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最好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或許都有各自的解讀,畢竟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件令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用獨特的視角闡述了父愛,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教育智慧。
提到印度電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阿米爾汗,他的影片在向我們展現人物形象時,也從側面向我們揭示了社會環境,面對命運的抉擇,影片中的主角總是能夠給我們別樣的啟發和思考。這也使得阿米爾汗成為了印度著名演員兼導演,他拍攝的《摔跤吧!爸爸》以及後來的《神秘巨星》都獲得了巨大成功,也重塑了人們對印度女性的認知。
《摔跤吧!爸爸》這是一部由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是根據印度真實故事改編而成,透過對真實故事的重新再現,能夠給予我們不同的觀感尤其是對印度電影的認知。該片於2016年12月在印度上映,次年5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也獲得了最佳亞洲影片獎等相關榮譽。
不可否認,想要創作出一部驚豔的影視作品,不僅要兼顧內容的觀賞性,還應從細微之處打動觀眾,從而與之產生情感共鳴。現如今國際優秀的影片不勝枚舉,印度電影想的要突出重圍那麼對影片本身的質量要求就更高。《摔跤吧!爸爸》之所以能在我國獲得成功,我想也和上面提到的因素有關,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看到更多。
接下來,我將以《摔跤吧!爸爸》為例,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成功因素及現實意義,與此同時,透過這部印度影片的成功,從而分析影片裡面包含的文化內涵,同時基於這部影片中有關家庭教育的智慧,我也會結合現實談談思考和相關建議。
真誠的故事往往更加能夠打動人,《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採用了本土勵志的故事,不僅能夠給人一種接地氣的感覺,還能夠在觀賞的同時與之產生情感共鳴。電影兼顧娛樂性的同時也不忽視本身的價值,這樣對於觀眾才具備吸引力。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從社會大背景下我們來看,印度影片在中國的市場沒完全打開,所以對我國的觀眾而言,印度影片的劇情更加具有新穎性和稀缺性。加之影片本身就屬於傳記題材的勵志影片,拋去那些比較煽情的畫面不談,我們能夠看到影片真實又催淚。
怎樣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呢?當然這裡的標準有很多,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習慣性用票房去衡量,《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票房達到了3.3億美元,單純票房上我們就能看出這部印度影片的成功。除此之外,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觀眾的反饋,這時候我們再來看一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豆瓣評分高達9.0分。
綜上所述,無論是票房還是觀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我們都能夠簡單明了的看出影片的成功。《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以摔跤作為情節的主線,與此同時,影片中勵志又不乏溫暖的情節總是能夠給人以情感上的共鳴,再加上恰到好處的音樂,最終達到的觀影體驗也是極佳的。
到底什麼影片能夠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呢?
縱觀那些成功的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在價值觀上符合當下主流的價值觀,這一點是非常重要且不得忽視的,主流價值觀一方面能夠看出影片本身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能給予觀眾一些思考和啟發,前提是價值觀要正確。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價值觀就非常正確,一方面反映了印度女性的真實現狀,另一方面也能讓我們看到身為父親身上所具備的那種責任,感人至深的同時又能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升。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及男權主義的思想逐漸被摒棄,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女性也希望能夠在各個領域獲得一些成就,《摔跤吧!爸爸》這時候就契合了當下人內心情感的需求。
影片中的女主通過摔跤這項運動贏得了人們的尊重,打破了以往印度女選手不參加比賽的慣例,一方面能夠看出對印度女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追求自我價值的喜悅和成就感。
不難發現,《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影片中的爸爸他的格局影響了孩子的未來,無論是在發掘孩子潛能還是培養孩子抗挫能力方面,他都極具前瞻性和遠見性。
對於觀眾而言,能夠產生情感共鳴的電影,其中具備的教育意義和啟發一定能夠為我所用。影片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家庭智慧能夠引發觀眾共鳴,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影片的教育意義也很關鍵。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還體現在他對家庭教育觀念的刻畫,不僅打破了人們對印度男權主義的認知,還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父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命運抉擇的過程中,如此一來也能夠激發觀眾的好奇心。
影片中一開始,我也認為爸爸就是一位典型的男權主義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的愛是無聲的。讓孩子練習摔跤受盡世人嘲諷,對此他毫不在意反而堅持自己的認知,當其他人都在快樂的玩耍時,女兒卻在訓練摔跤,或許從這個層面來看這位爸爸有些殘忍,剝奪了孩子的童年,還讓他們沉浸在外人的冷嘲熱諷之中。
其實,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父親之所以訓練而至摔跤,並不是為了一己私慾,而是因為他發現女兒身上有冠軍的潛質。在印度這個男權主義盛興的社會背景下,如果不去摔跤,那麼就會在14歲時被迫嫁給其他人。父親為了能夠改變女兒的命運不讓她那麼早嫁人,只有通過練習摔跤這種方式,從而讓她獲得更多的選擇權。
不難發現,無論何時父母都是最了解我們的人。大部分處在印度的家庭,女性選擇權幾乎被剝奪一空,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選擇權。婚後的女人就成了男性的附屬品,無法參加工作也不能接受教育,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女性的一生仿佛就能夠被看穿,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註定。
因此,這部影片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的家庭教育觀念,父親知道自己的女兒擅長什麼,同時為了能夠讓她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不得已強迫他練習摔跤。父親的愛是無聲且沉重的,但也是不計回報毫無所求的,為了子女今後能更幸福誤解也無謂。
「趕鴨子上架」最終達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影片從父親強迫練習摔跤,再到最後主動練習摔跤,這個轉變過程在強調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從側面調動了觀眾的情緒。影片的勵志之處就在於,很多情節都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首先,父親最開始強迫女兒練習摔跤的時候,女兒總是會想各種辦法偷懶和反抗,因為在這一時刻,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摔跤對她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他們而言,也不清楚父親的用意到底何在。隨後當他得知父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女兒開始主動去練習,並且還不需要父親監督。
其次,影片中的爸爸在教育女兒的時候告訴了他們一個核心觀念,那就是凡事要靠自己,因為父親總有一天會離開他們,所以能夠在緊急情況下逢兇化吉的就只有靠自己。這也使得後續父親沒有在他身旁的時候,據以往父親傳授的方法,結合自己的判斷從而打敗了敵人獲得冠軍。這一過程充滿勵志但又異常艱辛,也更能調動觀眾情緒。
最後,影片強調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這對我們也有現實借鑑意義,一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父母強迫我們去學習去工作這些都是被動的行為,只有自己意識到對我們而言到底有何意義,然後自發採取行動主動爭取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機會往往是稍縱即逝的,因此對我們而言一定要學會把握時機。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我想這句話放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摔跤吧!爸爸》打破了以往我們對印度影片的認知,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我也來談談自己的認知和啟發:
看過印度影片的朋友們都清楚了,大多數影片一言不合就開始跳舞,所以歌舞元素是印度電影的一大特色,這其中與他們本身的文化背景有關,同時歌舞這種表達方式更符合印度群體的需求。
從另一方面我們就能看出,正是因為很多印度影片具備歌舞元素,從而使得影片脫離了現實生活,給人一種不切實際神話般的感覺,這其中和人物情節的設計也有很大的關係。
文化的差異對影片的影響也有很大關係,印度影片在傳統慶典儀式的描繪上也獨具匠心,一方面能夠看出印度人生活中的這種儀式感,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
印度的傳統節日很多,與之相匹配的就是慶祝活動也很多,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成人儀式,這是印度的一大特色,同時也能反應出印度社會的風土人情,電影的刻畫也是向我們展示印度風俗的一個窗口,於是這樣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這個國家的民族眾多,無論是語言還是風俗習慣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從而導致印度電影呈現多元化的文化元素。
《摔跤吧!爸爸》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印度的大門,無論是其中蘊含的家庭教育觀念,還是對父親這個形象的詮釋,都能夠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發和思考。父母這個角色雖然不需要培訓才能上崗,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還是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並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影片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影片背後的價值以及本身的質量包括傳遞給我們的價值觀,這些都給《摔跤吧!爸爸》貼上了一個優質標籤。相信我們欣賞影片追求的不只是一笑而過,還要從中汲取到養分並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