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是傀儡皇帝,當時皇族間的鬥爭並不是表面上光緒和慈禧的鬥爭,而是光緒代表的集團和慈禧代表的集團之間的鬥爭。光緒勢單力薄,卻不韜光養晦,妄想依靠取巧重獲大權,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慈禧代表的集團根深蒂固,實力雄厚,難以輕易撼動。慈禧政治頭腦非同常人,自然會以光緒的失敗而告終。
退一萬步說,就算光緒仿照當年康熙來手刃鰲拜來對付慈禧,即便成功了以後慈禧集團也只會找一個新的皇族代理,而沒有實力的光緒也難有魄力和實力在接後一段權力真空和混亂中掌控全局,最好的結果是鬱鬱而終,或者意外生亡。王朝時間一長,各個士族之間利益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想要打破舊觀念勢必會觸碰到舊士族的利益,這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想要動舊士族的利益必須有一個有兵權有能力有決心的君王,而光緒不具備這幾點。
清實亡於光緒,光緒性格的確存在大問題,情商不高,甚至很低。他首先該考慮如何借老佛爺的光,借老佛爺的力,如何繼承老佛爺的政治遺產,老佛爺之所以一言九鼎,那是得到了各方實力派鼎力支持的。光緒不但母子關係一團糟,夫妻關係也是一團糟,跟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關係一團糟,事業上想好起來就太難了。
隆裕皇后被讚譽為女中堯舜,慈禧何嘗不是。光緒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抓重點。第一抓人才,科舉不但不能廢,還要加項目,文官科舉不用改,武舉改考現代軍事知識,實操,和理論等。再加一大項目,自然科學和技術舉人考試。
天下人才皆為天子門生,自己力量就會越來越大。第二,抓錢,開稅源,辦實業。有人,有錢,誰敢不敬你,更何況是天子。至於軍隊,那是老佛爺的基本盤,碰不得的,老佛爺去世後,做為政治遺產繼承下來就好了。光緒之失誤,給中國帶來半個世紀的動亂,中國損失之巨大,難以計數。
慈禧是鹹豐帝承世的拯救者大清朝摯天柱,鹹豐帝和他的子孫如掌握朝權,大清朝會很滅亡。太平天國義和團起義是在慈禧的權謀下平定的,而這些起義者的悲慘下場,正是孝忠於太后的汗人尊貴代表者完成的。
慈禧不但是清室大家族統治中國的依賴,而是玩弄於漢人股掌之中的實際操縱者,可見其雄略膽量不亞於武則天。大清朝能再延續幾十年,正因為是她入得清室成為聖母皇太后。論質歷和多年的經驗,就是光緒掌了實權也不可能滿朝上下能玩的轉,反觀老佛爺那是玩弄權術的行家。不能不說在那個年代做為一位女流之輩人家還是有點手段的。
戊戌變法失敗是因為康有為想發動政變扳倒慈禧,還聯繫袁世凱出動北洋新軍,結果被榮祿知道了報告給了慈禧,慈禧這才大怒幹掉維新變法,從此光緒跟慈禧徹底決裂,罪魁禍首其實是康有為。戊戌變法想得很好,但同時把官僚和貴族的利益都動了,皇位還坐得住?
光緒連這個都沒想就盲目追求理想,慈禧不軟禁他就得跟光緒一起下臺了,以光緒的政治素養和當時的國情慈禧不殺他他自己也活不長,甚至愛新覺羅家都得下臺了。至於慈禧晚年的類似於變法的活動,是她試圖為愛新覺羅苟延殘喘的努力,但想在那個爛攤子上掙扎太久也不可能,因為以當年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程度,革命就不可能以君主立憲這樣溫和的形式結束,甚至辛亥革命之後也還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十年。
慈禧是一定要殺光緒的,因為戊戌政變,她就想廢光緒,滿朝文武都不同意,洋人也不答應,兩邊結怨很深。光緒還年輕,而且深得滿朝文武擁戴,如果他以後新政改革成功,對慈禧的評價一定會變,這個是慈禧最看重的,因為她發動的戊戌政變不合法也不符合祖制,是亂政。如果光緒活著,他不動手他兒子弄不好也會動手,對她來說這個是最可怕的事,古人都非常重視身後評價的。
總之,一是光緒皇帝沒有權力,他能當皇帝完全是因為慈禧太后選了他。光緒皇帝沒有實權,不要說軍隊,就是身邊服侍他的人都是慈禧太后的人。他想擒獲慈禧太后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慈禧太后是他的長輩,是太后。光緒皇帝雖然是皇帝,但在慈禧太后面前還是臣。如果光緒皇帝想抓慈禧太后,他在倫理上就是大逆不道,是犯上作亂,別人絕對不會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