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6:5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健 共享聯盟淳安站 方俊勇
一次「遲到」的還款,一個「誠信」的約定。近日,淳安縣一位九旬老人終於圓夢,還清了這張寫在自己心裡半個世紀的「欠條」。
10月10日上午9點30分,淳安縣紅十字會志願者江一飛駕車從淳安縣千島湖鎮出發抵達桐廬縣分水鎮,車上載著他91歲的父親江榮坤以及83歲的母親方如秀。他們在兩地政府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橫跨半個世紀的老朋友。
故事還得從50多年前說起——
1964年,江榮坤攜妻兒在文昌鎮文昌村經營一家染布作坊,技術過硬的他聰明又勤快,一方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將原始染坊改裝成半機械化,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購入加重自行車,走街串巷收購送貨,生意十分紅火。
1965年,淳安流行穿草黃色、草綠色衣褲,一時間,草黃色、草綠色布匹供不應求。江榮坤馬上託人買來專業書籍,經過不斷搭配、反覆試驗,他的染坊成了承攬全縣所有草黃色、草綠色布匹印染業務的兩家染坊之一,染布工資也翻了一番。
手頭漸漸充裕,江榮坤決定為自己和家人建一個溫暖的家。夫妻倆白天用雙輪車拉黃泥、木頭、瓦片,晚上借著月光扛石頭,先後花了600多元,終於把房子建好了。
當時,染料需先滿足國營和集體染布廠,個體戶只能分配到一點點,就在他們全家告別工棚、入住新房之時,染布用的染料緊缺了。這時,江榮坤突然想起桐廬縣染料廠的好朋友楊永祥,向他發出了求助。
「沒想到,他二話不說,幫我買了5斤染料,總貨款20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江榮坤說。
後來,老江從文昌舉家遷移到安徽省歙縣,一開始因為經濟困難,這筆貨款一時半會沒能還上,隨著時間推移,多年過去,二人漸漸失去了聯繫……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江榮坤始終沒有忘記這件事。「人不死,帳不爛,我這輩子最大的一個心願,就是要想辦法找到51年前的好朋友老楊或者他的家人,還清那筆20元的染料款,了卻這個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小小心願……」老江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江在一個舊本子裡,找到了楊永祥的家庭住址:桐廬縣分水鎮。他眼睛一亮,立即來到淳安縣紅十字會,說了自己的想法,並於2020年9月23日,給桐廬縣分水鎮黨委、政府寄出了一封掛號信。
分水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事情很快有了回音:楊永祥4年前已經去世,但他的愛人——今年81歲的陸秀珍老人以及孩子們就住在蛇皮山23號。
跨越半個世紀,再見都已兩鬢斑白,老江夫婦誠心送上了1000元現金和千島湖特產有機魚。臨別時,陸秀珍老人也回贈了自家產的茶葉。兩家人再三約定,今後要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20元貨款,50年追尋,這是還款,更是還願,「誠信」二字比金貴。
160249302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