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老師說瓷:
人生兩種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語」。無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它就像「愛情」抑或說「感情」。
一直喜歡高端洋氣上檔次的詩人席慕蓉,她的見解獨特獨行:「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長大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不能在一起,也要感謝他帶給你那麼多回憶。
一直喜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張小嫻,她的論調有理有節:「說一百分的愛情只有一次,那之後再怎麼努力也只會得八十分,七十分。愛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剛開始的怦然心動和相遇,最後切實的擁有和最後的相伴,卻比不過最初的迷戀,欲望和瘋狂的想念。
看著眼前偶得的清朝鹹豐年間的青花書法袖珍小卷缸,雖然青花色調淺淡、漂浮,但釉面身為光澤,仔細觀察可見細小的絲狀紋,足底刻有「大清鹹豐年制」的款識,字體較大。之所以喜歡,就是青花的周敦頤的《愛蓮說》。字體娟秀,賞心悅目。除了愛那句「出汙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外,更愛那句「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更像「愛情」亦或感情,張小嫻語:「愛情,就是彼此永不止息的思念,是永遠放不下的牽掛,是心甘情願的牽絆。不管多遠,也無法抑制的仍然是對愛人的想念。」(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不張揚,不虛偽,低調而不頹廢,平和而溫暖,如雲般灑脫,如「蓮」般淡然,以冷靜詮釋寬容、用達觀襯託高貴。做不到超然脫俗,也讓心住到紅塵邊上,一半品人間滄桑,一半聽宮闕仙音。「出汙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時時刻刻讓自己心生「明媚」。
生活的精彩,不只是轟轟烈烈,更多的時候,安靜是強大的力量。孤單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開始。不屬於你的,不要拒絕放棄,那其實是一種胸襟與氣度;「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與你有緣的,不要輕易放手,讓自信和堅持成為一種品質和內涵。在意多了,樂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也會釋然了!
前幾天叔叔發的朋友圈「五子真糊塗」好有意思!
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中庸;
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無為;
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逍遙;
墨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非攻;
如來發現了糊塗取名忘我;
世間萬事惟糊塗最難,有些事太過於清楚便是「無趣」!哈哈哈有意思,想當然!我們發現了糊塗就取名「放下」!「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世界上最牢固的關係不是愛與性,而是依賴於習慣。想想一點沒錯!
最喜歡章子怡演的《一代宗師》宮羽田:「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沒了,看看無妨。」「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其實,平常人用不著這麼高雅,街頭巷尾的尋常「小日子」詮釋出的愛情於煙火氣磨光出的溫情:「親親小嘴子,住著小房子,有點小銀子,養個小胖子,一起拎著個菜兜子,摟著小脖子,逛著小巷子,洗著菜盤子,最終倆人坐在家中老椅子上,帶帶小孫子,聊聊好日子,幸福美滿一輩子。哈哈哈,為何不可?
再惡俗的定義就是:「美好愛情就是一個臭不要臉,一個假裝矜持。千萬不要等到臭不要臉的那個走了,假裝矜持的那個才哭了。」如果全世界待你不溫柔,你可以試試把自己當成全世界,就活成鹹豐帝最颯最美的懿貴妃!
偶看一小則:「我曾以為,山高水長,我們來日方長,何懼路遙馬亡。殊不知:三旬過場,人走茶涼,終究不過是「大夢一場」!
喜歡我關注百家號「文藝那點兒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