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哲學思考——西方哲學家愛情觀述評

2021-02-07 北大清華講座

請點擊上方藍字 ↑【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本文將古希臘至德國古典哲學期間西方哲學家對愛情的思考概括為人與愛情、愛情的本質與特徵、愛情的價值與意義、愛情的形式與藝術、愛情與婚姻、愛情中的嫉妒六個方面 ,並對其進行簡要述評。愛情不是從來就有的 ,它是歷史的產物。愛情的產生以一定的人類文明發展程度為基礎。剛從動物界脫胎出來的原始人 ,受自然的束縛 ,其兩性間是「群」的天然紐帶 ,而不是「個人」的關係。在這種原始的群婚狀態下 ,兩性之間更多的是出自本能的動物式的依戀 ,只有當人類從原始的群婚狀態發展到一夫一妻制 ,「現代的個人性愛」才得以萌生。愛情一經產生 ,其本身又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必然地受到哲學的關注。在西方 ,從其文明的源頭古希臘起 ,哲學家們就開始了對愛情的思考。柏拉圖的《對話錄》上集古希臘先哲思考之大成 ,下開後代哲學家進一步思考之先河 ,可謂西方哲學家思考愛情的開篇。柏拉圖之後 ,西方歷代哲學家幾乎無不對愛情進行思考。這一漫長的思考上下幾千年 ,涉及的問題既多又廣 ,本文將古希臘至德國古典哲學期間西方哲學家對愛情的思考概括為人與愛情、愛情的本質與特徵、愛情的價值與意義、愛情的形式與藝術、愛情與婚姻、愛情中的嫉妒六個方面 ,並對其進行簡要述評。人與愛情的問題 ,實際上就是愛情的起源問題。愛情從何而來 ?為什麼會產生 ?這是愛情哲學思考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西方哲學家大多是從對「人」的基本認識出發去解釋這一問題的。他們把愛情說成是人的本性 ,或者認為愛情出自人的本性。這樣就把愛情的起源歸結為人性之必然 ,使人與愛情緊密地聯繫起來。從「人」出發解釋愛情的西方哲學家 ,由於對「人」理解的不同 ,對愛情本質的認識也各不相同。柏拉圖抓住了人性中理性的方面 ,從人的精神需要出發 ,認為愛情是一種精神的「迷狂」,是人的靈魂對於「美」的本體眷戀的表現。在愛情中人的靈魂通過愛的對象這一現實的「美」而回憶起美的「理念」,並進而對美的「理念」產生了愛。所以 ,愛情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性的活動。柏拉圖之後的斯多噶派基本上繼承了柏拉圖的思想 ,把愛情定義為 :「由於可見美的表現而趨向友誼的努力。」主張愛情的目的在於友誼 ,否認肉體需要在愛情中的作用。與柏拉圖相對立的一派則抓住了人性中感性的方面 ,從人的生理需要出發 ,認為愛情是根源於人的肉體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慾念。它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肉慾的滿足 ,所以 ,愛情是一種純粹的生物本能。這種主張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以反面觀點出現 ,雖然 ,沒有代表人物與著作傳世 ,但從柏拉圖著作中可見在當時是有很大影響的。古希臘另一位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用男女生理需 要解說愛情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對這一派理論的繼承。當然 ,亞里斯多德在用生理原因說明愛情的同時 ,還強調了靈魂對愛情的影響 ,這又倒向了他的老師柏拉圖。如果說亞里斯多德是動搖的話 ,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則完全繼承了古希臘先哲愛情產生於自然欲望的主張 ,並將其推向極致。他視愛情為情慾的蠱惑 ,把愛情直接等同於肉慾 ,完全否認了愛情中理性因素的存在。這種以肉慾為愛情的思想反映和助長了古羅馬現實社會中兩性關係的混亂與放縱。然而兩極相通 ,極端地放縱肉慾必然地引出它的對立面——禁慾。中世紀基督教神學 ,在批判盧克萊修的同時 ,把柏拉圖的思想向極端化發展。他們不僅否認人的感性慾望 ,而且以信仰來代替人的理性 ,完滿的「上帝」代替柏拉圖的「理念」,把人與上帝直接結合 ,取消了現實美這一中間環節 ,使人間的愛情失去了意義。在神學家看來 ,上帝是人類信、望、愛的惟一對象 ,愛情只能是人對上帝的無條件的愛。中世紀後期 ,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 ,基督教禁欲主義受到衝擊 ,人的問題重新提起 ,愛情的哲學思考日漸活躍 ,近代西方哲學家對愛情的思考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擺脫中世紀基督教禁欲主義的桎梏。以法國啟蒙學者為代表的哲學家們直接訴諸於人的感性 ,從人的自然欲望是合理的這一前提出發 ,為愛情爭地位。這樣就使他們對於愛情的理解又回到了愛情自然欲望說的老路上去了。他們認為愛情原本是人的欲望 ,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 ,他們都不絕對排斥理性在愛情中的作用 ,並且認為愛情中感官的欲望應該受到理性的節制。這是他們高出古希臘、羅馬先哲之處。與他們不同 ,另有一些哲學家則從理論分析入手為愛情「正名」,他們重新審視愛情的理論界說 ,提出愛情就是對我之外的現實存在的具體的人的感情.這樣就把愛情從天國又拉回到人間 ,使愛情從中世紀對上帝的愛成為了對現實的人的愛。對於愛情本質的理解 ,還有一條線索值得我們重視 ,那就是「愛情整合說」。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阿里斯託芬。從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我們了解到 ,這位古希臘著名的喜劇詩人對於愛情的起源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見解。他認為 ,人本是渾然一體的 ,因為觸怒了神 ,被分解為兩半 ,愛情就是被分解了的人要求與另一半的整合。所以 ,愛情就是求合。對於這一觀點 ,許多哲學家只把它當做神話來看待 ,對其中的深刻思想沒有給予應有的注意。黑格爾獨具慧眼 ,繼承了這一觀點並在更高的基礎 上發展了這一思想。他認為愛情的最高原則就是愛的雙方都把各自的整個靈魂納入到同一裡去。愛情就是一種整合 ,這種整合不僅表現為肉體的結合 ,而是「把我這一個個體所包含的一切 ,把我這一個個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樣子 ,全部滲透到另一個人的意識裡去 ,成為他或她追求和佔有的對象」。這樣就使愛情整合說從阿里斯託芬肉體的整合發展為人與人全面的整合 ,抓住了愛情的整合這一特性。從「人」出發 ,西方哲學家在對愛情本質進行思考的同時 ,對愛情的價值也進行了頗多的思考。在這裡對於愛情本質理解大相逕庭的哲學家們 ,對於愛情價值的認識卻表現了更多的一致性 ,儘管一致性的基礎和立足點不盡相同。大多數哲學家都肯定了愛情存在的意義 ,認為愛情對於人是有益的。以精神需求為愛情基礎的哲學家們稱愛情為精神的「滋補品」,認為愛情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加崇高 ,品格更為優秀。以生理需求為愛情基礎的哲學家則視愛情為合理地滿足人的自然欲求的渠道 ,認為正是愛情才使人的天性得以實現 ,使人成為真正的人。當然 ,對愛情存在的意義並不完全是一片肯定 ,前有蘇格拉底和詭辯論者對愛情的斥難 ,後有培根對愛情的否定 ,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們對愛情更是口誅筆伐。在西方哲學史上確實曾有過一場否定愛情的大合唱。其中神學家們以對上帝的愛為惟一的愛情 ,根本否認人世間應存在愛情 ,視愛情為罪孽。這是基督教禁欲主義的必然表現 ,另當別論。在其他否定愛情的哲人中 ,詭辯論者論述雖多 ,但多為辯難之詞 ,理論上建樹不大。最值得注意的是培根對愛情的否定。他把舞臺上的愛情與現實中的愛情進行比較區分 ,告誡人們現實不是舞臺 ,「愛情常常招致不幸」。這一反調在對愛情的一片讚揚聲中似有警世的作用。他還指出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這對「愛情至上者」無疑又是當頭棒喝。應該指出的是 ,與片面地反對愛情的蘇格拉底不同 ,培根只是否定「過度的愛情」,而在這一否定的同時 ,他實際上也就肯定了適度的愛情。這一思想後來在黑格爾那裡被表述為 :「愛情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生活旨趣 ,也要求得到實現。」這種對愛情價值的辯證思考無疑是深刻的。如果說中世紀之前 ,對於愛情的價值思考主要集中在對愛情存在的意義進行肯定和否定的爭論的話 ,近代以後 ,隨著思想的解放 ,愛情在人世間的存在已經成為天經地義之事 ,近代哲學家們對愛情價值的思考便在更深一層次展開。 休謨提出兩性的自然欲望及由此而產生的兩性間的愛情繁衍了人類 ,構成了社會的基礎。後經伏爾泰等人的進一步弘揚 ,這一觀點逐步確立。這樣就把愛情的價值以對個人是否有利擴展到對社會有用。這應該說是愛情價值思考中理論上的一大進步。與這一進步相伴 ,近代西方哲學家中不少人把愛情與婚姻聯繫起來進行思考 ,提出了愛情是婚姻基礎的思想。愛情不等於婚姻 ,婚姻也不等於愛情。在人類歷史上 ,婚姻的產生遠早於愛情 ,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互不相連 ,所以 ,在西方古代哲學家那裡儘管對婚姻的論述頗多 ,但他們並沒有提出愛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以來 ,首先是梅葉在批判基督教禁欲主義時指出 ,基督教所提倡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黑格爾以「婚姻是倫理性的愛」這一命題進一步闡發了這一思想。最後 ,費爾巴哈明確提出 :男女的互愛是婚姻的基礎。這樣 ,不僅為愛情存在的意義找到了最終的歸屬 ,而且使愛情的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愛情之於人類之所以具有重要意義 ,究其根本 ,是因為它是人類兩性結合的合理途徑與基礎。人類之所以需要愛情 ,追求愛情 ,正是因為只有有了愛情 ,人類的婚姻生活才能成為理想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就是在這個意義上 ,費爾巴哈說「生命的生命便是愛」。對於愛情形式與藝術的思考 ,受制於對於愛情本質和價值的思考。愛情的形式是愛情本質的現實表現與展開。這一點在柏拉圖那裡表現得十分突出。他根據自己對愛情本質的理解 ,把愛情分為「心靈的愛情」與「凡俗的愛情」。前者是由愛情女神感發 ,是不摻雜肉慾的純精神的愛情 ,也就是著名的「柏拉圖式的愛情」,他竭力推崇這種愛情 ,認為它是惟一值得高尚的人選擇的愛情。而後者是由凡俗女神引起 ,它只貪求肉慾而不注重精神 ,是不值得稱道的只有下等的人才選擇的愛情。愛情的藝術即獲取愛情的手段與方法。西方哲學家對於這一問題的思考 ,以文藝復興為界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這一時期 ,哲學家們主要是從主體的角度單方面地來思考愛情的藝術。德謨克利特等人提出要合理地節制情慾 ,盧克萊修認為習慣可以產生愛情 ,奧古斯汀則談到長期的渴求會深化愛情。從文藝復興開始 ,關於愛情藝術的思考進入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 ,由於對愛情認識的深入 ,哲學家們看到愛情不僅是主體的需要 ,同時它又是主體與客體(同時也是主體的另一個人 )的關係。從主客體關係的認 識出發就使對愛情藝術的思考不再單純從愛情的主體出發 ,而更多地考慮到愛的對象。斯賓諾莎首先提出 ,「愛就是使所愛的對象感到快樂」。盧梭進一步展開這一思想 ,認為男子應使自己的伴侶有所愛 ,有所思想 ,而不應該使她們成為奴僕。孟德斯鳩則在比較東西方男子對他們所愛女子的態度後指出 ,西方人以使自己所愛的女子不幸為不厚道。費爾巴哈在更普遍的意義上提出 ,要想獲得愛就必須先去愛人 ,愛是相互的 ,不能坐享其成 ,應以愛易愛。這說明西方哲學家對在過去愛情哲學思考中無足輕重的婦女——這一造成愛情的另一半人——開始重視。愛情對象的選擇是愛情藝術的重要內容 ,對於這一問題西方哲學家多有思考 ,其中以盧梭和黑格爾的論述最為全面。盧梭認為在人類的野蠻狀態下 ,任何一個婦女配任何一個男人都適合 ,男女的結合談不到什麼選擇。但是 ,在文明狀態下 ,男女雙方結合就要求在各方面都彼此適宜 ,他從地位、教育程度、相貌、性格、愛好等多方面對男子選擇對象的標準進行了探討。黑格爾則主要從社會因素方面考察愛情對象的選擇。他指出在選擇愛的對象時 ,「如果不同時包括人按照他的精神教養和社會地位關系所應有的生活方式 ,就是空洞的 ,抽象的 ,只關注性慾方面的。愛情要達到完滿的境界 ,就必須聯繫到全部意識 ,聯繫到全部見解和旨趣的高貴性」。在對愛情進行的哲學思考中 ,對於嫉妒的思考理應佔有一席之地。之所以這麼說 ,不僅是因為許多哲學家曾不約而同地思考過它 ,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本身與愛情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縱觀人類愛情實踐 ,哪裡有愛情 ,哪裡就有嫉妒 ,嫉妒就像影子一樣纏繞著愛情。雖然 ,嫉妒在現實中是愛情的一種障礙 ,但在理論上它卻是愛情哲學思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正因為如此 ,西方哲學家們對嫉妒進行了頗為深入的思考。德謨克利特認為 ,嫉妒是切紛擾的源泉。培根視嫉妒為人類「最卑劣最墮落的情慾」。斯賓諾莎分析了嫉妒產生的原因 ,指出當一個人所愛的對象與另一個人結成更為親密的關係時 ,「他將恨他所愛的人 ,並且嫉妒那另一個」。把嫉妒定義為根源於愛的對象被剝奪而產生的一種情緒。盧梭則更進一步把嫉妒與社會制度聯繫起來思考 ,指出 :「我們之所以產生嫉妒的心理 ,是由於社會的欲望而不是由於原始的本能。」他認為 ,嫉妒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人的自私和追求虛榮 ,另一方則是由於「愚蠢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婦女在感情上的虛假和不忠誠所致。以上我們簡略地概述了從古希臘至近代西方哲學家對愛情思考的線索和主要觀點 ,這些思考在愛情認識史上不同程度地做出過貢獻 ,其中一些思想和觀點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和深刻的。當然 ,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他們的思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錯誤或缺陷。所以 ,對於西方哲學家關於愛情的思考 ,我們有必要進行反思 ,並且通過反思得出我們關於愛情的結論。愛情是人類特有的現象 ,愛情的產生與個性的人的形成有著緊密的聯繫。美好的愛情是美好人性的體現 ,對於愛情的執著追求 ,事實上是人類對於自身美好本性的追求。所以 ,「愛情是人性的同一語 ,愛情的秘密就是人的一般秘密」。對於愛情的思考必然要聯繫到對人性的思考 ,只有從人出發揭開人的秘密才能揭開愛情的秘密。西方哲學家從對「人」的基本認識出發來考察愛情 ,這一基本方向應該說是正確的。人的存在是兩大方面的存在 ,即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人的存在的兩重性 ,決定了人類諸多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歸納起來也只有兩大方面 ,即人類自然進化的生物學基礎原因和社會化發展的推動力。就愛情來說 ,一方面它根源於人類自然的需求 ,另一方面又是社會文明的產物。這裡 ,前者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基礎 ,而後者則是愛情產生的現實條件。我們知道 ,人的需求並不是單一的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不僅具有生理的需求 ,同時也具有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等方面的需求 ,人的需求應該是一個具有層次結構的複雜系統。而愛情則正是這一複雜系統中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 ,愛情根源於人的多方面的需求。當然 ,人的各方面需求在形成愛情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等量齊觀 ,男女雙方性的需求是產生愛情的最基本的需求。就一般而言 ,沒有性慾 ,男女之間就不可能有如此強烈的吸引 ,也不會有愛情可言。但是 ,僅有性慾的滿足而沒有心理的共鳴、審美的快感、精神的融洽與和諧也不能產生愛情。所以 ,愛情的自然基礎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性慾 ,也不能完全歸結為人的精神需求 ,愛情應該是以性慾為基礎的人的多方面需求的綜合結果。但是僅僅看到這一點是不夠的 ,人的需求作為具有層次結構的複雜系統 ,不僅其需求的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 ,而且每一需求因素只有通過系統與外部環境相聯繫 ,才能獲得其存在的意義。也就是說 ,人的每一種需求必須是受到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所制約的 ,被社會化了的「人」的需求。而根源於這 種具體的「人」的需求的實踐——愛情 ,從其形式到內容 ,無不深深地打上人類文明的烙印。所以 ,愛情就是人的兩性之間的自然吸引和愛慕之情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追求或實現 ,或謂之兩性之間自然吸引的社會性升華。但是 ,一些西方哲學家卻僅僅從人的自然存在方面去理解愛情 ,他們把愛情歸結為人的天性 ,從人的自然需求出發 ,雖然在一定的意義上對愛情本質的某一方面 (愛情的生理欲望基礎 ,愛情的理性要求 ,愛情的整合特徵 )有所發現 ,但最終並不能真正科學地把握愛情的本質。不僅如此 ,由於他們不能從人的社會存在方面去理解愛情 ,看不到社會文明對愛情的作用 ,這樣就使他們所理解的愛情成為永恆不變的抽象的「人」與「人」的愛情 ,而不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而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具體的現實的愛情。對愛情本質的科學把握 ,必然肯定愛情的發展 ,這一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展開說明。首先 ,從愛情產生的自然基礎來看 ,愛情根源於人類自然需求 ,愛情的發展有賴於人類自身的發展。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 ,也改造著自身。這一改造的結果 ,不僅僅使自然「人化」了 ,而且也使人的本能社會化了 ,就像在現實生活中愛者的水平決定著愛情的水平一樣 ,隨著社會化的進程 ,人離開動物界越來越遠 ,本能的作用在人越來越弱化 ,而屬人的東西卻越來越豐富 ,愛情的發達程度就越來越高。其次 ,從愛情產生的社會現實條件來看 ,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人類文明的發展 ,一方面通過社會化的途徑 ,將文明融入人格體系 ,積澱為社會心理 ,轉化為人的自覺意識 ,從而從主體的角度推動著愛情的發展。另一方面 ,人類文明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步 ,都對愛情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推動力 ,並從客觀上為這一發展開闢道路。但是 ,愛情的道路絕非一帆風順 ,愛情的發展過程是一個進步和退步相交織的過程。愛情的最初產生是在原始的群落社會中 ,那時人們的社會關係比較簡單 ,愛情及其後果不像後來有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條件的影響 ,男女之間自然性愛是當時愛情的主要內容。隨著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沉積的增厚 ,人的一切都複雜化了 ,愛情也如此發展了。它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性愛了 ,而更多的是出於社會需要而產生的對於政治利益、財產、社會地位和名譽等非自然的東西的愛 ,這一從自然的人的愛情到文明人的愛情 ,從一定意義上說 ,體現了人類的 文明與進步。但是 ,這一進步又是以犧牲人的自然性為代價的 ,伴隨著這一進步 ,在一些人那裡 ,愛情事實上已成為經濟和政治上佔統治地位的人的專利 ,他們憑藉著權勢與金錢強取和掠奪愛情。但愛情是相互的 ,強取與掠奪到的只是人的肉體而不是精神。這樣 ,就必然地出現真正有愛情的人不能結合 ,而結合在一起的卻沒有愛情 ,愛情與婚姻產生了分離。愛情發展中這一進步與退步的矛盾 ,困擾著歷代西方哲學家 ,為了擺脫這一「二律背反」,他們在思想領域中做了種種努力。但是 ,問題的根源卻並不在於理論 ,愛情發展中的「二律背反」是社會發展的「二律背反」的反映 ,愛情的異化源於人的異化 ,而消除這一異化的最根本途徑是消除使人異化的社會 ,把人從異化的社會中徹底解放出來。未來愛情的發展首先表現為愛情的純化。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下 ,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設著自己的物質文明 ,社會物質財富不斷豐富 ,人們逐漸擺脫著經濟上的貧窮 ,當人的生活真正達到了富足 ,過去對愛情對象選擇極有影響的經濟因素以及由此而派生的政治、門第等其他諸多因素的考慮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同時 ,隨著生產的發展 ,社會的進步 ,人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 ,他們不再聽「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安排 ,不想使自己成為別人的工具 ,而要求「自由地處理他們自己 ,他們的身體以及身體器官」的權力 ,要做自己的主人。這樣 ,就使愛情除了男女雙方相互的愛慕之外 ,不再有任何別的動機。也許有人會問 ,這種僅僅出於男女雙方互相愛慕的愛情 ,是不是原始人以自然性愛為主要內容的愛情的簡單的回歸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 ,未來愛情的純化是愛情產生動機的純化 ,而絕非動機本身的純化。男女互相愛慕受人的自然需求和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的影響 ,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其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在原始社會中 ,由於人的自覺不夠 ,社會文明水平較低 ,男女互相愛慕的內容主要是本能的性愛。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的進化 ,人的本能因素越來越弱化 ,社會文明的因素越來越強化 ,男女互相愛慕的內容便逐 漸地從本能的性愛向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方面轉移。我們認為 ,未來愛情的發展在純化愛情動機的同時 ,必然會出現本能因素作用的弱化 ,也就是說 ,未來愛情主要不再僅僅是性需求的滿足 ,而更多的是人類精神和情感的追求和寄託 ,感情的融合、理想的一致、事業上的互助將越來越成為愛情的主要內容。


來源:《道德與文明》

共享:名校課表請在本號對話框中輸入:中傳課表、民大課表、對外經貿課表、首師大課表、中財課表、北工大課表、人大課表、北大課表、北師課表、北郵課表、 中科院課表、清華課表、自動提取。

【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2015)】【預告-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論壇即將舉辦,歡迎報名! 】【2016指揮家彭家鵬帶你賞民族管弦樂系列之一(總第8期):經典傳承——中國民族管弦樂作品音樂會】【世界邦旅行沙龍|探索杜拜無限可能——杜拜旅遊局x世界邦旅行網】【今敏的造夢與追夢——《我的造夢之路》新書分享會】【世界遺產視野下的「一帶一路」專題系列第九講:外來文明的華化與華夏文明的東傳——基於魏晉南北朝考古材料的考察】匯聚、分享、交流、碰撞。北京高端名家講座、文化活動第一發布和交流平臺!2010年誕生於北大清華校園中,涵蓋人大、北師大等北京各高校、及社會最高品味的開放免費講座和活動,5年50000場。經濟人文、社科管理經典,學術思想前沿。大師身邊宜聆教,未來精英共成長!

在本微信公號中分別輸入【北大】【清華】【人大】【北師】二字可自動提取四校當日講座信息!分別輸入【北大課表】【人大課表】【北師大課表】【中傳課表】【北航課表】【中科院課表】【北外課表】可提取相應課表!

北清講座俱樂部線下服務:每月的博友交流會、創業沙龍、讀書會、深度主題沙龍、北清講堂、文化旅行、單身派對。 合作、建議、友情聯繫:加博主個人微信號:bdqhjzbz 

信息報送渠道1、文案海報私信至新浪微博@北大清華講座-北京活動 (及時處理)。2、文案海報私信至本微信公眾號(晚上處理)。3、文檔海報郵件(及原創文章投稿)發送至郵箱778617662@qq.com 歡迎報送和推薦高質量的講座和活動! 

歡迎關注應上海博友要求開通的【滬寧杭講座活動】微信公眾號:hnhjzhd

相關焦點

  • 輕與重 | 《哲學家與愛》:在哲學經典中探尋愛情的真諦
    哲學家們或許擔心人們在愛情裡變得神志不清,才謹慎地談論著這份不同尋常的,甚至可以讓人心甘情願悲痛而死的激情。公元前一世紀的哲學家盧克萊修,受到古希臘倫理學的啟發,指出了哲學本應該思考卻置之不顧的盲區乃至混沌之地。正如伊壁鳩魯學派的一句格言,「不能治癒靈魂疾病的哲學演講都是空洞的」。現代哲學流派或多或少都忽視了「幸福生活」裡的苦惱,這點眾人皆知。
  • 西方哲學思想的真正開創者,柏拉圖的核心思想講了什麼?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是柏拉圖在西方哲學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他們的老師蘇格拉底。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註腳而已。那為什麼柏拉圖,在西方哲學有這麼大影響力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來講一個故事。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 螢火蟲哲學2:愛爾蘭哲學家柏克萊
    螢火蟲哲學2:愛爾蘭哲學家柏克萊  作者:螢火蟲
  • 看完這15部經典哲學電影,相當於與哲學家在一起哲學漫步!
    小編選取了15部經典哲學電影,內容涉及到的哲學家分別有蘇格拉底、卡夫卡、康德、維根斯坦、漢娜·阿倫特、尼採等,供大家消遣,快來刷劇吧!看完這15部經典哲學電影,相當於與哲學家在一起哲學漫步!影片基本還原了《The Apology(蘇格拉底自辯篇)》和《Crito(克裡託篇)》。
  • 哲學再思考:言語的力量
    我們的力量並不在於投入某個特殊的研究和思想領域,也不在於從這些領域的研究中得出某些結論,而在於我們能夠理性地討論任何事物,並全盤思考任何事物的作用。與其他學者或理論家不同,我們所擁有的只是語言、言辭和言語。我們運用自己掌握的哲學概念和話語,並借鑑前輩哲學家的思考,以便根據當下的情況用我們的方式開展哲學討論。我們在描述、分析、闡述、批評、教學和建議時,都試圖重新思考當今的哲學。
  • 他的愛情觀竟然是「同性戀」?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學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 鄧曉芒:西方哲學的特點——與中國對比
    普通人學習哲學,並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從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將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里斯多德、叔本華、尼採、加繆、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策略。
  • 西方頂尖哲學探討:哲學中的解釋學具體都講些什麼?
    解釋學,又稱詮釋學,是一個解釋和了解文本的哲學技術。它也被描述為詮釋理論並根據文本本身來了解文本,是西方哲學、宗教學、歷史學、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文藝理論中有關意義、理解和解釋等問題的哲學體系、方法論或技術性規則的統稱。有關解釋學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古希臘。早在人類遠古文明時期就已存在如何理解卜卦、神話、寓言意義的問題。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已涉及理解和解釋的問題。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21)思辨的歷史哲學與分析的歷史哲學的劃分是1951年英國哲學家沃爾什(W.H.Walsh)在《歷史哲學導論》中提出的(22)。這種劃分被大部分的中國學者接受。但沃爾什在這部著作中的基本立場是褒揚分析的歷史哲學,貶斥思辨的歷史哲學。中國學者沒有簡單地接受這種立場。
  • 人性、理性、超越性——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
    在西方哲學中,這種擔憂一直存在,促使人們由追問知識的根據進而追問人類知識形成方式的根據,對知識形成的各個環節作仔細審查。因此,知識論成為哲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近代以來更成了主題。其中貫穿著一種努力,便是想把人類知識建立在完全可靠基礎上,否則就放心不下。相比之下,中國哲學一向不重視知識論,知識論是最薄弱的環節。
  • 這個問題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看看哲學家的思考
    所以,關於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一個客觀的、絕對的真理的事情,其實很難說,這是幾千年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們所追求的終極問題,也是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認識論。它研究的是知識從哪裡來的,我們如何獲得可靠的知識或者真理等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在古希臘,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將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認為萬物產生於水,復歸於水。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世界的本原……當然,這種觀點早已經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這種思考方式或思維模式卻一直在西方社會延續,並構成了西方哲學史的主要內容。
  • 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
  • 佛教推理的邏輯——當東方哲學與西方邏輯相遇
    用西方邏輯的標準看,佛教哲學充滿了邏輯矛盾,但是邏輯學正在研究,這可能是一件好事。作者:Graham Priest紐約城市大學哲學教授,墨爾本大學名譽教授。總的來說,西方哲學家對佛教思想並沒有多大熱情。正如一位同事曾經對我說的:這一切都只是神秘主義。
  • 中國哲學家是怎麼「死」的
    中國究竟有沒有哲學?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教中國哲學史的老教授堅定的說:「有!」研究西方哲學史老教授說:「有個屁!」
  • 敬佩西學大師,為西方哲學裡的妙語連珠所讚嘆不已
    我鍾愛的西方哲學,膜拜的西方文化,很久都沒有拿起來研讀了,西方哲學家的高見曾經給我帶來收穫頗多,有種相見恨晚之感,對於近期精神領域的荒蕪,我深感內疚,可是當我重新拾起,每每看到西方文化裡面那些精彩的論斷,又會找到一種久違了的欣喜,為其中的妙語連珠所讚嘆不已,總覺得那些真知灼見是那麼一針見血,鞭辟入裡
  • 正確思考的力量:稻盛哲學的核心表達方程式
    正確思考的力量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岫雲思考就是哲學「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經典講演系列」是稻盛先生多年來不斷思考的結晶。我想將自己在編譯這系列書籍過程中的感想告訴讀者。「心之官則思」,每個人每天都在思考。但思考有自覺和不自覺之分,有深刻和膚淺之分,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 十本哲學入門書
    《哲學的故事》 威爾·杜蘭特《哲學的故事》是普立茲獎和自由勳章獲得者,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經典力作。自問世以來,經久暢銷不衰。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觀點。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2.
  • 十本哲學入門書籍
    《哲學的故事》 威爾·杜蘭特《哲學的故事》是普立茲獎和自由勳章獲得者,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經典力作。自問世以來,經久暢銷不衰。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觀點。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
  • 丐幫哲學家:犬儒學派|哲學十二釵
    他們的口號:親,一切附庸高雅裝陽春白雪的哲學家都是紙老虎, 打倒紙老虎!他們的目標:咱家就是要做下裡巴人哲學家中的下裡巴!犬儒學派的開山鼻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的同窗兼宿敵安提斯泰尼。安提斯泰尼的學生第歐根尼將犬儒學派發揚光大且紅極一時。第歐根尼出身還是不錯滴,他爹是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