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繪畫才華,學業結束後順理成章進入當時主流的迪斯尼影業,卻對當時迪斯尼締造的「溫馨甜美」的主流動畫風格不屑一顧。同時他似乎更加痴迷「特攝電影」(就是哥斯拉那一類),並不認為動畫是其唯一可以發揮想像力的創作手段,因而很快「叛逃」出迪斯尼,開始了把動畫、實體特效手段大膽融入主流實拍電影的嘗試。
《蝙蝠俠》算是他第一步長片作品的試水,就獲得很大成功。對於觀眾來說,這部電影出現了非常多利用微縮模型(比如城市、汽車)、煙火製作的特攝特效場面,在當時的主流銀幕簡直罕見,而現在習慣了電腦特效轟炸的我們再去看,大概也會覺得與眾不同。而且其實第一代小丑的形象,也相當經典(由著名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演繹)。
靠《蝙蝠俠》一炮而紅後,同諾蘭一樣,蒂姆·波頓馬上著手準備自己「心中的電影」。隨後《剪刀手愛德華》誕生。《剪刀手愛德華》把手繪童話描繪的世界帶到了真人電影中。比如開頭用過分鮮亮顏色堆成的「粉飾太平」的小鎮遠方的一座鬼屋。同《科學怪人》一樣,愛德華也是一個被怪博士改造的、與正常人類稍許不同的「怪人」,雖然擁有善良純潔、想要接觸人類的心,但人類不一定能夠輕易接受他。《剪刀手愛德華》就營造了這樣一個處處美麗好玩、卻不那麼美滿的成人童話世界。
如果喜歡這類題材的電影,還可以繼續觀看他其餘一部分作品比如《大魚》《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等。
或許由於迪斯尼也不想一味走「溫馨甜美」風,也或許他們已經面臨團隊內部更多求新求變人士的蠢蠢欲動(關於迪斯尼與「叛逃部隊」夢工廠,也有數不清的電影和故事),他們於其後又來邀請蒂姆·波頓,這一回他作為監製,把自己的創作理念完完全全發揮到了動畫作品當中,這部作品就是《聖誕夜驚魂》。
《聖誕夜驚魂》將視角直接放在了西方萬聖節那些嚇人的小鬼怪中,但主角骷髏人卻好像厭倦了這樣的活動,突然有一天誤入聖誕小鎮,被他們為孩子們送去「希望祝福」而陶醉,於是想要改變自己,奈何自己的「豬隊友」太不給力,生生搞成了「綁架行動」。
《聖誕夜驚魂》後,蒂姆·波頓把自己學生時代就鍾情的偶動畫更多地帶到了長片電影中,比如後來的《殭屍新娘》《科學怪狗》。他與迪斯尼的合作也多了起來,比如後來我們或許熟知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迪斯尼近年的「經典動畫重啟計劃」的實拍版《小飛象》。
蒂姆·波頓電影混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