼓勵,有泳迷表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孫楊遭手下敗將落井下石,牙醫曬孫楊痛哭照片:孫楊曾是一口爛牙
    趁著孫楊事件近期的熱度,某牙醫趁機在社交平臺曬了孫楊痛哭的照片,並寫道:「大家知道他之前也是一口爛牙嗎?」雖然這名牙醫說的是事實,熟悉孫楊的網友應該也早注意到他牙齒的變化了,畢竟孫楊非常喜歡在比賽獲得冠軍後嘶吼慶祝,只不過,這名牙醫在這個時候講這樣的話,明顯是在為了宣傳自己的業務蹭孫楊的熱度,實在令人痛心!
  • 孫楊做到了!也恭喜洪荒少女傅園慧摘銅,破亞洲紀錄
    孫楊200米自由式實力奪冠!轉發,恭喜孫楊!致敬「中國速度」!外媒記者採訪孫楊,問到關於霍頓的問題,大白楊態度冷漠,回應:「不認識。動圖
  • 孫楊,成也他媽,敗也他媽
    就在昨天,孫楊在微博上亮出了證據:當然,正如標題所說的,孫楊之所以有今天,和他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孫楊在遊泳上毫無疑問是強者,是個天才。但是在為人處世上實在是槽點滿滿,縱然千張嘴都不知道該從何吐起,這和孫楊的母親的教育方式應該說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在孫楊被禁賽八年的消息傳來後,孫楊的母親楊明女士在朋友圈怒髮長文:
  • 孫楊禁賽8年或被撤銷,恭喜孫楊!請別再做「媽寶男」
    恭喜孫楊!但是孫楊的媽媽確實應該反思自己。12月24日,據媒體報導,孫楊瑞士律師團隊通過郵件告知孫楊,已收到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結果,撤銷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此前涉及孫楊的裁決。雖然瑞士最高法院和CAS目前尚無對外正式表態,但是如果情況屬實,確實應該恭喜孫楊!不管此前孫楊和其媽媽對相關工作人員態度如何,在國際體育仲裁法院的辯解如何,相信孫楊不會使用興奮劑。回看孫楊此前被裁決停賽8年的整個過程,孫楊的媽媽無疑是愛兒子的,但是專業的事情確實應該由專業的人來辦。
  • 「天才」孫楊,這次真的錯了
    今天文章開始之前,我想先聲明幾點: 我和大家一樣愛國,我支持正義和公平,但我不認可「無條件支持孫楊」的邏輯。 今天我只想就事論事地談談孫楊被禁賽這事。 談談這件事背後,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 英國蛙王嘲諷孫楊:被禁賽本身就說明有問題,孫楊就是個大傻瓜!
    2月28日對於整個中國體育界來說,都是陰暗的一天,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在這一天對孫楊案件進行了宣判,認定孫楊存在「暴力抗檢」的行為,並對孫楊處以禁賽8年的處罰。消息一經發出,整個世界泳壇就炸開了鍋,也許是由於孫楊在泳池中取得的成就太過突出,以至於許多人對他其實都充滿了嫉妒和仇視,不少外國運動員紛紛因孫楊遭到禁賽而拍手叫好。當孫楊禁賽結果公布之後,很多媒體首先想到的便是澳大利亞遊泳運動員霍頓,畢竟在去年的光州世錦賽上,霍頓就曾多次公開嘲諷、抹黑孫楊,再加上兩個人本就是自由式項目直接的競爭者,因此孫楊的禁賽對於霍頓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