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李戡之子:我上了我國家好的大學

2020-12-27 安東山源泉

人們應該有讀書的雄心壯志。有這樣一個人,他以優異的成績被臺大和北京大學錄取,他就是李戡,臺灣作家李敖的兒子。這句話「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是李戡在他的北京大學申請書寫的。

李戡他對北大的感情,不僅是因為他自己,還有來自家人和北大的淵源。在這封簡介申請書,李戡提到了他的祖父,他的姑姑、二姨媽和姑姑的父親都畢業於北京大學,然而他的父親李敖被困臺灣長達未能如願進入北大。

基於家庭的影響,李戡從小就是北大嚮往的心臟。所以在臺大和北京大學李戡之間選擇了後者。

在採訪中,李戡給出了錯過北大的原因,這讓人感動。他說他錯過了本國最好的大學,因為他想成為祖國的一部分。在閱讀方面,高遠是李戡作為年輕人值得欽佩的,而在此基礎上,他基於熱愛祖國的閱讀雄心,也值得稱讚。

閱讀不應局限於閱讀本身,而應在廣泛閱讀的同時發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在這方面,李戡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那麼,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應該如何對待閱讀呢?

讀書要有毅力,要有志氣

既然我們想讀書,我們首先要沉淪下去,持之以恆。培養自己的「恆心」有很多好處,尤其是在有志讀書方面。很容易找到一些名人和與此相關的人和事。例如,曾國藩要求自己的家人做「有恆」,期望他們的兄弟成為優秀的人才。

具體情況是曾國藩的兄弟們參加科舉時都落在名單上,曾國藩寫了一封家書,懇請他們不要放棄,要有毅力。

曾國藩的原文如下:「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和曾國藩引用了他自己的閱讀例子,他提到他在幾個月內閱讀了時間裡中的數百卷經典作品,只要他堅持讀書,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他以此為例,教他弟弟讀書時「恆心」的重要性。

事實上任何以閱讀為導向的年輕人都應該能夠堅持大量像曾國藩這樣的書籍,這樣才能不斷地學習知識,積累知識。

常讀好書以培養品德

處理閱讀這件事並不是真的去隨心所欲去讀,因為書籍是分類的,在閱讀的主線上,我們應該經常讀「好書」。這裡的「好書」一定不是流水故事書,而是能培養人的修養的書。

這些書的內容應該能夠從生活實踐中得到反饋,比如,看了一本關於人際交往的書,以後和別人相處時,能不能解決書中提到的類似問題。當然,並不是說你不能讀故事書,相反,你可以通過偶爾讀一些來調整你的心情。

以端正的態度對待閱讀,選擇一本書來教人們修己來提高他們的內在氣質。這樣的書很多,就像呂不韋和《呂氏春秋》,其中涉及的一些原則有著驚人的效果。例如,「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的隱含隱喻是,世界上的事物必須存在有缺陷,不完美是標準。

另一個例子是「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這句話,其內涵隱喻是環境可以把人的外表打磨成各種形式,但是無論如何,人性是如何永不改變的。

進階:閱讀是一種生活態度

讀者不應把這本書當作對象,文章死了,人才活了,人的生命是真實的。如果我們不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態度,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形式,我們經常能從書上找到許多。

當你品嘗書籍時,你會感受到書中認真的處理方式。那麼,當我們真的遇到生活中的風雨時,從閱讀中沉澱出來的心境平和就會讓我們不足為奇,安然會面對一切。

在武林外傳中有一個關於閱讀的非常有趣的對話,有人問讀書是為了什麼?秀才開頭的答案與許多年輕人正在學習的人有著相同的目的,為了「功名」,現在是「社會地位以及經濟收入」。

他拿著酒壺,繼續訴說,他說他讀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會發現,他沒有心底,讀了這麼多書,卻似乎充滿了鮮血,後來,秀才說他突然發現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交流。其實,讀書就是生活。閱讀的境界更高,理解人生的境界也更高。

我們都聽說生活中有三個境界:看山為山就知道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是山;水是水。讀書也是一樣,青年時期的閱讀是一個以追求「真理真相」為目的的認知過程,長大之後,一個人開始進入社會,在簡單和複雜的左右中徘徊,並總是推翻自己的「世界觀」。

然而當一個人經歷了豐富的經驗之後,他的心仍然會追求最簡單的平靜狀態,並且會發現除了他自己什麼都沒有改變。讓閱讀貫穿一生,我們的視野將無比廣闊,或許能更早到達「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總結

對付讀書抱負的最好辦法就是以恆心為動力,讀好書感情用事,最後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李戡有高遠的閱讀抱負,他在北京大學嚮往是因為他在家庭的影響下積累了許多的見解,書香門第使他接觸了大量的書籍。這就是為什麼他能在十幾歲的時候達到一定的水平,說出敬佩的想法。因此年輕人朋友們不應浪費閱讀時光,認真應該拿起書來學習和仔細閱讀!

相關焦點

  • 李敖去世| 兒子李戡談父親:我早晚要接父親的班
    Qyuedu:確實這些年來媒體對待李敖的態度有了不少的變化,從推崇讚賞到懷疑批評,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李戡:我爸爸沒變,是媒體變了。有媒體說他不敢批評大陸的現狀,可是為什麼非得他去批評?你們媒體很強,你們在這個土地上住了幾十年了你們可以去談嘛。
  • 李敖臨終叮囑兒子李戡:我看不到中國統一了,幫我實現它
    於是,李敖放棄了當時因為楊振寧教授等出色中國物理學家而興起的同等學力專業,轉向重新考入了臺灣大學的歷史系,並在這開啟了自己精彩的一生。在李敖接下來的生活中,他經歷過幾度入獄、經歷過生死初戀離棄、經歷過被世俗的聲音淹沒,他都可以不在乎、不不感傷,但是,他卻從來都不怕被人叫「狂人李敖」,甚至引以為傲。
  • 放棄臺大讀北大,李敖之子李戡:希望自己是祖國的一部分
    有這樣一個人,他在十八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臺大和北大錄取,他便是李戡,臺灣作家李敖之子。「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這句話是李戡在他的北大申請書中所寫。李戡對於北大的情懷不僅是因為他自己,還源於他的家庭成員和北大的淵源。
  • 致敬李戡、孫楊
    當然,他也不願意成為「第二個李敖」,現在的他更願意探討自己的學術研究。  在鏡頭下,李戡是個木納、老實的少年。  不過,「李敖之子」「少年出書」「北大畢業」「痛批臺灣教育」這些標籤,又讓他看起來不那麼平凡。  李戡是李敖與王小屯之子,2010年以優異成績被北大經濟學院錄取,因放棄臺灣大學而選擇北京大學,成為公眾人物。
  • 李敖之子李戡被叔叔痛罵「辱及先祖」
    臺灣已故文壇巨擘李敖爸媽的骨灰罈,原被安置在臺北陽明山第一公墓中,但李敖兒子李戡指控,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今年3月竟任由叔叔李放「竊」走祖父母的骨灰,要市長柯文哲給交代,並狀告市府求償百萬元(新臺幣,下同)。李放則嗆,李戡以先人遺骸斂財,辱及先祖。殯葬處回應,交由司法審判。
  • 李敖之子:大陸別給我姐姐發臺胞證
    知名作家李敖去世後,長女李文為爭取父親遺產與同父異母的弟弟李戡對簿公堂。沉默了 4 個月的李戡 17 日發文正式展開反擊,舉證要求大陸拒絕核發臺胞證給李文。李文微博截圖李敖共有一兒兩女,李文是李敖與臺大美女王尚勤的女兒,在美國出生長大,後到北京定居,去年 7 月回到臺灣,不久後與臺商男友結婚。李戡則是李敖與妻子王志慧所生。
  • 棄臺大選北大,懟韓寒考不上大學,李敖之子說他劍橋讀博一定回國
    但單就這件事本身而言,北大能錄取臺灣的學生並且是這麼有影響力的李敖的兒子,還是有很積極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的。李戡呢,不愧是李敖的兒子,講話更是與其父親如出一轍,有傳他當年曾經出言挑釁,說韓寒連大學都沒有考上,只會玩賽車而已,沒資格被拿來與他比較。此話一出,一片譁然。
  • 你算是被李敖拋棄的女人嗎?李文:這是我身為李敖女兒的代價
    於是,李文開始用57年的時間,去論證這道關於「父愛」的命題——01 家產之爭:「丟人」的母親和弟弟母親是未婚有孕的臺大校花王尚勤,弟弟則是同父異母的北大學霸李戡。2018年,以嬉笑怒罵聞名的李敖大師去世,留下了近50億資產,當然,還有非婚生女兒李文的失望和不甘。
  • 李敖:韓寒寫的只是感想,缺乏務實的資料,我兒子就不一樣了
    李敖:韓寒寫的只是感想,缺乏務實的資料,我兒子就不一樣了李敖是我國當代一位不可替代的「國學大師」,他本人確實是夠狂,把中國近現代名家罵了一遍,其中自然也包括「國畫大師」範曾。範曾本人狂則狂矣,他兒子李戡也是狂的沒邊,跟大陸新生代「意見領袖」韓寒槓了一架。
  • 李敖已逝,戡亂繼續
    圖 | 網絡去年底在臺灣駐點,巧遇由李敖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改編的同名話劇在臺北首演,有幸採訪到李敖之子李戡。發布會的現場,劇中大陸演員周杰因跟臺灣藝人林心如的過往恩怨,成為媒體追逐熱點。瘦削的李戡與其父方正的臉型相去甚遠,年輕人手執《北京法源寺》原著(話開一筆,傳言李敖曾因這部小說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被冷落在了一旁,無人問津。
  • 兒子李勘談父親:我早晚要接父親的班 | 李敖去世
    Qyuedu:確實這些年來媒體對待李敖的態度有了不少的變化,從推崇讚賞到懷疑批評,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李戡:我爸爸沒變,是媒體變了。有媒體說他不敢批評大陸的現狀,可是為什麼非得他去批評?你們媒體很強,你們在這個土地上住了幾十年了你們可以去談嘛。
  • 李敖離世37天,李文現身爭遺產,李文:我只想爭口氣,與遺產無關
    2018年3月18日,近代史學家李敖離世,李敖生前還有一位妻子及一二兩女替換高清大圖4.25日,李敖之子李戡在節目上公開了父親的遺囑,並念讀了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本人所有之著作之著作權,均以贈與王志慧,該等著作待李戡有能力經營時,全數移轉予李戡
  • 李敖女兒回應爭遺產:即便繼承權被剝奪,仍有8分之1特留分可拿
    李敖女兒李文據臺灣媒體報導,4月25日李敖之子李戡公開父親所留遺囑。遺囑提到,李戡為百萬保險金受益人,李敖和前女友所生女兒李文每月獲得1000美元直到70歲,若鬧上法院或騷擾李戡一家則喪失本權利。李敖與兒子李戡隨後有媒體向李文求證,她回應稱,「問過我的律師,他說遺囑沒有說我不能分配,即便遺囑剝奪我的繼承權,我仍有8分之1特留分可拿」,並說仍會繼續打親子鑑定官司。
  • 看了李敖的遺囑,有些失望了……
    李戡還在節目中念出了有關他的部分,「本人所有之著作之著作權,均以贈與王志慧,該著作待李戡有能力經營時,全數移轉予李戡,以為發揚。」李戡說,父親這樣做是對他的一種期待,期待他「以為發揚」父親的精神與思想。
  • 李敖遺囑首公開 至死擔心「臺獨」復燃
    4月25日是李敖83歲冥誕,李敖之子李戡當天上中天電視臺《政治大爆卦》節目時表示,父親一生關心政治、關心中國問題,他選立委、選臺北市長、選「總統」,並不是為了權位,而是為了爭取表達意見的平臺。李戡說,去年5月父親一度病危住進加護病房,剛清醒就叫他打開電視收看國民黨選舉主席,並預測吳敦義會當選;而一心期待兩岸和平統一的李敖最擔心的是,蔡英文控制不住局面,最終走上阿扁的老路(轉向「臺獨」),加上臺灣不斷內耗內鬥,最後把自己給玩垮了。
  • 李敖:享年83歲!子女今何在?
    一般來說,能讓李敖罵的人,都是他能看上眼的,看不上眼的人還真懶得罵。李敖快意恩仇一輩子,享年83歲,子女今何在?李敖骨子裡是中國人,他生於黑山黑水的哈爾濱。可童年的李敖又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東北已在日寇鐵蹄下4年之久。李敖父親不甘心做亡國奴,便帶著李敖流亡到北平。李敖恐怕也沒想到,沒到北平幾年又成為了亡國奴。在日寇鐵蹄下,李敖一家度過了毫無尊嚴的亡國奴歲月。
  • 李敖遺囑首次曝光,沒給女兒留遺產,網友反而稱讚其處事高明
    在25日李敖83歲冥誕的當天,其子李戡在一檔電視節目上宣讀了父親的部分遺囑:「本人所有之著作之著作權,均以贈與王志慧,該等著作待李戡有能力經營時,全數移轉予李戡,以為發揚。」「100多萬的保險金由李戡為受益人」。但於他與前女友所生54歲女兒李文,「每個月支付美金1000元,直到70歲,若鬧上法院或騷擾李戡一家人則喪失本條權利。」
  • 高中時愛過的才子李敖,走了!
    喜歡他對各種眼花繚亂的評價不屑一顧的樣子;喜歡他「有才氣有勇氣、還有挾才俱來的流氣」;喜歡他給自己打的廣告:「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 李敖遺囑首次曝光,沒給大女兒留遺產,網友反而稱讚其處事高明
    李敖遺囑首次曝光,這要讓在其屍骨未寒之際就要爭財產的大女兒失望了。他的父親並沒有將遺產讓她和弟弟平分,這分明很偏袒,但是網友卻反而稱讚其處事高明,不愧為大師。在25日李敖83歲冥誕的當天,其子李戡在一檔電視節目上宣讀了父親的部分遺囑:「本人所有之著作之著作權,均以贈與王志慧,該等著作待李戡有能力經營時,全數移轉予李戡,以為發揚。」「100多萬的保險金由李戡為受益人」。但於他與前女友所生54歲女兒李文,「每個月支付美金1000元,直到70歲,若鬧上法院或騷擾李戡一家人則喪失本條權利。」
  • 李敖去世!離世前親筆信曝光:想與家人友人仇人,這樣好好告別…
    兒子李戡說他:學問沒人能比得上,理財卻一塌糊塗。他一生有十幾個女友,各個美豔;朋友不多,敵人不少,問他有沒有罵錯過,他說,「幾乎沒有。我又天才又大膽」。如今,這樣一個李敖帶著他的傳奇遠去。去年查出腦癌後,他給朋友,也給敵人,寫下了這樣一封絕筆信,每個收信人都是李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這是李敖與朋友們的最後告別,顯然,李敖珍惜這裡的每一場邂逅,每一句臨別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