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未來?
人民網11月30日訊,發展人工智慧,世界各國紛紛布局: 2016年5月,美國成立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分委會,專門負責跨部門協調人工智慧的研究與發展工作;日本政府和企業界都將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並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2017年3月,法國經濟部與教研部發布《人工智慧戰略》,旨在把人工智慧納入原有創新戰略與舉措中,謀劃未來發展……
對於人工智慧,我國同樣高度重視。2017年,先後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它迅速廣泛地被產業界認可和接受,應用到各行各業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2016年9月諮詢公司埃森哲發布的報告指出,通過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到2035年,美、日、英等12個發達國家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可翻一番;2018年麥肯錫發布的研究報告則表示,到2030年,人工智慧新增經濟規模將達13萬億美元,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與其他變革性技術如蒸汽機相媲美。
人民日報:打造服務科研的工匠隊伍
人民網11月30日訊,只有高度重視大科學裝置基礎運營人才和實驗保障人才的培養,大科學裝置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某科技論壇院士圓桌會議上,多位院士、專家提出,要重視我國大科學裝置基礎運營人才和實驗保障人才的培養,打造一支優秀的服務科研的工匠隊伍,否則大科學裝置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智慧高速」讓出行更美好
人民網11月30日訊,「智慧高速」就是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逐步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監測體系、智能化的路網運行感知體系、可靠的通信資源保障體系、實時的預報預警體系、高效的應急保障體系和完備的出行服務體系,從而實現讓路網運行更安全舒暢、出行更便捷愉快、管理更高效智能、道路更綠色經濟的高速公路系統。近日,雲南交投集團的「智慧高速」建設完成了二期工程,初步實現了高速公路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務。
首個人工智慧探地雷達發布
北京日報11月30日訊,11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發布名為「鷹眼-A」的新型探地雷達,這是我國首個全陣列式三維體制的探地雷達,實現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地質探測領域的應用,管線智能檢測正確率已超過90%,誤報率小於5%,其地下空間一體化巡檢能力,將有助於提升城市空間精細化管理水平。
全國三年共破電信詐騙案件31.5萬起
人民網11月30日訊,據了解,2015年11月開展專項打擊治理行動以來,各地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向詐騙分子發起了凌厲攻勢。三年來,全國共破獲電信詐騙案件31.5萬起,打掉犯罪團夥1.6萬個,查處電信詐騙違法犯罪人員14.6萬人,繳獲贓款贓物折合人民幣47.4億元。
工信部:「機票改籤」成電信詐騙新手法
北京晨報網11月30日訊,工信部最近通報的第三季度信息通信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情況顯示,網絡運行安全問題突出。
工信部指出,今年三季度,工信部監測處置惡意網絡資源、惡意程序、安全漏洞等網絡安全威脅約3397萬個,其中WannaCry、Globelmposter等多種勒索病毒活躍,WannaCry勒索病毒感染的設備每天仍高達6000臺至14000臺。工信部要求各企業要嚴格落實相關要求,加強勒索病毒監測手段建設,定期開展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置勒索病毒,降低網絡安全風險。
歐洲空間局工程師:期望未來衛星通信實現平民化
廣州日報11月30日訊,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的現場,廣州日報記者見到了歐洲空間局的衛星通信未來項目工程師Frank Zeppenfeldt,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
目前Frank所在的衛星通信未來項目小組希望行業可以將衛星通信納入全球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標準,「這些標準定義了未來移動通信世界的樣子,衛星通信應該加入到普通用戶的手機中」。雖然設計藍圖很美好,但Frank坦言衛星通信平民化仍然處於一個初始的概念化階段。「這還只是一個初步的設想,還在設計階段。因為技術的東西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劃。」Frank期望將來普通的手機用戶能夠自如地使用衛星通信,衛星通信能夠代替普通手機空缺的功能。
END
圖/來自網絡
編輯:高嵐 劉佳 高果煌
技術:金冬 丁劉揚
助理編輯:魏士棟 朱明月
主辦:
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網絡文化工作委員會
承辦:
網安金盾傳媒教育中心
洞察網(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河南創意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
大象網(河南網絡電視臺)
新浪河南
香港文匯報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