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炸掉一架飛機的《信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諾蘭是我最崇拜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總是能兼顧商業和藝術深度。在他的鏡頭下既有現代科幻巔峰的《星際穿越》,也有燒腦神作《記憶碎片》,更有把英雄電影抬到另一種高度的《蝙蝠俠》。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個驚豔我近十年的《蝙蝠俠》系列。
我並不是很喜歡觀看英雄電影,因為它們太過千篇一律,同樣強大的人類,同樣的拯救世界而不計回報,大隱隱於世。但在諾蘭的鏡頭下,蝙蝠俠變得有血有肉,更像一個承擔下重任的正常人。在第一部俠影之謎中,我們可以看到蝙蝠俠是帶著恐懼活著的,幼時的陰影一直縈繞在他眼前,而故事也一直是圍繞著這個恐懼點進行。忍者聯盟教會了他如何戰勝恐懼,也因為正義二者反目為仇。蛻變歸來的布魯斯邁出了他走向蝙蝠俠的第一步。
時間來到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彼時的布魯斯已經變成了守護哥譚市的蝙蝠俠。戰勝恐懼的蝙蝠俠默默打擊罪惡,但他始終明白一個人的暴力無法改變這個充滿罪惡、充滿腐敗的哥譚。這裡需要一個站在陽光下高舉正義的光明使者,而不是一個只能在陰影中出現的黑暗騎士。於是小愛和大義出現了碰撞,是選擇愛人還是光明的未來,這是一個人性的抉擇,也是一個英雄人物上的糾結點。當然布魯斯選擇了大義,拯救了光明的正義。但是諾蘭不能讓故事就這樣結束,如果只是做一個救人的選擇,這個故事就太過俗氣了。於是諾蘭讓事件二次翻轉,正義墮落到了邪惡,到了最壞的方向。這種時候如何成為英雄,又或者說英雄該做什麼。諾蘭的做法是讓布魯斯化身黑暗,成為那隻暴露在陽光之下的老鼠,而換來的則是光明之下的正義。
而在2012年,諾蘭的蝙蝠俠來到了尾聲,這個更像是講述什麼是蝙蝠俠的系列電影迎來了最後一部。布魯斯用蝙蝠俠的犧牲換來了哥譚市暫時的和平,邪惡隱匿、黑暗退散,這仿佛就是布魯斯眼中的和平。但和平只是暫時的,危險再度來襲,戰勝恐懼、經過抉擇的蝙蝠俠好像無比強大,可面對貝恩時的無力感擊潰了他的自信。他被帶到了那個深不見底的監獄,貝恩曾經從這裡逃出去過,想要戰勝貝恩,這裡將是他的第一步。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這個系列的主角有些狼狽,在老醫生的指導下他終於明白了所欠缺的東西。這座監獄困住的是犯人的破釜沉舟的勇氣,扔掉繩子的布魯斯再度蛻變,成為了真正的超級英雄。
始於斯,止於斯。因為哥譚的罪惡布魯斯父母死了,為他埋下了蝙蝠俠的種子,而為了拯救哥譚市,父親的韋恩大樓成了重中之重。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看上去像是一個超英拯救世界的故事,但究其根本卻是再講一個如何成為超級英雄,什麼是超級英雄的電影。講故事的電影卻含著講人的本質,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