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可爸媽精讀(ID:bmnfrc)
作為父母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的天真,童心是人性最真實的鏡子,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近日,山東一個成人唱歌比賽邀請了8歲童星小玉玉擔當評委,引起全網熱議。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小玉玉以非常「老資格」的口吻,評價著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輩的參賽選手。
視頻一出後,有網友說,感覺在孩子身上看不到童真,更像成年人說話,家長有點急於求成了。
其實,這不是小玉玉第一次當評委了,早在兩年前,她就在一檔《中國新聲代》的節目中作為鬼馬評審團的一員,點評臺上小歌手們的表現。
小小年紀一直用大人口吻說著大人話,引起了觀眾們的不滿和吐槽,認為她太圓滑世故,沒有孩子氣,十分「油膩」。
其實,孩子不是不可以評論成年人,只要有道理,孩童也可為師。
網友們心疼的是,小玉玉丟失的童年和童心。
面對網上的熱議,經紀人卻反問:「我想問那些人,他們有孩子出名嗎?」
一直以來,都是大人負責賺錢養家,孩子負責學習玩耍。
不知何時,成功就是從小出名當神童。
四年前,假笑男孩Gavin因一個頭頂蜥蜴的視頻意外走紅。Gavin的父母在兒子火了後,開始不停接商業廣告。去年Gavin的父母帶著他來到中國入住微博,一天吸粉百萬。Gavin受邀參加微博之夜時,他以每三秒一個的頻率,擺出標準假笑。與嘉賓合影時,原本面無表情的Gavin會一秒變臉,露出營業的假笑。本該跑跳玩鬧,在草坪上打滾的年紀,Gavin的生活卻滿是KPI、流量和營銷。假笑多了,他好像忘了該如何真笑,臉上掛著的分明是屬於成年人的疲憊。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David Weikart曾做過一個長達20年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過早搶跑不僅不能讓孩子學術領先,甚至還會給他們的情緒、社交等能力帶來持續一生的嚴重「後遺症」。蒙臺梭利說,在兒童的世界中,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角度,但成人卻因無知和自私對孩子的世界展開「殖民」活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早地接觸名利場,會造成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偏差,導致孩子的人生偏離軌道。為了打造一個天才,塑造一個成功的孩子,父母不惜閹割孩子的童年,毀掉孩子活潑的天性,廢除孩子童真的夢想。這就好比春天本是播種的季節,你卻要求收穫成熟的麥子。就算孩子真的是個天才,在被加速的人生裡,也會變成一場災難。前段時間,小學六年級學生研究突變基因「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沒過兩天,這份讓人豔羨的成績被取消了,原因是這少年天才竟是他的博士爸爸一手策劃出來的。再後來,「天才少女」岑怡諾,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11歲出版詩詞集,異於常人的光環遭全網猜忌。後來,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天才少女的爸爸是一個成功學大師,這位父親,將自己的成功理念完美的移植到女兒身上,並為自己的公司做宣傳。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有一期的嘉賓是童星趙俊澤一家。在節目中,趙俊澤父母鼓勵孩子多和明星接觸,以便日後跟著這些明星一起拍戲。王珂毫不客氣地說:「家長鼓勵孩子努力跟阿姨拍戲,這個我覺得是價值觀的坍塌,說明社會過分看重這件事,我永遠不鼓勵孩子這麼小就拿這件事當他的職業,然後鼓勵他去融入成人的世界。」《市場星報》曾指出:成人世界的功利思維,對「神童」的過度期待,是催生「神童夢」的社會土壤。父母的功利思維,就像催熟劑,將孩子快速催熟,殊不知,這個早熟果卻沒有想像中的甜,總是帶著絲絲苦澀。父母對神童的過度期待是一把雙刃劍,在為孩子的未來披荊斬棘的同時,也抹去了孩子的天真和童心。生一個天才很難,需要靠基因,還要看運氣,但毀掉一個天才卻很容易,只需要一個急功近利的父母。好文推薦(點擊下方文字即可閱讀)
若喜歡,點亮「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作者簡介:木子可,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十年紙媒撰稿人,專注婚姻和育兒研究,看人間情,寫人間事,一心一意碼字的凡塵女子一枚,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轉載請加微信fushu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