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 通訊員 付東流 視頻 任杏梓
早上去健身設施那健個身,再溜達到庭院活動室聊聊天,還可以去24小時圖書館看看書,然後在「巷子裡」生活市集買菜回家……「全程不用坐車,步行最多只需15分鐘。」10月28日,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街道王家壠社區年近70的臧躍華說起這些年社區的變化,贊口不絕。近年來,王家壠社區通過硬體升級帶動軟體升級,打造了「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讓社區既提升了「顏值」,又保留了巷子裡獨有的「氣質」。
老舊院落提質,顏值、氣質雙提升
「王家壠社區由六條巷、七條巷、五條巷等3條巷子組成,轄內既有上世紀興建的安置居民區,也有改制企業職工宿舍形成的院落。自2017年起,社區從百姓家門口入手,著力打造『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王家壠社區書記陽曉瓊告訴記者,15分鐘生活圈即在步行15分鐘可達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便捷、舒適的社區生活平臺。「我們的『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包括:黨群服務、文化教育、生活服務、醫療衛生、運動健身、交通出行等六大板塊。」
在王家壠社區打造「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的一系列活動中,社區對多個庭院開展路面「白改黑」、管網改造、規範停車位、增設活動空間等項目。其中,在老舊院落的提質改造,社區通過對小街巷、小庭院、小樓道修繕粉刷,以牆繪的形式打造了「廉政家風文化長廊」,「黨風帶家風 家風促民風」等庭院文化,實現了顏值、氣質雙提升。新建的庭院「老鄰舍」鄰裡中心也廣受居民稱讚。
「庭院議事會」,發揮居民自治共管積極性
住在76號庭院的臧躍華每天都會去鄰裡中心打掃衛生,她是社區熱心志願者。「下午很多人會過來玩牌、聊天,有時黨員活動也在這舉行。如果院子裡產生了矛盾糾紛,也會在這裡進行調解。」臧躍華說。
「我們的『庭院議事會』也會在這裡進行。」臧躍華說,在「庭院議事會」上,居民們通過「大事共商、難事共幫、好事共享」,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發揮居民自治共管的積極性。「這些年,我們通過庭院議事,成功解決了雜物堆積、停車不規範、樓道存在安全隱患、垃圾分類等多個問題。」
規範生活集市,吸引更多商家入駐
在在對庭院進行提質的同時,王家壠社區24小時圖書館、「巷子裡」生活市集、開福區兩型宣教中心等建立起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我們社區附近沒有大型的菜市場,都是一些零散的門店,有的相隔還比較遠,居民購物不是很方便。」陽曉瓊介紹,通過「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提質改造,社區對七條巷進行了硬體提升,同時還引進了一些居民需要的商戶,如家電維修之類的,打造了『巷子裡』生活市集。」
在社區開店8年的店主蘇海興告訴記者:「以前這裡是一條泥濘小路,亂糟糟的,居民不願意來,商戶更不願意來。後來提質改造後,社區還統一給各門店製作招牌和雨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戶入駐。」
如今,這裡小店林立,道路寬敞了,衛生環境也乾淨整潔了。「人流量多了,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蘇海興說。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