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中醫那麼厲害,為何到了現代,卻不行了?

2020-12-19 讀文化博今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中提到: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孫思邈認為,醫生不僅要治病救人,而且還要在行醫救藥的過程中,注重品德,也就是醫德。從唐朝的孫思邈之後,中醫就一直都講究醫德。2018年時期,世界衛生組織第1次將中醫列入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裡面。

而中醫也有很多經典代表典籍,比如說《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等。在公元前3000年時,中醫就已經誕生,但那個時間段還是遠古時期,甚至夏朝都還沒有建立,中醫也僅僅只是一個概念,並沒有具體落實到某一個社會職位或者文學記錄當中。

到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念,這才慢慢有了一個雛形。被記載了下來,而人們所能夠找到最早的中醫文學記錄,是關於解剖和醫學分科,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4診的知識。慢慢的,人們就開始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了艾灸和湯藥。

再到東漢期間(25年—220年),我國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醫學者。比如說張仲景研製了八法,也就是陰陽、表裡、虛實和寒熱。還有華佗(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擴張了中醫的研究領域,因為華佗是一位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術的中醫學者,同時還研究出了五禽戲。

到了唐朝時期,政治思想等各方面已經成為了時代優勢。在這一時代中誕生出來的中醫學者們也數之不盡,而孫思邈其實也算是集大成者。孫思邈在繼承了古往今來中醫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將醫德發揮到了最高點。孫思邈之後人們一直都稱:大夫不僅僅要行醫救人,而且還要講究醫德,進一步的完善了中醫的系統發展。

但是對於為什麼古代中醫學的成績要比現代更顯著一些。可能分為三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因為隨著時間的變遷,很多傳統的醫學典籍已經慢慢消失了。所以現在中醫學者很難繼承古人們的智慧。就比如說在考古界雖然出土了很多竹簡,但是這些竹簡一旦被挖出來之後很容易就氧化。

慢慢的,人們也就失去了一些古人的醫學典籍。這時候想學習、想傳承都很難。而有一些家族可能會有這些典籍,也被很好的保留了下來。但是傳內不傳外,所以也就出現了局限性。

第2個原因是因為社會地位的影響。因為在古代時期醫學者的社會地位並不是很高,並沒有農民的社會地位高,所以願意學醫的人相對而言比較少,傳承的可能性就不大。傳到當代社會中,最正宗的中醫學者可能都已經不純了。

第3個原因就是沒有人願意承擔重任。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大家會發現社會風氣越來越複雜。民國時期很多人都想參軍當軍閥,在抗日戰爭時期,人們都想成為保家衛國的戰士。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又都想著當網紅和當明星,慢慢的也就忘了傳統的中醫理念,導致了無人繼承的狀態。所以現在學中醫的人要麼就是學的不正宗,要麼就是沒有人去學。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通過不少記載發現,古代的中醫都非常厲害,那麼為何到了現代,中醫卻不行了呢?這本《中醫名著》,一共有八本,其中就講述了中醫學從古至今的發展史,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中醫,為了回饋新老顧客,在小編的申請下,商家將158元,現降到了88元一本,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穿越古代王朝:我一個小郎中,眼中的不治之症,淺談中醫技術
    如果放在現代來看,這些疾病其實並不算什麼大病,但如果放在古代,那麼這些疾病就是極為恐怖的存在;一旦得了這類疾病,那麼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死亡面前都是一視同仁。秦漢到清朝,這個長達幾千年的時代,世界醫術水平根本沒達到可以辨認出遺傳學的醫學科技;而我國古代在近親結婚上又不受控制,也因此,畸形兒、先天性疾病患兒也極為普遍,其實畸形兒還算好,雖然是不治之症,但至少不會因為畸形而使得生命受到影響。
  • 古代撐起醫學一片天的中醫,為何如今的地位急轉直下?
    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還是眼下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醫學家們在努力攻克病毒的時候,中醫再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作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中醫在我國歷史悠久,可是到了清朝末期西醫進入之後,很快就被排擠,一度成了被聲討的對象,中醫學院也曾經因為招不滿學生而苦惱。
  • 只有中醫的古代,國人是怎麼對抗瘟疫的
    那麼,按照「中國古代沒有發生過人口死亡三分之一以上的瘟疫,除了中醫之外想不出別的理由」的邏輯,為何在中醫發展「黃金期」的明清兩代,反而發生瘟疫次數最多、疫情最為猛烈、死亡人口最多呢?在中國古代爆發的瘟疫中,能夠得到醫治的百姓是極少數,多數百姓的命運只有自愈和死亡,之前已論證過在此不再贅述,那麼古代的中醫難道沒有做出一點貢獻嗎,當然不是,他們通過對大量病患的觀察,總結出了大量經驗,並在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防治的有效措施,比如李時珍就提出,將疑似鼠疫病人的衣物上鍋蒸了之後,可以防止其他人通過衣物接觸性感染,1894年廣東大鼠疫中,地方官按照中醫的指導,按10文一條收購老鼠統一焚燒
  • 傳統中醫,真那麼有效?3方面疑問,讓你徹底顛覆對中醫的認知
    為什麼隨著傳統中醫的沒落,中國人的壽命反而逐漸明顯增長?2、經絡穴位對全身臟腑的影響傳統中醫認為經絡穴位,能夠通過按壓、針刺而反應到全身臟腑,為何在所有的開刀手術中,手術醫生只關心血管、神經而對如此重要的經絡、穴位全然不顧?
  • 「致命」咀嚼:火了千年的檳榔文化,為何到現代坐了冷板凳?
    那麼在古代,為何檳榔會受到的如此崇高的待遇呢?檳榔的藥用價值,真·包治百病?檳榔除了被文人貴族階級所喜愛,在醫藥領域也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關於檳榔用藥以及嚼食的記錄,在史料中層出不窮。早在魏晉時期,人們就已經記錄了檳榔有著消食和驅蟲的藥用價值,在唐朝的藥書裡還出現了檳榔能夠預防瘴氣的說法,並且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檳榔有著疏氣活血、預防瘧疾的功效。
  • 看病選中醫還是西醫?中醫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罵中醫?
    那麼問題來了,治療冠患者人均費用真有那麼高嗎?國家衛健委後面公布的費用為什麼又說是15w呢?還有人說遠沒有那麼高。到底怎麼回事?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捋一捋。我們小時候就知道有醫院和醫生,生病了就去醫院找醫生看病,但是絕大多數人壓根不知道,醫院醫生還有中醫西醫之分。新冠肆虐,戰勝病毒,國家是動用中醫西醫一起上的!
  • 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發明,愛因斯坦為何全盤否定了?
    但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算不算科學呢?那麼你可能會疑惑,什麼叫科學?科學就是有科學理論支撐並可以衍生出產物的一種理論。而這種理論可以產生很多新的之前不存在的事物。像子彈槍枝就不屬於科學,而是屬於科學創造的新事物,這種新事物可以叫做科技。那麼答案就出來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不是科學,而是科技。
  • 要想減肥,要科學認識肥胖,且看現代醫學與中醫是如何認識肥胖的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超9千萬的肥胖人群,其中1200萬還屬於重度肥胖,已經超越其他國家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們也一度「談胖色變」。常說「一胖毀所有」,然而肥胖不僅會毀了個人外在的美感,還會毀了個人健康。
  • 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瘡藥,為何後來卻不見了?
    其實金創藥在古代留下來的古籍裡面,的確是有記載的。1636年的時候,清朝成為了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朝代,自從滿族人入關之後,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漢人,所以就在1644年的時候實施了剃髮易服制度,為了能夠執行下去,滿族人採取的是強制執行態度,如果說有漢族人不想剃髮的話,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是逃離清朝的統治遠赴國外,要麼就是遁入空門當和尚。
  • 唐朝289年,清朝267年,為何我國古代王朝都破不了300年這個魔咒
    從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中原,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到1912年溥儀退位,大清帝國黯然退場,這2000多年的封建興亡不可謂不精彩。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我國古代王朝都破不了300年這個坎呢?難道真的是冥冥之中天意如此嗎?
  • 中醫針灸:古代的「起死回生」術,被外國人當成教科書學習
    在求學路上我也在積極探索,希望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後來慢慢了解到,針灸在中醫中的重要作用,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想到的。如今針灸在一些地方已經不存在,在醫院裡也進行了非常大的改進和創新,只有在很多農村還有這種古老的治療方法,儘管如此,中醫針灸在醫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就連外國人也把「針灸」當作了教科書式的知識在學習。
  • 明明「斤」是我國傳統的度量衡,為何現在一斤剛好500克?
    不同時期的「斤」是不一樣的,大家可能記得一個詞「半斤八兩」,指的是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因為古代一斤大概就是十六兩,但現在一斤是十兩。中國各地、各行業都有各自的斤、兩重量標準,並不統一,故經常造成混亂。但是,部標準肯定也不行,清朝採用營造尺、庫平兩。1斤約為596.816克,合16兩,即一兩約為37.301克。
  • 為何2020年我國多地暴雨成災,從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怎樣分析?
    我國地域那麼廣,東西南北中天氣肯定不一樣,不得不佩服中醫老祖宗留下的魁寶還是有一定神奇之處,幾千年後還仍然適用,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是從宏觀角度分析全年的大致氣候特點。 2020庚子年主運是金運太過,陽明燥金中見之氣是太陰溼土,庚子年在泉之氣也是陽明燥金,四之氣(7月22日至9月22日)主氣是太陰溼土,恰逢客氣居然也是太陰溼土,理應在四之氣長夏季節雨水特多。
  • 權力的遊戲為何會這麼火?背景是古代奇幻,一般我國觀眾都不喜歡
    我想每一個歐美影視劇迷都聽說過權力的遊戲,這部以古代奇幻的電視劇為什麼能夠這麼火呢?如果說在歐美流行的話還說的過去,因為歐美本身對自家文化就很了解,所以一部古裝奇幻電視劇火起來也說得過去,但在中國仍然受到追捧,原因就不簡單了。
  • 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同樣,90年代mma(跨武術類別比賽)剛興起時,巴柔秒殺幾乎所有其他拳種也是因為以前大家都沒意識到地面纏鬥的絕對重要性和高超的技巧性。現代格鬥發展極其迅速,對比二十年前的比賽,mma技術上已經天翻地覆,傳武更多不是輸在自己沒落,更多是沒有及時進步。
  • 中醫的根在民間:從「五根湯說到民間中醫」
    沒想到我姐說:「不行,他早已不在那個醫院了。」姐姐接著說:「是這麼回事,那年他所在的醫院評職稱,李風林雖然是中醫科主任,並且他看病看得最好,群眾中威信最高。但聽說沒有文憑,上邊沒法給他定職稱,科裡其他人都定了職稱,唯有他沒定。他沒法幹下去了,於是離開了那所醫院。後來我一直沒有找到他,再後來聽說那所醫院的中醫科也垮了!」
  • 一場普通論壇為何引發如此關注?「浙派中醫」紹興再出發
    王曉鳴宣布:張景嶽醫學思想學術論壇暨紹興市首屆景嶽中醫藥文化節啟動為何,一場看上去最普通不過的論壇和最常見的一個 「節」, 引來如此廣泛的關注?至於為何在紹興、在「國寶級」古代名醫張景嶽的老家舉行,那是因為,3年多前,浙江中醫藥第一次打出了「浙派中醫」大旗,時間長達半年、行程超過三千公裡的「浙派中醫」大巡講,正是從紹興啟程。
  • 古代的酒與現代的酒一樣嗎?淺談國人對酒為何如此迷戀
    小到朋友之間聚會喝酒聊天,大到商場談生意的觥籌交錯,中國人不能沒有酒,因為沒有了酒就沒有了意境,同時也沒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雖然古代人和現代人都愛喝酒,那麼兩者之間的酒是否有差異呢?而且,明明喝酒傷還誤事,為什麼幾千年以來中國人對酒如此迷戀?這其實背後大有講究。
  • 古代的時候,為何算命先生算的那麼準?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導讀:在古代的時候,為何算命先生算的那麼準?說起古時候的人,我想大家首先想到就是封建兩個字,因為當時的社會制度就是封建迷信,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民間才流傳了許多的神話故事,像天狗食月,惡獸年等等,那時候的古人把這些都看做是神仙或者是妖怪在作亂,於是就燒香拜佛,又或者是請求一些會法術的人前來降妖除魔。
  • 中國結婚很有講究,少一樣都不行,古代婚禮與現代婚禮有3項沒變
    中國結婚很有講究,少一樣都不行,傳統婚禮與現代婚禮有3項沒變說到結婚對於80後可能過程已經是很熟悉了,對於90後可能有的人還不是很了解,那麼00後就更是不知道結婚的流程是怎麼回事了。在中國結婚是一個件大事,在每一個地區舉辦的婚禮的風俗都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