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精神力量強大,但現實意義不夠

2021-01-09 我曾遇到過的

什麼樣的人最適合看《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

那就是不想好好學習,只會天馬行空地羨慕其他人的孩子們,和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

因為,只要你看過這部電影,你就會有一種體會:這世界上,好好學習算並不是最難的事,其他的成功之路需要你付出的,很可能遠比學習文化知識辛苦。

就像電影中的吉塔姐妹,被自己的父親帶上摔跤這條路,小小年紀,就開始經受摔打磨練,要早起不能偷懶,要忌口不能隨便吃好吃的,要放棄女孩子的生活,只能像男孩子一樣訓練。

這樣早早剝奪了童年的快樂,孩子們又有幾個會心甘情願接受?

吉塔姐妹反抗父親的安排,後來卻因為早嫁同學的一番訴苦,內心受到感觸,開始主動接受父親的訓練。

影片講得有些煽情,說這是一位父親不願意隨波逐流重男輕女,肯為自己的女兒打算,還為此背上村裡人的嘲笑。

這也是吉塔姐妹的父親明智的地方,他不單純是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那麼簡單,如果那樣,他也只是個霸權主義的父親而已。

這位父親先是發現了自己兩個女兒的天賦,然後又違背大眾傳統思想,帶著女兒選擇了一條肯定不會被別人認同的路,甚至還要承受他人的嘲笑。

取得世界冠軍,那是父親的目標,但不是他的出發點。父親的出發點,是改變自己女兒們的命運,不是在十四歲就去嫁人,而是與男孩子一樣,有展示自己天賦的機會。

和男孩子一樣,可以去為國家爭光。

其實,家長能當到這種程度,很難。

並不是每個成年人都能不受世俗的約束,來幫助孩子建立人生目標。

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明確發現,自家小孩的與眾不同。

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掌握適度的給予、約束、鼓勵。

總之,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如影片中的父親一樣明智。

對於孩子,能體會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同樣也很難。

孩子們都是喜歡玩的,畢竟,玩比學習簡單得多,比工作簡單得多,而且玩有很多樂趣。

電影中,父親能成功把兩個女兒成功培養成摔跤運動員,主要是是兩姐妹突然明白了,如果自己不跟著父親學摔跤,也會像同學一樣,14歲被嫁給一個陌生男人,做一輩子的家務。

現實中的孩子又不像影片中的姐妹一樣,到了年齡就要嫁給陌生人。現實中的孩子,更多是有良好環境的,他們享受的美好童年都是加長版的。

像電影中能理解家長意圖的孩子不多,能有所成就的孩子更少,畢竟都沒有那麼強的危機感。

所以,這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教育意義很明確,但並不能完全套用到我們生活中來,還是僅享受摔跤父女成長心路的精神力量吧。

相關焦點

  • 以《摔跤吧!爸爸》為例,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成功因素及現實意義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用獨特的視角闡述了父愛,其中也包含了大量教育智慧。提到印度電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阿米爾汗,他的影片在向我們展現人物形象時,也從側面向我們揭示了社會環境,面對命運的抉擇,影片中的主角總是能夠給我們別樣的啟發和思考。這也使得阿米爾汗成為了印度著名演員兼導演,他拍攝的《摔跤吧!
  • 以《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談阿米爾·汗電影裡的印度女性力量
    電影《摔跤吧!爸爸》劇照《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因為父親的夢想與執念,在一種父權影響下,做出了被迫性選擇——她從小被父親逼迫著去練習摔跤,影片展示了一位披著為父親榮譽的戰衣去格鬥的女性形象。電影《摔跤吧!爸爸》劇照影片中的許多細節都凸顯了印度新時代女性的反抗精神,像吉塔和巴比塔在受到男同學的辱罵之後奮起反抗並把他打倒在地,強壓著向她們道歉,充分展現了女性力量的內柔外剛。
  • 摔跤吧爸爸原型是什麼?女主角吉塔原型是誰教練有現實原型嗎
    上映進入第三周的《摔跤吧!爸爸》在上周用3.5億票房成績蟬聯冠軍。逆天的票房走勢讓此片逆襲漫威超級英雄作《銀河護衛隊2》,內地累計票房逼近8億人民幣,成為有史以來內地最賣座的非好萊塢進口片。大家都知道《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所以很多影迷朋友在看了《摔跤吧爸爸》,都對影片中的女主角吉塔一以及其他人物原型非常感興趣,想要了解他們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樣的?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
  • 強森版「摔跤吧!爸爸」《為家而戰》澆築夢想
    電影以英國職業摔跤運動員佩奇為原型,講述了出身摔跤世家的佩奇,在家人支持下勇闖世界比賽的故事。電影於2019年3月1日在北美上映後大獲好評,斬獲IMBD年度排名17的成績,不少觀眾稱這部電影是「強森版《摔跤吧!爸爸》」。
  • 電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電影多了更多的情節障礙設置,困難不只是體現在了挑戰體育運動中更高跟強的難度,而是多了性別歧視、超越個人利益的對國家榮譽的追求,同時在情感方面的情節設置讓這部電影多了親人之間的誤解、矛盾和精神升華的元素,所以相較於一般的體育題材類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情節設置讓電影脫離了單純的勵志主旋律,而變得一波三折更加耐看和值得回味。
  • 《摔跤吧!爸爸!》:愛你最好的方式,是給你力量
    ——《摔跤吧!爸爸》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印度電影,小編在網絡上看完後,發自內心的覺得,我欠它一張電影票。《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簡單,講述了一個全國冠軍因為經濟和家人的原因放棄了自己熱愛的摔跤事業,希望通過培養自己的孩子,從而為印度獲得一枚世界級金牌的故事。
  • 主稿-《摔跤吧!爸爸》霸屏
    現實生活中,女兒的原型,贏得大英國協運動會金牌的印度摔跤運動員吉塔,也是印度第一位取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女子摔跤運動員,她的故事為無數想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印度女孩指引了方向,電影升華了這一主題。  電影借一個父親培養女兒摔跤的勵志故事,將一塊金牌的意義與國家榮耀、女性權利等宏大的主題聯繫在一起。當印度國歌響徹體育館時,國家與印度女性似乎也一道取得了勝利。
  • 《摔跤吧!爸爸》到底是直男癌,還是捍衛女權?
    《摔跤吧!爸爸》講的故事很簡單。一個曾經當過印度全國摔跤冠軍的爸爸辛格,渴望生下男孩,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為印度拿上第一塊摔跤金牌,為國爭光。但天不遂人願,他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快放棄夢想的時候,在一次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別塔,與小夥伴的打鬥裡,意識到女兒的天分,決定把女兒培養成摔跤世界冠軍。他成功了,女兒獲得了巨大的榮譽。
  • 從《摔跤吧!爸爸》看印度社會
    《摔跤吧!爸爸》海報。電影原名Dangal,其實只是印地語的「摔跤比賽」(Wrestling competition)一詞《摔跤吧!爸爸》實在是太火,以至於在我看這片之前,我就已經聽到了許多關於它的議論——很多人不如說是被打動了,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尊嚴與奮鬥。誰說主旋律就一定是說教乏味的故事?
  • 【若然禪居】摔跤吧爸爸(在線觀看)
    講一個摔跤手爸爸,如何把兩位女兒,培養成全國冠軍和金牌獲得者。從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場摔跤賽From birth to death,your life is a wrestling match        記得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帶著電影海報的帖子,是 《摔跤吧!
  • 現實版《摔跤吧!爸爸》:七歲「小蘿莉」抱摔78公斤爸爸
    昨天,記者走進柔道館,親歷《摔跤吧!爸爸》在現實生活中上演,揭開了何林娜依訓練背後的秘密,也傾聽一位因種種原因提前退役,卻心懷夢想的父親講述女兒成長的經歷。當晚,小娜依偷偷地把心事告訴了媽媽,也讓媽媽幫她向爸爸說個情。「可媽媽站在爸爸的一邊,讓我自己解決。我只好請來了奶奶和姥姥當說客,爸爸這才同意我繼續訓練。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說過『不想訓練、想放棄』這樣的話了。」小娜依說。意外——爸爸的柔道館成了女兒的「遊樂場」像電影《摔跤吧!
  •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文/石晶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自從公映以來,憑藉爆棚的口碑和燃爆的觀影體驗成為該檔期內的現象級大片。該片票房突破12億大關,創非好萊塢進口片最高紀錄。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達到了9.2。就連一向愛吐槽的導演馮小剛,也在微博裡直接稱讚說「一位說話靠譜的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看印度電彩(影)《摔跤吧,爸爸》。昨晚和二十幾個朋友一起看了電影,尾片升字幕時七八個人猴急往外跑,尿憋的。事後茶敘全體評價:好看!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從未停止對世事的批判。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表達了對填鴨式教育的不滿,那麼《我的個神啊》就是對印度各式宗教辛辣的嘲諷和拷問。在豆瓣上,《三傻》的評分為9.1,《我的個神啊》評分為8.3,以卓越的姿態大大領先於國內絕大多數電影。
  • 爸爸媽媽別睡了,起來摔跤吧!
    收起自己的獎盃獎牌,從此歇了心,不再胡思亂想,踏下心來做個默默無聞的善良農民。 ——可是忽然有一天,同村一位大媽,帶著兩個牛高馬大、卻滿體鱗傷的兒子找來,指控摔跤手家裡兩個小雞崽一樣的女兒,把強壯男生打慘了。 看到被瘦弱的女兒打慘的男生,摔跤手父親頓時兩眼一亮。 打得好!
  • 印度摔跤手吉塔,《摔跤吧,爸爸》的原型人物,現實比電影更勵志
    相信看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人,對于吉塔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吉塔,是印度第一位在大英國協奧運會奪冠的女摔跤手,同時也是印度史上,第一位獲得夏季奧運會摔跤資格的女選手。吉塔的父親是馬哈維亞,很小時,吉塔就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摔跤,因為馬哈維亞有一個世界冠軍夢,儘管他拿到過全國冠軍,但他卻沒能站上世界大賽的領獎臺。為此,他只能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然而事與願違,馬哈維亞一連剩下四個女兒。女孩子學摔跤,這在當時的印度社會,非常罕見。印度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吉塔學摔跤,不僅僅家人不理解,去參加比賽時,也是屢屢遭受歧視。
  • 《摔跤吧!爸爸》口碑爆棚!國產電影何時才能超越?
    《廣州日報》評論稱,《摔跤吧!爸爸》收穫國內觀眾的爆棚口碑的同時,也為國產電影上了一課,我們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拍出這樣一部激勵人心的體育電影?我們對大IP、大明星、大製作的力量深信不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好故事,才是直指人心的電影文化內核;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才是一部好電影的標準配備。畢竟,打動人心,應該是任何一部好電影的初衷。優秀的電影總是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直抵觀眾內心。
  • 《摔跤吧,爸爸》:進擊的印度電影人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印度電影,這是阿米爾·汗自《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走進中國觀眾視線的第三部影片。本片延續了之前的輕喜劇風格,選擇了一個勵志的故事:辛格,一位國家級摔跤冠軍,為現實生活所迫,放棄摔跤夢,於是把為國家奪取國際賽事冠軍的夢想寄托在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別塔身上,按照他自己的訓練方式,最終吉塔成為了第一位贏得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印度摔跤手。
  • 電影《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一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弄人,上天給了他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滅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他心動了,他想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於是與妻子約定,一年之內按照摔跤手的標準來訓練兩個女兒。
  • 品電影,悟人生系列之《摔跤吧,爸爸》
    印度有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位普通的爸爸。唯一有點特殊的是,他曾經是一名摔跤手,從年輕時滿懷夢想,渴望為國爭取更高的榮譽,一直到四十歲夢想破滅,變成大腹便便的大叔。渴望生個兒子繼續自己的夢想,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
  • 《摔跤吧!爸爸》中的女權主義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的男主人公「爸爸」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但是由於現實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摔跤夢想回歸家庭,其內心深處卻仍然懷有世界冠軍的夢想,最終兩個女兒通過努力獲得了世界冠軍,不僅實現了「爸爸」的夢想,同時也改變了女兒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