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實在是太難了。
日常中,我們時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語言攻擊。這樣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們用1年時間學會了說話,卻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如何才能好好說話。
如果想要跟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以下這些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
一、孩子提問時,請別說:
1. 大人在說話,小孩子別打斷大人說話。
2. 我也不知道。
3. 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走開。
4. 別問那麼多了,趕緊去做作業!
5. 小孩子不需要知道的。
二、孩子不聽話時,請別說:
6.你不聽話是嗎?不愛你了。
7. 不聽話,想揍是不是?
8.不聽話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9.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
10. 哭什麼哭,你還好意思哭?
三、孩子犯錯時,請別說:
11. 你真是沒用,這點都做不好。
12. 哎呀,毛手毛腳的。
13. 你自己看有哪個像你這樣的!
14. 看吧,我說的沒錯吧!
15. 誰讓你不老實,總是撒謊的?
四、孩子遇到困難時,請別說:
16. 算了吧,你做得好才怪呢。
17. 我就知道你就這點本事。
18. 肯定堅持不看的,放棄了吧!
19. 你行不行啊,還是我來吧。
20. 我有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
五、孩子成績不好時,請別說:
21. 你怎麼什麼都不會,成績這麼差。
22. 你看你的字,像什麼一樣,東倒西歪的。
23. 我說了多少遍了,還做不好。
24. 我不管你了,你自生自滅吧。
25. 我對你已經徹底失望了。
亦舒有一句話這樣說: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就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要學會「好好說話」,不僅僅用來教育孩子,更需要我們家長言傳身教。
因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自我認知,都來自父母的認可和正確的引導,而他們對世界的美好想像以及對未來的期待,都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才能茁壯成長。
一天,有個小女孩跟著媽媽去菜市買菜,看到長長的豆芽,就目不轉睛的盯著看。晚上她問媽媽:我們可以自己做豆芽嗎?我很想吃。
於是媽媽說:「我們來試一試。」
因為從來沒有做過豆芽,也沒有經驗,第一次嘗試做豆芽,她們以失敗告終。但媽媽仍然滿臉笑意地說:「沒關係,我們再來試一次。」
於是媽媽查找了做豆芽的方法,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跟著女兒再次嘗試做豆芽,最後結果還是失敗了。
她們依然堅持第三次嘗試,但是在做之前,小女孩擔心地問媽媽:「這次會成功嗎?」
媽媽仍然淡定的說著:「我們再來試一試!」
這一次,豆芽終於長了出來。
這個小女孩,在之後的學習中,每次考試都獲得獎學金。
談到自己如何做到這麼優秀,她說:是因為媽媽每次的「試一試」鼓舞著我。
實際上,家庭教育就是: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學習怎麼做好父母,孩子學習怎麼做好一個孩子,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學習怎麼相互合作和鼓勵。
愛和理解,尊重和溝通,在任何一段關係中,都尤為重要。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學會好好說話,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少一點不耐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