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分鐘微笑生活圈」

2020-12-28 大洋網
  過去3年深圳已建成自行車道約808公裡,今後每年還將新改建自行車道300公裡以上。記者昨日從深圳市交通局獲悉,未來城市慢行交通建設力度將持續加大,為市民打造「15分鐘微笑生活圈」,努力建設市民1公裡之內可便捷步行,3公裡可便捷騎行抵達的慢行友好城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偲 通訊員梁晶輝

  自行車道:

  2019年新建改建319公裡

  2017年至2019年,深圳完成自行車道建設約808公裡,增長約85%,其中2019年完成新/改建自行車道約319公裡,停放區約2000個。去年,寶安、福田、龍崗、南山4個區,新/改建自行車道都超過10公裡,其中寶安區達到58公裡,居全市之首。此外,羅湖、龍華、坪山、光明等區新/改建自行車道也都超過了20公裡。

  為滿足市民長距離出行需求,深圳啟動了跨區自行車專用道建設。龍華-南山跨區自行車專用道已大部分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條自行車專用道起於龍華民治留仙大道-梅龍大道,終於西麗留仙大道與學苑大道,其中南山段長約7公裡,龍華段長約3.2公裡,串聯龍華民治、大學城片區並與大沙河生態廊道銜接。此外, 市交通運輸局也完成了龍華-福田跨區自行車專用道規劃方案編制,正在積極推進建設前期工作。

  「機非分離」:

  多區試點提升通行效率

  近期,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寶安管理局在新沙路(107國道-中心路)段,通過壓縮機動車道及道路標線寬度,在道路兩側施劃藍色振動非機動車道標線、設置反光道釘等措施,增設了寬約1.5米的非機動車道,實現機動車、非機動車各行其道,保障安全通行。據寶安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振蕩標線和非機動車道結合在一起乃全市首創,機動車如果駛入非機動車道行駛會有震蕩效果,起到警醒作用。

  類似的「機非分離」試點已在全市多個行政區域展開,並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南山區南新路(紅花路-東濱路)原本為雙向六車道,高峰期非機動車流量較大,許多騎行者直接在機動車道上行駛,存在安全隱患。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將道路由雙向六車道改造為雙向四車道,然後在兩側分別設置了3.5m寬的非機動車道,並相應增設非機動車道標誌、標線等。最終雖然機動車道縮減了,但由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都能夠有序通行,道路通行效率反而得到提升,又消除了安全隱患,路邊違停、非法營運佔道候客現象也明顯減少。

  慢行系統:

  對100多所學校周邊交通整治改善

  深圳慢行系統提升也持續圍繞改善人行道品質、增添無障礙化/安全設施、優化道路空間景觀等做文章。2019年,福田區通過對上梅林東、景田北、車公廟、濱河西、農科等13個片區交通綜合整治,實現了片區步行道空間及設施品質提升;龍崗區完成10條道路慢行道無障礙設施整治,依託三館一城片區「三網融合」建設3座二層連廊;大鵬新區依託葵湧中心片區整治,整治人行道,還新建海貝灣-畲嚇灣、環龍岐灣綠道約20公裡。

  此外,近年來,市交通運輸局持續加大校園周邊慢行交通設施及交通安全設施建設與維護。截至目前,已完成對福苑小學、福田區外語學校、南二外、坂田小學、光明中學等100多所學校周邊交通的整治改善,主要措施包括保障慢行交通路權、完善標誌標線及安全設施、提升慢行交通品質與環境等,有效提升了兒童出行安全性,助力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

  人行道:

  整治約900公裡人行道不足或缺失路段

  按照新的發展理念,深圳將聚焦打造1公裡步行到達、3公裡自行車騎行的「15分鐘微笑生活圈」。

  為達成上述目標,深圳將加快出臺《深圳經濟特區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若干規定》、《深圳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規章,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導則》(修訂稿),同步制訂《深圳市街道設計標準》及《深圳市軌道交通接駁設計指引》,為深圳市慢行交通發展提供指導,加快出臺深圳市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和慢行骨幹網規劃,系統推進慢行系統建設。

  慢行設施建設力度將持續加大,包括計劃對全市約900公裡人行道不足或缺失的進行專項整治;統籌推進自行車道建設與機非混行安全隱患路段整治,每年完成新改建自行車道300公裡以上,開展116個路段,4個節點機非分離專項整治;有序推進自行車高速公路、慢行骨幹網和立體自行車停放庫等高品質慢行設施建設;結合城市開發及軌道交通建設二層連廊、地下通道、風雨連廊等全天候立體步行系統。

相關焦點

  • 黃石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讓便利和幸福近在咫尺
    東楚晚報記者 周巍 攝下陸區青龍山社區居民在廣場上遊玩石榴園社區居民看「便民15分鐘生活圈」分布圖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站檢查身體15分鐘可以走多遠?按照正常散步的速度計算,15分鐘可以走800米至1000米。15分鐘能幹什麼?
  • 「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幸福近在咫尺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 通訊員 付東流 視頻 任杏梓 早上去健身設施那健個身,再溜達到庭院活動室聊聊天,還可以去24小時圖書館看看書,然後在「巷子裡」生活市集買菜回家……「全程不用坐車,步行最多只需15分鐘。」
  • 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上海2035年總體規劃提出要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近期,細心的香花橋街道市民發現自家小區門口顯眼位置張貼著「15分鐘社區生活圈」導視圖上面清晰地展示了居民從家出發15分鐘範圍內可以享受到的「食、住、學、娛、醫」等基本服務宜居生活看得見6:30在沁園湖綠地廣場晨練;8:15送孫子去清河灣幼兒園
  • 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便利和幸福近在咫尺
    這兩天,家住如城街道金鼎名城的居民發現,在東門入口醒目位置,多了一塊「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導視圖,圖中涵蓋了加油站、文化館、公交站臺、公廁、加油站等便民信息。據了解,「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由市文明城市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統一規劃,如城街道配合落實,指在住宅小區,居民步行15分鐘的時間內,要規劃配套養老、醫療、教育、購物、交通、健身休閒等各種生活必需的配套設施,以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未來,我市會全面推廣「15分鐘便民生活圈」,所有居民都將對周邊便民設施一目了然。
  • 社區新政|「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幸福近在咫尺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 通訊員 付東流 視頻 任杏梓早上去健身設施那健個身,再溜達到庭院活動室聊聊天,還可以去24小時圖書館看看書,然後在「巷子裡」生活市集買菜回家……「全程不用坐車,步行最多只需15分鐘。」
  • 贛榆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幸福「近在咫尺」
    分鐘內,都能實現,「15分鐘便民服務圈」,讓百姓的便利近在咫尺,幸福感滿滿。分鐘就能到菜市場、超市、衛生室等,小區的生活圈很便民。」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串起了衣食住行,也圈出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有了『15分鐘便民生活圈』,居民生活更美好,我們在縱深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始終圍繞『民』字做好文章,力爭給群眾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變化。」
  • ...10分鐘有超市!「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Q:   什麼是15分鐘便民生活圈?   A:   「15分鐘便民生活圈」是指在住宅小區,居民步行15分鐘的時間內,要規劃配套養老、醫療、教育、購物、交通、健身休閒等各種生活必需的配套設施,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黨建引領打造15分鐘「為老服務生活圈」
    敦化路街道聽到群眾的「民聲民願」後,充分感受到提高轄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經過多方努力,依託紅色合伙人,盤活青島軍休二中心閒置近10年的服務用房,共同打造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現在餐費僅多加5元就可以送餐上門,健康又好吃,我們更省心也更放心了。」
  • 小福Style | 15分鐘生活圈,讓幸福「近在咫尺」
    幸福街道  15分鐘可以做些什麼?  15分鐘,吃喝玩樂在眼前  無需擔心周末逛街人潮擁擠,徹底告別交通擁堵的煩惱,家門口的商業街集休閒、購物、娛樂、餐飲於一體,足不出戶就能坐享便捷生活。    15分鐘,盡享休閒愜意時光  生活忙碌,總會有一些辛苦,既然已經開始享受一段休閒的時光,那就好好享受吧!人生總要不負當下美食,才不負曾經過往。
  • 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就在青羊這個地方……
    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就在青羊這個地方…… 2020-10-1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5分鐘生活圈,成都家門口這些新變化你發現了嗎?
    成都從2017年開始,啟動中心城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提出成都中心城區 將在三年內新建8大類、18項,共計2818項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生活圈」,希望市民享受到15分鐘搞定生活的便利。這之中,社區綜合體是重要的公建服務配套項目類型,而目前社區綜合體已開工261個,建成134個。
  • 一刻鐘生活圈之晉陽街:成熟街區再添新丁 打造智慧社區新風尚
    但隨著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在一刻鐘的時間裡、一刻鐘的距離半徑內解決社區居民生活之所需的「智慧生活圈」已經悄然興起。 「一刻鐘生活圈」,簡單來講便是以居住區為圓心輻射周邊,在一刻鐘內能夠到達的區域,以「乘車5分鐘」、「步行15分鐘」為宜。理想的「一刻鐘生活圈」,要有商超、學校、公園、醫院等生活配套,公交站點、自行車租賃點等交通配套自然也不可或缺。
  • 成都溫江清泉社區:連接左鄰右裡,打造全功能鄰裡生活圈
    據社區負責人介紹:社區致力於「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發展理念,借力亞洲灣西熙裡「網紅」特色街區打造,實現轄區社會服務資源的共享,建立了以社區居委會為中心、多家專業社會組織、商家共建聯盟、志願者協會等草根組織參與的服務體系,構建成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便民生活圈,為居民打造便捷的15分鐘生活圈,彌補社區公共服務的短板,讓居民以一種新的姿態重新融入日常生活,並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找回日漸淡薄的人情味兒
  • 什麼是五分鐘生活圈?裘馬四季告訴你
    華遠裘馬四季位於門頭溝核心位置,是集規模、交通、壞境、配套、品牌為一體的品質住宅社區,三山兩寺一河環繞,並且所在區域也是政府重點打造的區域,依託10萬平米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緊鄰阜石路,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到達西三環。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優勢明顯,簡直是風水寶地。
  • 廣東省人大代表:打造「一小時生活圈」引導人才安居
    原標題:打造「一小時生活圈」引導人才安居 「現在人才難招啊,以前到高校招聘,單是招業務員就能收到近200份簡歷,現在能收到八九份就不錯了!」 對此,徐錫彥建議,促進交通一體化,加快珠三角西部幾個城市的融合發展,打造灣區1小時生活圈,引導廣深大城市的不同人群自願在周邊的中小城市安家,促進共同發展。
  • 15分鐘,圈出定州人的幸福感!
    15分鐘,圈出定州人的幸福感!9月1日上午,記者在刀槍街社區看到,社區門口張貼著一張15分鐘生活圈導視圖。想健身,附近的遊園廣場就有設施完善的場地和種類豐富的器材;要看病,環境優美、管理規範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就在身邊……在市區,市民步行不出15分鐘,就可以享受到社區養老、教育、醫療、購物、社區餐飲等一系列便民服務。
  • 加快打造文商成華「市井生活圈」 | 趙春淦率隊調研一環路市井生活...
    加快打造文商成華「市井生活圈」 | 趙春淦率隊調研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成華段)有關工作推進情況 2020-10-22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環路打造「市井生活圈」:孵化基地、咖啡、書店 「科大活力區...
    目前,成都市啟動的一環路「市井生活圈」項目正在打造中。  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當前,成都市著眼於「城市記憶年輪環、市井生活體驗圈、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打造願景,以一環路為軸,左右各延伸一到兩個街區,進行整體梳理策劃,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有歷史內涵、有商業氛圍、有生活氣息、有文化故事的「市井生活圈」。
  • 昆明新亞洲體育城社區開展精細化服務 打造「舒適生活圈」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挑戰,新亞洲體育城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開展精細化服務,搭建黨群連心橋,織密衛生平安幸福網,讓社區居民的生活圈更加溫暖、舒適。疫情期間,社區共開具《解除留觀證明》《居住證明》等近3000份,滿足轄區企業復工復產、居民必要出行、學生上學等需求,以微笑、熱情、周到的服務轄區居民。
  • 平潭:精耕試驗田 打造臺胞「第二生活圈」
    而今,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平潭深入實施「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工程」,精耕試驗田、當好擺渡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推動應通盡通、平潭先通,臺胞「第二生活圈」正加快形成。  應通盡通  培育兩岸物流通道  1月19日,從高雄到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乘坐「臺北快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