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注釋值得商榷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焉」不是語氣詞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第五中學 王曉東442000
內容提要:部編本、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短文兩篇》《愛蓮說》的註解(14)將「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焉」注釋為語氣詞,這個注釋值得商榷。
關鍵詞:部編本;人教版;《愛蓮說》註解;商榷
文言虛詞「焉」的詞性、意義和用法,歷來頗有爭議。這個詞在古漢語中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也是中高考考題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虛詞之一。最近在教讀部編本七年級下冊《短文兩篇》時,發現《愛蓮說》的註解(14)將「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焉」注釋為語氣詞,而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也沒有解釋這個詞。筆者認為這個注釋值得商榷。
眾所周知,文言虛詞「焉」用在句末,一般來說最常見的用法有四種——即句末語氣詞,兼詞,代詞,形容詞詞尾。
1.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蘇軾《石鐘山記》)
2.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4. 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孟子· 梁惠王上——齊桓晉文之事》)
5.梁之上有丘焉。(《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6.晉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列子·湯問——愚公移山》)
7.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呂不韋《呂氏春秋•奇鬼》)
8.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9.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丘明《曹劊論戰》)
10.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1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12.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以上12例,句末的「焉」都是語氣詞。無一例外,「焉」這個詞的前面都是名詞(或者是代詞)。
13.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左傳《秦晉崤之戰》)
14.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15.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陶淵明《桃花源記》)
16.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況《勸學》)
17.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張溥《五人墓碑記》)
18.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張溥《五人墓碑記》)
1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20. 去村四裡有森林,陰翳蔽日,伏焉。(《清稗類抄•馮婉貞》。
以上八例都是這種用法。
21.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來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2.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左傳•崤之戰》)(鄭穆公派人去查看杞子等人的館舍,發現他們已經整備了裝束、磨利了武器、餵飽了馬匹。就派皇武子辭謝(驅離)他們……)
23.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韓愈《師說》)(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追隨並且請教老師;)
24.謹食之,時而獻焉。(柳宗元《捕蛇者說》)(我小心謹慎地餵養它們,到了規定的日子就獻上它們。)
25.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柳宗元《捕蛇者說》)(招募能夠捕捉這種蛇的人,(允許用蛇)抵他的稅收。永州百姓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
26.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論語 • 衛靈公》)(孔子說「大家都憎恨他,一定要仔細考察他;大家都稱讚他,也一定要慎重地考察他。」)
27.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杜牧《阿房宮賦》)
28.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蘇軾《石鐘山記》)
從古漢語中「焉」字的用法規律來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焉」和第三種用法的六個例句完全一致。這個「焉」應該是代詞。
再從《愛蓮說》的層次結構來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焉」解釋為代詞顯然更加合理。
《愛蓮說》的這段話由兩個複雜的句子構成。第一句話是一個複雜的單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謂語是「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是句子的賓語。第二句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一個緊縮複句,主語承前省略,兩個謂語分別是「觀」和「玩」,「焉」是「觀」和「玩」的對象,是共用的賓語。所以這個「焉」解釋為代詞恐怕更準確一些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材的編寫應當十分嚴肅。作為一個從教38年的老教師,真誠地希望有關部門儘早修訂這一處疏漏。
參考書目:
[1]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部編版七年級下冊,人教育出版社 ,2017年7月第一版;
[2]《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配套用書》,人教育出版社 2017年7月第一版;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1979年9月第1版;
[4]王力、蔣紹愚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6月第5版;
[5]王力主編,《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1980年。
正道語文微信投稿郵箱zhengdaoyuwen2014@163.com
總 編:李華平
主 編:馬琴 何鑫 李玲(執行)
本期責編:谷歡
宣傳推廣:宋予萌
終 審:曾巧
正道語文:
語文人,可以寂寞地耕耘,
但不可孤獨地行走.
正道語文 微信ID:zhengdaoyuwen
正道語文群是全國最大、最活躍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擁有10個區30000多個成員,正道語文的微信公眾號關注量49000多人,豐富多彩的研討活動團結、凝聚了全國300多名特級教師、語文名師、教研員、大學教授,他們和廣大一線中小學語文教師一道「探索語文正道,堅守正道語文」。
目前,第一至七區,第十區和語文永康區已滿員。第八區民族區群號:308134406(非民族區教師勿加),第9區群號:281396239,歡迎各位老師加入QQ群。
親,我們已錯過了前世的牽手,也錯過了今生的擁有,千萬不能再錯過做正道語文群友!
掃一掃,您就進了正道!轉一轉,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