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2020-06-21 外灘教育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看點

今天是父親節,外灘君推薦一部以爸爸為主題的電影《如父如子》。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6分,講

述了兩個經濟條件、養育方式截然不同的家庭抱錯孩

子的故事。雙方面臨著是否換回孩子的艱難抉擇,但結果兩個男孩更喜歡陪伴自己的窮爸爸。電影演繹出了一個父親的態度轉變的過程,也向我們展示了,或許從來沒有完美的爸爸,但只要是孩子認可的就是好爸爸。

文丨陸以沁 編丨Jane

很多人說,男人只有看到寶寶出生那一刻,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做爸爸了;而經歷了懷孕和分娩的女人,早已和孩子建立了強大的聯結。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男人似乎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

和大多數爸爸一樣,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在初為人父時,感到喜悅的同時也有些無所適從。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2018年,枝裕和憑藉影片《小偷家族》首奪金棕櫚大獎

女兒一天天長大,但忙於工作的他,見到女兒時總是睡著的模樣。

多年前為了拍攝電影《奇蹟》,是枝裕和離家將近一個半月。再出門工作時,三歲的女兒居然在玄關對他寒暄:「再來啊」。

現在說起來忍俊不禁的故事 ,當時卻給是枝裕和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女兒的疏遠讓他感到非常惆悵,同時也讓他開始思考「血濃於水是否就意味著一個男人成為了父親,是血緣重要,還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重要?」這個問題。

而這段來源於真實生活的小插曲,也成為了是枝裕和創作《如父如子》的契機。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2013年上映的《如父如子》

影片講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得知孩子出生時被抱錯引發的故事。在醫院的組織下,雙方多次見面,通過聚餐、留宿的方式讓兩個六歲男孩逐步熟悉親生家庭。

而父母們,則面臨著是否換回孩子的艱難抉擇。

影片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拍攝風格,看似平淡如水地記錄,卻總能在細微之處擊中人心。

在同名小說《如父如子》的扉頁,是枝裕和寫道: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這是是枝裕和留給大眾的思考,也是作為父親的他,對自己內心的追問。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忙於工作、嚴格要求的精英爸爸

生活優渥的野野宮一家是受「換子事件」波及的其中一方。

父親野野宮良多以獎學金生的身份畢業後,供職於日本五大建築公司之一。卓越的工作能力加之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在公司被視為部長接班人的存在。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良多一家參加私立小學面試

良多和妻子綠、兒子慶多居住在市中心最高端地段的高層公寓內。

即便是休息日,良多也總會工作到深夜。

通常情況下,慶多都已經睡了。但只要醒著,就會喊著「爸爸回來啦」跑向門口,接過良多手裡的外套。

而妻子綠則會體貼地把良多的包放好,並為良多準備愛吃的烏龍麵夜宵。

優秀能幹的丈夫、溫柔賢淑的妻子和乖巧聽話的孩子,野野宮一家是日本典型的精英家庭,也是大多數人羨慕的對象。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良多和兒子一起彈鋼琴

然而在這完美家庭的背後,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良多或許是個優秀的員工,但從來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

當把幾乎所有的時間奉獻給工作,犧牲的就是對家人的陪伴。

雖然總是說著「等到這個項目結束後,應該能抽出些時間吧」,但真正付諸於行動的時候卻屈指可數。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良多回家也一直在工作

比起綠和慶多朝夕相處六年的母子情,良多與兒子的情感聯結顯得脆弱不堪。

因此,影片中當良多選擇血緣,試圖「拋棄」從出生起就共同生活的慶多時,有觀眾一針見血地指出:或許他對兒子慶多的感情本就沒有那麼深。

更讓人生氣的是,良多不僅沒有給予慶多應有的愛與陪伴,卻對慶多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當慶多好不容易參加完私立小學入學面試後,綠想讓孩子放鬆一晚,但良多對慶多沒有任何關心的話語,進門第一句就是:「今天已經練完琴了嗎?」。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綠替慶多解釋後,也沒能改變良多的想法,反而引起了他的責備:「連你都這樣要怎麼辦?這種事一旦休息一天......」

性格溫順的綠似乎從未違背過丈夫的意思,不消幾句就被良多說服了,而聽話甚至有些膽小的慶多也馬上關掉遊戲電源,坐到了鋼琴前。

雖然是新時代的都市精英,但良多總是在不經意間透露出傳統的父權思想。嚴肅、沉默,很少誇獎孩子、是家中權威的象徵。

他近乎自私地希望孩子按他想像中的樣子成長,從未真正在意孩子的感受。

在精英父親良多眼中,這個社會充斥著競爭,而身為自己的兒子,慶多不能輸。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慶多鋼琴演奏磕磕絆絆,良多責備兒子

然而,在強勢父親的陰影下,慶多敏感、膽小,甚至有些懦弱。他極度渴望父親的認可,希望看到父親為自己驕傲的神情。

即便不是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鋼琴,慶多也為了讓爸爸開心,始終堅持著。

「他很努力哦,為了能成為像爸爸一樣的人。」導演借母親綠之口,表達出總是安安靜靜眨著眼睛的慶多的心聲。

當然了,野野宮一家也有著令人動容的溫情時刻。比如良多會為了兒子儘可能早地回家,一起慶祝慶多被私立小學錄取;和兒子互道晚安......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慶祝慶多被錄取

因此,外灘君覺得,良多並不像一些觀眾認為的那樣不愛慶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時的良多,的確還沒有真正領悟成為父親的意義。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不求上進但重視陪伴的草根爸爸

確認孩子被抱錯後,雙方父母的第一次會面,在院方與律師的共同參與下進行。

如此重要的事情,另個家庭的父母卻整整遲到了十五分鐘。

亂糟糟的頭髮、皺巴巴的花紋襯衫、不太合身的深色西服,齋木雄大一出場,就與良多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雄大和妻子由佳裡

這就是陪伴親生兒子成長了六年的男人嗎?良多心底有股抑制不住的嫌棄。

這也難怪,用世俗的眼光來看,雄大的確處處比不上良多。

在鄉下經營著一家電器維修店,雄大沒能給予全家富裕的物質條件。除了抱錯的兒子琉晴,雄大與妻子由佳裡、另外兩個孩子還有嶽父,一家五口擠在店鋪旁的屋子內生活。

面對事故,冷靜穩重的良多注重查清事故緣由,聘請律師捍衛兩家人的權利,而雄大則更在意醫院的賠償金數額。

工作方面,雄大也與追求卓越的良多截然相反,他信奉著「明天能做的事,今天絕對不做」的人生哲理,不求上進的態度有時連妻子由佳裡都看不下去。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雄大一家趕到商場赴約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買食物時,不忘開發票讓醫院報銷

不修邊幅、愛貪便宜、多次赴約遲到,還與妻子為了推卸責任吵吵鬧鬧的樣子,不止良多,許多觀眾起初都對雄大喜歡不起來。

然而就是這個散發著土味、甚至有些庸俗的男人,卻在為人父方面,給良多上了重要一課。

無論是在約定見面的商場遊樂場、家門口的空地還是後院,雄大總是和孩子玩在一起。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引得孩子們咯咯發笑。

就連內向怕生的慶多,也在第一次見面結束時,追著車子與雄大告別。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雄大總是陪孩子玩到精疲力竭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告別時雄大向慶多扮鬼臉

為了不錯過親生兒子的開學典禮,雄大依舊套著不合身的西服,從鄉下乘新幹線趕來。一進門,就熱情地向慶多走去,坐到地上,平視著誇讚慶多「就像個王子一樣」。

老師點名時,慶多大聲喊到,並轉過身向家人招手,雄大熱情地回應孩子,而站在一旁的良多則保持著一貫的嚴肅和冷靜。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良多就是個威嚴、需要小心取悅的父親,雄大則是可以隨便爬到他身上撒嬌打鬧的爸爸。

雖然房子不如良多家高檔寬敞,但雄大夫妻倆樂觀幽默,一大家子吵吵鬧鬧倒也有著觸動人心的煙火氣。

雄大會和孩子一起洗澡、追逐打鬧著幫孩子擦身體、穿衣服、修玩具,然後打著鼾一起睡去。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雄大幫孩子們修好了玩具

在這樣的氛圍中,雄大家的三個孩子性格開朗、敢於表達,但也不可避免得有些調皮。

一次會面中,兩個父親就育兒方式,進行了全片最激烈的「交鋒」。

雄大建議良多儘量多陪伴孩子。

良多反擊:我不覺得只要花時間就行了。

雄大堅持:你在說什麼呢?要花時間,對孩子就是要花時間。

良多用工作「壓制」雄大:還有隻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呢。

平日裡唯唯諾諾的雄大表情一下子嚴肅起來,雙眼直視良多:「為人父也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啊」。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良多看了雄大一眼,說不出話。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如何為人父,是一生的課題

要說良多和雄大誰是更好的父親,或許也很難判斷。

良多雖然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但教育出來的慶多的確講禮貌、要上進,外人一看就知道是個家教良好的孩子。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慶多帶著琉晴的弟弟妹妹去找在便當店打工的媽媽由佳裡

而雄大雖然給予了孩子更多的陪伴與自由,但「散養」的琉晴也暴露出了貪玩搗蛋的脾性。

因此,有網友說兩個父親合而為一是最好的父親,卻也深知金無足赤,玉無純淨。

在一場《如父如子》的電影發布會上,有人問扮演良多的福山雅治:「現實中你還不是父親,如何演好一個父親?」

福山回答說,導演在給他劇本時就告訴他:「並不需要你演一個父親,而是要演他如何成為一個父親。」

福山雅治做到了,他演出了一個年輕爸爸的矛盾、困惑、成長與轉變。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因為更在意血緣而被朋友說陳腐時,良多辯駁

起初的良多,在心目中有一張「完美兒子」的圖紙,並企圖將慶多塑造成理想的樣子。

他固執、強勢,工作上的成功更讓他相信:按他的方式,慶多也能在將來成為贏家。

但良多忽略了,孩子不是機器,人生有時也不能用簡單的輸贏來衡量。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良多一開始看不起雄大

當得知慶多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後,良多在回去路上喃喃自語:「果然如此」。

果然什麼?慶多膽小懦弱、連最簡單的鋼琴曲也彈不好,果然是因為沒有繼承自己的血脈嗎?

不是的。

向來溫順的綠在與良多的爭吵中一語中的:你從一開始就不能接受慶多不如自己優秀。

很多觀眾看到這裡,都指責良多的冷酷無情,直到看見良多與他父親間冷漠疏離的關係。

那個同樣嚴肅冷靜的男人,那個讓良多選擇血緣,然後和對方家庭斷絕來往的男人。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良多的父親

良多的自私、頑固、強勢、嚴厲......一切終於變得明晰起來。

很多年輕爸爸也是如此,即使不滿於自己父親的教育方式,但還是會在有意無意之間,搬來兒時受到的那一套。

在徹底交換前的最後一次見面中,良多和雄大突然聊起風箏的話題。

「我的爸爸,不是那種會和孩子們一起放風箏的人。」人到中年的良多,語氣中仍然不免遺憾。

「可是,你也不用學你爸啊,對不對?」雄大真誠地說道。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妻子綠的爆發、腦海中慶多乖巧懂事的身影、雄大夫婦截然不同的養育方式、親生兒子琉晴與養父母間的深刻羈絆......良多感到自己內心深處有什麼東西被撼動著。

直到無意間翻看相機中的照片,這個一向威嚴的父親,終於忍不住泣不成聲。

相機裡,全是慶多偷偷拍下的爸爸:翹著腿睡覺的爸爸、在書房裡伏案工作的爸爸、在沙發上看資料的爸爸......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翻看照片的良多

無論父親的態度如何,孩子總是毫無保留地愛著父親,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愛意。

影片最後,良多與慶多在一左一右的櫻花步道上並行而走。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隔著中央隔離帶的父子

慶多小小的身子,用沉默和快步表達著自己的委屈。

良多則為自己六年來對慶多的忽視道歉:

「慶多,對不起。爸爸想見慶多,所以違背了約定來見你」

「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

慶多的話讓良多心痛得無法呼吸:「是啊。但是,這六年來,我一直都是你的爸爸啊。」

良多強忍著淚水,一件件事向慶多道歉,但卻發現要道歉的事還有許多許多。

最終,父子倆在兩條小路的交匯處擁抱在一起。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影片以慶多與良多的和解作為結局,的確美滿又令人感動,但良多作為父親,不過是剛剛體悟到這個身份的冰山一角。

人類學家馬辛(Anna Machin)曾表達過對當代父親所受困難的深刻理解:

「多數父親都渴望能多照顧家庭,只是公司不給機會。」她說,「對於男人們而言,這就是矛盾所在:我們需要他們照顧孩子,他們自己也願意照顧孩子,但擺在眼前的還有養家的任務。」

影片拍攝完畢後,有記者問是枝裕和,對「終於變成了父親」有切身感受了嗎?

是枝裕和依然否認,他說:「我不能說我變成了優秀的父親。如何變成一個真正的父親,這需要繼續探討。」

正如韓劇《請回答1988》中,父親成東日向女兒道歉時說的那句「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那樣。

沒有人生來就知道如何做父親。

如何做一個好父親,恐怕更需要用一生來回答。

閱讀 3500+篇優質文章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相關焦點

  • 一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每個爸爸都該看看
    看點    國慶假期,外灘君推薦一部以爸爸為主題的電影
  • 這部劇情俗套的電影,卻揭示了父親真正意義
    文丨功夫媽咪上周末恰逢父親節,特意看了一部以父親為主題的電影——《如父如子》,這部豆瓣超高評分的電影,講述了兩個經濟條件和養育方式截然不同的家庭,在得知孩子出生時被抱錯而引發的故事。這部故事有些老套的電影,並沒有太多的戲劇衝突,不誇張,不矯飾,更不雞湯,它只是淡淡講述真實的生活。但也是這種平淡的敘述,讓人重新思考:父親的意義是什麼?
  • 爸爸帶孩子優於母親?BBC紀錄片深度揭示《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這句話說到了很多爸爸的心裡,很多不帶娃的爸爸都以此為藉口,於是出現了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的「男主外,女帶娃」,父親認為自己賺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就夠了,而帶娃是媽媽的責任。曾經有過一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調查,記者問了幼兒園25名孩子同一個問題:你的爸爸或者媽媽是做什麼的?
  • Mr NOBODY: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有意義
    百度百科對這部電影的介紹是一部科幻愛情片,也許會有人說是一部燒腦的懸疑片,但在我眼裡,這是一部再真實不過的影片,一部關於人生的電影,試圖揭示一個深刻且一直困擾人類的話題:有選擇的人生與沒有選擇的人生,究竟有何不同?故事也許發生在2092年,一個人類已經通過細胞磁化技術,可以不斷複製再生、維持永生的世界。
  • 一部每個男人都該看的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送我上青雲》
    本想回老家想跟父母借,但剛一到家,沒等她開口,父親卻先向她要錢,因為父親的公司要破產了,但即便這樣還要給小三買包。(而且小三居然是盛男的同班同學,還是當年父親通過盛男介紹認識的,夠喪吧)而盛男母親鬱鬱寡歡,終日想的就是美顏打扮,一心想尋求第二春。萬般無奈,為了籌措手術費「為五鬥米折腰」,盛男接下了給曾經不齒的採訪對象李總的父親寫自傳的私活。
  • 在他們身上,是每個父親都有的模樣
    去年7月,《銀河補習班》登上大銀幕,海報slogan:「獻給父親,送給孩子」。 鄧超告訴《中國電影報導》,在一次映後交流時,有位觀眾告訴他,「看了電影之後,我覺得自己應該對兒子多鼓勵,相信他的潛力。」正如這位觀眾所說,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就是《銀河補習班》帶給我們的意義。
  • 這部電影,送給每個陷入俗套的人生
    每個小孩子都愛過孫悟空,我們都曾幻想自己是它,被出門上班的爸媽反鎖在家裡的時候,披著床單演英雄,假裝踩著雲從床上往下跳,卻不小心摔了跟頭,一把鼻涕一把淚。「俗套」的故事讓人感動,有一部分也歸功於王寶強。
  • 影片推薦:《小鞋子》-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小鞋子》是由伊朗著名導演馬吉德·馬基迪執導的一部劇情影片,它沒有伊朗電影普遍的冰冷灰暗一面,而是展現了積極向上的一面,榮獲了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講述了一個家庭貧困的小男孩弄丟了妹妹剛修好的粉色鞋子,為了不受到父親的懲罰和妹妹有了共同的秘密,他和妹妹每天都在緊迫的時間裡互換同一雙破舊的鞋子,最後終於有了機會可以得到新鞋子。可結果很好卻沒有達到小男孩心中真正的勝利。
  • 爸爸最該陪孩子看的一部電影,願所有兒女都能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
    爸爸》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作品,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柏尕的真實故事改編。,打破了性別界限和比賽規則,成就女兒亦成全了自己這一部印度電影,沒有一言不合就尬舞,也沒有異域風情瀰漫,它場景配樂樸實,但又溫情十足。
  • 《K歌情人》 | 愛情本身就是一部俗套的電影
    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名為《K歌情人》,說電影之前先將電影插曲貼在下面,小夥伴們可以點開來聽一聽 - 《way back into love》,歌曲節奏舒緩,旋律清新,歌詞郎朗上口...在影片中《way back into love》由男主角亞力克斯作曲,女主角蘇菲作詞,該曲貫穿全片且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線索之一。
  • 「超感人」的4部豆瓣高分電影,每一部都透支了一年眼淚,熬夜都要看...
    「超感人」的4部豆瓣高分電影,每一部都透支了一年眼淚,熬夜都要看完! 《素媛》 賺足眼淚的一部電影,最讓人難過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細節感人。
  • 《尋夢環遊記》俗套的劇情,為什麼那麼多人為它瘋狂打call?
    豆瓣評分9.2,創下皮克斯作品在中國上映後的最好成績,各大票務網站上的評分也都突破了9.5分,更是超越了此前今年的最高分7.7分《摔跤吧!爸爸》,暫居年度最佳的位置。雖說是一部動畫片,據說99%的成人都哭了,很多觀眾說,陪孩子看的電影,沒想到自己卻哭了。據說這部電影因為涉及亡靈題材,本來是不能引進的。但是在過審的時候,當場看哭所有廣電審查人員,破例過審。
  • 俗套的劇情,俗套的發展,為何《墊底辣妹》能看哭一大片觀眾?
    《墊底辣妹》這一部電影是由日本導演土井裕泰所執導的青春片。這一部電影破了日本在種花家的真人電影票房紀錄。這一部電影之所以憑藉這種俗套的劇情、俗套的發展贏得了(日本)國內外的一致好評,就是因為它的真實性,這也使得它的雞湯灌得可謂是快準狠
  • 每個愛電影的人,都該收藏這張片單
    英國老牌電影雜誌《帝國》曾在約10年前,幹了一件大事。他們採訪了約50個超級電影人。都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凱文·史派西、彼得·傑克遜這樣的咖。問他們,如果只選一部的話,誰是你心中的影史最佳片。對於這些閱片無數的電影人來說,要從如浩瀚星辰的佳片中,淘出一部,太難了。
  • 日本電影《告白》,帶你領略什麼是真正的惡,每個家長都應該看看
    在這平凡的周末,我試圖尋找一部輕鬆的電影來調劑心情,一番瀏覽後我打開了這部名叫《告白》的日本電影。位列豆瓣Top250影單NO.120影片內容和觀影心情與我預期完全背道而馳,這並非一部浪漫的愛情電影,而是一部讓人揪心
  • 爸爸》為例,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成功因素及現實意義
    每個父母或許都有各自的解讀,畢竟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件令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用獨特的視角闡述了父愛,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教育智慧。提到印度電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阿米爾汗,他的影片在向我們展現人物形象時,也從側面向我們揭示了社會環境,面對命運的抉擇,影片中的主角總是能夠給我們別樣的啟發和思考。
  • 毛尖 | 每個國家都有一部電影叫《南方》
    每個國家都有一部電影叫《南方》整部電影,沒有連貫的情節動機,戈達爾用了雷諾瓦和畢卡索的畫來表現兩人之間的對話,用音樂、牆紙和香菸來表現電影情緒,用貝爾蒙多的日記把影片分成隨意的章節,導演目標是嘲弄特能講故事的好萊塢,而《狂人皮埃洛》「不是真要講什麼故事,不過展示要成為一部電影的企圖」。戈達爾的觀點被當時電影手冊派健將分享,整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也因此浸染了強烈的浪潮感,島嶼感,和南方感。看看卡裡娜的臉就能明白。
  • 《彼岸花》母親節看了一部父親節該看的電影
    5:50,看看仍沒有動靜,又去叫了一次。這次她極不耐煩,激激惱惱的說「知道了知道了,該起的時候我就起來了,別吵了......」我說:「不是你要早起的嗎?都快6:00了!」她極不耐煩,就像我強迫她早起,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搞得我也極不愉快,還揚言以後再也不叫她起床了。回到客廳,我打開了這部《彼岸花》,沒想到竟然是表現父女的。
  • 《衝破天際》:「羅森塔爾」效應的背後,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意義
    在一次偶然收拾爸爸的工作室時,露娜發現了一個箱子,打開一看,裡面是她從小到大穿的鞋子,包括爸爸送的航天靴。那一刻,關於父愛和夢想的記憶迸發而出,露娜開啟了新生活,最終得償所願,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太空人。正如席慕蓉所說:「每一條走上來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選擇的方向。」《衝破天際》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動畫電影,深度聚焦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同的觀眾群體在觀影時有不同感受:對於父母來說,我們從爸爸身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日常;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能在露娜身上看到為夢想堅韌不屈的榜樣。
  • 母親、父親,都是一部好電影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電影,是一部女兒寫母親的電影,是賈玲用自己母親之名字之事創作的,是賈玲導演的,也是主演的,是她的處女作。這部電影,票房多少,我不關注,與我沒有關係,但賈玲的這一作品給予我與更多人對母親的認識,才是最最重要的。我看得電影不多,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定能成為我國電影史上最特別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