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我們提到吃魔芋,指的是魔芋製成的食品,比如魔芋豆腐、魔芋條、魔芋絲、魔芋塊、魔芋結等,這些一般都是涮火鍋或麻辣燙的常見搭配,樣子也挺像豆腐或者粉絲。
那這些魔芋製品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都是源於一種原材料——魔芋精粉。
魔芋精粉怎麼得到呢?就是把魔芋的球狀塊莖曬乾後,經過去皮、切片、烘乾、粉碎、過篩等過程,得到的細粉,稱「魔芋粉」,這才算是一種粗提粉末。再用有機溶劑和鹼液等經過一系列進一步提純,得到的水溶性更高的粉末,稱為「魔芋精粉」。
日常要吃魔芋食品時,把魔芋精粉(某寶可購,動手能力強的團友可試試)加水,經過加熱再冷卻,就得到了各種魔芋食品了,可以說,除去水分,魔芋精粉完全能代表魔芋的營養價值。
從營養成分角度講,魔芋精粉含有最多的就是膳食纖維,約佔重量的75%,主要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聚合的葡甘聚糖,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的功效,包括減肥、通便、防治三高等。
膳食纖維是七大營養素之一,從化學成分上評判,也是歸屬碳水化合物類的,但又不能像澱粉那樣,被人體消化酶直接分解,所以又獨立於碳水化合物類存在。
又因為有些膳食纖維能被結腸細菌利用,產生的代謝產物比如短鏈脂肪酸還是能被腸黏膜細胞利用的,所以現在營養學界新的看法是,膳食纖維的供能係數統一定為2kcal/g,是碳水化合物類的一半(4kcal/g)。
魔芋精粉中還是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二者都佔重量的4.5%左右,其他就是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微乎其微的脂肪了,跟能量關係可以忽略。
薄荷網數據(見下圖),熱量計算公式為:74.4*2+4.4*4+4.6*4+0.1*9=185.7≈186k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