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捨舊愛,陸小曼前夫王賡身陷囹圄
王曉華
王賡,宋子文的嫡系部隊第八十八師獨立旅旅長,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曾與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是校友。他曾把自己的漂亮妻子陸小曼拱手相送與徐志摩。就是這樣一個旅長,在戰鬥緊張激烈之際,竟擅自離開戰場,不知去向,後在上海租界被日軍抓獲,據說,他隨身所帶軍事地圖落入敵手,導致中國軍隊全線失利。他到底有沒有洩露中國軍事秘密?他為何離開戰場、結局如何呢?
獨立旅旅長在租界被日軍抓獲.
1932年1月28日夜,日軍突向上海閘北發起進攻,淞滬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在寶山路、虯江路、上海北火車站、青雲路、橫浜路一帶與敵展開激戰。29日凌晨,將來犯之敵擊退。
第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戴戟發表抗日通電:「光鼐等分屬軍人,唯知正當防衛,捍衛守土,是其天職,尺土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國而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決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
「一·二八」淞滬會戰開戰後,作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的宋子文,對日本採取強硬立場,明確向美、英方面表示:中國將以全部軍事力量來抵抗日本的入侵。南京附近的國民黨精銳部隊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馳援上海。守土有責,稅警總團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被編為第八十八師獨立旅,旅長就是王賡。
2月18日,日軍總指揮官植田謙吉向蔡廷鍇將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軍隊須於2月20日上午7時以前從第一線撤退完畢,否則日軍將「自由行動」。在遭到蔡廷鍇的嚴正回絕後,從2月20日清晨7時開始,在植田的親自指揮下,日軍從吳淞口沿淞滬鐵路線至閘北天通庵一線,向中國軍隊發動大規模的攻擊,激戰一直持續到25日,植田的「全面總攻計劃」被英勇頑強的中國軍隊粉碎。
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2月27日傍晚,響了一整天的槍炮聲沉寂下來,脫離戰場的第八十八師獨立旅旅長王賡騎著一輛摩託車穿過了外白渡橋,進入公共租界。在黃浦路上,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發現了一名騎摩託車的中國軍官,見他身背公文包,認定是個重要人物,於是立即發動汽車進行追趕。眼看就要被日兵追上,情急之下,王賡將摩託車停在黃浦路的禮查飯店門前,隻身逃了進去。
禮查飯店是一座英國新古典主義的建築,樓高五層,飯店的大堂內寬敞華麗,屬於公共租界範圍。日軍陸戰隊士兵在與公共租界巡捕房進行交涉後,由公共租界的巡捕進入禮查飯店將王賡抓獲。這期間,王賡將他的公文包交給一位英國領班,讓他幫助藏起來。但此人不敢拿,復交給了巡捕,巡捕也將皮包一併交給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日本海軍陸戰隊將王賡帶回審訊。
王賡隨身帶的軍用皮包中,有淞滬兵力部署和戰線配置圖及重要文件。日軍得到地圖後,如獲至寶。3月1日,日軍發動了全面攻勢,淞滬各戰線均有激烈戰鬥。午後,日第十師團偷渡瀏河。在此防守的我第十九路軍只有兩個連的兵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抵抗,陣地失守。戰場形勢逆轉,我軍被敵前後夾擊,腹背受敵,情況相當危急。在廟行鎮附近的張治中第五軍之第八十七、八十八師的防禦陣地,也被強大的日軍突破。在吳淞方面,日本艦隊進行猛烈炮擊,蔣光鼐派一個團前往增援,上去便遭慘敗。
在這種情況下,蔣光鼐、蔡廷鍇與張治中等三位將軍進行緊急商議,決定保存實力,撤退到第二防線。3月6日,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電令全線停火。在英、美、法、意等國的斡旋下,中日雙方代表開始舉行停戰談判。事後,很多人說上海守軍的撤退與王賡丟失的軍事地圖有關。
王賡被軍事法庭審判
那麼,在中日戰爭如此緊張和激烈之際,王賡為何到公共租界去呢?他帶的公文包裡究竟有沒有軍事地圖呢?
王賡,字受慶,江蘇無錫人,1895年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裡。1918年,王賡在西點軍校畢業時為全級一百三十七名學生中第十二名。王賡回國後曾任職北洋陸軍部,他能文能武,儀表堂堂。而陸小曼人長得漂亮,且能歌善舞,又擅丹青。1922年10月10日,王賡、陸小曼在北京金魚胡同的海軍聯歡社舉行婚禮。婚後的王賡,在梁啓超、蔣百裡等人積極活動下,被推薦為清華學校的校長。
由於王賡經常外出,寂寞的陸小曼重返北京社交圈,這才有了與浪漫詩人徐志摩的相遇。徐、陸兩人很快墜入情網。等王賡發現陸小曼紅杏出牆,為時已晚。面對這樣殘酷的事實,一介武夫的王賡並未雷霆震怒,掏槍相向,反倒像紳士一樣拱手將所愛讓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徐志摩。只是警告他:「若對不起小曼,我不會饒過你的。」
王賡與陸小曼分手後,去南京擔任過孫傳芳的五省聯軍總部參謀長。後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北伐戰爭,擔任第四集團軍敵前炮兵司令,鐵甲車司令。北伐成功後,王賡擔任國民政府淮北鹽務緝私局局長。
1932年2月27日晚,王賡在公共租界被日軍抓獲。次日,上海市政府向南京政府外交部報告說:「王賡於感(27)日,因事路經黃浦路,為日方海軍士兵追捕,該旅長避入禮查飯店,後為工部局巡捕幫同扭送捕房,由捕頭交與日方帶去自由處置……」
日本方面則指責王賡是間諜,加以審問,並以槍斃相威脅。南京國民政府指示上海市政府與日本方面進行交涉;並請在滬的各國領事斡旋。29日晚,上海市政府向美國總領事克寧翰以及各國領事提出嚴重抗議。在英、美、法等國的壓力下,3月1日,王賡被日軍放了回來。
在兩國交戰的緊張時刻,王賡離開戰區,獨自到租界裡幹什麼呢?當時,上海灘的小報記者就著文:王賡是去看墜機身亡的詩人徐志摩的遺孀——陸小曼的。失去了徐志摩的陸小曼,身心處於極大的痛苦之中。王賡與陸小曼同處一城,去看望和安慰陸小曼——自己的前妻也是人之常情。
王賡多次接受軍政部、參謀本部、軍法司聯合調查,幾經審問。但關於丟失軍事地圖一事,雖事出有因,但查無實據。幾個月後,即在同年8月2日,軍事法庭對王賡洩密案進行宣判,法官宣讀判決詞如下:
前八十八師獨立旅長王賡,當滬戰時,擅離職守,但先後會審數次及嚴密偵查,確無通敵嫌疑與證據。依陸海空軍刑法治罪,判決有期徒刑兩年零六個月。
王賡的結局
身陷囹圄對王賡來說,的確是個沉重的打擊。兩年多的牢獄生活,使王賡患上了嚴重的腎病。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日演講,宣告抗日戰爭全面開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賡即前往南京見兵工署署長俞大維要求為國效勞。
1941年12月8日,日軍襲擊美國珍珠港,美、英、中等國結盟,共同抵抗德意日法西斯。1942年3月11日,國民政府決定派遣一個軍事代表團赴華盛頓,參加同盟國聯合軍事會議,以便共同制定抵抗法西斯國家的戰略,並加強中美兩國的軍事交流。因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艾森豪將軍與王賡同為美國西點軍官學校的同班同學。宋子文急招王賡參加軍事代表團。
王賡當時的身體很不好,但為了國家利益還是勉強就道。當軍事代表團途經開羅時,王賡舊病復發,一個多月後病情惡化,病逝於開羅皇家醫院,時年四十七歲。王賡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在《王賡傳略》結尾處這樣寫道:「1943年紀念西點畢業生,王賡的訃聞結於這樣一些話:王的一生是誠實、正直和愛國的。<選自名人傳記精華本《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