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九旬老人寫了20年英文日記,50歲時聽收音機自學英語

2021-01-11 澎湃新聞
浙江九旬老人寫了20年英文日記,50歲時聽收音機自學英語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2016-08-1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

酈德火。 文內圖均來自 浙江新聞客戶端

「I wake up at 3:05 am,It is my habit(早上3時05分起床,這是我的習慣).」

晨練結束,浙江永康市90歲的老人酈德火在日記本上寫下當天日記的開頭——用英文寫日記的習慣他已保持了20年,寫了33本。

「一方面是記錄生活,另一方面是不生疏英語,活到老學到老。」8月12日,酈德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剛開始寫日記時,我會記生活情況,一天幹了哪些事,有什麼印象深刻或開心的事;現在年紀越來越大,就寫寫養生心得和人生感悟。」

酈德火用放大鏡看書。

1926年出生的酈德火曾是語文老師,31歲時因故回家務農22年,1979年才重回教師崗位。50歲時,他在收音機裡第一次聽到英語廣播,冒出自學英語的念頭。

他找來初一英語課本,從音標開始學。早上跑到山上,對著課本練發音;晚上,打開收音機聽英語廣播。「周圍人都說我瘋了,50歲的人跟著了魔一樣,連去廁所也捧著英語書。」他說。

1979年,53歲的酈德火到永康一所初中教語文。「我們班當時英語成績很差,期中考試平均成績10幾分,英語老師又辭了職,校長讓我頂上,我只能硬著頭皮走上講臺。」他說,自己邊教邊學,每天跟著磁帶背單詞,有空就聽收音機練語感和聽力。期末,班裡的英語成績有了提升,他也從語文老師轉為英語老師。

酈德火的日記。

退休後的生活讓酈德火覺得有點空虛,於是開始寫日記。現在,他每天凌晨起床,在家做500多個仰臥起坐後騎車去公園快走幾圈,接著是在亭子裡喝茶看報,寫日記。回家後,還要為十幾名初中生免費輔導英語。

「記日記、輔導學生都是我自學英語的一部分。寫日記遇到哪個詞用法不確定的,就去查字典,標註好,下次就知道了。輔導學也讓我逼著自己增加詞彙量,不與社會脫節。」酈德火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老人,英文,日記,浙江

相關推薦

評論(94)

相關焦點

  • 追尋半世紀 淳安九旬老人只為還上20元欠款
    近日,淳安縣一位九旬老人終於圓夢,還清了這張寫在自己心裡半個世紀的「欠條」。10月10日上午9點30分,淳安縣紅十字會志願者江一飛駕車從淳安縣千島湖鎮出發抵達桐廬縣分水鎮,車上載著他91歲的父親江榮坤以及83歲的母親方如秀。他們在兩地政府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橫跨半個世紀的老朋友。
  • 只因不願照顧老人,日男子將九旬祖母殘忍勒至昏迷病危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妍】藉口看護老人太累,5日上午,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一名男子在家中勒住90歲祖母的脖子,導致其昏迷,且仍處於病危狀態。警方接到報警後,以殺人未遂罪將該男子當場抓獲。據日本廣播公司(NHK)5日報導,當地時間5日上午7時20分左右,神奈川縣一名約50歲的女性報警稱兒子正在勒他祖母的脖子。
  • 有了這些貌美的收音機 我堅持聽了20年廣播
  • 聽納西族近九旬老人放歌
    聽納西族近九旬老人放歌
  • 整整50年!這位安華老人每天記錄天氣,神奇的結論是......
    安華鎮蔡家畈村有位氣象愛好者,他記錄了50年的天氣,18250天從不間斷,如今家裡保存了56本日曆本。這位老人叫何元烈,今年73歲。1968 年的時候,何元烈 22 歲,他經常在長輩的口中聽到一句話,「天氣是六十花甲循環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相配,用作農曆計時,適合農耕,且循環一輪是六十年。
  • 看吳一諾寫日記:看原版英文電影,是學好英語的有效方法
    東平縣實驗中學親子共寫日記精選之十一學生:吳一諾 媽媽:李偉2020年 4月 23 日 星期四 晴【女兒的日記】英文電影小王子觀後感今天我看了一部英文電影,電影名叫《小王子》,看完後我深受啟迪。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9歲的小女孩在母親望女成鳳的期望下,努力為進入一所好學校拼命學習著。但搬到新家後,住在隔壁的古怪的老人引起了小女孩的興趣,老人白天總在修理壞掉了的飛機,晚上就使用望遠鏡眺望著遠方的天空。有一天,女孩瞞過母親的眼睛和老人成為了好朋友。
  • 「九旬老人=黑惡分子」,YES or NO?
    近日,江蘇邳州一對八九十歲的夫妻被列入掃黑除惡名單引發公眾關注。據邳州市公安局掃黑辦7月5日通告,該局向社會徵集陳迎先、範沛榮、陳廣禮違法犯罪線索,其中陳迎先、範沛榮分別為91歲、81歲,陳廣禮54歲,為兩人的第三個兒子。
  • 85歲「學霸」老人寫全英文信感謝醫生
    夏爺爺正在給主治醫生譚世威念自己寫的感謝信「Hope you have a good health and a happy family.(祝你身體健康家庭幸福。)」6日上午,武漢市第一醫院盤龍康復醫學中心85歲的中風病人夏爺爺拉住了正在查房的主治醫生譚世威,給他大聲誦讀了自己寫的全英文感謝信,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驚喜不已。8日說起此事,譚世威稱:「這是我當醫生8年來收到的最好禮物。」夏爺爺年輕時當過坦克兵,為了掌握更多技能自學了英語。
  • 消逝的老伴兒:九旬老人的16萬字阿爾茨海默病看護日記
    十年之後,住在廣州的90歲老人李進良送走了患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的老伴兒王虹。這十年間,他目睹老伴兒的大腦記憶被大片大片地清空,生活能力一天天倒退,他所能做的只剩陪伴。人們稱阿爾茨海默病是一場「漫長的告別」。但再漫長的告別,到最後都只剩一個倉促的休止符。在老伴兒的追悼會致悼詞時,李進良不由得發出一句悲嘆,「王虹走了,走得如此匆匆。」
  • 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
    譚召關 攝(中國減貧故事)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河池7月8日電 題: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我們這裡有個習俗,老人老了一般不挪床,更別說搬家了。為了讓時年已經90多歲的毛南族貧困老人譚運日搬家,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才做通他的工作,同意搬遷到交通便利、通水通電的新家。」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塘村包村工作組成員譚茂汕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山路崎嶇,眾人抬著「轎子」途中休息多次。譚召關 攝譚運日生於1928年,原居住在下南鄉下塘村上眉屯。
  • 96歲的老人成了網紅:翻譯六十年 錢鍾書曾教他英文
    結果,他的英文得了85分,順利考取了西南聯大外文系。給許淵衝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任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主任的朱自清。1938年的大一國文課上,他曾聽朱自清講過《古詩十九首》。他記得朱自清講《行行重行行》時說「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是說物尚有情,何況於人,是哀念遊子漂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鄉。
  • 聽黑膠、玩膽機、念英文,時髦起來甩年輕人幾條街!
    每天清晨當你路過虹橋三村7幢附近的一處老宅總能聽見鏗鏘有力的英文朗讀聲地道的美式發音讓人仿佛回到了英語課堂其實這朗讀聲就來自89歲的老人--丁永良之後,老丁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並開始接觸水利農機專業,當時,他已經年近30歲。作為早期大學生,老丁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江陰。
  • 從看直播到聽插卡收音機,注意你家老人,小心保健品找上門
    這類客戶通常是跟了很多年,客戶關係很好,服用保健品也有效果,在群裡活躍,能起到半個託的作用。B類客戶:看情況,有時買有時不買。這類客戶也是重點跟蹤,回訪的。會根據病情,效果,講師功底的不同選擇購買,C類客戶:所謂的會油子,就是衝著小禮物來的,不買產品。這類客戶在需要湊人場的時候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 香港九旬老人講述日本侵佔黑暗歲月:歪曲歷史的試題令人心寒
    香港九旬老人講述日本侵佔黑暗歲月:歪曲歷史的試題令人心寒 海外網6月16日消息,6月14日,香港《文匯報》披露了一段九旬老人講述日本侵佔香港時期的經歷。
  • 中國九旬老人隱居海外50年,真實身份曝光後,英國政府表示很敬佩
    這就給了日本人向東佔領中國的想法以巨大的刺激,所以在1984年甲午海戰之後,1931年日本再一次發動了對中國的進攻。正所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焦作九旬老人走失,找到時人已去世!家有老人一定請注意……
    老年人身體較弱自理能力也較差外出時一不留神就易走丟孟州這段時間就發生過多起老人走失的情況孟州家裡有老人的朋友一定要多注意多關心以免老人走失後發生危險這些天,孟州人的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則孟州九旬老人走失的消息,孟州市融媒體中心抖音等平臺也進行了擴散尋人。
  • 九旬老人徐曼華 織起「愛心毛衣」十年路
    中國江蘇網10月31日無錫訊 在曹張新村,有這樣的一位老人,名叫徐曼華。每當提起這位老人,社區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提起她織了十年的「愛心毛衣」。2008年,徐曼華80歲,一次摔跤讓她雙腿行動不便,只能躺在床上養傷,織毛衣便成了老人打發時間的愛好。
  • 九旬無錫阿婆10年織冬衣200多套幫助貴州孩子 社區為她專門辦...
    為更好地發揚「好人精神」,日前,迎龍橋街道、曹一社區聯合成立了「徐曼華好人工作室」志願團隊,開展「愛行千裡感恩有你」的公益募集活動,並為老人專門辦了一場「公益分享會」。「愛心毛衣」一織就是十年說起徐曼華阿婆織毛衣,要從10年講起。2008年,80歲的徐曼華阿婆,因為一次摔跤身體無法動彈,只能躺在床上養傷,於是讓子女給她買絨線來織。
  • 這位彬州老人用勤勉書寫不悔人生
    四十二年前,她用六年時間自學英語成為教學能手。退休後,她又用六年時間學習書法,從愛好到書法作品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年已花甲的劉芝英老人,用勤勉書寫著自己的不悔人生。劉芝英與老伴張德寬結婚幾十年了,一說起老伴,張德寬滿眼溫柔。張德寬說,剛結婚時,劉芝英在彬州市城關中學教英語,開始是通過收音機學習,一邊學習一邊教學。退休後,她又報了老年大學,學習書法。多年前一場事故,劉芝英左腿及盆骨多處骨折。這場變故沒有擊垮劉芝英學習的決心,而讓她變得更加樂觀、積極、勤勉。
  • 重慶渝北九旬老黨員夫婦許下心願:要把黨費交到100歲!
    渝北九旬老黨員夫婦許下心願:要把黨費交到100歲日前,家住回興街道寶聖東路社區的李少文、張光清夫婦收到了一份特別的「七一」禮物。建黨99周年前夕,街道和社區的幹部和工作人員登門拜訪,為兩位年逾九旬的老黨員送來了組織的關懷和祝福。學習不輟,耄耋老人初心不改今年94歲的李少文老人,從1951年入黨至今,已有68年黨齡。小他一歲的妻子張光清,有著65年黨齡,兩人是寶聖東路社區有名的老黨員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