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2020-09-05 任丘市於村司法所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

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是1937年慘烈的淞滬會戰中之細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電影的熱映,註定讓這段歷史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更會引發電影中的藝術表現與殘酷現實的爭議。

1937年10月,「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抵抗日軍整整4天後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

四行倉庫,一幢25米高的六層混凝土建築,位於蘇州河畔,屬閘北區,在上海租界的邊緣地帶。堅守四行倉庫表明蔣介石在國際視野面前展示中國的抗戰決心。

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中的一場特殊防禦戰。88師第524團第1營與日軍精銳第3師殊死戰鬥,中國營只有四百多人,為什麼後來會被稱作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硝煙中的四行倉庫

第88師由孫元良將軍指揮,孫元良向他的上級顧祝同提出抗議,這意味著88師會全軍覆沒,顧祝同最後經權衡,蔣介石同意第88師大部分人員撤退,只留524團第1營,謝晉元中校帶領524團第1營堅守四行倉庫。

一營官兵大多是來自湖北的新兵,當兵不到3個月,他們唯一的重型武器是4挺24式水冷馬克沁機槍。414名官兵奮力加固防禦工事,用沙袋堆起防彈牆,將鄰近的建築物燒毀,形成一個開放區域。

謝晉元當然知道自己兵力火力都嚴重不足,所以故意散布消息,將第1營標記為「第524團」,以迷惑日軍。

10月27日中午,雙方發生交火,日軍從倉庫西側發起進攻,守軍打死日軍7名,守軍只有2名士兵犧牲。10月28日,上海所有的媒體頭條,都報導四行倉庫守軍的英雄事跡。

四行倉庫外牆,密密麻麻的彈洞

第二天上午巡查防禦工事時,發現一支日軍部隊在1000米外活動,謝晉元拿起槍擊斃了一名日本士兵。下午,日軍佔領了倉庫西側的交通銀行大樓,切斷了倉庫的水電線路。

四行倉庫守軍的消息點燃了所有市民的愛國激情,上海商會和市民們送來了十幾卡車的物資,謝晉元還藉機請美國軍隊幫助轉運出去了10名傷員。

當天晚上,上海商會派女童子軍楊惠敏送來一面國旗,楊惠敏希望記錄所有士兵的名字,謝晉元遂從524團的名單中列了800個名字給她。

謝晉元團長、青天白日勳章

29日,一些外國人來勸說中國守軍投降,向蔣介石遞交了請願書。日本第3師的最高指揮官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起先是同意倉庫守軍撤退時停火的,事到臨頭卻反悔。

謝晉元見日軍如此無恥,請示上級繼續守衛倉庫,與日軍戰鬥到底,但上峰未同意。11月1日午夜,謝晉元帶一營剩餘的376人成功撤退,又擊斃了200多名日本士兵。

四行倉庫始終未被日軍攻破,倉庫守軍最終奉命退入租界

在租界,中國官兵雖然被收繳了武器,仍堅持出操訓練

謝晉元帶領部隊與駐在英租界的第88師其他部隊會合後,英國人馬上沒收了他們的武器,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一營士兵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軍隊作風,每天早晨升旗唱軍歌,而上海的市民也可以探望這群英雄。

謝晉元追悼會時,蔣親筆題字「浩氣長存」

這樣的拘禁生活長達4年,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駐守上海的日軍馬上佔領了上海租界,並俘虜了這群中國士兵。他們被送到各地集中營關押,有少數士兵幸運地逃脫。而謝晉元被汪偽派出的殺手刺殺身亡,死後被追授少將軍銜。在送葬的當天,有21萬多市民前來弔唁。

相關焦點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1937年10月,「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抵抗日軍整整4天後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四行倉庫,一幢25米高的六層混凝土建築,位於蘇州河畔,屬閘北區,在上海租界的邊緣地帶。堅守四行倉庫表明蔣介石在國際視野面前展示中國的抗戰決心。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中的一場特殊防禦戰。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
  •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因題材、導演和演員的原因備受矚目,口碑也呈現兩極化,感覺好的是極盡讚美之詞,感覺不好的認為有所缺陷的也是各種吐槽。電影的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產物,其中免不了會有誇張、失實、藝術化處理等成分在內,而《八佰》本身是根據真實的歷史進行了藝術再創作的,所以要求電影完全按照歷史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是不可能的,只要電影的主題明確,核心價值觀是正確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因此去爭論或者苛求什麼。而且我並不覺得電影《八佰》的本身是值得我們爭論的,它只是一個引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和探究的是電影背後所存在的真實歷史事件。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佰》背後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讓人動容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等回到家刷網上一些評論的時候,發現網上有很多對《八佰》的惡評,比如歪曲歷史、美化國軍、抹黑上海市民等等,更有甚者質疑"八百壯士"只不過是一場表演,根本談不上什麼民族英雄之類,看到這裡我很為"八百壯士"的犧牲感到寒心,真應了電影裡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說的那句話:"
  • 不是《八佰》,是四百廿!真實歷史的四行孤軍,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不是最輝煌的時刻,才配寫入歷史。那些最慘痛的記憶,將成為史詩萬世傳唱。全文20009字,閱讀約需40分鐘 撰文 李夏恩 編輯 徐學勤 校對 劉軍「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的事跡,是中國抗戰史上最震動人心的一幕之一。
  • 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最早上映的電影之一,《八佰》在點映期間票房就突破了1.8個億,到現在《八佰》的總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主要是影片對歷史真實性的還原上的爭議那麼這部影片背後的真實歷史又是如何的呢?
  • 《八佰》的歷史真實,會比電影更感慨、悲嘆、無奈
    原定於去年暑期檔的電影《八佰》,終於在今年8月21日在全國上映了。《八佰》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懷著一種了解歷史,也享受娛樂生活的心態,昨晚我走進了影院。看《八佰》電影,有必要了解一些《八佰》的史料背景。
  • 八佰:比電影更殘酷的歷史事件
    走出電影院,腦海裡不斷閃現出「八佰」壯士跳樓護牆時的吶喊、是蘇州河對岸同胞振奮人心的鼓舞、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陰險和西方列強的漠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片尾彩蛋上一張張真實、淳樸的面容。作為疫情以來的第一部大製作,《八佰》給了我太多驚喜。比電影更動人的是其背後更動人的歷史背景。
  • 電影《八佰》裡面的真實人性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18天,引起大眾影迷熱捧,目前票房過24億,引領了疫情之後國內電影市場的振興。可以說無論是這部電影本身,還是電影背後的歷史,都是值得稱讚而留名於史冊的。這部歷史軍事題材電影以抗戰中的真實事件為原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和部分情節虛構,拍出了一部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電影《八佰》的製作水準和藝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這樣的好電影今後越來越多。這部電影給我帶來觸動的還有影片中的那些人性。
  • 比《八佰》更真實的,是這段真實歷史……
    近日,電影《八佰》全國公映「八百壯士晝夜血戰守四行」的故事令數萬觀眾淚目。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八佰》戰役發生的幾天,還發生一場更加慘烈的、震驚中外的寶山保衛戰!,歷史上的姚子青就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勇有謀的少年,18歲就是排長,21歲就是連長,26歲是營長。
  • 《八佰》:真實的歷史境遇比電影還要慘烈,卻很少有人記得
    在影院停業174天之後終於復工,迎來了今年第一部重磅電影,管虎導演的《八佰》。這部影片根植於真實的歷史故事,但真實的歷史更加慘烈和無奈,管虎刻意展現了情緒最高昂的部分,然而,那些沒有明說的悲壯反而更抓人心,甚至比電影還要感人。
  • 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電影《八佰》觀後感,來欣賞一下吧。電影《八佰》觀後感篇一《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電影中是四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
  • 讓人振奮的《八佰》,戰爭歷史場面直戳人心,觀看感受非同以往
    2020,一部特別的戰爭題材電影來了。經歷突然的撤檔、取消放映、劇情刪減,時隔一年多的時間,《八佰》帶著振奮終於向我們走來了。《八佰》是導演管虎醞釀十年的拍攝設想,這份執念源於他內心對戰爭片的熱愛與心結。「一個民族要想往前走,忘記歷史是非常可怕的。」
  • 《八佰》|電影故事與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不少人看完之後對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於電影,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故事去探索真正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15歲的中國姑娘楊慧敏,身纏一面青天白日旗,潛入中國守軍的陣地,中國軍人臨時找到兩根竹竿作為旗杆,將旗升起,正值黎明時分,曙色微茫中,軍人們肅立敬禮,沒有音樂,只有一兩聲冷槍,外面是即將發動新一輪進攻的敵人。
  • 對電影《八佰》的討論,上升到有沒有篡改歷史,是可笑而荒誕的
    不僅是現在,在等待《八佰》上映的漫長的時間裡,有關《八佰》有沒有篡改歷史的消息,就不停在閃現,也看到有些內容煞有介事的將這部影片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拎出來挨個批鬥,仿佛不把這部影片批爛批臭,批到永世不得翻身,就難解心頭之恨。
  • 《八佰》真實遠比電影更慘烈
    電影院復工之後,相信最近大家都被電影《八佰》刷了屏。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國軍士兵的故事。然而真實的戰爭遠比任何電影特效都慘烈,當時的中國大地處處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中日戰爭自古以來就有,近代則是從甲午海戰開始糾葛不斷。1937年78月7日日本製造的盧溝橋事變是全面抗戰的開始。而在盧溝橋事變之前日本已經全面佔領東北建立滿洲國,以求擺脫國內經濟困境和政治危機,並想稱霸世界。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引起熱烈的反響,這樣一部抗戰影片真實地還原了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以謝晉元為首的五二四團八佰勇士們堅決抵抗日寇的滿腔熱血和抗戰到底的決心
  • 電影《八佰》場面壯烈,口碑一路走高,但與真實歷史卻出入很大
    這兩天要說什麼電影最火爆,應該當屬《八佰》了。無論是主演陣容,還是宏大的槍戰戰爭場景,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存在。雖然《八佰》確實是一部,但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英勇將士們的故事,當時堅守在此的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