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敦化路街道黨建引領打造15分鐘「為老服務生活圈」

2021-01-08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冷姣

「我老伴兒住在養老院,自己一個人做飯不方便,自從街道這個養老服務中心開了,我天天在這裡吃飯,這裡的飯乾淨衛生、花樣也多。」中午11:30,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福彩四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便民餐廳準時開餐,附近前來就餐的老人排起了隊伍,家住附近的八十多歲的陳大叔將打好的飯菜一一裝盒,準備帶回家吃午飯。

敦化路街道地處老城區,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8000餘人,80歲以上老年人1560人,轄區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不斷加劇,很多居民通過「黨群e家」平臺留言希望政府可以幫助破解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看護難題,滿足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大好,我們做兒女的離得遠,沒辦法時刻關注老人的情況,天天心裡干著急。」「我剛退休,平時在家閒不住,有個地能供我們日常活動就好了。」敦化路街道聽到群眾的「民聲民願」後,充分感受到提高轄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經過多方努力,依託紅色合伙人,盤活青島軍休二中心閒置近10年的服務用房,共同打造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現在餐費僅多加5元就可以送餐上門,健康又好吃,我們更省心也更放心了。」家住金壇一路10號的葉長榮今年八十五歲高齡,兒子葉林工作忙碌,平時難以在老人身邊時刻照顧,如何讓老人吃上一口熱飯菜成了他心頭的大事。自從了解到家門口新開的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可以送飯上門,他第一時間為父親選擇了訂餐服務,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經了解,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配有中央廚房,不僅有包子、油條、茶葉蛋、豆漿等多種傳統早餐種類供大家選擇,而且中午只需要花費15元即可選擇四菜一湯及主食,在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堂食服務的同時,還可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預約送飯上門服務。「我們的餐食製作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飲食習慣,聘請了專業的營養搭配師,確保菜品少油、低鹽、軟爛,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敦化路街道福彩四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桑蕊介紹說。加上先前打造的伊春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中央廚房,建立形成了街道2處集中配餐中心和4處助餐服務點的「中央廚房」餐食物流配送體系,全面輻射轄區六個社區。

「爺爺,您好,您的午餐送到了。耽誤幾分鐘時間,我先給您測一下血壓吧。」福彩四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康復治療師劉小龍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養老服務中心的送餐員,作為持證上崗的康復治療師,劉小龍的送餐任務遠不止送餐上門那麼簡單,為老人進行必要的生命體徵測量,詢問老人一天的身體健康情況,檢查一下老人家中是否存在影響健康安全的隱患……這些都是他每一次送餐的必要工作,「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老人們的健康情況,及時提供必要的服務。」

為滿足轄區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除了物美價廉的餐食服務,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還提供短期託養、康復護理、文化娛樂和心理疏導等多元化服務。「先來做個理療,待會正好去餐廳吃飯。」孫大叔有嚴重的腰肌勞損、高血壓等,健康服務開到了家門口讓他十分高興。截至目前,敦化路街道已在六個社區打造了便捷、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構建了「一中心、雙廚房、多站點」的15分鐘「為老服務生活圈」,實現了轄區老年人「全覆蓋式」居家養老。

打造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是敦化路街道養老服務民生提升工作的一個縮影,敦化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開創「黨建+養老」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依託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同步打造網格黨群服務站,升級建設紅色合伙人e站、「積福養老」會客廳等特殊功能室,全面打造「5A居家社區養老」示範樣板。依託47個網格,建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將轄區8000餘名60歲以上老年人全部納入網格服務管理,持續深化「吹哨報到」工作機制,以黨群e家、樓座微信群為載體,及時回應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服務項目,加強社區組織監管,不斷提高轄區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數。」敦化路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孟冬雪介紹說。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市北區遼源路街道:黨建引領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人民網青島7月27日電 2020年以來,遼源路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街道把黨建引領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打通「神經末梢」,創新治理路徑,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顯著提升。
  • 青島市市北區寧夏路街道:黨建引領文化建設 啟動「文化惠民、體育...
    走入人潮,詳詢活動組織者得知,為滿足群眾日益高漲的文化需求,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青島市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近期配合市文化旅遊局,開展「薈文化· 悅生活」文化集市暨市北區「文化暖冬」系列活動。 社區是街道建設的毛細血管,而群眾則猶如細胞般緊緊凝聚,成為了社區有力支撐。這場文化與體育的雙重盛宴,營造了居民大飽眼福與強健體魄的雙贏局面。古詩詞吟誦《春曉》作為開場,緊接著歌伴舞、詩朗誦、舞蹈、二胡齊奏、呂劇等精彩表演輪番上場,引來現場掌聲陣陣。場上熱鬧非凡,場下也不寂寞,非遺文化大集同樣熱火朝天。
  • 點燃「市北星火」,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2.0版
    為了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市北區創新提出打造網格黨支部,在原有的「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鏈條上,新構建了「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這一黨建「主心骨」;為了強健「主心骨」的韌性和強度,又選派137名機關幹部全脫產兩年擔任網格黨建指導員,將黨組織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 市北區鎮江路街道:黨群e家架起「連心橋」
    市北區鎮江路街道海泊河社區自使用黨群e家以來,社區黨員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不斷提高工作標準,真心實意服務於社區居民,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前期,海泊河社區黨群e家小程序收到一個議題,敦化路19號樓下水管道堵塞了,社區書記,黨建指導員及時趕到現場查勘,著急考慮如何疏通時,外出出完公差的任書記從黨群E家上看到求助後,二話不說趕到現場開始幫忙疏通,正在忙碌之際,正在巡視工作的孫主任看到都在在疏通管道,顧不上髒和累,毫不猶豫一起幹了起來。
  • 青島市市北區稅務局: 引入智慧平臺 打造智慧黨建
    半島記者 張欣健 通訊員 萬雲軍 劉永光  4月14日上午,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市北區稅務局與中國銀行青島市北支行舉行了黨建共建籤約儀式,正式引入「中銀復興壹號」智慧黨務管理系統,開啟了智慧黨建新模式。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市北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萬倫鵬,中國銀行青島市北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尹雲嶽,以及稅銀雙方有關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黨員代表共約20人出席了籤約儀式。  據悉,「中銀復興壹號」是中國銀行精心打造的智慧黨建共享平臺。
  • 黃石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讓便利和幸福近在咫尺
    再比如,磁湖溼地公園、打鼓墩口袋公園等建成開放,為市民休憩健身提供了好去處。「15分鐘生活圈」用於定義美好舒適生活的標準,即在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備便民市場、運動場地、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服務機構為重點的生活所需基本服務功能和公共活動空間。
  • 青島市北區臺東街道走出「1335」商圈黨建特色化路子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2020年以來,青島市北區臺東街道創新黨建工作,著力打造「1335」模式,走出了一條商圈黨建創新的新路子。「1」即緊扣「統」字,建強一個核心加強街道黨工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突出黨建統領「臺東商圈紅色聯盟」的核心地位,不斷擴大「紅色聯盟」的成員版圖。
  • 打造「三感社區」共建幸福家園——白雲區雲城街道以黨建引領推進...
    七彩路上,白雲區雲城街道與白雲區司法局共同打造的法治文化一條街剛剛建成,一幅幅圖文並茂的法制道德文化宣傳欄吸引了過往群眾駐足觀看;轄區各路口,身穿綠色馬甲的志願者正在進行常態化文明引導……  作為白雲區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示範點之一,今年以來,雲城街道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不斷夯實黨群服務陣地、凝聚社會資源共駐共建、豐富文明實踐活動凝聚民心,以「幸福街道
  • 市北區臺東街道召開兩代表兩委員工作通報會
    半島網8月8日訊為有效發揮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在民意暢達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實現黨建引領提振商圈經濟效能,近日,市北區臺東街道在辦事處六樓會議室組織召開兩代表兩委員工作通報會,街道黨工委書記肖莉、辦事處主任王曉輝以及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等12人參會,來自轄區各單位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攜手「紅色合伙人」手繪百米文化牆 扮靚文明...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北嶺社區黨委書記範潔說。近日,在市北區四方街道北嶺社區多了一道靚麗風景線,社區與「紅色合伙人」青島十七中攜手開展「弘揚傳統文化·共建美好社區」手繪牆主題活動。現場,在青島十七中的學生志願者共同參與和精心創作下,百米手繪文化牆成功「出爐」,一幅幅形象生動、色彩絢麗、形式新穎的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賺足了「眼球」,贏得了稱讚。
  • 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上海2035年總體規劃提出要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近期,細心的香花橋街道市民發現自家小區門口顯眼位置張貼著「15分鐘社區生活圈」導視圖上面清晰地展示了居民從家出發15分鐘範圍內可以享受到的「食、住、學、娛、醫」等基本服務宜居生活看得見6:30在沁園湖綠地廣場晨練;8:15送孫子去清河灣幼兒園
  • 無錫市江溪街道黨建引領治理「千變」
    近年來,無錫市新吳區江溪街道黨工委緊扣「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主題,積極適應城鎮布局、經濟結構、黨員流向等新變化,堅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互聯互動、創新發展,在加強城市基層黨建方面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機制的三大蛻變,著力提高了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推動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 濟南杆石橋街道:黨建引領激活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杆石橋街道一直以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居民為導向,著力建設「紅色社區、韌性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智慧社區」五大社區,不斷夯實社區治理和發展的基礎。紅色引擎激活發展動能要把社區建設好,首先必須把社區黨委建設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重大作用。
  • 市北區臺東街道「紅色合伙人」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公俐 通訊員 夏素素 青島報導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市北區臺東街道著眼於以黨建引領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治理,並於近期向社會發出
  • 「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幸福近在咫尺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 通訊員 付東流 視頻 任杏梓 早上去健身設施那健個身,再溜達到庭院活動室聊聊天,還可以去24小時圖書館看看書,然後在「巷子裡」生活市集買菜回家……「全程不用坐車,步行最多只需15分鐘。」
  • 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便利和幸福近在咫尺
    這兩天,家住如城街道金鼎名城的居民發現,在東門入口醒目位置,多了一塊「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導視圖,圖中涵蓋了加油站、文化館、公交站臺、公廁、加油站等便民信息。據了解,「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由市文明城市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統一規劃,如城街道配合落實,指在住宅小區,居民步行15分鐘的時間內,要規劃配套養老、醫療、教育、購物、交通、健身休閒等各種生活必需的配套設施,以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未來,我市會全面推廣「15分鐘便民生活圈」,所有居民都將對周邊便民設施一目了然。
  • 《光明日報》點讚丨市北區廣納「紅色合伙人」,共繪治理同心圓
    ……對許多城市而言基層治理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面對一系列的痛點難點問題市北區建立了「紅色合伙人」機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成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和發展的有效模式2020年4月,青島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通過本地媒體發出了一份特殊的「邀約函」,誠邀各大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成為「紅色合伙人」,以資金、人力、產品、信息數據、專業服務等參與社區網格建設和社會治理。
  • 年末視察|打造樂齡生活圈,委員們視察為老服務體系建設
    12月10日下午,靜安區政協舉行第七場暨「健全為老服務體系、打造『樂齡生活圈』」專題政協委員年末視察。區政協副主席葉強和32名委員參加。區民政局、大寧路街道、寶山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據介紹,為積極應對人口深度老齡化的挑戰,近年來,區民政局堅持設施為基、服務為本、政策為引,努力探索構建「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格局,加速構建為老服務設施網絡,不斷提升為老服務水平,精心打造「樂齡家園」服務品牌,努力提升養老服務能級,滿足了群眾的養老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 打造「15分鐘微笑生活圈」
    記者昨日從深圳市交通局獲悉,未來城市慢行交通建設力度將持續加大,為市民打造「15分鐘微笑生活圈」,努力建設市民1公裡之內可便捷步行,3公裡可便捷騎行抵達的慢行友好城市。  為滿足市民長距離出行需求,深圳啟動了跨區自行車專用道建設。龍華-南山跨區自行車專用道已大部分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條自行車專用道起於龍華民治留仙大道-梅龍大道,終於西麗留仙大道與學苑大道,其中南山段長約7公裡,龍華段長約3.2公裡,串聯龍華民治、大學城片區並與大沙河生態廊道銜接。此外, 市交通運輸局也完成了龍華-福田跨區自行車專用道規劃方案編制,正在積極推進建設前期工作。
  • 瑞金二路街道探索黨建引領服務企業新路徑
    今年,瑞金二路街道探索構建樓宇社區委員會運行新機制,高質量推進樓宇黨建發展、高品質服務樓宇企業、精細化治理樓宇社區為目標,積極打造網格化樓宇服務新模式,推動基層黨建和服務企業融合發展、互促雙贏。據悉,瑞金二路街道共有商務樓宇36棟,企業1123家,樓宇白領近2.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