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來自撰稿人Clark。
文章裡有一把很準的標尺,拿去用吧。
在評判一件事物好壞之前,首先要設定評判的標尺,確保大家都在用相同的標準去評判。不然各說各話,不會有結論。
所以在評判汽車產品線好壞之前,我們要設定評判的標尺——對於汽車行業而言,銷量和利潤是評判所有決策或者狀態好壞的唯二標尺。
銷量,對外,決定著企業規模和江湖地位,有誰不想當老大?
利潤,對內,決定著錢包是乾癟還是豐盈,向錢看是資本方的本性!
所有的車企都在絞盡腦汁實現銷量和利潤的最大化!而好的產品線是實現銷量和利潤最大化最堅實的基礎!
那麼好的產品線是怎樣煉成的?
好的產品線能實現銷量上的1+1>=2
從銷量角度,1+1>=2, 就是好的產品線。
每個車企能夠投放到市場的車型數量都有上限。
如何用有限的汽車產品去獲得最大的銷量,這是個問題!
舉個例子,某車企要投放10臺車,為了儘可能提高10臺車的銷量,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
10臺車分別投放在哪個市場,SUV、三廂、入門級、中高級?
10臺車之間如何定價?車型屬性的界定:是沉穩家用市場,還是運動個性市場?
動力總成怎麼安排?裝備配置怎麼設定?
…….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車型定價和車型屬性的設定。
(1)車型定價
決定消費者買車的第一影響因素是兜裡錢包的厚度,這也就導致消費者大多會在價格差不多的車型之間進行對比。
所以同一車企下,不同車型之間的定價就尤為重要了。
第一,如果兩車價格離得太近,消費者之間會出現重疊,銷量上會出現蠶食;很難做到1+1>2;
第二,如果兩車價格離得太遠,兩車中間就會出現空白市場,拱手讓人;市場沒有覆蓋到,自然也不會有最大化的銷量。
針對第1點,舉個例子。如果AB兩車主力級別價差3萬,其中價高的A車處於生涯中後期,降價3萬;但另外一臺價低的B車處於生涯前期,只降價1萬。這種情況下,AB兩車的價差變成了1萬,A車和B車之間的客戶就會出現高度重疊;同時,A車將嚴重侵佔B車的生存空間,AB兩車的銷量很難做到1+1大於2.
所以車型定價時,需要綜合考慮上位車型和下位車型的定位,各車型之間需要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2)車型屬性
車型屬性,就是車型的性格。是樸質實用的家用車,還是豪華高檔的商務用車,亦或是運動個性之車。
如果要在一個相同的價格帶,同一個銷售渠道,同時投放兩臺車,那麼這兩臺車的「性格」最好有較大的差異。否則只會同門相爭,兩敗俱傷。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日產的藍鳥和軒逸,價格帶基本上相同,但是軒逸是主打家用市場,而藍鳥則是主打年輕市場。兩車性格完全不同。這就確保了藍鳥上市後,軒逸的家轎市場地位依然不受影響。避免了兩臺車在銷量上的蠶食。
繽智和XRV
可能有人會問,繽智與XR-V,UR-V與冠道,在車型的界定上這兩對車型似乎一模一樣,但為什麼都能賣的好?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兩對車各自在不同的渠道銷售,蠶食的影響不會那麼大。
車型定價和車型屬性界定之後,其餘的項目如車型動力、車型配置圍繞著車型定價和車型屬性就能定下來七七八八了。
好的產品線能少花冤枉錢
剛剛講到的車型定價,車型屬性都是很宏觀的東西,都屬於勾繪藍圖。為了將這些藍圖落地,就需要研發和製造來落實。
而研發和製造都是需要砸錢的,並且還是大把大把的砸錢,降低研發和製造的砸錢額度,降低整車成本,就能提高企業的利潤。
那怎樣才能降低研發和製造的砸錢額度?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儘可能的減少車型某項配置、某項功能的開發種類。
例如,原本要開發三種動力總成,削減成一種是不是可以?
原本要開發無天窗,小天窗和全景天窗三種級別,能不能縮減成兩種?
原本要開發三種類型的座椅,能不能少開發一種?
其中,動力總成是研發和製造過程中最大的砸錢項目之一,如果一臺車有三種動力總成,但其中兩種的銷量都非常小,消費者壓根就不認可,那這兩種動力總成的開發所砸出去的錢就相當於是冤枉錢,打水漂了。
如果在前期有很好的判斷,只生產一種熱銷的動力總成,那就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錢。
好的產品線要確保類似這樣的浪費儘可能的少,儘可能少的花冤枉錢。就像是健美的教練,容不下身上哪怕一點點的贅肉。
北京現代產品線解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北京現代的產品線一團糟,弱不禁風,被薩德弄丟了半條命,遠沒有當年日系在反日浪潮中那般堅挺。
北京現代的產品線
用上面兩個標準去衡量北京現代的產品線,試著去發現背後的問題。
(1)價格重疊
途勝和ix35,朗動和領動,悅動和瑞納、悅納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價格重疊。銷量之間的蠶食不可避免,很難做到1+1>2,車型效率太低了。
拿ix35和途勝為例,兩車價格帶接近,主力級別價格就差三千塊,但是途勝的產品競爭力明顯比ix35更好。
ix35為了活命,就只能瘋狂降價,從而和途勝之間拉開差距。雖然給途勝讓出了空間,但ix35降價之後,壓迫到了ix25,ix25也只好降價——多米諾骨牌倒下了。
於是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現代一定會降價賣車。
(2)車型屬性趨同
上面提到的價格重疊的車型之間,車型性格也十分相似,這就導致目標客戶高度重疊,不可能實現銷量的最大化。這太為難選擇強迫症的消費者了。
(3)無謂的浪費太多
拿ix25為例來說明,2014年上市時,有4種動力總成,分別是1.6L手動,1.6L自動,2.0L自動,2.0L自動四驅。然後在2016年,又新增了1.6T自動。現在還有了1.4T雙離合。
ix25
一輛入門級的SUV,竟然這麼豪氣的配備了5、6種動力總成。
現代的思路就像是不管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再說。
但結果是殘酷的。2016年,2.0L和1.6T所有級別,就只賣了600臺,佔ix25全年銷量的0.6%——連1%都不到,ix25在2.0L和1.6T上砸下去的錢連水花都沒見著。
銷量上的損失,研發和製造上的浪費,最終引起的後果就是現代在利潤上的慘澹表現。其中,北京現代支付不起供應商的欠款就是最好的明證。
結語:如夢方醒的北京現代,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從薩德事件之後,已經在逐步砍掉傀儡的級別,試圖變得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